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乌塔》读后感
《乌塔》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07 10:54:16
  • 相关推荐
【荐】《乌塔》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乌塔》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乌塔》读后感1

  几天前,我读了一篇文章,叫《乌塔》主要讲了,“我”在罗马遇到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在我和她的谈话之间“我”了解到她这次趁暑假独自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还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和希腊。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心被石头重重的打了一下,头脑清醒了,我们是家中的宝贝,父母由于过度的爱我们,让我们很娇气,丢了人生中的三棵大树“自强树”、“自立树”、“自尊树”,看似温柔的爱却毁了一个人,爱中要含着严厉,真正的.爱是严厉,是如寒风的爱,一个人如果由于父母太关心了,一离开父母,就成了别人讥笑的对象。在德国,孩子们都依靠这三棵树来成长,不依靠父母,看似残酷的爱,却让孩子们能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勇往直前,在人生的海上劈波斩浪,奋勇前行,这种国家一定能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为了爱,不得不对孩子残酷;为了爱,你不得不放手。中国孩子哪能有一人去游玩呢?去玩也是去夏令营。与德国人相比,中国人的教育方式是很落后的,不过,只要父母能想相信儿子,支持女儿,我们中国人也会很棒!名人不全都是靠自己成功的吗?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个人不能随随便便的成功!放飞吧!把我们的手松开吧!为了我们,为了我们未来的路,放手吧!我们要去闯荡!我们要寻找人生的大树!

《乌塔》读后感2

  据说老鹰和鸡本来属同种,可从小它们有着不同的志向。老鹰向往高远的蓝天和洁白的云朵,而鸡只是想找些食物残渣和碎屑填饱肚子,安安分分得生活。于是老鹰付出了艰辛地努力,终于展翅蓝天,实现了梦想。

  今天读了《乌塔》后,像雄鹰一样的14岁女孩乌塔,让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她的行为更是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可心里还是有种蠢蠢欲动的感觉。最让我羡慕的是她有一个怎样的家庭和怎样的父母,竟然没有反对她的'想法,还尽力引导她为这次的旅行做全面的准备。可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把我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这也不许那也不许,生活里的一切都被他们包办了,已经让我们失去了自己的生活轨迹。这样我们长大以后能照顾自己吗?又拿什么和那些外国的孩子去竞争?如果是这样,我们已经从起跑线上就输给了人家。14岁的女孩独自去外国旅行,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乌塔用3年的时间从地理和到异地首先需要做的事情都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她的热情大方也让她的旅行充满了温暖。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的付出我们都能体会到。孩子们需要自己的空间来装扮,也需要空间展示自己。每个人对社会都要有一种责任,孩子也是社会的载体,那同样也是我们的责任。自己的生活蓝图让我们自己来绘吧!我想像雄鹰一样能展翅高飞,不想做袋鼠妈妈口袋里的小袋鼠!

《乌塔》读后感3

  今天我们学习了《乌塔》一课,文章主要讲的是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

  我觉得乌塔是一个自立意识极强还非常勇敢地孩子。相比之下,我和乌塔的自立意识,实在是天壤之别。

  为什么我们和乌塔的自立意识会相差如此悬殊?是因为爸爸妈妈过于溺爱我们吗?错!是我们自己溺爱自己。

  乌塔去欧洲的经费都是她自己一点一滴挣出来的,而我们却有时做一个家务活也叫苦连天。乌塔的知识全是她自己读书学来的,而我们却闲暇时吃饱睡,睡好吃,无所事事,只等时光之刃架到脖子上时,才抓紧时间干正事。乌塔的准备是多么齐全,不像我们不是忘带这就是忘带那,让家长忙前忙后还是死活不改。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温室中的花朵虽然得到了温暖,但不经历风雨永远也长不大。阳光总在风雨后,翱翔于天空的'雄鹰不也是抛掉恐惧,奋力一拼才能成为天空之王吗?乌云上也是有晴空的。那些在草原上被猛兽追赶的小兽心中只有“跑”字,只有拼搏,哪怕只有百分之零点零一的可能,因为爱拼才会赢,这是胜利的关键。而我们就像温室中的花朵,不知何时能成为雄鹰,何时能尝到胜利的果实。

