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导游词

生活总结解梦网名签名疑惑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导游词 >

华山导游词

华山导游词
更新时间:2022-09-29 10:11:50
  • 相关推荐
华山导游词(精选15篇)

  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华山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华山导游词1

各位团友: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莫。我此刻给大家介绍的是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公里。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1。2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此刻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共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构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

  华山还是道教胜地,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为大观。而在华山诸多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神话故事有巨灵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华山还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山的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华山导游词2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早上与大家见面!首先呢,请允许我代表银龙假期旅行社感谢在座的各位朋友对我们旅行社的支持和信任!让我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同车而行,并且还能够为大家提供服务!我呢,姓张,是大家这次的全陪导游,大家叫我小张就可以了!

  小张虽然称不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但是我的笑容绝对是灿烂的对工作也是尽心尽力的这两天如果您有什么要求或者建议都可以跟我提出来,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的!若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的也希望大家提出来这样可以给小张一个改正的机会!等一下我会把我的名片发给大家,当您有什么需要或帮助的,随时拨打小张的电话号码,二十四小时为您开机!

  接下来请允许我隆重的为大家介绍一下我身旁这位——我们此次行程掌舵的——方师傅,当然了你们现在只能看到他伟岸的背影了。方师傅是我们旅游车队一位非常优秀的司机哦!他曾手拿方向盘,脚踩刹车板在我们中国大陆上安全行使了百万余公里,同时我们的师傅也是旅游界有名的三好先生,人好车技好服务态度好,开起车来一心一意,对待客人全心全意,这几天我会和师傅共同配合协作让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旅途。

华山导游词3

  各位团友,大家好,我现在给大家介绍的是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公里。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1.2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

  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为大观。而在华山诸多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神话故事有“巨灵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华山还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山的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各位游客,我们的华山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我的讲解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祝您下站旅途愉快,谢谢!

华山导游词4

  少华山位于陕西省少华乡刘家河村南,在县城东南约五公里处。东连小夫峪,西郊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因与西岳华山峰势相连,遥遥相对,并称“二华”,但低于华山,因名其少华山,又名小华山。少华山不仅是中国道教名山,而且是西岳华山的姊妹山,自古并称“二华”。历代文人墨客写过许多吟颂少华山的诗词和文章,隋末绿林好汉王伯当在此聚义,名著《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的不少故事就发生在少华山,当年的山门、石寨等遗址现依然可见。古代的少华山包括三个巍峨雄险的山峰。

  少华山主峰由三个并立紧连的山头组成,当地人称东峰、中峰、西峰。东峰除与中峰一狭窄的连接处外,几乎都是笔直的岩石,仿佛一巨柱拔地而起,东峰侧有娘娘庙遗址,西南侧硅石下,有石床、石井。 中峰为少华山绝顶,上有玉皇庙遗址。玉皇庙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修,现仅存废墟。庙南石壁上有一南北纵向西凹进的石槽,槽中有石炕两个。石槽岩壁上有清道光六年(1820xx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的游人题诗。一首为:“踏遍盘螺径,峰登少华巅。山根通百二,世界俯三千。石井穿层障,松涛卷暮烟。珷枎何处觅,搔首问青天。”另一首为:“少华苍苍,渭水泱泱,君子之风,与之久长”。

  少华山的山势呈“簸箕”形,其口向北,“簸箕”内称为主峰,余脉相连形成“簸箕”的边沿。边沿外侧几乎全是悬崖峭壁,内侧也只有石眼沟中的一条羊肠小道。 进山不远处,有古代留下的一道石墙,两头与东西峭壁相连,中有一门洞可过行人,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古代的绿林好汉所筑,当地有隋末王伯当哺聚少华山的传说。通过石墙,即见满山密布葱郁梢林,从中穿行而上,可达少华山主峰。

  依托少华山资源开发了少华山森林公园,它位于陕西华县城东南7公里的秦岭北坡,总面积6300公顷,海拔高度在600—2600米之间,由潜龙寺、少华峰、红崖湖、石门峡、密林谷五大景区所组成。20xx年,少华山森林公园被省政府批为省级森林公园。少华山森林公园不仅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而且发展前景相当广阔。

华山导游词5

  仙华山又名仙姑山,位于浦江县城北9公里处,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主峰少女峰,海拔728米。相传因轩辕少女元修在此修真得道升天而得名。仙华山崛起于1.5亿年前的中生代,由于燕山运动强烈的断裂挤压和火山活动而形成。属低山丘陵地貌区,山顶缓坡地发育良好。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四季分明,气温适中,景区气温比县城低5℃左右。山地植被覆盖率约90%。交通方便。仙华山以奇秀的山巅峰林为胜,在海拔600米以上的仙华山巅,石峰耸峭壁立,拔地而起。如彼旗,如宝莲花,如铁马临关。

  明刘伯温有诗云:“仙华杰出最怪异,望之如云浮太空。”故仙华山又有“第一仙峰”之称。分四个景区:北为石峰林立、怪石纷呈的“仙华峰林”景区;南有明赵祟袍植梅数里的“梅坞香雪”景区;东为千岁宝掌和尚修行之地“宝掌幽谷”景区;西有山环水抱的“仙湖碧水”景区。共有24奇峰、14怪石异洞等120处景点。

华山导游词6

  九华山,九十九朵灵秀的莲花,九十九座高空悬寺,九十九个岁月修成的正果,解不开的神奇惊叹,观不完的民俗风情,神奇灵秀的山水与博大精深的佛文化完美地结合,使九华山成为人佛共享的心灵净地。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世界重要的旅游胜地,也是国际重要的佛教道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登上九华山后,对其赞叹不已,认为天下名山均不能与九华山争长。李白曾三上九华山。九华山的特点是山奇峰秀,佛寺众多。这座名山自汉代就沉积了许多历史文化,被誉为“莲花佛国”,今天,我们就去看一下这个“莲花佛国”。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的位置是位于芙蓉峰下海拔600米的九华街,这里是全山的接待中心,沿着街道向前走我们就来到了九华山的开山主寺_化城寺,据佛经中记载:一次释加牟尼与小徒下乡布道,走了很远,小徒饥渴交加,坐在地上不起来了,这时佛祖手指前方说:前有一城,速去化斋。徒弟立马就来了精神。其实所谓化城就是佛祖点化而来的。

  还有,在进寺之前要注意一下几点:一是在走进寺庙的时候要一脚跨过门槛,寺庙的门槛是佛祖的肩膀,大家一定不要踩上去,二是不要在里面大声喧哗或将红尘中的玩笑话带入庙中,三是请大家不要随意触碰僧人的法器。好,我们走进化城寺。化城寺……

  接着就到了肉身宝殿,请大家看一下扁额上的的字:月身宝殿!为什么叫月身宝殿呢?因为在以前月和肉是通假字,所以现在很多形容人身体部位器官的字都会有一个月字旁。

  肉身宝殿的建筑非常有特色,“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这肉身即是地藏王金乔觉的肉身,唐元贞十年,金乔觉在九华山修行75年后99岁圆寂,3年后开缸,其遗体绵软,颜面如生,撼其骨节有金锁般响声,依佛经中所示,乃菩萨应世,遂尊为地藏王菩萨。

