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流浪地球》有感

生活总结解梦网名签名疑惑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观后感 >

观《流浪地球》有感

观《流浪地球》有感
更新时间:2022-06-20 17:15:48
  • 相关推荐
观《流浪地球》有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流浪地球》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流浪地球》有感1

  我是不喜欢科幻题材的小说的,说起中国的科幻,是绕不开《三体》的。十多前《三体》成名的时候,我买过实体书,手机上也下过电子书,无奈没有一次是完整看下去了的,可能女性天性对这类题材的书没兴趣。这两年沉迷耽美小说,不可避免了接触到耽美大神级作者priest了。她的最新作《残次品》是一本构架宏伟的未来星际长篇科幻作品,这是我第一次完完整整看完的一部科幻作品。

  《流浪地球》的卖点之一就是《三体》的作者刘慈欣的作品了。科幻小说、电影在中国都是小众作品,以前看过的科幻灾难性作品大都来自美国,大多是以拯救地球为题材。而这一次,《流浪地球》不仅仅局限于拯救地球,而是拯救人类,拯救我们几千年人类的文明。现在我们也不再避讳说地球的毁灭,就是太阳从我们小时候学过的自然书里就在说,现在的太阳是中年的太阳,那么有一天,亿亿年之后或许就是太阳的老年、终年,以太阳为中心的太阳系,及至我们的地球也有毁灭的那一天。《残次品》作品的构架中,地球已经是远古地球时代了。

  原著中的文字转化为视觉呈现、想像成为影像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感谢《流浪地球》还是比较成功为我们呈现一个视觉感观上的盛宴,宏伟的空间观、精密的太空仓、别有洞天的地下城,铁甲洪流般的运载车.....让一切物理上的东西活化成情感,还有参与其中的人类,无数人挺身而出上演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九生一死的幸福。

  影片的最后,吴京带着整个空间站作为火柴点燃木星。空间站上有三十五万个受精卵,有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所有的DNA,就这么带着这些东西燃烧殆尽了……我是不太能接受这样的安排,虽然是文学创作,可以有适当的想像和夸张,但是作为地球的小我怎么也得为人类的繁衍和文明让步吧,其实换一个方式,留下这些东西在空间站,分出一个带着三十万吨的燃料仓点燃木星不就可以了。

  我想,作为水和二氧化碳组成的碳基生命的人类是脆弱的,我们没有花草树木的逢春再生,没有钢铁磐石那样能遭受千捶百炼……但是碳基生命的人类也是最坚强的,我们有着可以为之牺牲自身的家国情怀,有着亲人爱人牵牵拌拌的绕指情愁……

观《流浪地球》有感2

  上周,我有幸观看了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其中的科技力量深深震撼了我。

  你能否想象未来的某一天,广袤的地球上,几百万架火箭同时飞离、浩瀚的宇宙中会有一个能够同时容纳几百人的庞大的空间站?《流浪地球》中就展现了这样的一个空间站。

  面对太阳的迅速膨胀,地球上的生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人们不得不采取行动,集中所有国家的航天资源,在宇宙中修建大型空间站。几百万架火箭同时从地球上的各个国家、地区、角落飞起。他们如同发现猎物的猎豹,如同盛夏绽放的烟火,残留在空气中的白烟还未散尽,却已看不见火箭的影子。几分钟后,漆黑的宇宙中划过一道白光,接着,数以万计的白光划过黑暗,宇宙被照成了白昼,飞船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队伍。

  “空间站已到达,准备对接。”提示音在各个宇宙飞船中陆续响起。庞大的飞船队伍快而有序,精准地与空间站完成对接。

  看到这我睁大了双眼,被这万千飞船划过的壮观景象所震撼,更被科技的力量所折服。除去影视中这些对未来科技的幻想,现实生活中的科技成就还有很多。

  例如,前几周我在新闻中听到一个团队研究出一个只有头发丝大小的芯片。通过植入脑内来治疗脑部疾病,而且不会引起人体排斥,虽然还未做过人体试验,但令人感到惊讶。再比如:国外的一个国家在今年上半年将实现空间站的商业运行,这预示着仅仅只能出现在幻想中的太空旅游,将要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这些科技成就仅仅只是万千星辰中的一颗。他们来自于一位又一位科技创作者辛苦付出。我们感受到震撼的同时,作为祖国的未来、世界的新鲜血脉,我们不仅仅要学习这些科技创作者的精神和品质,更要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用努力书写交给世界和祖国的答卷。

