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读书笔记>美的沉思读书笔记
美的沉思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2-12-15 11:44:13
  • 相关推荐
美的沉思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的沉思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的沉思读书笔记1

  8月20日看完蒋勋老师《美的沉思》,在这期间一直给自己压力完成黄姐交待的作业——读后感,但是发现这本书打开了潘多拉的大门,使自己沉迷于其中不愿出来。蒋勋老师用自己美术的专业、美学的宽度、及哲学的高度见解,从上古玉石青铜,讲到宋元书画,一直到明末清初市民美术兴起的理性历史长河到自己对源远流长的美的讯息传递个人感性的沉思。书中涉及古今和中外各方面知识和认识是我这种才疏学浅之人需要饕餮N顿也才能消化其中的冰山一角。能力不行态度来凑(虽然与上交要求时间超时两天),现就个人初步阶段梳理了些许读后感如下:

  一、边看边读的时候,发现自己这些年的书白读了,有将近5%的字需要去查字典或者百度才知道它的读音及含义。

  二、书里的各种专业名词、史料文献、各种朝代信息扑面而来,看到后面,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往回翻的时候感觉还只是脑中一闪而过,所以选择用读书笔记的方式将自己认为重点的知识记录下来。

  三、本书采用通史的结构,以人类经时代变迁,思维的成熟及异域文化影响,使美产生各种不同的姿态:

  1、美起源于生活,人类对物质特性的辨别和利用关键是在上肢进化成手后拉开了“文明”序幕。人类与自然斗争的经验,从流荡游牧的生活改变成农业的定居生活,安份于一块土地上。不但利用这块土生养百谷、牲畜,也利用这块泥土开发制作出陶器、青铜、玉石。生存的本能让我们崇拜自然,对未知世界种种的迷惑让我们信仰巫蛊,图腾,纹样,供奉。在西周中期以后,陕西扶风出土造型简朴端庄、充实而壮大的'环带纹铜器传达的是理性人文精神的均衡、安定平复了商巫术之美中过分繁丽激情的部份,成为中国文明的基础。

  2、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后,秦一统山河,让美变得具备功用性,兵马俑取代人殉而存在;长城为了抵御外敌而建造,现在虽没了功用,却依然是美的;汉代的天圆地方,完全实践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儒家文化;魏晋南北朝代中,国家频繁更换生命的变灭逼出了唯美的时代:石雕佛像使人误以为是从石中生长出来的五官,散发着淡然的微笑,让人在淡然接受现实发生的一切;敦煌北朝壁画中有一种犷悍悲烈与静定之美的矛盾组合:一方面是人体处理的公式化,使画面产生静定与肃穆的效果,另一方面隐藏在那静定之下,经变故事本身的悲剧激情,掺杂着强烈煽情的色彩视觉,使中国的艺术经历了一次悲剧性浪漫风格的洗礼。

  3、从黑暗走向光明,唐朝把南北方最优秀的文明之精华加以糅合,产生了盛唐之音,盛唐精致的艺术享受,艳而不俗,华美而灿烂是难以用一种美学规范,它太庞大、太纷杂,呈现了太多不同的面貌。宋朝则进入一个内敛的时间,色彩褪淡、山水画风景回到初始,素净无色的水墨,开启了时代的传奇,对后世影响深远。

  4、元代为少数民族管理的朝代,使汉民族产生了无数遁世的艺术家,开启文人画时代,文人画指的是书法、绘画、文学、人品诸种因素结合,不带政治色彩,更多是对生命、对内心的独白。明清时期,艺术由宫廷/贵族/寒门/士族转变真正的来到了俗世,文人不纯粹是文人,也是画匠、买艺者,由高高在上的雅,到市井生活的俗,美一再延伸着,生长着,循环着,碰撞着……

  上述是我些许的读后感,虽然看完本书让我对艺术还是没多深刻的了解,但却开启了我对美的追求,想去敦煌、去故宫、去江浙细细旅行,感觉今后的旅行会有与以前不一样的视觉与感觉。