  我们都要向乌塔学习,我们也许不能独自游欧洲,但平时帮助做做家务,多看一些图书,和时间赛跑。生活和学习中多一份认真,少一份粗心;多一份勇敢,少一份胆小;多一份独立,少一份依赖;多一份付出,少一份索求。也许这一点很小很小,但收获却很大很大,因为这是我们灿烂辉煌人生中灿烂辉煌的一个开始。

《乌塔》读后感4

  学了乌塔一课,我觉得乌塔非常棒,可以自己一个人出去旅游,甚至可以一个人出国旅行,还会把自己打理的很好,计划的很周全。

  乌塔这一课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作者在罗马的宾馆里看顾见了一位金发小姑娘,就是乌塔,她才十四岁,就已经去了很多很多地方,有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还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希腊和波恩。而且是自己去的,没有家人的陪伴,也没有人的保护,从这一点,我知道了乌塔是一个做事有计划、自主能力强、机智、又很聪明的一个小姑娘。

  和乌塔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以前我觉得我的自主能力差不多,因为我敢一个人待在家里,写作业也不需要妈妈催,写完还会主动检查。我还认为我很勇敢,因为一上次我和好朋友一起去滑冰,我和好朋友手拉手,都没有看见地上有一个大坑,我们一下子都摔倒了,我的膝盖都流血了,我的好朋友并没有受伤,但她哇哇大哭起来,我却没有哭,而是一步一步艰难的走了回去。我的勇敢和乌塔是可以比一比的;我觉得我的计划性还需要向乌塔学习,因为我每一次收拾房间或书包,总是丢三落四,不是忘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这一点我应该好好的'向乌塔学习学习,不再和乌塔落下这么远的距离,我要赶上乌塔。还有一点也是我要向乌塔学习的,我写作业时老是粗心,有一次写数学作业,要抄黑板上的题,把1.7抄成了17,把25抄成了2.5,结果得了99分,如果不是我把题抄错了,会考100分,我应该把这个粗心的毛病改掉,做一个认真仔细的小姑娘。做一名和乌塔一样棒的小姑娘。

  乌塔,你真棒,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再接再励,赶上你,和你一样优秀!

《乌塔》读后感5

  上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题目叫《乌塔》。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她叫乌塔,他靠自己发广告赚钱,独自到欧洲各国去旅游的事。他一个人游览了欧洲许多国家的名胜古迹。他每到一个新地方就先查找警察局的电话,以备遇到麻烦事求救。之后再给家里打个报平安的电话。然后他就尽情地去玩。她还说回国以后还要继续挣钱,有机会到我们中国来旅游。

  看到这里,我既惊讶又惭愧还羡慕。她太了不起了!她的胆子真大!她的能力真强!相比之下我也太渺小了,换做是我还不把我丢了啊。想想我,只能去楼下的超市买一块雪糕,从来没一个人去过大一点儿的商场,自己从来没买过一双鞋,一个背心。和乌塔比我觉得自己很无能,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认为我就是家里的太阳,一家人都得围着我转,上学妈妈送,放学爸爸接,连书包都是他们背着。每顿饭吃什么姥姥都要向我“请示一下”,否则饭菜不合我的胃口,我就会撅起嘴巴挑三挑四。

  想到这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和乌塔相比我是幸福还是悲哀呢?我们的幸福过头了,这是一种悲哀。我想大声的对我的长辈们说:我已经长大了,有许多事让我们自己做吧!你们对我的爱有些过分了,以后不要再这样呵护我了。让我学着做一些家务活,尽管衣服没有你们洗的干净,饭做得不如你们做的好吃,可是我们会慢慢学,从教训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学会生存的'本领。将来您老了,干不动了,而我们什么都不会,那该怎么办啊?我还想对所有的中国家长大喊一声:放开你们的手吧!给我们一块自由的空间,让我们也能像乌塔那样自由的飞翔吧!

