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好词>导游词>洛阳导游词
洛阳导游词
更新时间:2024-03-02 16:15:16
  • 相关推荐
洛阳导游词范文

  作为一位尽职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洛阳导游词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洛阳导游词范文 篇1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地理条件优越。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2`C降雨量546毫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 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 南北宽约168公里。

  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洛阳导游词范文 篇2

  各位远到而来的朋友,大家好!一路辛苦了。首先欢迎大家到我们北国水乡——重渡沟来参观游览,我是景区内的一名讲解员。我姓x,今天由我陪同大家走完重渡沟的全程,希望咱们能合作愉快,开心而来、满意而归。

  【概况】

  重渡沟自然风景区于1999年7月10日正式接待游人,以典型的北国风光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客。 重渡沟风景区是集观光、休闲、购物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位于栾川潭头镇的西南部,东距古城洛阳150公里,西距栾川县城50公里。 来到景区内可观野生的翠竹、品泉水、看瀑布,大小景点100多个,游览面积30平方公里。有金鸡河、滴翠河两大景区构成的。景区内植被茂密、蓄水量大、泉水喷涌、落差较高,金鸡河、滴翠河从山至下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群。沿金鸡河至剑插泉、天井泉、象吐泉也奇异般的尽观在我们眼前,可谓是高峡飞瀑纵横、肥鸭壮鹅嬉戏。水乡特色浓郁,堪称“北国一绝”,景区内竹林靓丽的风景线。 著名作家曾赞誉为“高峡飞瀑藏幽径,绿水秀竹怀古情;竖看山水横看竹,上听鸟语下听泉。” 原始古朴自然的农家宾馆也别具特色,大家置身于充满了田园气息的农家宾馆中,可真正体会“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纯朴的民间生活风情。河南省长李成玉赞誉为“重渡沟是旅游开发的.典范,农家宾馆的楷模,旅游带动脱贫的榜样。”

  【重渡沟地名的由来】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夺位,建立新朝,天下大乱。柳秀率兵讨伐,在南阳白河滩被王莽打败。王莽听说汉刘秀是汉王朝的后裔,便追杀刘秀,刘秀逃至伏牛山伊河(现潭头盆地南缘)被伊河挡道。刘秀率部过河,见一无名沟口。便派人寻找当地人,却不见人烟。刘秀说,我们同一条河先后渡了两次,这条沟就叫做重渡沟吧。重渡沟因此而得名。

  最后祝大家玩的开心!

  洛阳导游词范文 篇3

  我的家乡在河南洛阳,它位于河南北部、黄河南岸,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九朝古都。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就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提到洛阳,人们的脑海中会涌出许多诗句,如“天下名园重洛阳”。这说的我们市的市花—牡丹。洛阳的牡丹花花蕾硕大,色泽艳丽,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洛阳每年都举办牡丹花会,向五湖四海的朋友展示色彩艳丽甲天下的'牡丹花,那时可真是“世上人头攒”,不敢分心游“。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蕴极为深厚,这里有著名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等名胜古迹,但我最喜欢的就是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后来又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朝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四百余年之久。大小佛像共有十万余尊。最大的佛像足有17.24米,而最小的仅有二厘米。但是不管大还是小,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在龙门石窟的众多佛洞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万佛洞。那里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每个小佛虽然都只有四厘米,但雕刻得照样很精致。大家可不要只被这些小佛迷住,而忽略了龙门最为壮观的地方—奉先寺。只要是到过龙门的人,都会被卢舍那大佛的博大壮美所震撼。大卢舍那石雕像是龙门石窟最为壮丽的一尊石雕像,它通高17.14米,耳朵长1.9米,安详地坐在八角束腰涩式莲座上,那明丽秀雅,雍容高贵的气势,把大唐艺术推向了极致。我们的子孙,世世代代都会为他的神奇感到骄傲和迷惑。

  这些年来,随着祖国的飞速发展,洛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年前的洛河是全市人民的一大苦痛:河水污浊,臭气熏天,从看不到鱼虾的踪影。河堤两岸被荒草笼罩着,垃圾堆得像”小山丘”似的。人们别说去那里游玩、散步,就是路过那里都要纷纷掩鼻而行。可是现在经过治理,昔日河水污浊的洛河如今变得清澈见底,不见踪影的鱼虾又重新快乐的游来游去。夏日,这里更成了人们垂钓的好去处。而河堤更是被人们装扮得像仙境一般:古朴典雅的亭子,错落有致的竹林,使人犹如走进苏州园林一般;而里面的小花、小树更给人大自然的感觉。各种鲜花争相斗艳,美丽的图景交相辉映。空阔的小广场上很多老人伴着音乐在认真地舞太极,做广播操;孩子们在种满小草的土坡上嬉闹;还有一些中年人领着孩子,牵着小狗,边跑边嬉戏……

  洛阳真不愧是中华文明的圣地,我爱我的家乡——洛阳!