美的沉思读书笔记2

  前不久,我的案头多了一本《美的沉思》。这本书描述了蒋勋对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深邃思考。跟着蒋勋读中国传统的美学,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浪漫情怀。蒋勋,是著名诗人、小说家、画家、文化“说书人”,更被称为“美的领路人”。他在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美的沉思》,影响力巨大,将“美”的话题走入了大众的视野,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的心灵功课。

  说道蒋勋其人,很多人把他比为台湾的“余秋雨“。然而他,有着很丰富的人生经历。1976年,蒋勋从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毕业返台,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果他发现:在中国近一百年混乱而彷徨的历史处境里,要留下心来,思考有关那古老中国曾信守过的,坚持过的生命的理想、美的规则,有时,连自己也要不禁怀疑起来。然而,那些玉石、陶器、青铜、竹简、帛画、石雕、敦煌、山水画……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讲述了古典器物材质的的改变。独特的视角令人印象深刻。从泥土改换成金属,改换成木材,改换成化学材料一样。每一次的物质改换都使人类一方面感觉着对新的材质的兴奋,而另一方面又感觉着对旧的难以割舍的情感。蒋勋看到了它们透露出的真正的时空价值和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这本书展现了他对“美”的终极认识:“人类终极的自由,便是审美上的自由。审美的自由,是一种心灵的自由。经济上困窘,政治上被限制,思想上受禁锢,但仍然可能有心灵上审美的自由。一个人必须得到了审美的自由,才能称得上是个独立和完整的生命。”

  “美”并不只是技术,“美”是历史中漫长的心灵传递。西方人强调科学范式,“美”在于焦点透视,即使是绘画,也拘泥于二比三规格的硬框形式。中国则不一样,强调自由,“美”在于移动视点,集大成者就是绘画与书法,绘画往往又坚持忠于自然,卷轴成为中国绘画特有的形式。中国卷轴式绘画,展现一种延续的、展开的、无限的、流动的时空观念,左手展开画卷,右手却又收起起始部分,留给观赏者的,是正在移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在蒋勋看来,美是心灵对自由的向往,没有美,没有沉思,便成就不了文明。心中有向往,专注于物质,专注于技术,专注于劳动,专注于眼、耳、鼻、舌、身,专注于自己的感官与思维,心无旁骛,便有了文明。文明是静定下来沉思的'力量,沉思泥土,沉思水,沉思火,沉思自己的手,最后会产生一个像半坡陶钵那样动人的作品。沉思火里的釉料流动,会产生宋代钧窑窑变得灿烂绚丽。沉思水,沉思墨,沉思笔毫在纸上渲染开来的痕迹,会是米芾的书法,会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中国从唐朝时期的浓墨重彩到宋时的清新淡雅,中国人对美学的追求与思考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中国重“水墨”,西方重“油彩”。“水”使“墨”散开,“油”使“彩”凝聚。“水墨”正是表达内心自由的最好形式。它“美”,像诗,不像论文。而这,也正是《美的沉思》的品质,“天圆地方:汉代的形上美学”、“水平与波磔:汉代隶书与建筑上一条线的完成”、“石块里的菩萨之笑:南北朝的石雕艺术”、“墨分五彩:宋代的水墨革命”、“悲愿激情之美:敦煌的北朝壁画”……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感性与理性之美不言而溢。

  蒋勋认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方式,尊重他人的审美情怀,尊重不同民族的审美,万物并育,才是一个社会长久深厚的福气。当然,他也就不认可“美的领路人”这一尊称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没有“领路人”,走到自然终,天宽地阔,月光、水声,松风,潮汐,才是真正的“领路人”。

  时光终将流失,然而美的记忆长存。“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蒋勋《美的沉思》,在艺术与历史之间漫步,为我们开启的,不只是心中的一扇门窗,而是文化与历史长河中所有的悲喜真相,传达给我们的是生机勃勃的大美。“美”,是一种心中的坚持;“人”才是美的核心价值;因为“美”,我们继续前行。