  相信世界,在新一代的努力下,能容纳几百人的空间站和万千飞船划出宇宙将不仅仅只存在于某人脑中或科幻片中的镜头,而是确确实实、真真正正存在的事实。那不是在遥远的未来,而是在不远的将来。

观《流浪地球》有感3

  第一次佩服刘慈欣,是看完了他的《三体》三部曲后。第二次,便是有幸观赏了这部《流浪地球》。现在总会有很多人批评国内的科幻片毫无技术可言,无法带给观众们极致的视觉享受和脑洞大开科幻情节。那么这部《流浪地球》几近完美契合这些人对科幻片的理想型。

  素有“中国科幻之父”之称的刘慈欣,这一次把读者和观众们带到了太阳即将毁灭的前夕,人类为了生存,踏上了逃离太阳系的征程,这一计划称作“流浪地球”。这一次技术方面一改常态,开片短短几个镜头和几句台词便把观众带入到影片的背景中。整场下来,观众身临其境,意味无穷。

  这部电影主要围绕了父爱和使命感两方面展开。影片中吴京扮演的宇航员刘培强与儿子刘启长期分离,儿子的叛逆,父亲的无奈,最后被相同的使命感召唤,齐心协力完成了拯救地球的任务,牺牲了小家,成就了大家。

  令我最深有感触的画面,也是本片的高潮部分,刘启一行人面对联合国发下的“地球死亡通知”,在其他人全部选择放弃的时候,毅然决然去实施成功率为0%的方案。看到这,脑海里涌出一句话,什么是英雄?是那些流着泪,看清前方的磨难,继续走下去的人。正是他们这份不甘,用肉身挑战大数据和物理推算。将希望一点点掰了出来。最后用绝对的0%造就了不可能的100%。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来说:“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这真的是一部非常震撼的影片,一部称作中国好莱坞的大片,各位小伙伴可以抽空去电影院体验一下刘慈欣的科幻世界。

观《流浪地球》有感4

  前不久上映的中国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世界引起轰动。截至今日,它的票房近三十亿,无疑开启了国产科幻电影的新纪元。

  以文艺片为主的中国影视行业使得科幻电影的制作难以付诸实践。科幻类型的电影在中国几乎没有基础,此前国内也没有成功范例,没有人知道什么样的东西观众会喜欢,从特效实现到视觉风格,都要一点点的摸索。因此,《流浪地球》从拍摄初期就屡遭质疑。总导演郭帆也直言,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信任。在缺乏投资方资金支持的境况下,导演郭帆和制片人龚格尔自掏腰包凑了一百多万,为了不延误后期制作进度郭帆甚至卖了自己的爱车。在这般境况下,全体人员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为了保证影片的高质量,全体人员只能超负荷运作,持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全体人员分组休息,导演郭帆每天只睡3-4小时,现场镜头拍完后还要回去看前一天的镜头。最长拍摄持续30多个个小时。

  除了制作的困难,演员们也苦不堪言。荧幕上最常出现的镜头——演员们穿着太空服来回走动,甚至有一些困难的动作戏。在我们看来,他们似乎轻松自然,游刃有余。然而,事实上,影片中演员身上的外骨骼重达40公斤,穿上后做一次简单的动作都很吃力。因为穿上或脱下都十分艰难,为了不耽误影片拍摄进度,演员平时就要穿着重达40公斤行头在摄影现场活动,可想而知对演员的体力是多大的考验。66岁的吴孟达拍戏过程中每拍一会就要去吸氧,面对剧组艰难的经济状况,他零片酬拍戏,拍完后甚至生病住院。而零片酬客串还投资6000万的吴京的催泪表演,使得许多对他持有偏见的人改观。影片的主角都是新生代演员,他们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即使演技略有青涩,但是他们不畏艰辛、勇于挑战的精神已经足以让我们敬佩。

