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李白古诗词
李白古诗词
更新时间:2024-04-25 08:01:35
  • 相关推荐
李白经典古诗词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经典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李白经典古诗词 篇1

  采莲曲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译文

  作者:佚名

  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

  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

  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

  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

  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

  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

  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

  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李白

  李白(年-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年病逝,享年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经典古诗词 篇2

  折荷有赠

  作者:李白

  原文: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翻译及赏析:

  划船到江中去荡漾秋天的江水,更喜爱这荷花的鲜艳。

  拨弄那荷叶上为水珠,滚动着却总不成圆。

  美好的'佳人藏在彩云里,要想赠给她鲜花,又远在天际。

  苦苦相思而相见无期,惆怅遥望在凄凉的秋风里。

  ⑴涉:本义是步行渡水,这里有泛舟游历之意。玩:赏玩、欣赏。秋水:秋天的江湖水,雨水。唐《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⑵红蕖(qú):荷花盛开的样子。蕖:芙蕖,荷花的别名。

  ⑶弄:有把玩、欣赏之意。

  ⑷荡漾:水波微动。《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⑸佳人:美女。《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⑹远天:遥远的天宇,说明空间距离之远。

  ⑺相似: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汉《留别妻》:“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无因:没有门径,没有办法。

  ⑻凉风:秋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李白《秋思》诗:“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李白经典古诗词 篇3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属古乐府鼓角横吹曲。李白这首诗,便是通过戍边战士对故乡和亲人的殷切思念,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心理痛苦。

  前四句写边关景色,中间四句是对历史的回顾,末四句则是现实的忧思,从而形成由景到事,由事到情的发展线索,而在这一线索中充当主角的,不是诗人,而是“戍客”,景是戍客所望,事乃戍客所想,情为戍客所发,令人读来,如身临其境,真切可感。

  先看边关景色:“明月”、“天山”、“玉门关”,从上到下,从西到东,组成了一幅辽阔无比的边塞图景,而在月与山之间,杂有苍茫的`云海;在山与关之间,卷动着万里长风。这里的云,决非“云破月来花弄影”之纤云,而是带着苍茫之色的如海之云;这里的风,亦决非“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小风,而是横跨万里、气势劲健的长风。这样的风,这样的云,配上高悬的月,巨大的山,遥远的关,真是雄浑极了!而且“雄浑之中,多少闲雅”!(胡应麟《诗薮》)

  然而,往下看去,气氛骤变:“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不是怀古,而是对历史的深思。“下”,指出兵。“白登”,山名,位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当年汉高祖率兵北进,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此。“青海湾”,即今青海湖,唐仪凤、开元年间,曾多次遣军与吐蕃在此一带攻战。“攻城以战,杀人盈城;攻野以战,杀人盈野”(孟子语),试想想,在这血雨腥风的征战之地,能有几人活着返回故乡呢?

  李白经典古诗词 篇4

  1、《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经典古诗词 篇5

  1.《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3.《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5.《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扩展阅读:李白的诗词风格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

  李白经典古诗词 篇6

  作者:杜甫

  原文: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注解】:

  1、明:表明。

  2、枫林青:指李白所在;

  3、关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4、落月两句:写梦醒后的幻觉。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 可见。

  【韵译】: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 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 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 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 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

  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 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 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 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

  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 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写作背景】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 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 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赏析】

  杜甫的两首《梦李白》,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的说法,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梦李白?死别已吞声》写杜甫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了他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之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的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意思是:“你既然被流放到了南方的远地,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十分遥远,十分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想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祷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李白经典古诗词 篇7

  李白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渚苹溪藻犹堪荐,大雅遗风已不闻。

  可怜荒古龚泉骨,曾有惊天动地的译文:

  在采石江边,无边的野草围绕坟地,远接白云。

  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李白墓》的注释

  ⑴李白墓:唐代大诗人李白死于当涂(今属安徽),初葬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迁葬青山。今安徽马鞍山南采石山下采石镇犹存墓址。过往诗人到此多有吟咏。

  ⑵采石: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有太白楼、捉月亭等古迹。

  ⑶田:指墓地。

  ⑷可怜:可叹,可悲。荒垄:荒芜的坟墓。穷泉:泉下,指埋葬人的地下,墓中。

  ⑸惊天动地:形容发生的事情极不寻常,令人震惊。这是对李白诗文的高度评价,认为可以感动天地。

  ⑹但是:但凡是,只是。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

  ⑺就中:其中。沦落:落魄,穷困失意。君:指李白

  《李白墓》赏析

  七言古诗《李白墓》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白居易二十八岁。这两句是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可怜、曾有的词语,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

  唐代大诗人李白以其充满浪漫色彩的诗作,一方面讴歌了祖国壮丽河山,反映了他的爱国思想;另一方面出于对劳动人民痛苦遭遇的深切同情、出于对国家统一的热切愿望,他敢于傲视权贵,讽刺时政,表现了愤世疾俗的.精神。李白被后世誉为诗仙。他的一虚一实墓茔,仿佛也是一首诗,极耐后人嚼味。