  走进肉身殿,可以看到门楣上悬挂着地藏大愿:众生渡尽,方证菩堤;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萨又被称为大愿菩萨。相信有大愿菩萨的庇佑,各位今后也一定能好运常伴。

  九华胜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华里山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当你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眼前的景色,将使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四周群山匍伏,远望九华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长江如练隐隐可见。清冽的山风送来阵阵松涛、竹喧,令人陶醉。周围的岩石,奇形怪状,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此时此刻,真使人有身临蓬莱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据说其瑰丽景色不亚于在泰山日观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晓日”被列为“九华十景”之一。

  好了,各们朋友,短暂的九华山之旅就这样匆匆结束了,希望大家心愿达成来九华山还原时,我还能为大家服务。

华山导游词7

  安徽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安徽九华山、天目山——白际山系)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安徽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华街雪地理坐标为东经117°8′,北纬30°5′。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常

  1。山水奇秀,风景名山

  安徽九华山以奇丽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南朝时,因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唐代李白游山时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诗句,并改九子名为九华。安徽九华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由于受构造、岩性及外力等影响,形成了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的雄奇秀丽的地貌景观。安徽九华山有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最高十王峰海拔1342米。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境内清溪萦绕,山西五条溪流汇于六泉口,经五溪河、九华河汇入长江;山南三溪和山东两溪分别流经三溪河、陵阳河汇入太平湖。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安徽九华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安徽九华山处处有景,移步换景,清代概括有”九华十景”。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和,加之四季分明的时景和日出、晚霞、云海、雾冖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留连忘返。

  2。地藏道场,佛教名山

  安徽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地藏菩萨道常它的开创人为新罗僧地藏,公元7世纪,在中国唐朝与朝鲜半岛频繁交往的大背景下,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遍访名山,卓锡九华,苦修数十载,圆寂后被认为地藏菩萨”灵迹示现”,因其俗姓金,故称金地藏。从此安徽九华山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常唐时安徽九华山有寺院20余座,宋代发展到40余座,至明代更有长足的发展,主刹化城寺成为拥有数十座寮房的总丛林,全山寺院达100余座,香火兴旺为“东南诸山之冠”。于是安徽九华山便同五台、峨眉、普陀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清代安徽九华山寺院达150余座,由总丛林化城寺分衍出只园寺、东崖寺、百岁宫、甘露寺等四大丛林,在四大佛山中以”香火甲天下”而闻名于世。20世纪70年代末对外开放后,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阳,活力再现,旧貌重辉。现有各类寺院90余座,其中国家重点寺院9座,省级重点寺院30座;僧侣600余人,各类佛像万余尊,各种佛教文物2000余件。寺院普遍得到维修,佛事活动正常开展,对外交往活动频繁,安徽九华山佛教与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泰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等佛教团体友好交往不断,先后有百余名僧侣出境访问。在当今我国佛教道场中,安徽九华山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国际性佛教道尝香火旺盛、僧俗融和受到广泛赞誉,成为特色鲜明和有重要影响的佛教圣地。

  3。历史悠久,文化名山

  宗教文化与山水文化相融,大量的历史人文活动,使安徽九华山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积淀丰厚的文化名山。2000多年前,安徽九华山就有道家驻足,《福地考》称九华为“三十九福地”,至今留有道教人物活动遗迹和道观遗址20余处。东晋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在九华创建茅庵,佛教开始传入安徽九华山。唐时新罗僧创建地藏道场,“胜境巍巍,普放大光”;至明清香火极盛,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经久不衰。道教福地与佛教圣地使得安徽九华山声名大振,吸引了无数名流骚人纷至沓来。自李白之后,许多文人学者接踵而至,他们在九华或隐居山庄,著书立说;或创立书:,聚众讲学;或出入烟霞,参学访道;寄情山水,吟诗作画。安徽九华山有太白书堂、阳明书:、甘泉书:等20余处书:遗址。安徽九华山又为民歌之乡,汇集有儿童歌谣、劳动歌谣、仪式歌谣达300余首,很多带有佛教色彩,生动表达了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历代朝廷也垂青九华,明神宗敕谕、赐银,清康熙、乾隆御书”九华圣境”、”芬陀普教”,安徽九华山先后有50多座寺院受朝廷赐额。大量历史人文的活动,遗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安徽九华山有历史文物2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近百件。对外开放后,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着力挖掘整理佛教文化,成立”金地藏研究会”和佛教文化研究会,创办佛学院,开办文物馆,文化资源得到初步开发,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这里的儒释道文化、鬼文化、建筑文化、石刻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和肉身文化等,异彩纷呈,令人惊叹。安徽九华山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山。

华山导游词8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王翔宇,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欢迎大家来到九华山旅游!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九华山的概况。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古刹林立,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并称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华山原来并不叫九华山,在唐朝的时候叫做九子山,因为九华山山峰秀丽,高出云层的山峰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两次到

  下面我们首先进入的是九华街景区,首先看到是座石门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筑。横额上镌刻着康熙皇帝御书的“九华胜境”四个大字。中门两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狮。门仿端庄典雅,过了门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这座桥修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踏上这座古桥,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好,游完只园寺,我们现在来到的便是九华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华山开山祖寺化城寺了。化城寺石阶下有宋代石狮一对,一雌一雄,古拙浑厚。化城寺依地形渐次升高,结构严谨,古朴典雅,基本保存了开山祖寺原有风貌。

  好了,我们九华山的游览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谢各位对小王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为大家服务,祝大家一路顺风!谢谢!

华山导游词9

朋友们:

  九华山有一句民谚:到九华山”不上天台,等于没来。”说明天台景区在整个九华山风景区的重要地位。现在,我向大家做个介绍:

  天台景区是九华山高山游览区,南至”老常住”,西至闵园景区,北与花台景区相连,峰峦叠嶂,怪石嶙峋,面积约8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吊桥、小狮子峰、观音石、古拜经台、大鹏听经石、地藏禅寺、蜡烛峰、天台峰、十王峰、捧日亭、金仙洞等百余处,可谓移步换景,异彩纷呈。许多景点的命名又具强烈的宗教色彩。从九华街至天台景区,有石板道直通,也可沿九闵公路乘车至索道停车场,换乘索道上山。乘索道观风景,车移景动,飘飘欲仙;蹬石级观风景,拾级攀登,步步皆景。年老的朋友可以乘索道,年轻的朋友跟我蹬石级、上天台,一路观景吧。

  吉祥寺由闵园景区经慧居寺,沿石板道步行不远,即到吉祥寺。吉祥寺位于天台峰西麓,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原寺已毁,仅存一过路亭,上天台必经此亭。过此亭,观风景,吉祥如意,心想事成。过吉祥寺,沿石级上行,左转右拐,迂回山间,沿途有两座寺庙:一是安徽省重点寺庙复兴庵,1911年兴建,横跨石板道,平房三开间;1997年在庵前新建韦驮殿。二是朝阳庵,始建于民国初年,两层民居式建筑,寺北坡有一过路亭,亭内有岩洞名观音洞。这两座寺庙规模不大,朴实无华,但僧人修持精进,坚持早晚功课,客来焚香击罄,客去禅坐诵经。”复兴”、”朝阳”庵名很美,都与吉祥有关,有朝气和活力之感。