《乌塔》读后感6

  我读了《乌塔》一文,颇有感触。这篇文章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立自主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多令人称赞的“壮举”啊!我想:如果没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立自理的经验是无法迈出家门的,更别指望要走出国门了!你看!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就常常见到这种事情了。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看见一个小孩子摔倒了,他“呜呜呜”地哭起来。这一哭可吓坏了孩子的父母长辈了。妈妈立刻扶起“小皇帝”,帮他拍掉身上的巧克力;爸爸秉着棒棒糖好话说尽……可是“小皇帝”不但不理不睬,头还摇得像拨浪鼓似的。看到这,我不禁想:这个孩子也太夸张了吧,摔一下也不至于哭成这样呀?!再说,这孩子的家长也未免太宠他了吧?

  其实,有不少家长为了疼孩子,不仅千依百顺,还让孩子过着衣来身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还奉行什么“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思想观念,舍不得让孩子干点儿家务活。有的.同学曾无奈地对我说,看着父母为自己日夜操劳,心里很不舒服,想帮他们分担分担,就算是洗洗碗筷或拖拖地板都行!可父母却阻止了他们,道理很简单:别耽误了学习时间!哎,可怜天下父母心,试想看,如果孩子天天死读书,而不去认识世界上陌生的东西,那不成了书呆子了吗?家长应该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放开手,让孩子也帮忙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样不仅减轻了家长的负担,还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岂不是两全其美?

  独立能力来自于实践中,家长们,还犹豫什么呢?快快行动起来吧!“小皇帝”“小公主”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了!

《乌塔》读后感7

  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为了去欧洲旅行,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做准备(不草率)。阅读有关国家的书籍(有目的),自己打工挣旅费(自力更生),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有计划),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请求帮助(安全意识强),到了目的地,给家里发张明信片或者打电话报平安(懂事操心)。正是乌塔具备这些能力,所以她能轻松愉快的独自一人旅行欧洲。

  看到了乌塔,我不由得想起我自己。别说出门旅行了,就是在油区内独自坐个三轮车,父母也是大声的再三叮嘱:“路上一定养小心呀,保护好自己。”生怕我会丢。自己想煎个鸡蛋,爸爸妈妈也要唠叨半天:“煎鸡蛋是一定要小心,不要烫到你的手了,让妈妈来给你煎鸡蛋。”时间一久,我便习惯成自然,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所以我老是觉得爸爸妈妈太呵护我了,才让我做什么事都产生了依赖心理。可是自从学了《乌塔》这篇课文后,经过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只有自己把事情做好了,父母才会信任你,放开双手,让你自由飞翔。

  比如说,我写作业有时很贪玩,总觉得时间还早着呢,就东看看,西晃晃。磨磨唧唧的,作业经常写到九点多,为此妈妈经常皱着眉,大声的督促我,我才肯抓紧时间写作业。我的房间我总忘记收拾,每次都是妈妈催促我几次,我才去不情愿,慢慢腾腾地去整理房间……所以我总觉得妈妈唠叨。静下心来想一想,如果我能像乌塔那样做什么事情都井井有条,考虑事情全面周到,妈妈也一定会支持我做一些事情的。

  《乌塔》这篇课文让我知道了许多,学到了许多。所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要争取做一个有计划,有准备,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乌塔》读后感8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认真地读了《乌塔》这篇课文,心里充满着担心和羡慕。既担心他会迷路,又羡慕她可以独自外出旅行。

  当我读完《乌塔》这篇文章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总是在想:为什么我没有像乌塔这种勇气和独立的生存能力呢?