  《李白墓》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诗《李白墓》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白居易二十八岁,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李白墓原在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的遗愿把李白墓迁至青山。白居易所见,当是范传正未迁葬时的旧墓,坟高三尺,日益摧圮(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

  《李白墓》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李白经典古诗词 篇8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唐] 李白

  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文。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

  严更千户肃,清乐九天闻。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九月十日即事

  [唐]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唐] 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太原早秋

  [唐]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江行寄远

  [唐] 李白

  刳木出吴楚,危槎百馀尺。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唐] 李白

  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李白经典古诗词 篇9

  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解」:

  1、罗袜:丝织品做的袜子。

  2、却下:还下。

  3、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韵译」:

  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

  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

  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帘子,

  独自隔帘仰望玲珑的秋月。

  二:玉石台阶上落满了露水。深夜久站浸湿脚上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挡挡寒,透过帘缝仰望明亮秋月。

  [赏析]

  《玉阶怨》,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属《相和歌·楚调曲》,与《婕妤怨》、《长信怨》等曲,从古代所存歌辞看,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

  李白的《玉阶怨》,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内,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以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帘既下矣,却更难消受此凄苦无眠之夜,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纷至沓来,如此情思,乃以“却下”二字出之。“却”字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工力。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故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以叙人事之笔抒情,恒见,易;以抒情之笔状人,罕有,难。

  契诃夫有“矜持”说,也常闻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颇近似,似应合为一说。即谓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矜持”与冷静。如此,则作品无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读者觉有漫天诗思飘然而至,却又无从于字句间捉摸之。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孙艺秋)

  「评析」:

  《玉阶怨》,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属《相和歌楚调曲》,与《婕妤怨》、《长信怨》等曲,从古代所存歌辞看,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

  本诗表达了一位贵妇人因想念丈夫而产生的哀怨情绪。全诗极力突出主人公的一个“怨”字,而这“怨”的背后,是她对丈夫的'一往情深,“怨”正道出了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浓厚的感情。

  开篇两句写贵妇人站在门外,注视着远方的路。夜色已深,露水渐重,即使露水已经将罗袜浸湿,但她依然伫立着,好像她思念的丈夫正从远处走来。这两句通过含蓄的语言,写出了贵妇人焦急的神态。

  后两句表现贵妇人因想念丈夫而产生的缱绻情怀。“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迟迟不见丈夫归来,那皎洁的明月,似乎更增加了她的愁思,旧欢新愁一同涌上心头,使她备受煎熬。“却下”二字,是虚字却极传神,历来为诗家推崇。这种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忘却愁怨,实际却更添愁绪,字少情重,直入幽微。“却下”,好像是无意下帘,其实饱含幽怨。本来夜、怨都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又怕隔窗的明月照入室内,更显孤独,因此下帘。下帘之后,这凄清无眠的夜晚却更难度过,无可奈何之下,又去隔帘望月。这等忧思徘徊,恰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此微妙的思绪通过“却下”二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却”字贯穿下文,可以理解为:“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这两个动作之间,愁思转折反复,意蕴悠长。中国古代诗歌讲究“空谷传音”,就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功力深厚。用月之玲珑,衬托人之哀怨,对面着笔,远胜正面直叙。

  纵观全诗,不见一“怨”字,但“怨”意却贯穿始终,哀怨溢于言表,但这种“怨”都是由“爱”引出,正是由于贵妇人对丈夫的一往情深,才使“爱”“怨”缠绵,感人至深。

  乐府《玉阶怨》多咏被幽禁宫女之幽怨的乐曲。虽以“怨”标题,却不露“怨”字,。首二句写独立玉阶,露侵罗袜,更深夜浓,久待落空,怨情之深,如注如诉;后二句写无可奈何,入室垂帘,隔窗望月,愈衬孤寂。无独乎?无怨乎?诗不正面涂抹,却从反面点妆,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李白经典古诗词 篇10

  峨眉山月歌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月下独酌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月下独酌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春夜洛城闻笛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登金陵凤凰台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独坐敬亭山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经典古诗词 篇11

  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出处: 李白《关山月》

  2)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出处: 李白《清平调其三》

  3)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出处: 李白《妾薄命》

  4)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出处: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5)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出处: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6)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出处: 李白《春思》

  7)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处: 李白《峨眉山月歌》

  8)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出处: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9)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出处: 李白《行路难其一》

  10)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出处: 李白《三五七言 》

  11)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出处: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2)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出处: 李白《玉阶怨》

  13)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出处: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14)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出处: 李白《妾薄命》

  15)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出处: 李白《送友人》

  16)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出处: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17)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出处: 李白《客中行 》

  18)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出处: 李白《渡荆门送别》

  19)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出处: 李白《行路难其一》

  20)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出处: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21)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出处: 李白《上李邕》

  22)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出处: 李白《行路难其一》

  23)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出处: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4)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出处: 李白《秋浦歌》