  吊桥庵行程过半,来到吊桥。”来到半山坐一坐,再行五里天上天。”现在我们上天台,已走过一半路程了。吊桥,古为木桥,1985年改建为单孔石拱桥,桥身由大条石垒成,长15米,宽2、5米。横跨两峰之谷,上挂岩壁,下临深渊。桥面即为吊桥庵长廊,庵建在桥上,桥建在庵内,故名吊桥庵。吊桥庵又名翠云庵,安徽省重点寺院。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法龙和尚97岁时圆寂。圆寂前回光返照,圆寂后3年肉身不腐,曾供于寺内,十年内乱时被毁。现庵为两层民居式建筑,庵旁岩壁上镌有“江南第一山”石刻,为民国时期安徽省省长许世英所书。吊桥庵四周峰峦环抱,怪石峥嵘,山溪潺流,风景如画。

  过吊桥,石级陡峭,”通天云梯”考验着行人脚力。过云梯回眸北望,山色苍茫,气象万千:那云雾忽地从坡谷涌起,一刹那整个山峦一片;突然间山风吹来,云消雾散,闵园区的村庄:落星星点点。那小狮子峰在云雾中时而昂首,时而伏踞;”云门峰”风动云涌,时隐时现。那块巨石上裂纹弯曲,形似关刀,传说是关羽当年所携的”青龙偃月刀”所化。朋友:上天台还有近半路程,我们还需鼓劲。有人上天台走到这里作了一首对联:“欲登天台,尚有数万级,足下如何;要领风光,需勇气千尺,君自量之。”我们怎么样呢?当然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前面就是观音峰上院,我们上去吧。

  观音峰上院原名圆通庵,安徽省重点寺院。这座建于清代的寺院,坐落在海拔1100米高一块岩体上,3层楼宇,民居风格,前傍古道,后接悬崖,东西均为绝壁,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巧夺天工的建筑,令游人称奇叫绝。寺前照壁上有一碑刻,记述山东吴老先生受菩萨感应维修寺庙的故事,这是九华山对外开放后发生的真人真事,大家可以看一看。该寺住持僧宏成,自幼出家,虔诚礼佛,辛劳十余年,积攒数十万资金维修寺院。他一年四季身穿衲袍,上山下山行走如风。众人说他禅功独到,武艺高强,是沾了”观音菩萨”灵气,经常到南京等地弘法,在九华山传为佳话。

  拜经台因金地藏在此诵经而得名。这是台,位于天台峰西侧,是崇山峻岭中一块难得的平台;又是寺,这座建于清代的寺庙,又名大愿庵,俗称古拜经台,安徽省重点寺院。原为一组狭长的建筑,民居式三进殿宇。住持僧圣明自1993年起重修,形成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建筑群体。大殿坐东朝西,宫殿式,双层重檐翘角,气势雄伟,赵朴初先生为大殿题额。北侧地藏殿;东为3层徽派建筑——万佛楼;南为上下5层民居式寮房。整个建筑古朴典雅,风格协调,堪称佛国明珠。

  伫立拜经台,极目西南,峰石奇观组成一巨幅金地藏诵经和听经的场景,称为天台一绝。相传金地藏当年站在拜经台一块石板上诵经49天,这块石板上留有一双深深的足印,“足印石”为金地藏圣迹之一。观世音前来听经,她听经的地方长出了一尊亭亭玉立的观音石,观音峰上院旁一石峭立,面庞圆润,胸脯微挺,衣帽毕肖,襟带飘动,酷似女相观音。天上的大鹏也前来听经,后感化成石。拜经台南有一块30余米高的巨石,形似大鹏,喙啄,拢翅,似伏石聆听,人称”大鹏听经石”,俗称”老鹰扒壁石”。那西边有”仙人击鼓石”,两石险立岗顶,前石硕圆如鼓,后石屹立似鼓手,传为仙人为金地藏诵经击鼓,形象逼真。据传金龟也前来听经,在十王峰西北感化成金龟石。十王峰西有一尊木鱼石,群石交叠,顶架二石,从拜经台眺望,酷似木鱼,据传是金地藏诵经时被敲击的木鱼感化而成的。位于小狮子峰北的纱帽峰,极似一顶古代官员的乌纱帽,传说这是唐代京城一名大臣来听金地藏诵经,前面位置让给各路神仙,他在峰北听经,所以在拜经台处看不到。这些拟人状物的峰石,生成于佛山,与佛有缘,而且与金地藏诵经联系在一起,佛国神奇,令人惊叹。

  蜡烛峰从拜经台蹬石级至天台,左有两座南北对峙的蜡烛峰,海拔分别为1261米、1252米。两座圆柱形山峰耸立,状如蜡烛;峰顶有树丛,一树突出,形如烛蕊,极似两支正在点燃的蜡烛。南蜡烛峰上一石形似观音,下有一石如灵猴,名”猴子拜观音”。两支巨烛耸立在拜经台与天台寺两寺之间,形神兼备,妙不可言。

  灵山胜境,游人如织。从拜经台至天台这段石级道上,人流拥挤。两旁铁练上,挂满密匝的各式各样的铜、铁锁,玲珑别致,情丝缕缕。这些锁有”连心锁”、”平安锁”、”纪念锁”等,寄托着锁主人对名山佛地的心愿和祈求。这条道上还时有”猴出没,不过它们并不伤人,只是一心等候游人施食。行约半小时,气势恢宏的天台寺就在眼前,两边的摩崖石刻更添游人兴趣,这些石刻主要有:

  “一览众山小”楷书,每字长37厘米、宽45厘米,镌刻于天台山顶岩壁上。署款”光绪辛丑年东至谢徽、怀宁马琨游天台题”。

  “中天世界”楷书,每字长32厘米、宽24厘米;镌刻于天台渡仙桥下岩壁上。署款”大清××光绪××重建××题”。

  “登峰造极”楷书,每字长32厘米、宽2园厘米,镌刻于天台寺青龙背西岩壁上。署款”××参观团”。

  “非人间”楷书,每字长73厘米、宽37厘米,镌刻于天台寺渡仙桥下”桥洞”形成的巨大石门岩壁上。署款”康熙五十六年季春月观察使三韩人朱作鼎题”。

  “高哉九华与天接,我来目爽心胸扩”隶书,每字长78厘米、宽57厘米。镌刻于天台青龙背岩壁上。署款”孙元良”。

  这些摩崖石刻,笔力苍劲,字体秀美,具有名家风范;署款的有高僧,有军人,有名士,还有普通游客;石刻气势磅礴,文采飞扬,使天台古寺增添了文化氛围。

  天台寺位于海拔1306米的天台正顶上,全国重点寺院,又名地藏寺、地藏禅林。相传金地藏曾居天台,留有”金仙洞”遗迹。寺始建于宋,后废,明洪武时重建,遂为丛林。嘉靖年间僧玺玉居山护林,享年110岁。清时尘尘子重建,称”活埋庵”。至清中叶,天台寺周围源愿座寺庙已形成八刹,均附属天台寺,香火旺盛。原天台寺因地就势,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为民居式3层走马通楼。九华山对外开放后,历经两次维修。20世纪90年代中期,住持僧宏学重建大雄宝殿,再现天台雄风。大殿为3层宫殿建筑,上层为万佛殿,中为地藏殿,下为地下室。卷拱石洞山门依旧。北面建有观音殿,东侧为新建的远层民居式寮房。重建后天台寺耸立山巅,气宇轩昂,寺与周边峰、石、洞融为一体,为九华山高山玄寺的代表,已成规模道场。寺周景点众多,风光如画,可南望黄山,北眺长江,四方观景,观景四方。正如吴晋《登天台》诗云:“一入天台路,群峰最上头。云从足下起,汇向日边流。地势雄吴楚,星躔接牛斗。诸天化雨寂,九夏自成秋。”天台寺历来香火旺盛,现在每天来游山和拜佛的游人香客络绎不绝。香客们有的在佛前祈祷,有的忙于在香袋上盖印。天台寺藏有一颗明代铜质”地藏利生宝印”,据传盖了地藏宝印,可以消灾祈福,表明地藏信仰已深入信众心中。天台寺地下室与金仙洞相连,此洞又名地藏洞,为3米高岩石裂缝,顶覆盖石条而成。传说金地藏曾寓居此洞,为金地藏圣迹之一。

  天台峰又名”天台正顶”,海拔1306米,九华山第三高峰。峰顶有天台禅寺,东南有一山脊,由裸露的花岗岩构成,呈黛色,如一条巨龙,故有”青龙背”之称。传说金地藏当年向闵公借地,在此一展袈裟,袈裟随风飘飞,竟遍覆九十九峰。西为龙珠峰,该峰与青龙背有一石桥相连,称”渡仙桥”,桥梁镌刻”中天世界”4字。天台峰顶有一亭,名”捧日亭”,清乾隆年间池州知府李建。此亭为登高揽胜、观日出的佳境,”天台晓日”为九华古十景之一。在天台峰绝顶,有两块巨石对峙而立,形成一狭窄隙缝,下宽1米,上宽0、8米,高约6米,仅容一人擦肩而过。人在其中,倚壁仰望,碧天一线,故有”一线天”之称。在天台峰常可看到九华佛光,山峰、寺院映在佛光中,现象奇特,正如宋人吴潜诗云:“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阳涤晓风。九十莲花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

  十王峰位于天台峰南侧,两峰有一山脊相连。海拔1342米,为九华山第一高峰。峰东西两侧,危崖层叠,登临其上,极目远眺,众峰如”儿孙绕膝”,有”一览众山小”之意境。西南有”钵盂峰”,海拔1143米,极似僧人钵盂;西北有”罗汉峰”,海拔1280米;“宴仙台”位于十王峰西,高百米,三面悬崖,上有约40平方米的平台。南下为”老常住”旧址,建有真如庵。

  道僧洞位于十王峰东南,天然石洞,深5米,面积约20平方米。相传道人先住此洞,清咸丰年间有个和尚为逃避战乱至此,与道人共居,故此洞名”道僧洞”,又名”逃僧洞”。又传唐天复年间(901—904),居洞修行的一道一僧在采集草药治病时开始用茶,“先是生煮羹饮,继而晒干收藏”,日久天长,道僧用以晒茶的石块留下斑斑黄渍,其地”黄石”因此得名。峰间有溪,名”黄石溪”,全长25公里,流水急浅多转折,具有深山幽涧特色;黄石村风光旖旎,盛产名茶,尤以”黄石溪茶”最为名贵,1915年黄石溪毛峰和九华毛峰共同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现作为我国外事交往中馈赠国宾的礼茶之一。道僧洞前有寺,侧有山溪飞瀑,环境极为清幽。释普文曾在该洞禅修三十余载,常年采药行医,80岁时在庙前圆寂,肉身3年不腐,现置庙前关圣殿供奉。

  向北,走过”一线天”,就到九华山另一个高山景区——花台景区了。

  花台景区

  朋友们:我们游览了天台景区后,可以沿着天台正顶往西北的石板道,或从吊桥上方往西北的石板道去花台景区观赏它的”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峰石奇观。花台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地处高山峻岭之中,没有尘烟污染,故保有原始、古朴、纯净、清新的天然丽质。境内峰岭突兀,怪石嶙峋,谷洞幽深,蟠龙虬松,山花烂漫,烟云蓬勃,无不争奇斗异,气象万千。自古灵仙往复、僧家驻足、文人播咏,使这里的峰石都涂上了宗教文化的色彩。整个景区就是一座天然巨佛的殿堂、怪石的海洋、山花的世界、探奇的乐园。昔日山高路险,今天已建成天台至花台、花台至老虎洞的石级道,开通了九华山旅游二环线,即从天台正顶出发,经罗汉墩、小花台到文殊洞、下闵园,过龙溪铁索桥至老虎洞经乌龟石抵达九华街。现在我将途经罗汉墩、莲台峰、天门峰、大小花台、文殊洞等处的景点向大家逐个介绍一下。首先要向朋友们说明:花台是正在开发的景区,有些玲珑乖巧、奇幻如梦的景物还没有恰当的美名,热忱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新景点的命名活动。

  罗汉峰位于天台峰西北,海拔1280米。由于组成其山体的花岗岩十分密致、坚硬,抗风化、流水冲蚀能力强,故形成浑圆顶状的山峰。前人描述”罗汉峰状若趺僧,阴冥则慈云法雨,若人鬼鸟兽之起于旁也”。峰西有罗汉墩,是山脊上展开的一大片空旷地,遗有古庙基。传说五百罗汉曾在此聚会,故名罗汉墩。相传金地藏卓锡九华后,常居此为沙门僧众讲经说法,留有圣迹。南宋末陈岩写诗赞道:“阅尽人间万劫尘,平生结习一无存。居山更向山头坐,兀兀真成不动尊。”罗汉墩周围有地藏井、地藏岩、钻山神鼠、古佛洞、大悲院、无底洞等胜景。

  地藏井位于罗汉墩西。相传金地藏曾在此地禅修,苦于没有饮用水,就在山上寻找水源,见一地表湿润,便挖出一口不为人知的活泉,故名地藏井。古人誉为“佛水”、“仙水”,可以治病消灾,延年益寿。当然这是善良的愿望。不过这口井水的确清洌甘甜,经化验检测,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优质矿泉水。大家可以尝尝鲜。

  倚栏石刻位于罗汉墩东南岩壁。这是一方摩崖石刻。文为“春来莫忘重到此,倚栏侧目听松风。”款识:庐阳(今合肥)人。隶书,笔力遒劲,是一帧品味较高的石刻作品。我们身置云涌松涛之中,体会“听松风”3字,当别有一番韵味。

  地藏岩位于罗汉墩北。这是一大片平旷的岩面。传说当年金地藏在此坐禅,久而久之,便磨陷出一个窝槽,恰好能容纳一人坐入其中,可仰面倚靠,人称”地藏靠”。十分神奇,我们可亲身体验一下”内不觉已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的境界,愿地藏菩萨给您带来灵气、福气、运气和财气。在地藏岩向西眺望,耸立的插霄峰、百岁宫、东崖禅寺、回香阁尽收眼底;在地藏岩的下方是葛仙炼丹台。葛洪,东晋人,道教丹鼎派的创始人。传说他曾在此处炼制仙丹,台地旁边的石头形似仙鹤,是他的坐骑所化。

  钻山神鼠位于罗汉墩北”百步云梯”上方。尖头、小眼睛、头顶长着一溜绒毛(青草),体态憨厚、稳健,正在朝拜西方如来佛。也许这只钻山大老鼠,原来十分凶残,为害天下,后来经地藏菩萨教化开悟,改恶从善而有了佛性呢!