  一个14岁的女孩竟然如此的胆量!独自一人游欧洲等国,难道她不怕被别人绑架吗?我内心里充满了无限的疑惑和惊奇!她和我们中国的孩子对比,我们真是差太远了。我们中国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生活在那“糖水”之中,我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谈不上独自一人外出旅行。爸爸妈妈总是把我们看作“金鸡蛋”似的宠爱着。我们碰到困难时就把期盼的目光投向爸爸妈妈。父母也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不知不觉,我们就被宠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

  14岁的乌塔,去欧州旅游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她认真地读着与旅游目的地有关的书籍,设计好线路和日程表。还有卖力地为超级商场分发广告,挣旅费,多么有毅力啊!而我们外出旅游,不但不用挣旅费,连基本的行装也不用准备。不用花力气,爸爸妈妈做准备,我们就等着出发,而乌塔能这样漫游世界,必得到父母的支持,如果在中国,肯定会被当成离家出走的不良少年。

  有人曾说:“失去了勇气,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我们不但失去了勇气,而且失去了自信心。

  今后,我们面对生活困难,不仅不能退缩,要从容面对,自己想办法解决,要像乌塔那样有勇气和自信心。因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家的支持,还需要社会的支持。

《乌塔》读后感9

  “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

  “你一个人吗?”

  “当然。”

  上面这是前几天学的课文《乌塔》中作者和乌塔的对话。

  我真没想到,一个14岁的小女孩,竟然敢自己一个人游历欧洲,还去了那么多世界有名的城市,真是让我无比羡慕啊!我也好想去啊!但是老实说,我不敢。不仅是因为路途遥远,而且我对那里有些地方连听都没听过呢,尤其是还需要很多money(钱),再说爸妈也不会让我一个人出去的。唉,也许这就是中国小孩子的烦恼吧。

  当然,对于自己,我觉得生活自理能力也不足,如果真让我单独出远门,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在家里,有奶奶为我们做饭,有妈妈为我们洗衣服,有爸爸为我们挣钱,所以自己很少去做自己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比起乌塔,觉得自己真是差得太远了。

  看到乌塔为了挣自己的`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时,我想自己那时不是正在写作业、和朋友玩,就是在超市买零食,逍遥自在。

  这篇文章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以后我也要像乌塔那样,如果确定了目标,就要向这方面努力。并且事前要做好计划,预想好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状况,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我听妈妈说,国外的教育方法和我们很不一样,现在看了这篇文章果然如此。我国注重的是学习、考试,而不会让孩子自己出去稍远一点的地方,更别说自己旅游了。

  所以,我希望爸爸妈妈也能多给我们一些机会让我们自己出去锻炼,相信我们一定也会做得很好。

《乌塔》读后感10

  前几天,我读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乌塔》,主人公乌塔使我明白了也感触到了很多很多……

  《乌塔》这篇文章主要写得是:作者在罗马结识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女孩,乌塔。她独自一人游历欧洲。

  读了《乌塔》让我感触很深的是,乌塔这个年仅十四岁的德国女孩,在没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陪伴下,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多么不可思议啊!如果换做我,我不哭就怪了,在一个陌生的坏境下,在陌生的人海中,乌塔能从容不迫地旅游,真令人佩服。然而乌塔自己赚钱,读有关要去那些国家的书籍,更令我赞叹不已,谁能知道区区一个十四岁的女孩竟用自己的双手来策划这次旅游呢?!和乌塔比起来,她太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乌塔阅读有关书籍,了解那里的情况,省得在陌生的城市里,茫茫的人海中,不知所措,这不都是乌塔的可贵的品质吗?还有乌塔那大方的.胸怀,不是比我们强一百倍、一千倍……家长总是一遍遍地叮嘱,别跟陌生人说话,别随便拿或者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但乌塔却热情、直率的性格使我感动。

  在我眼中,乌塔也是个很有逐渐的孩子,一直坚持:从书上和电视上认识的世界总不完美,只有亲眼见到才是最美的。她的话似乎让我受到启发: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主见。平常,我可是个没有主见的孩子。读了这篇文章,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个像乌塔一样有主见的孩子。

  后来,我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妈妈,妈妈给我讲了许多人生大道理。是啊!我们的童年滋润极了。有电脑、手机、电视、书籍,可是自己不去亲身体会时间,又会怎么样,我们也应该独立。总之,我一定要像乌塔一样自立、热情!