  再看剧情本身,细致入微的环境布置和清晰的世界观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刘培强舍身相救,刘启、韩朵朵的转变,剧中人们对希望的坚持和人类共同体的精神使人热血沸腾、感动不已。即使影片仍存在些许瑕疵,在它本身散发的魅力与光芒面前都不值一提。

  正如影片主题——团结一心、家国一体,《流浪地球》制作团队的成功恰与主题契合。台下观影的我们,更应在感动和震撼之余,将其精神传递,共创美好明天!

观《流浪地球》有感5

  “流浪”是什么意思?是离开自己的家乡漂泊在外?是那份淡淡地乡愁?我们常说的流浪多指个人的行为。然而今年春节一部电影《流浪地球》占据了票房榜首。听说这部电影至少是一个多月以前的事情了。直到今天才有机会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是一部大型的科幻电影。以前很少看这类的电影。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这次观看也是因了媒体的宣传和自己太过无聊。于是看电影成了我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这部电影的主演是吴京。电影讲述的是在未来若干年后,太阳能量耗尽,整个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为了延续生命,延续文明,展开了流浪地球计划。那时候的地球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了。人类居住在建造在地下城。为了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系,人类在全球建立了几千个大型发动机,用来推动地球在太空中前行。地球的流浪之旅由此开始。然而地球在太空飞行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地球经过木星的时候,因收到木星引力的影响,即将面临与木星相撞的危险。在这样的紧急时刻,如何让人类逃过这一劫?主人公之一的刘启提出了点燃木星,靠强大的冲击波来推动地球进入安全行驶路线。经过来自全世界各国的救援队员努力,地球最终脱离险境,开始自己的流浪之旅。

  这部电影带我们提前体验了未来世界。让我认识到自己当前的思想是多么地狭隘。总是在为一点蝇头小利而勾心斗角,总是在争取一些莫须有的荣誉。真正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又那么目光短浅。与电影中的主人公们相比自己的思想境界真是差的太远了。虽然说我们可能看不到地球毁灭的那一天。但是万物有始有终,我们的地球最终也逃脱不了毁灭的一天。也许现在想起了有些杞人忧天的感觉。但是真正等到那一天来的时候,我们再考虑的话恐怕真的是太晚了。物种的灭绝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我们人类难道就能够永远生存吗?恰如人的生命终究会结束,地球的生命只不过更长一些罢了。想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觉得有些沉重,但是这又是我们必将面对的问题。

  电影中有几处令我感动的地方:一、当所有人都放弃救援,准备回家团聚的时候。莫斯开启全球广播,韩朵朵召唤人们回来参与救援的讲话深深地感动了我。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当时的情景感动了我。仅有的几个队员用他们的生命来拯救地球。正是他们的壮烈行为感动了逃离的人。在众人的帮助下人们终于点燃了着火点,让地球有了生存下去的可能。什么是希望?或许很难实现的才叫希望。就是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存下去的勇气。哪怕是同归于尽。

  二、当刘培强驾驶空间站冲向点火点的情景也深深地感动了我。这时候我才理解了什么是抉择。与之相比我们平时所做的事情真是太平凡了。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舍己为人。为了人类的生存,舍弃自己的生命,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啊!那一刻他放弃了自己活下去的机会。把生的希望留个了更多的人。而刘启似乎是刘培强生命的延续,是下一代航天人。如今我们沉迷与一个叫钱的东西。价值观,人生观似乎都在围绕这个东西而存在。每天碌碌无为,为生活所累。或许只有达到一定的境界之后才会看透这些。成为一个洒脱的人。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许多选择。如刘培强面临妻子的死,面临自己的生与死的选择一样。这样的选择往往在一念之间。一念成,一念败,一念英雄,一念小人。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竟然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观《流浪地球》有感6