  大悲院位于罗汉墩南,沿石板道下行约1公里即至。此地高台平旷,面积约3000平方米。明代有僧人在此建扑云庵、观音堂茅蓬、一棵松茅蓬、大悲院等寺庙,曾是香火兴旺的道场。后毁,尚留有多座庙基。在大悲院下方0、5公里处台地存有猿座2米高的古僧墓塔林。近年有辽宁僧人明仁在古寺遗址重建大悲院,一幢呈“”苑”字形的六开间民居式殿宇和数间寮房掩映在绿树丛中,香烟缭绕。明仁和尚又在大悲院东北0、5公里处台地建有远座已故僧人塔林,用花岗石雕琢而成,每座塔的造型都别具一格。因该地僧人属密宗一系,故称”密宗塔林”。塔林苍松环卫、阳气充足,远眺青山历历,视”开阔,是风水佳境。

  无底洞位于大悲院西,深60米,宽处4米,窄处仅1米,呈丫葫芦形。洞中有洞,洞洞连贯。入内岩倒挂,乱石交叠,壁隙纵横,一片阴森。洞中有朝天洞口,凝视碧空,有”坐井观天”之趣。

  神秘的水凼从“迎宾磴道”南下至古佛洞,沿途有一排排密匝的松树伸出长长的枝条,似在列队向游人招手的”迎客松”;巨岩石壁上刻的”善哉”两个大字与青松辉映,又是一番境界。在大岩下有一神秘的水凼,长年屯集一泓清水,从未干涸。有人说它是女娲泉,传说女娲和泥造人时用的就是这个池子里的水。因为这里的水是雨雾所化,纤尘不染,凝聚了阴阳灵气;又说是女娲沐浴池,因为女娲是蛇身人面,蜷曲在里面洗澡十分舒适而又隐蔽。其实这口水凼是经过数千万年的雨水滴穿形成的,大自然的造化真是不可思议!水凼下方有石峡,从巨岩的裂缝中穿过,长约30米,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身体发福的游客可要费一番周折才能挤过去,被人戏称为”胖见愁”。从裂缝仰望天空,恰似一条线,就叫”一线天”吧。请朋友们给这些景点起个恰切的名字。

  古佛洞位于罗汉峰西北石级旁。两洞相连一大一小。总面积约38平方米。古有苦行僧居此。洞前有石墙、门楼。侧有甘泉、碧溪。相传金地藏曾在此洞栖居修行。清光绪年间,高丽贡使赵玉坡游览九华山,特意来到古佛洞凭吊金地藏修行的踪迹,并作诗一首:“东藩修贡草茅臣,到处看山耳目新。圣世万年屏翰固,中华一脉本原亲。诗名远重鸡林价,游迹先开鹿苑春。笑被江南人创见,乌纱错认戏场人。”诗中的”鹿苑”,是佛教俗语”鹿”苑”的简称。佛经说,上古有金仙修道的石室,有母鹿生鹿女极美,金仙养之,因名鹿苑,是佛成道的地方。这里代指金地藏在九华山修行成道的处所,即”古佛洞”。

  莲台峰位于罗汉墩东北,海拔1218米。五大磐石高叠成峰,峰腰悬石错列,架空成洞,洞空旷,有”四门”可以进入。曾有僧人栖居,大厅、禅堂可容百人。洞里冬暖夏凉是难得的修行场所。更奇妙的是峰顶莲台巨石,周围环绕着”九瓣莲花”,从石壁抠着古人所凿的手槽、脚磴可攀援而上,直达莲台。登台东望,太平湖烟波浩渺;西南眺望,小灵龟、佛掌、佛指诸峰令人起敬。莲台峰下有”梦幻石谷”,这里是奇石的天然展览厅。

  天心石位于莲台峰西北麓石板道东侧,高约5米,宽6米,浑圆如球。有人称”浑圆石”。有的叫”天心石”。如果命名”天眼石”却非常贴切,因为它正巧是天然大睡佛额头上的一颗”天眼”。该石背好像是一堵屏风,游客在这里用手撑着留个影,一定很”酷”、挺帅!

  大象石位于天心石西侧百米山坡林地,在一片茂密的丛林中,一方巨石高耸,它长有大眼睛、长鼻子、浑圆的身段,似正欲出林的大象,非常可爱。传说它是普贤菩萨的坐骑,当年金地藏在花台崇山峻岭中修行时,普贤菩萨曾到这里看望过金地藏。

  仙菇石位于莲台峰北面,两石高叠,上石扁圆似伞盖,下石直立粗壮若伞柄,酷似撑开的伞状蘑菇。看来这朵”仙菇”,我们凡人是可望而不可摘!

  马头石位于大象石西边,岗岭上横卧一巨石,形似低垂马首,它的眼睛上边长有睫毛,张开的嘴掉了下马颌。

  天门峰位于会仙峰(小花台)西南。海拔947米,峰拔如削,与南面的悬崖夹峙,高阜如门,故名。每当风起云涌,云雾从天门中奔腾而出,气势磅礴,惊涛拍岩,确实是一处勾人魂魄的景致。在天门峰东有清凉台,台高千仞,南北狭窄,长200米,绝壁直耸,三面孤悬,下临深渊。今清凉台有石栏杆围护。夏秋雨季谷风习习,凉爽宜人,小伫憩息,是难得的享受。清凉台北端险立一株台湾松,树龄已有200多年了。它的伞盖平铺,好像僧人拜佛打坐的蒲团,故名“蒲团松”。

  大花台原名中峰,位于天台峰东北、会仙峰(小花台)北侧,海拔1291米。众峰环峙,独踞其中,故名。中峰与会仙峰之间有大片杜鹃坞,花开季节,幽兰香飘,映山红遍,故名两峰为大、小花台。相传中峰古有僧居。唐人费冠卿《中峰》诗云:“中峰高挂硋寥天,上有茅庵与石泉。晴景猎人曾望见,青蓝色里一僧禅。”登峰环顾,会仙、抚子、天门、石笋、沙弥、大古、天柱等十余峰各呈殊态,美不胜收。正如古人诗中所描述的:“一峰天半明朱霞,一峰晦黯抬云车。一峰晴明一峰雨,一峰崛立一峰舞。如笏如斧如覆钟,如矛如刀如戟丛。突如塔顶摩苍穹,削者如圭锐者笔。”可以说大花台是游人高山揽胜的最佳点。