  洛阳导游词范文 篇4

  “花王”依旧盛开着,鲜红的花瓣层层叠叠地,足有七八层,被苍绿的叶子映着,好似一团团温暖的火,犹如雍容华贵的贵妇人,这不愧是花中之王。

  坐着豪华本田,载着大堆行李,经过六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一行七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九朝古都--洛阳。

  四月一日到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的洛阳牡丹节,我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来到了历届牡丹节的主会场--王城公园。虽然如今牡丹的败落期,但仍有一些顽强者傲然挺立,那一株株牡丹绿叶托着圆圆的花骨朵,好像在保护着一颗颗红宝石。“花王”依旧盛开着,鲜红的花瓣层层叠叠地,足有七八层,被苍绿的叶子映着,好似一团团温暖的火,犹如洛阳游记雍容华贵的贵妇人,这不愧是花中之王。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精品区,这里的牡丹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花朵如葵,如莲,如绣球;花瓣似朱唇,似秀眉,似金鳞,妙趣横生;花俏立于枝头,有的低垂,有的搔首,有的醉卧,有的挺立,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最让人称奇的还是牡丹中的绝品“绿牡丹”。花朵像一团团绿色的绣球,翡翠般晶莹透亮。千言万语汇成刘禹锡的一句话“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端庄典雅的牡丹构成了美轮美奂的洛阳城。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二站--世界文化遗产的五A级景点龙门石窟,这里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停车场里已经都是车,连通道都水泄不通,尽管烈日炎炎,但却挡不住人们的热情,瞧,遮阳帽、遮阳伞齐都上阵,甚至有的人把包都顶在了头上。走进大门,满眼都是攒动的人头,不论河东还是河西,山脚还是山顶,入口还是出口。当然最拥挤的地方还是龙门石窟的`代表窟--卢舍那大佛。我们顶着炎热,抛弃劳累,忍着口渴向大佛台攀登,那光滑的石阶挡不住我们好奇的脚步。当我们穿过人海猛一抬头时,发现卢舍那大佛正冲着我们微笑。正如导游所说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能与大佛的眼睛正视。那大佛仅头就有四米高,耳朵与刘翔齐高。我真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能在奔流的伊水畔、高耸的大山上造就这伟大的建筑群真是奇迹呀!

  最后一站是现代人民智慧的伟大工程--小浪底水电站。在山中疾驰了半个小时,终于见到了伟大工程,尽管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参观大坝,但倾斜的坝体上三个醒目的大字“小浪底”却深深镌刻在我的心头。感谢工人叔叔们,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才有了这伟大的水利枢纽,为华北乃至全国输送着电。跨上摇摇晃晃的黄河索桥,望着脚下碧波荡漾的河水,真让人在心惊胆战之际更有一种征服感。

  黄昏时分,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途,难忘洛阳,难忘这九朝古都,更难忘的旅游带给我的视觉盛宴和精神大餐。

  洛阳导游词范文 篇5

  南洛阳,一座千年古都,风景优美,文化气息浓厚,是一处旅游胜地。其中,那里的龙门石窟可以说是名扬四海。以前,我是只闻其名;今天,我是亲眼所见。

  走进那座标有“龙门”二字的古老石门,首先看见的是一座巍然屹立在伊河上的大桥,这就是龙门大桥,站在上面,可把龙门风光一览无遗。

  渐渐的,望见了一篇马蜂窝似的黑洞,这些黑洞大小不等,有的.深,有的浅,仔细一瞧才发现洞中有一个个佛像,这些佛像雕刻细致,每一尊雕像都惟妙惟肖,让人情不自禁地啧啧赞叹。

  再向前走,石窟数量就愈来愈多,洞也愈来愈大。这时。一个巨大的石窟把我的目光吸引去了,只见这个石窟里几尊大佛屹立在洞中,中间的那尊大佛脸上还挂着浅浅的笑意,面相慈祥和善,眼神专注地凝视着神州大地,沐浴着明媚的阳光,这就是著名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它已成为了龙门石窟的代表作品。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旁边的是奉先寺北壁力士,它面相凶恶,赤膊袒胸,右手叉腰,左手合十,脚下踩着小鬼。虽然,它长相难看,但是它为民除害,是一位好佛。

  走过龙门大桥,走到伊河对岸,远远地望着那些密密麻麻、惟妙惟肖的佛像,我早已被这气势磅礴的景象所折服。我不禁想到:这样恢弘的石窟艺术中国人是怎样建造出来的?我虽不知建造的方式方法,但却显示了中华人民勤劳聪慧,聪明过人,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开拓出了奇迹,用汗水赢得了中外人民赞叹的话语和目光。这正是“满山石窟称奇迹,古人汗水铸文明”!