《乌塔》读后感11

  今天,我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乌塔14岁就能独自一人游历欧洲,我被她那善良、胆大、心细的品质所折服了。

  乌塔,是一个坚强的小女孩,她为了这次旅行整整准备了三年的时间,阅读了很多国家的书籍和资料。为了挣取旅游的费用,她每个周末去餐馆和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陪小孩玩耍挣钱,这些旅费都是你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呀!

  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我的心里掀起了一阵巨浪,同时我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同是年龄相仿的我们,生活的差别就如此大?在家里,我的.爸爸妈妈总是不准这个,不准那个,从小把我严严实实的包起来,没有我希望得到的自由空间。我就像温室里的一棵小草,不经历过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真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啊!就算作业写完了,我想帮妈妈做点事,结果都被妈妈好言拒绝了。在家里我简直就是小皇帝,捧在手中怕掉,含在嘴里怕化。甚至生活中我自己的一切事情都由爸爸妈妈来代办,房间由妈妈来收拾,书包妈妈来整理,穿什么衣服都由妈妈来定……

  与乌塔相比我真是一只井底之蛙,所以我决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妈妈操心,做一个独立的好孩子。早早放开了爸爸妈妈的手,走向了属于我的世界。放飞我自由的翅膀吧!

  同龄的朋友们,让我们走出父母的溺爱,锤炼自己自主生活的意志!

《乌塔》读后感12

  自从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的心被一道又一道波浪击打着,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乌塔游历欧洲,在罗马的青年旅馆,与作者汪晓洁偶遇,进行了聊天。通过聊天作者得知小女孩乌塔花了三年时间准备旅行,还在途中子挣旅费等事情。

  当大家第一次读到乌塔一个人周游欧洲时,都议论纷纷。有的说:不可能!这篇课文绝对不是真实的!而有的却说:哇!乌塔好厉害啊!真羡慕,可是爸爸妈妈是绝不会让我去做的.!唉!

  对呀!乌塔的勇敢,我们也有啊!它只不过就是被父母的溺爱给覆盖了。

  记得上一次,我们要乘大巴车去位于飞云林垟的创意实践基地参加活动。尽管会有两个老师陪同我们,但家长们还是不太放心,有的开着小轿车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有的则光明正大地跟老师预订了位置,一路跟随着我们。

  而乌塔呢?她一个人游历欧洲,并且还在周末出门帮助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从而自挣旅费。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当读到乌塔说:光以电视与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时,我赞同地点起了头。

  有一次,我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玉海楼的宣传片,里面有着许多照片,可它们并没有提里面有个小池塘。那时,我以为玉海楼里面就只有房子,没有其他的东西了,直到我去了玉海楼,才知道小池塘的存在。

  乌塔的观点让我明白了:电视与书本上的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某些东西还需要我们亲眼去见证。

  啊!爸爸妈妈,请把你们溺爱的双手打开吧!要知道:花盆里栽不出苍天大树,鸟笼里永远飞不出雄鹰!

《乌塔》读后感13

  最近我学了一篇叫《乌塔》的文章才知道我们中国把孩子放进蜜罐里,温室里的教育方式是多么的大错特错。

  这篇文章讲的是我在罗马的旅馆里认识了一个叫乌塔的小女孩,在我和她的谈话中我知道了她独自一人正在游历欧洲,这使我非常惊讶: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竞自己出来环游欧洲,更让我惊讶的是她用三年的时间来挣这次旅游的费用,不用自己的父母花一分钱。这是中国的孩子不可能办到的呀!当她问起中国的孩子时,“我”非常惭愧。

  我佩服乌塔的能主动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在这一句话中就可以感受到:“她一见到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的怎样,从那里来。”但我更佩服她有时间观念:“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的脑中惊醒了我,睡眼朦胧地看看表,下午两点半了。”从这句话就可以体现。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中国的孩子。在中国,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活都不用干,都是父母帮我们去做的,而在外国,孩子门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赢得一顿丰盛的饭菜,吃过饭后不论功课再怎么忙也要帮父母刷碗洗筷子,有空时还会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看看我们连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害的劳累一天的父母再去为我们收拾,我觉得真惭愧呀!