  小花台原名会仙峰,位于中峰南、莲台峰北,海拔1006米。峰顶石柱、”石人”罗立,参差有致,犹如众仙相约而来,在此欢聚,故名。相传唐代道士赵知微曾率徒登峰中秋赏月,宴请群仙。南宋末诗人陈岩诗云:“仙袂飘飘拂翠巅,知微来此晏群仙。人间风雨山间月,始信仙家别有天。”从小花台沿石板道南行至下闵园,一路可观赏众多峰石奇景。

  石佛位于小花台至下闵园的石板道中段西侧,有一山崖伸出一块岩石,他长有大眼睛、高鼻头,突出的下巴和圆润的额头,可谓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天成佛像。天然”佛”字位于小花台至下闵园石板道中段西侧,巨大花岗岩石壁上,有约2平方米的行书”佛”字,清晰可辨,这是大自然能工巧匠借助风雨剥蚀之力而刻画的杰作。

  龙头峰位于天然”石佛”下方。这座山峰酷似龙头,它张开大嘴,口中含着一颗浑圆的宝珠。传说东海龙王前来九华山为地藏护法,并献宝珠。地藏十分感激,但拒绝接受宝物。龙王为表诚意,就地化出一座龙头峰,并镶着宝珠,留在了九华山。

  定海神针位于蜗牛石西侧,此石高7米,顶尖削,一柱擎天,独立无依,下临深渊。其石半露于云海之中,故名”定海神针”。地藏靴位于宝塔峰南侧,有一石形似长筒靴倒置在悬崖顶上,俗称”仙人晒靴石”,传说是地藏穿过的一只僧靴所化,故名。另一只在聚玉峰东侧,东西相对,正好一双。

  文殊洞位于小花台至下闵园石板道下段北侧,距下闵园0、5公里处,书箱峰西麓。两洞相连,上小下大。大洞36平方米,小洞16平方米,主洞内供文殊菩萨像。洞崖石刻门联:“洞中恒沙佛,天天见如来。”从洞南一条长7米的巨岩裂缝中穿行,扑朔迷离。洞南有一口清泉,其味甘美。相传文殊菩萨曾来此地探访金地藏,故名”文殊洞”。明、清时,此洞辟为道场,来此苦修的僧人至今不断。

  九子岩景区

  朋友们:九华山向有”东为背即后山,西为面即前山”之说。我们游览了前山诸多风景名胜之后,可趁兴去九华后山九子岩景区,观赏它的自然和人文胜境的原始、古朴、清新的风貌。九子岩景区位于九华山风景区东北部、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境内。从九子岩岭到僧家山麓为花岗岩体所形成的陡悬式中心峡谷区,源于九子峰的九子溪自西向东穿流其间,至朱备镇汇入青通河。面积约20平方公里。它是九华山著名古景区之一,又是新开发的高山旅游景区。这里山水风光雄奇灵秀,生态环境优良清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现在九子岩景区已成为集岩、泉、林、寺于一体的绿色大园林,有”烟霞园”之称。兴建了旅游服务设施,架通了九子岩索道,增修了登山石板道,为旅游观光、佛教朝山、生态考察、休闲度假提供了便利条件。游览九子岩景区可分僧家山和九子岩两部分。首先,我向朋友们介绍僧家山即烟霞园北园门周围的主要景点:

  僧家山位于九子峰岭东南麓,是一片岩台层叠、怪石罗列的谷地,林木苍翠,泉溪潺流。这里有唐代古福海寺,1938年兴建双溪寺后,陆续涌现了十余座寺庵茅蓬。因僧家云集,故名僧家山。又因是僧人相伴烟霞之地,故有”烟霞园”之称。今九华山森林公园在这里建有管理机构和旅游服务设施。

  福海寺位于僧家山东边施门口北坡。唐景福二年(893)建,初名景福:。宋治平初(约1064)赐额”福海:“。清代名”福海寺”。清代陈蔚《九华纪胜》记载:“寺门前旧有唐僧手植松。寺右宋双峰居士程待制九万墓。寺前卧牛石,寺东花窗石,状若绮疏,寺西七布泉,夏秋间瀑分七道注下,亦奇观也。”福海寺饱经风霜,唐时僧人手植松已不见,但周围胜景依旧。民国时寺尚存,后易为民居。1999年住持尼寂云善资收回佛地,发愿重振禅门,现已建成999平方米的大雄宝殿,坐北朝南,气势恢宏。

  程九万墓位于福海寺西北角坡地,墓园2000平方米。墓前神道碑镌文:“宋名臣文华阁待制青阳开国公程九万神道。”神道两旁有石羊、石狮、石虎、石俑等雕像,保存完好。程九万是笔架山东麓人,曾在双峰下筑室读书,号”双峰居士”。南宋淳熙二年(1175)进士,历任武威知县、司农薄太府丞、两淮盐运使、和州知州、襄阳安抚使等职,官至正议大夫、华文阁待制。程九万博学多才,著有《青阳诗百首》、《历阳记》十卷。为官忠直清廉,百姓称”程青天”,朝廷诰封”青阳开国公”。程九万墓现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溪寺安徽省重点寺院。从烟霞园园门口南行100米至岔道口,向西拾级登山即至双溪寺。寺背山依溪,怪石丛列。寺旁岩石下有”洁泉”,从砂石缝中渗出,清澈甘甜。双溪绕流寺前,向东流入青通河。1932年陕西安康县双溪寺机通和尚朝礼九华,慕此地山色秀美,发愿建寺,亦取祖庙名”双溪寺”。他在此创办道场,一时名声大振。1957年寺毁于火灾。1978—1998年,九华山佛教协会后山分会先后在旧址重建地藏殿、弥勒殿、大雄宝殿和钟楼。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坐西朝东,宫殿式,重檐翘角,气势恢宏。内供三尊大佛,“”海岛观音”、文殊、普贤和十八罗汉等塑像。大殿前方大理石照壁上镌刻着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字”双溪寺”。四周岩台层叠,寺西有蕴空茅蓬、定西茅蓬、九莲禅寺。东边有广化院下院、谪仙亭、”林岩竞秀”石刻群,南边有九华山佛教协会后山分会、双溪寺宾馆,寺东北角双溪讲寺上方建有大兴和尚肉身堂。

  大兴和尚肉身堂位于双溪寺东北角台地,三开间民居式建筑,内供建国以来九华山佛门第一座真身——大兴和尚肉身。大兴(1894—1985),字了维,俗名朱毛和,安徽太湖县人。1925年至九华山百岁宫剃度出家,后长期在九华后山苦行修持,平时常念口头禅:“空、空、空”;”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又常为山民采药治病,人称”九华济公”。1985年4月6日圆寂于双溪寺,年91岁。僧徒将其遗体装缸存放;1988年12月23日开缸,见其肉身颜面如生,遂装金供奉。1990年上海两位居士捐资建堂。堂中玻璃龛内端坐着身披袈裟的大兴肉身,慈祥庄严,眉目清晰,喉节可辨。墙上供着大兴和尚遗像。玻璃柜内陈列着其生前的袈裟和僧鞋以及出缸的罗汉佛珠、指甲、衣帽鞋碎片等遗物。大兴肉身堂西南侧有茅蓬“三空亭”和“三空岩”巨幅摩崖石刻(3个“空”字,分别为释仁德、释妙安、释皖峰所题)。