  在遥远的未来,地球将踏上漫长的流浪之旅。面对地球的千变万化,刘启与cn171-11救援队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刘启的父亲刘培强在刘启4岁时离开了他和姥爷。17年的漫长等待,刘启对身处太空的父亲充满了恨意,但在刘培强牺牲的那个时刻,他顿时明白了父亲的珍惜与心中的痛苦。刘启的妹妹韩朵朵是老爷韩子昂在一次救援行动救来的孤儿。韩子昂看着手中柔软的婴儿触感,心中最深处漾起了圈圈涟漪。他们心中对彼此的牵挂,叫亲情。

  地球被木星的引力所牵引,一支支救援队伍,面对危险无畏向前。他们心中想着的是身处地下城的妻儿,想到的是是流离失所的人民,是无论经历什么都要修复地球的动力系统,让人们活下来的信念。当他们看见杭州那一座死城时,他们脑中的信念之光灭了,队友的一次次献身没有了意义。cm171-11队的日夜兼程,失去了目标,亲人的面容失掉了色彩,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他们争吵,痛哭,大叫,只为一解心中的烦闷与忧愁。他们没有放弃,向另一座城市进发,因为他们明白,如果不成功整个地球都活不了,他们的精神,叫坚持。

  在地球即将灭亡的十几个小时,他们仍在努力奋斗着,怀着把木星点爆的最后希望,流着血和泪向着目标一步步踏进。韩朵朵的深情广播激情起了人们的热血,一个个想拯救地球的平凡人,推动了命运的发动机,在整齐有序的“一——二——一”声中爆发出巨大的神秘力量,叫团结。

  在亲情交织成了一张巨网中,人们用团结的力量,坚强的毅力收获了成功,迎来了和平。“流浪地球”计划仍在继续,辉煌灿烂的明天已不再遥远。

观《流浪地球》有感7

  今天,当我信心满满地保证一定不会哭时,走出影院大门,俨然已泪流满面。当我们也面对这样的绝境时,我们,又会如何选择?

  而影片中的中国人,选择带着地球一起流浪。

  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这部影片泪点很多,当刘启刚刚出场时,我以为他是一个叛逆少年,甚至嘟嘟囔囔地说:刘启咋都不明白他爹的苦心呢?可是在刘启与妹妹朵朵的相处中,这个中二又不失温暖的少年深深地感动了我。

  在上海那幢大厦里避难时,刘启的姥爷在临死前还在千叮咛万嘱咐:户口(刘启),带着朵朵回家。这就是中国人啊,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当开着车经过那些标志的小店时,我的眼中盈满了泪水,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如果不珍惜的话,也许会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也许我们会在地底下生活。

  在地木相撞,地球即将解体的关键时刻,李一一想到了一个方案,但需要推动一个大撞针,可仅凭三个人是推不动的。朵朵向全球发出紧急通告,请求他们赶回来帮助自己的团队。当原本在往家赶的人们,纷纷调转车头返回时,我终于明白:人类的力量其实丝毫不渺小,只要团结一致,就没有什么可怕的。最后几分钟,成败在此一举了。但加上朵朵的四个人还是推不动那沉重的撞针。在濒临绝望之时,日本人、美国人、英国人陆陆续续都赶到了。人们一起推动了那沉重的针,伴着科学家老何的牺牲,火,终于向太空升去,在距木星500万米之时,到了极限高度。坐在护航者号里的刘培强(刘启的父亲),毅然决定引爆空间指挥中心,帮助引爆木星。

  木星终于爆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将将地球缓缓推离自己。地球终于活了过来,人类又一次战胜了将灭亡的恐惧,继续生活。

  电影给了人们极大的震撼,在俄罗斯宇航员临死时,对刘培强喊:"我相信你,贝加尔湖总有一天会解封的,冰,总会化成水。我们的孩子,一定可以在湖面上钓鲑鱼的!是啊,地球上的冰,一定会化成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完成这个任务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彼此紧密相连的团队。人类,一定会以自己的团结精神战胜光明与黑暗。在流浪地球时代过后,在几百年后,人类找到一颗新太阳时,回想起这段时间,一定会为当时的团结而自豪。