  我们中国的父母应该学习外国父母那样,放心的让孩子去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虽然现在左右了他的路,但孩子长大后,你还是左右不了,还是让他们赶快学会生存的本领吧。我们中国的小朋友应该要从小懂得坚强,不要受父母溺爱的影响。

《乌塔》读后感14

  《乌塔》这篇文章里的内容是颇耐人寻味,不仅让小孩学会了独立,更多的是让大人们学会放开孩子的手,让孩子在蓝天上自由地翱翔。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十四岁的小女孩,名叫乌塔,让我震惊的是,乌塔竟然小小年纪就环游了亚洲各地,并且没有一个大人陪伴,简直是史无前例!当然,旅途里遇到困难是难免的,但是这一切困难在乌塔眼里都是浮云,她总能想出办法克服这些困难,让挡在她前面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它那高昂的头,其实乌塔能有一个完美的旅行,靠的是旅行前的充分准备和她的独立,在旅行前,她从来没向父母要过一分钱,她努力地为别人打工,通过自己的恒心和毅力,终于筹齐了旅行需要的.钱。她很小的时候,凡是在电视上看到了各个国家的美丽风光,她都想要去,因为从那时起,她就觉得,在电视上看到的风光是不真实的,要身临其境才能目睹它真正的风光。乌塔刚环游完亚洲,又在筹备下次的中国之旅了。

  看看乌塔,再想想自己,我的脸一下涨得通红,我与乌塔相差不了几岁,但在人家环游亚洲时,我可能正在跟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造成这种结果也是因为父母的原因,相信许多父母都十分溺爱孩子,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让孩子变成了家里的“小姐”“少爷”“俗话说:“温室里的小树是长不高的,笼子里的小鸟是长不大的。我们就是小鸟,父母的溺爱成了我们的牢笼,我们渴望父母不再溺爱,让牢笼打开,努力飞翔,慢慢变成独立的孩子,成为下一个乌塔!

  父母们,请打开你们的“牢笼”,让“小鸟”飞翔吧!

《乌塔》读后感15

  最近,我们学了一片课文,叫《乌塔》。主要讲的是:“我”去罗马游玩,在青年旅馆认识了一位叫乌塔的小姑娘。通过“我”与乌塔的对话,让“我”知道了乌塔是一个自理的女孩。他独自一人来罗马,令“我”十分惊讶。

  我非常羡慕乌塔。因为她才十四岁,就已经去了法国、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等地。而且,游览了这么多山山水水,旅费一定很多,而乌塔的旅费是自己一点一点挣来的。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去餐馆或是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到别人家里照顾小孩……而不是向父母伸手索要。反观,我们中国的孩子就好像是一朵温室里的花,父母怕风吹雨打,便寸步不离地守护着。中国的儿童好像只会学习,正如《增广贤文》里有一句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中国的父母呢孩子想出去走走都不行。中国父母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不让他们干涉除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外国家长注重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让他们自己试着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果,我的父母允许我独自一人去旅游,我就要提前设计好旅行计划,像乌塔一样挣旅费。这样,我就能开心地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看一看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实现梦想。当然,这一切不能凭空想,还是需要自己去努力。

  我觉得,乌塔说过“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很有道理。不能总是从电视或书本中看世界,要身临其境,才能亲自看到世界的美。

  父母给的叫背景,自己打的叫江山。我真想对中国的家长说:“放手吧,给我们一片广阔的蓝天自由飞翔吧!”

【《乌塔》读后感】相关文章:

从《乌塔》想到的作文04-26

从《乌塔》想到的作文12-27

乌塔的教学反思03-12

《乌塔》教学反思04-15

乌塔教学反思04-16

由《乌塔》想到的作文04-15

由乌塔想到的作文06-10

乌塔读书笔记11-25

《乌塔》读书笔记03-03

从《乌塔》想到的作文15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