  美的沉思读书笔记

  蒋勋以美学视角梳理中国艺术脉络,玉石、陶器、青铜、竹简、帛画、石雕、敦煌壁画、山水画……蒋勋在这些被“美”层层包裹着的艺术作品中,开始逐渐思考起它们形式的意义。经过一次一次时间的回流,将历史的渣滓去尽,从岩石到泥土,我们的祖先经历了第一次物质的大更换。就像以后的从泥土改换成金属,改换成木材,改换成化学材料一样。每一次的物质改换都使人类一方面感觉着对新的材质的兴奋,而另一方面又感觉着对旧的难以割舍的情感。蒋勋看到了它们透露出的真正的时空价值和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这本书展现了他对“美”的终极认识:“人类终极的自由,便是审美上的自由。审美的自由,是一种心灵的自由。经济上困窘,政治上被限制,思想上受禁锢,但仍然可能有心灵上审美的自由。一个人必须得到了审美的自由,才能称得上是个独立和完整的生命。”

  “美”并不只是技术,“美”是历史中漫长的心灵传递。西方人强调科学范式,“美”在于焦点透视,即使是绘画,也拘泥于二比三规格的硬框形式。中国则不一样,强调自由,“美”在于移动视点,集大成者就是绘画与书法,绘画往往又坚持忠于自然,卷轴成为中国绘画特有的形式。中国卷轴式绘画,展现一种延续的、展开的、无限的、流动的时空观念,左手展开画卷,右手却又收起起始部分,留给观赏者的,是正在移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美是心灵对自由的向往,没有美,没有沉思,便成就不了文明。心中有向往,专注于物质,专注于技术,专注于劳动,专注于眼、耳、鼻、舌、身,专注于自己的感官与思维,心无旁骛,便有了文明。文明是静定下来沉思的力量,沉思泥土,沉思水,沉思火,沉思自己的手,最后会产生一个像半坡陶钵那样动人的作品。沉思火里的釉料流动,会产生宋代钧窑窑变得灿烂绚丽。沉思水,沉思墨,沉思笔毫在纸上渲染开来的痕迹,会是米芾的书法,会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中国重“水墨”,西方重“油彩”。“水”使“墨”散开,“油”使“彩”凝聚。“水墨”正是表达内心自由的最好形式。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朵花,能够在上亿年生物演化过程中存活下来,靠的就是“美”,因为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蒋勋解读,“花的美其实是一个计谋”,如果没有红色,不会吸引到蜜蜂来为它授粉;如果是一朵白色的花,就得靠自己的香味!

  它“美”,像诗,不像论文。而这,也正是《美的沉思》的品质,“天圆地方:汉代的形上美学”、“水平与波磔:汉代隶书与建筑上一条线的完成”、“石块里的菩萨之笑:南北朝的.石雕艺术”、“墨分五彩:宋代的水墨革命”、“悲愿激情之美:敦煌的北朝壁画”……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感性与理性之美不言而溢。

  你的存在就是唯一,你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美”是做回自己,一去比较,你就已经输了,只有认同自己,才能发现自身的美。所以,蒋勋认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方式,尊重他人的审美情怀,尊重不同民族的审美,万物并育,才是一个社会长久深厚的福气。当然,他也就不认可“美的领路人”这一尊称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没有“领路人”,走到自然终,天宽地阔,月光、水声,松风,潮汐,才是真正的“领路人”。

  时光终将流失,然而美的记忆长存。“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蒋勋《美的沉思》,在艺术与历史之间漫步,为我们开启的,不只是心中的一扇门窗,而是文化与历史长河中所有的悲喜真相,传达给我们的是生机勃勃的大美。“美”,是一种心中的坚持;“人”才是美的核心价值;因为“美”,我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