观《流浪地球》有感8

  今年春节,我和姐姐、弟弟一起看了一场科幻电影,片名叫做《流浪地球》。电影场面非常震撼,视听效果非常精彩,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可以说这是春节期间非常火、非常棒的一部电影。

  电影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为了拯救地球,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主人公刘启带着妹妹韩朵朵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穿着换来的航空服,偷偷跑到零下80多度、漫天飞舞着雪花的地表,偷着姥爷的车卡启动了运输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辆即被救援队征用,负责运输火石前往杭州供发动机使用,以阻止地球被木星吞噬。

  在运送火石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地震,山崩地裂,十分危急,历经千辛万苦,有的救援队员被冻死,刘启的姥爷也牺牲了。当国际空间站要求中国航天员刘培强进行休眠时,他为了人类和自己亲爱的儿子,毅然放弃了休眠,积极与联合政府进行沟通,展开拯救行动。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面对地球即将消失的危急局面,大多数人选择了与家人团聚,当联合政府放弃刘启和韩朵朵提出的拯救地球方案后,救援队伍也离开了工作岗位,人们不再相信还有挽救的可能,有的人选择开枪结束自己的`生命,有的人想吃家乡的美食……地表处处充斥着黑暗、绝望和死亡。但中国救援队依然坚定信心,充满希望,前往发动机总部,动员所有力量把火石推入发动机。通过韩朵朵一遍又一遍的呼喊,其他国家的救援队被中国救援队奋不顾身、不畏艰险的精神所打动,纷纷调转车头,奔赴发动机总部,与中国救援队一道加入救援行动,齐心协力将火石推进闸门,并成功发射到木星。在火石发射的火焰仍到达不了木星的紧急关头,中国航天员刘培强选择牺牲自己,驾驶空间站冲向木星,利用空间站剩余的几千吨燃料撞向木星产生强大的爆炸能量,助推地球远离木星,最后人类得以拯救。

  电影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希望。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团结起来,中国就有希望,人类就有希望。那些为了人类做出杰出牺牲和贡献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观《流浪地球》有感9

  希望,是黎明的曙光;希望,是珍贵的钻石;希望,是黑夜的灯盏;希望,是海洋中的灯塔。有些迷失方向的人希望从一开始就找到出口,但他忘却了,只有坚持再坚持,希望才会出现。

  20xx年,太阳即将爆炸。于是,人类开始了长达17年的“流浪地球”计划,帮助地球逃出太阳系。但由于木星引力的影响,地球将会与木星发生碰撞。众人团结一心,经过不断地努力,将木星引爆,并借助爆炸的冲击波逃离了太阳系。

  在地球撞向木星的最后15分钟,人们仍在不停尝试着,寻找着解决的方法。他们并没有失去信心,坐以待毙,而是团结一心,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他们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全人类!

  希望与坚持是共存的。就像你走在一条漆黑的巷道里,只有你坚持下来,走到了最后,才能看到光亮。同样,如果你在面对困难时退缩,放弃了,那你又怎么能看到希望?只有你奋不顾身地走下去,希望才会给你带来喜悦。

  莎士比亚说过:“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来到。”的确,不管前方是深不可测的峡谷,还是布满陷阱的小路,只要你有坚持干到底的勇气和决心,希望,终究会到来。

  曾经读过一个故事:两个人流落荒岛。一个人失去了信心,连试的勇气都没有,直接放弃了,最后被狼群撕成了碎片;另一个人坚信自己一定可以活着出去,不断寻找出路,甚至与恶狼搏斗,最终获救。坚持不懈,就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就能看见希望的光芒;就能赢得美好的明天!