  洛阳导游词范文 篇6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古都洛阳。现在向各位介绍一下洛阳市的概况。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居古代城区洛水之阳而得名。它东扼虎牢,西据崤函,北依邙山,南对伊阙,东南面向嵩、洛、伊、廛、涧四条河流蜿其间,自古就有河山控戴,形胜甲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誉。

  如此险固的地理形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历代帝王的理想的建都之所。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和大量翔实的历史文献验证先后曾经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立国,时间长达1500多年。此外,又有8个朝代将其作为陪都。所以,洛阳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所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有许多重要人物活动都在这里。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国,那你必须来看洛阳。

  即使在今天经过历史的`冲刷,洛阳依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名胜古迹。数量之多这里就无法历数了,我们将在随后的游览过程中为大家一一讲解。

  洛阳不仅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其工业与科技实力和外贸出口在河南省首屈一指。有第一拖拉机场,轴承厂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和研究所;洛阳还有丰富的煤炭、钼、黄金、铝土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有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网络、航空口岸及海关;还有全国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市场----关林商贸城;有享誉中外的历史名酒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阳水席;有甲天下的国色牡丹。每年四月的牡丹花会,曾吸引无数中外朋前来一睹盛况,大饱眼福。真可谓:花如海,人如潮,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如今,洛阳正借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加快发展步伐---撤销郊区,调整区划,拉大城市框架;配合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大搞基础建设和内外部环境整治;提出大旅游发展战略,对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三大景点的周边环境进行治理;做出为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负重加压,背水一战的果断决策,经过不懈努力,获得圆满在功;建设洛浦公园,营造优美环境,再现当年洛浦秋风胜景。

  朋友们,洛阳市委、市政府这些举措,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这是一个良好开端。相信不久的将来,洛阳定会以崭新的姿态让世人刮目相看,洛阳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洛阳导游词范文 篇7

  福建泉州洛阳桥(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建于(公元1053年1059年),全桥系花岗岩石砌筑,建成之初桥长834米,宽7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武士造像分立两旁。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现桥长米、宽米、高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因建桥处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建桥工程非常艰巨。为此,采用了一种新型建桥方法,即在江底随桥的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20多米宽的`水下长堤。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筏形基础”的先驱。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洲人才开始采用。

  泉州洛阳桥位于福建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宋皇祐五年(1053年)兴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泉州洛阳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34米,宽7米,有桥墩46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在市区东北郊洛阳江入海处,该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建桥处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建桥工程非常艰巨。为此,采用了一种新型建桥方法,即在江底随桥的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二十多米宽,里长的水下长堤。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筏形基础”的先驱。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洲人才开始采用。

  为了使桥墩更为牢固,巧妙地利用繁殖“砺房”的方法,来联结胶固石块。这种用生物加固桥梁方法,古今中外,绝无仅有。当时,大桥建成后,桥上还装饰有许多精美的石狮子、石塔、石亭,桥两端立有石刻人像守护。

  洛阳桥的修建成功,轰动了泉州远近,引起当地造桥热潮,先后造了十大石桥,其中建在晋江上的安平桥,规模更是宏伟。

  洛阳桥是当时泉州郡守宋代大书法家蔡襄倡导兴建的,他撰写的《万安桥记》碑刻,是书法珍品,为历代书法家珍视,现保存在桥头蔡忠惠公祠内。

  “万历三十五年秋地震,桥圮,大石桥折入于海,桥北故址塌南四尺奇。余乃采石从海底结趾二十三,葺旧三十五,整补扶栏五百,增两翼镇风塔各一,折梁重易,关搂亭榭一新。”

  中国第一座海湾大石桥洛阳桥(原名万安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著名跨海梁式石构桥,在中国桥梁史上与赵州桥齐名,有“南洛阳,北赵州”之称,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之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也对它做了很高的评价。千百年来,一提起洛阳桥备受赞颂的是北宋一代名臣蔡襄,其实建造洛阳桥的实际主持人却是卢锡。

【洛阳导游词】相关文章:

洛阳导游词07-31

洛阳牡丹导游词08-01

洛阳概况导游词01-16

洛阳导游词15篇01-08

洛阳水席导游词12-24

洛阳导游词13篇06-11

洛阳重渡沟的导游词11-08

洛阳重渡沟导游词08-23

洛阳牡丹导游词9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