  “林岩竞秀”石刻群位于双溪寺、大兴肉身堂至广化院下院一带,怪岩磊磊,如布石阵;拟物似兽,象形成景。其中以鳌鱼石、青蛙石等最为奇异。怪岩上镌有“林岩竞秀”、“峰回路转”、“天籁之韵”、“空、空、空”等摩崖石刻,多为当代名人、高僧手迹。

华山导游词10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1997米,在五岳中居于第二位,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的华阴县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华山不仅雄伟奇险,而且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正因为如此,华山多少年以来吸引了无数勇敢者。奇险能激发人的勇气和智慧,不畏险阻攀登的精神,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

  我国古书中早就有关于华山的记载。最早述及华山的古书,据说是《尚书·禹贡》篇,但最初华山叫"惇物山",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在东周京城之西,故称"西岳"。以后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为"西岳"。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华山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东汉班固写的《白虎通义》中说:"西岳为华山者,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生华,故曰华山。"即"华"同"获"。到了春天百花盛开,景色美丽,因而西岳称为华山。

  由于华山太险,所以唐代以前很少有人登临。历代君王祭西岳,都是在山下西岳庙中举行大典。《尚书》载,华山是"轩辕皇帝会群仙之所"。《史记》载,黄帝、虞舜都曾到华山巡狩。据记载,秦昭王时命工匠施钩搭梯攀上华山。魏晋南北朝时,还没有通向华山峰顶的道路。直到唐朝,随着道教兴盛,道徒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形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

  华山以其峻峭吸引了无数浏览者。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别具一格。山峰秀丽,又形象各异,如似韩湘子赶牛、金蟾戏龟、白蛇遭难……。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涧的水帘瀑布,更是妙趣横生。并且华山还以其巍峨挺拔屹立于渭河平原。东、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诗人张乔在他的诗中写道:"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都是针对华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同进华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仅330-400米,而华山海拔1997米,高度差为1600-1700米,山势巍峨,更显其挺拔。

  华山名字的来源说法很多,一般来说,同华山山峰像一朵莲是分不开的,古时候“华”与“花”通用,正如《水经注》所说: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中国五岳之一,陕西省名山。位於华阴县,属秦岭东段。东临潼关,西望长安,南依秦岭,北靠黄渭,古称太华山,又称西岳华山。由中(玉女)、东(朝阳)、西(莲花)、南(落雁)、北(五云)五个山峰组成。远望主峰状如金元宝,与周边环绕几小山远望形似莲荷;西峰翠云宫前又有倒扣莲花花瓣石,称「花山」又因近临黄河是华夏发源地,人们口音等,故称「华山」。整体为花岗岩断块山,最高峰海拔2157.9M。险峻的奇峰峭壁俯瞰渭河平原,有壁立千仞之势,自古为游览胜地。华山多局部山地形气候,山水向岩石节理集中,形成冲沟。沟谷堆积有巨大岩块,著名的「鱼石」即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爆发泥石流所形成。华山北坡大断层近期仍有活动,1556年华县地震达到芮氏8级。

华山导游词11

  游客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青年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古城—西安,我是青年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徐,大家可以叫我徐导或者小徐都行。今天为大家提供旅游服务的还有司机张师傅,张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请大家对行车安全完全放心。

  中国有句俗语:百年修得同船度。今天我们是:百年修得同车行。我们大家由不同的地方走到同一个目的地,乘坐在同一辆车里,大家由不相识到相见相知,这也是一种缘分,让我们将这个美好的缘分进行到底。在此我预祝大家这次陕西之行愉快,希望我们陕西的好山、好水、历史人文能给大家带来一份好心情,使大家怀着对陕西的期待和憧憬而来,带着对陕西的满意和流连而归。最后祝大家在陕西吃的舒心、住的爽心、玩的开心。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被誉为“石作莲花云作台”的华山,愿华山“奇、险、雄、秀”的独特景色给大家留下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在上山之前有几个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问题先给大家交代一下:

  第一、是安全,华山以险闻名,不论是走路还是看景,首先要注意安全。请大家记住这么一句话“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第二、就是要遵守景区管理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的劝导

  第三、就是要注意时间,按时到达预定集合地点以免误了你的行程好了,我把电话号码留给大家,请大家记住,随时保持联系。在参观之前,我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华山的概况。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的华阴市南,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临潼关,南依秦岭,北环渭水,以山势险峻称雄于世,被誉为“天下奇险第一山”。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状,故得名华山。

  我们从“玉泉院”开始上山,据说这里的泉水与山顶的玉井相通,故名玉泉院。现在我们所到的地方叫“回心石”,登山的道路由平坦的石板路变为峭壁上狭窄的石梯,山路盘旋而上,许多体力不济、意志薄弱的游客来到这里都会回心转意、知难而退,故名回心石。

  过回心石便来到了“千尺幢”。千尺幢是华山第一道险关,峭壁之中一条狭窄的石缝,凿有370余台阶,又陡又浅,台阶只容半只脚,道宽只容一人上下,两侧悬崖峭壁,头顶只见一线天光,出口处是一米见方的孔洞,人上下如同在井中,有“太华咽喉”之称。所以导游再次提醒各位朋友,一定要格外小心!

  经千尺幢,过“百尺峡”、“二仙桥”和“群仙观”就到了“老君犁沟”。这是一条夹在绝壁之间的沟状山路,有570级台阶。相传老上老君在华山修炼时,见人们开山凿路十分辛苦,就牵来自己的坐骑老青牛犁成了这条沟,因此取名老君犁沟。由于山路险峻,游人上下都得手脚并用,因此当地有“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往上爬”的说法。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位于五峰之一北峰脚下,距华山谷口约10公里,这里是华山山峪水流的源头。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些树,也许许多人都认识它,对,就是青柯树。这里青柯树在此浮苍点黛,故名“青柯坪”。

  过青柯坪至回心石。登山的道路由此从平坦的石板路变为在峭壁上开凿的狭窄的石梯,眼看山路盘旋而上,许多意志薄弱的游客来到这里都会回心转意望山兴叹无功而返。再往上就是千尺幢、百尺峡,过了老君犁沟我们就直达北峰了。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到达了北峰。经过前面三关,我想大家已经对华山的险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吧。北峰又名云台峰,海拔1550米,这里山势峥嵘,三面悬绝,巍然独秀,有若云状,因恰似一座云台而得名。它的高度是最低的,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扼守的四峰的要枢。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中峰。中峰又名玉女峰。传说春秋时,华山隐士萧史,善吹洞箫,优美的箫声博得秦穆公的小女儿弄玉的爱慕,使她放弃了奢华舒适的宫廷生活,随箫史在此隐居,多年后二人修炼成仙乘凤而去,山上许多名胜也因此得名。有玉女洗头盆、舍身树等。由于这则美丽的爱情故事,华山在它博大、庄严、深沉之后又被赋于了一些浪漫与温柔。经中峰,我陪同大家一起去东峰参观。