  请不要抱怨看不到希望,努力做下去。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艰难,坚持,希望才会出其不意地呈现在你眼前。

观《流浪地球》有感10

  说起科幻电影,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国外的“漫威”和“dc”。而如今,中国,也踏入了“科幻”这一领域,开启了“中国科幻的元年”,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部中国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拯救地球的电影,由刘慈欣的作品改编而来。向太阳争命,向木星争命。两个小时的电影,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地球在脱离太阳系的过程中,意外被木星捕获,重启发动机后,本以为能顺利脱险,却又错过了脱离时机。在绝望之时,人们又提出了点燃木星,推动地球的方案。一番努力后,有牺牲,有收获,有揪心,有感人。最终,成功了,那一刻,身处影院的我,也已激动的热泪盈眶,隔着银幕,都能感觉到那种弥漫在人心底的兴奋,很奇妙。

  观影过程中,有些细节,触动了我。

  首先一个,便是“希望”。影片开头,在韩朵朵的学校,我们听见了这样一句话:“希望,在这个年条代,是比钻石还珍贵的头西。”起初,我和女主,一样对这句话充满了不屑,这为认为这不过是个说辞。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这种看法,变了。当地球被木星所捕获时,地球,被联合国所抛弃,正是因为希望,才有了点燃木星的方案;正是因为希望,才有了联合国的授权,正是因为希望,才鼓舞了全人类,携手拯救地球!有一句话,我永远忘不掉“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第二个,是全世界的救援队到来之时。刘启他们本已陷入绝境,正是救援队的支援,才让他们看到了最后的希望,帮助他们完成了点燃木星的准备。细心一些,我发现影片里最后各国救援队的到达顺序是08年汶川救援的顺序,也许,这是想说:“灾难面前无国籍,众志连城定胜天”吧。

  最后一个,是刘培强的那句:“三、二、一抬头”。这句话,在全片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刘启小时候,另一次是面对地球存亡的时候。本是句哄话,但在地球存亡之时,却显得无比豪壮。在木星被点燃的那一刻,刘培强牺牲的那一刻,我哭了,也许,只有小家的牺牲,才有大家的周全吧。

  看完电影,心中只有二字:震撼。与《战狼》相比,这部电影没有过多地体现中国的世界地位,而是以全人类的存亡为中心进行阐述,也许这就是“中国式科幻浪漫”的魅力吧!

观《流浪地球》有感11

  昨天,爸爸带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中国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来太阳急速膨胀,会吞噬地球,人类被迫在赤道附近装上推动器,由空间站引导,带着地球离开银河系,经过2500年,去到新家园。但是在中途,由于几台推动器没了燃料,导致7天后地球将与木星发生撞击。为了生存,人类有了大胆的想法,他们凭借推动器,点燃了木星,逃离了危难,继续征程

  太宏伟了!在走出影院时,我不禁感叹。在过去两个小时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亲身游历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满高科技的空间站,庞大的推射器,一片废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现,杂而不乱。虽然整个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时光里,但丝毫不影响现在的我们细细品味。

  希望是什么?我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电影中,面对着地球、木星相撞这一事实,无数人绝望了,他们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唉声叹气,还有些哀声痛哭可是,他们的行动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有一小部分人还对脱险抱有希望,制定出了点燃木星的计划,当联合政府声明对这个计划不抱希望时,他们依然希望满满;当他们的计划眼见就要失败时,他们不绝望,仍然耐心坚持,奋斗到底,最终拯救了整个地球。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坎坷的路,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过去,并引导你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但是这还不够,要想成功,还应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却很难。

  人人都懂舍身取义舍己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电影中,由于推动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产生的火力不足以让木星被点燃,与此同时在空间站里还有30吨燃料,于是刘培强中校不顾生命危险,驾驶空间站撞击木星,使得木星被点燃,使地球脱离险境,他也因此丧生了。人人都说舍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连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难,何况是性命?

  舍弃是一个人必须学会的,因为它不是单单为了自己,更多时候,它是为了顾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从大局出发,多为他人着想。

  这部科幻片的不仅情节扣人心弦,而且告诉我了许多道理。此次观影,我受益匪浅。

观《流浪地球》有感12

  一部名叫《流浪地球》的科幻电影一定充斥了你的朋友圈,而且反响热烈,口碑爆棚,堪比战狼当时的电影神话,引爆了中外媒体。很多观众被经典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逗得捧腹,又因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泪流满面。在内行人的眼里,《流浪地球》已具备了知识结构、逻辑关系、视觉特效、人物命运、科技伦理等要素,比照之前的国产科幻电影,实现了整体性的进步。