  25)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出处: 李白《怨情》

  26)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出处: 李白《渡荆门送别》

  27)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出处: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28)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出处: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29)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出处: 李白《长相思其一》

  30)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出处: 李白《渡荆门送别》

  李白经典古诗词 篇12

  1、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 李白《独不见》

  2、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 李白《战城南》

  3、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李白《古风》

  4、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

  5、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 李白 《 清溪行 》

  6、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 李白 《 太原早秋 》

  7、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 李白 《 折杨柳 》

  8、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 李白 《 塞上曲 》

  9、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 —— 李白 《 怨歌行 》

  10、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11、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作者:李白)

  12、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作者:李白)

  1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14、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赠孟浩然》

  15、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了,正如古诗所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6、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7、掩妾泪,听君歌。——李白《夜坐吟》

  18、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李白《怨情》

  19、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20、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21、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22、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裾。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古诗穆穆清风至》

  23、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李白《古风》

  24、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古诗兰若生春阳》

  2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7、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28、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2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3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33、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3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3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3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38、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39、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40、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____李白《渌水曲》

  41、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李白《折荷有赠》

  42、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李白《折荷有赠》

  4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44、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唐·李白

  45、《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萧统有情饮水饱,知足菜根香。

  46、兰香不是香,是我口中气。描述兰花的优美古诗句。难将湘管笔,写出唇味道。

  47、你我之间如七律古诗,你挥笔定了首联,我得削砍了我的'意志以求对仗你的平仄、意境,末了还要为你压韵。

  48、相思不可见,回首故人情。——李白《寄当涂赵少府炎》

  49、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李白《泾川送族弟錞》

  50、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 ——李白《寄远十一首》

  51、相思杳如梦,珠泪湿罗衣。——李白《学古思边》

  52、相思在何处?桂树青云端。——李白《赠参寥子》

  53、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白《相逢行》

  54、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李白《送舍弟》

  55、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李白《江夏行》

  56、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李白《寄远十一首》

  57、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李白《九日登山》

  58、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李白《拟古·其十一》

  59、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李白《赠柳圆》

  60、相思不相见,托梦辽城东——李白《寓言三首》

  61、相思若循环,枕席生流泉。——李白《去妇词》

  6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63、日没群星出,长夜未有端。——王夫之《拟古诗十九首·其八》

  64、夕风改晨色,群星相连缀。——王夫之《拟古诗十九首·其七》

  6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66、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6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68、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69、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

  7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7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72、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73、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

  李白经典古诗词 篇13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唐] 李白

  独坐清天下,专征出海隅。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组练明秋浦,楼船入郢都。风高初选将,月满欲平胡。

  杀气横千里,军声动九区。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

  戎虏行当翦,鲸鲵立可诛。自怜非剧孟,何以佐良图。

  赠常侍御

  [唐] 李白

  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

  大贤有卷舒,季叶轻风雅。匡复属何人,君为知音者。

  传闻武安将,气振长平瓦。燕赵期洗清,周秦保宗社。

  登朝若有言,为访南迁贾。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唐] 李白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唐] 李白

  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谁人今继作,夫子世称贤。

  再动游吴棹,还浮入海船。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

  去国难为别,思归各未旋。空馀贾生泪,相顾共凄然。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唐] 李白

  君登金华省,我入银台门。幸遇圣明主,俱承云雨恩。

  复此休浣时,闲为畴昔言。却话山海事,宛然林壑存。

  明湖思晓月,叠嶂忆清猿。何由返初服,田野醉芳樽。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唐] 李白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唐] 李白

  青溪胜桐庐,水木有佳色。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倾侧。

  彩鸟昔未名,白猿初相识。不见同怀人,对之空叹息。

  望黄鹤楼

  [唐]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上三峡

  [唐]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唐] 李白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李白经典古诗词 篇14

  大堤曲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无复情,吹我梦魂散。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汉水临近襄阳城,襄阳城已经有花盛开,襄阳城外的大堤也变得暖起来了。大堤下美好的春日总让人看不尽,只是看到这样的美景总会让人想起家乡,思乡的泪水弥漫在整个大堤上。总觉春风无情,屡屡吹散我回家的'梦。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我的亲人了,相隔万里,音信难通,想起来怎不让人伤怀?

  注释

  ①大堤:在襄阳城外,东临汉江,西至万山。

  ②佳期:指美好的春日。

  ③南云:陆机的《思亲赋》中有:“指南山以寄款,望归风而效诚。”后来,“南云”指思念家乡或是怀念亲人之词。

  简析

  作者:佚名

  《大堤曲》,属于南朝乐府旧题,属于《清商曲辞》。这首诗里诗人触景伤情,抒发的是作者久别家乡,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李白  

  李白(年-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年病逝,享年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古诗

【李白古诗词】相关文章:

李白古诗词鉴赏03-17

李白的作文04-11

李白的诗词11-12

李白的诗词11-24

遇见李白作文04-17

写李白的作文04-17

诗仙李白作文03-08

关于李白作文04-11

关于李白的作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