  我为中国科幻崛起中国科幻的里程碑这些词汇而自豪的同时,更感到震撼的是电影里人类环境变迁的描绘。随着人类流浪计划顺利进行,呈现给我们观众的却是一个环境被严重破坏、地球家园满目疮痍的场景。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旦某一物种的消失造成食物链一环缺失,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过去25年有3万亿吨冰融化,而其中一半是最近五年内融化的。

  最近这几年,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清楚感觉到地球气候异变。大陆冰雹,欧洲水灾、印度热浪、美国一天16次龙卷风,去年八月九日也创下百年最高温38.7°C。这一切让人不禁要问,地球究竟怎么了?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指出,温室效应是地球气候异变的元凶。气候暖化使得两极融冰、海水增温、洋流改变,世卫组织表示每年将有16万人因温室效应外围影响丧生,20xx年死亡人数更会加倍。海平面上升更造成2500万人远离家园,第三世界将因洪水、饥荒、干旱和农作物歉收大举移民,欧洲老年人将死于热浪。

  可能,不久的将来,流浪地球真的有可能发生。这也引发了人类自身的思考。环境类话题也是雅思写作考试的常见考点,也是学生们词汇掌握相对薄弱的部分。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环境问题,因此有人认为简单的生活方式会保护环境,即低碳生活,然而人类也可以依靠科技带来的便利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的责任在于政府、大公司还是个人;动植物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等等。

观《流浪地球》有感13

  世间事的经历与发展,就如下棋一样,充满诸多变故,人不能预测到未来将会发生的事,生存的环境也一样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本影片就假设发生在不久的未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大胆却又无奈的计划流浪地球

  最让人惊艳的是以前只能在好莱坞大片里看到的场面、3D特效,没想到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创作团队手中也能呈现出来,这标志着我们中国电影正式告别五毛特效时代。

  作为国内硬科幻开山之作,对于电影科幻场景的特效,我会给出满分。

  美中不足的是,影片中由于世界观架构过大,导致故事缺乏严密的科学逻辑。我没有看过刘慈欣老师的书本原著,但作为一个工科生,不得不说,电影没有考虑宇宙中空间维度的影响和太阳系各行星的相对引力。

  虽然有的人会说科幻片就是幻想的,没必要那么认真,但缺少科学基础的科幻片总是让人看过之后,少了点细思极恐的参与感。

  相比于20xx年大热的《星际穿越》,导演诺兰就请来了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基普S索恩,电影中的物理天文知识令人眼花缭乱,就这一点可能对于我们自己的科幻片来说还有一段路要走,所以《流浪地球》这部硬科幻可能还不够硬。

  观影时,你足够细心,会发现很多中国特色,当刘启开启运输车,车里响起了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这句话,在一部在国际上映的科幻大片中加入了中国自己的特色元素,拯救世界不再只是美国人的专利,中国人也可以。

  在美国的科幻片中,每当地球遇到灾难,美国人一般会去寻找新的行星或者制造方舟逃离地球。但在咱们中国人眼中,家的概念是无法复制的,中国自古以来的神话故事也都是与神抗争,这也造就了中国特色的文化思想拼搏。

  影片最后,当地球上人民尝试了所有方法都无法阻止地球接近洛希极限时,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在不顾空间站人工智能moss演算各种方法都没有成功可能性后发出的警告和联合政府的反对,毅然带着人类最后的希望火种计划(如果地球毁灭,空间站将会带着存储的30万人类的受精卵,漂泊在茫茫宇宙,寻找人类重造的希望),以空间站和自己为燃料最终点燃了木星,木星爆炸的能量使得地球逃离了木星,继续在宇宙中流浪。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世事变化无常,放手一搏,未来或许会大不相同!

【观《流浪地球》有感】相关文章:

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03-22

观《长江七号爱地球》有感03-10

流浪地球观后感04-18

《流浪地球》观后感01-08

流浪地球读书笔记03-26

观《起风了》有感01-17

观《心曲》有感01-18

观上甘岭有感03-26

观《天道》有感03-27

观《宝莲灯》有感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