  东峰,又称朝阳峰,峰顶有朝阳台,在此是观日出的最佳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华山据传是众多神仙聚居的地方。道家仙境。传说宋太祖赵匡胤与华山隐士陈抟老祖在一个孤峰上下棋。陈抟又叫希夷先生,是一个有道行的仙人,二人经过商议,赵匡胤以华山做赌注。结果输给了陈抟,按事先订立的条件,华山自此成为道家的道场且永不纳粮。在东峰的东崖上,有一天然图案。大家看到了吧,像不像一只巨掌?这只巨掌20余丈,五指参差不齐,中指直贯顶峰,每当日光照射,五指跃然如悬图上。这就是所谓的“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据说在很久以前,华山和中条山相连,巨灵神右足登开中条山,给黄河开出一条通道,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河神的手指在托华山时留下的指印。

  南峰又名落雁峰,是华山最高峰,海拔2160米,来到这里如临仙境。正如古诗所云“惟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抬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这里四周都是松林,杂以桧柏,迤逦数里,浓阴密闭。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险要之处就是第四险关“长空栈道”。长空栈道悬空半壁,下临深渊,是华山最险要处之一。没有过人的胆量和坚定的意志,是不敢一游的。

  我们现在来到是华山的精华部分。西峰,又称莲花峰,得名于峰顶翠云庙前右侧的那块大石,其状如莲花,山峰奇拨峻峭,如刀切剑削,壁立千仞。此峰最高处有“摘星台”,登台俯瞰,秦川茫茫,蓝天如洗,浩瀚无际,渭、洛二水如银带,北望黄河细如丝。唐代大诗人李白观此景后曾写下“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的美丽诗句。现在我们看到的巨石叫“斧劈石”。石身有一条0.66米宽的裂缝,关于这条裂缝也有一个感人的传说。玉皇大帝的外甥女三圣母与凡人刘彦昌相爱之后,结为夫妻。二郎神杨戬大骂其妹三圣母私配凡夫,违反天条,于是将三圣母压在华山西峰顶的巨石下面,后来三圣母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沉香,沉香长大成人得知真相后,来到华山,战胜杨戬,劈开了压在母亲身上的巨石救出母亲,全家得以全聚。这就是“劈山救母”神话发生的地方。

  西峰往下经过一片林荫道便到了镇岳宫,相传是明代太监范有明在此修建这座庙宇以镇天火,镇守西岳,叫“镇岳宫”。院内有口玉井,据说井口水与山下玉泉院中的玉泉是潜通的。

  下山之后,便到了“五岳第一庙”的西岳庙。西岳庙始建于汉武帝初年(前134年),是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的神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台基高大,殿宇宏伟,气象巍峨,是陕西境内最大的单体古建筑,殿内有清慈禧太后太后题写的“仙掌凌云”、同治御书“瑞凝仙掌”、光绪帝御书的“金天昭瑞”三块匾额“。

  今天,大家爬山一定很累了,但大家的心情一定很愉快,我们的华山之行就要结束了,愿华山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真诚感谢您有机会再来到华山,祝大家身体健康,旅途愉快!再见!

华山导游词12

游客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青年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古城—西安,我是青年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徐,大家可以叫我徐导或者小徐都行。今天为大家提供旅游服务的还有司机张师傅,张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请大家对行车安全完全放心。

  中国有句俗语:百年修得同船度。今天我们是:百年修得同车行。我们大家由不同的地方走到同一个目的地,乘坐在同一辆车里,大家由不相识到相见相知,这也是一种缘分,让我们将这个美好的缘分进行到底。在此我预祝大家这次陕西之行愉快,希望我们陕西的好山、好水、历史人文能给大家带来一份好心情,使大家怀着对陕西的期待和憧憬而来,带着对陕西的满意和流连而归。最后祝大家在陕西吃的舒心、住的爽心、玩的开心。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被誉为“石作莲花云作台”的华山,愿华山“奇、险、雄、秀”的独特景色给大家留下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在上山之前有几个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问题先给大家交代一下:

  第一、是安全,华山以险闻名,不论是走路还是看景,首先要注意安全。请大家记住这么一句话“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第二、就是要遵守景区管理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的劝导。

  第三、就是要注意时间,按时到达预定集合地点以免误了你的行程。

  好了,我把电话号码留给大家,请大家记住,随时保持联系。

  在参观之前,我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华山的概况。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的华阴市南,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临潼关,南依秦岭,北环渭水,以山势险峻称雄于世,被誉为“天下奇险第一山”。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状,故得名华山。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玉泉院,据说因这里的泉水与山顶的玉井相通,水质清洌甘美,故名“玉泉院”。它是攀登华山的必经之地。相传为隐士陈抟所建。院内殿宇亭台、回廊曲折,泉水淙淙,是游赏胜地。玉泉院与我们一会将会见到的东道院、镇岳宫都是道教的活动场所,现共有殿宇53间。院中建筑多是清代乾隆年间重新修建的。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位于五峰之一北峰脚下,距华山谷口约10公里,这里是华山山峪水流的源头。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些树,也许许多人都认识它,对,就是青柯树。这里青柯树在此浮苍点黛,故名“青柯坪”。

  过青柯坪至回心石。登山的道路由此从平坦的石板路变为在峭壁上开凿的狭窄的石梯,眼看山路盘旋而上,许多意志薄弱的游客来到这里都会回心转意望山兴叹无功而返。再往上就是千尺幢、百尺峡,过了老君犁沟我们就直达北峰了。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到达了北峰。经过前面三关,我想大家已经对华山的险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吧。北峰又名云台峰,海拔1550米,这里山势峥嵘,三面悬绝,巍然独秀,有若云状,因恰似一座云台而得名。它的高度是最低的,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扼守的四峰的要枢。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中峰。中峰又名玉女峰。传说春秋时,华山隐士萧史,善吹洞箫,优美的箫声博得秦穆公的小女儿弄玉的爱慕,使她放弃了奢华舒适的宫廷生活,随箫史在此隐居,多年后二人修炼成仙乘凤而去,山上许多名胜也因此得名。有玉女洗头盆、舍身树等。由于这则美丽的爱情故事,华山在它博大、庄严、深沉之后又被赋于了一些浪漫与温柔。

  经中峰,我陪同大家一起去东峰参观。

  东峰,又称朝阳峰,峰顶有朝阳台,在此是观日出的最佳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华山据传是众多神仙聚居的地方。道家仙境。传说宋太祖赵匡胤与华山隐士陈抟老祖在一个孤峰上下棋。陈抟又叫希夷先生,是一个有道行的仙人,二人经过商议,赵匡胤以华山做筹码。结果输给了陈抟,按事先订立的条件,华山自此成为道家的道场且永不纳粮。在东峰的东崖上,有一天然图案。大家看到了吧,像不像一只巨掌?这只巨掌20余丈,五指参差不齐,中指直贯顶峰,每当日光照射,五指跃然如悬图上。这就是所谓的“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据说在很久以前,华山和中条山相连,巨灵神右足登开中条山,给黄河开出一条通道,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河神的手指在托华山时留下的指印。

  南峰又名落雁峰,是华山最高峰,海拔2160米,来到这里如临仙境。正如古诗所云“惟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抬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这里四周都是松林,杂以桧柏,迤逦数里,浓阴密闭。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险要之处就是第四险关“长空栈道”。长空栈道悬空半壁,下临深渊,是华山最险要处之一。没有过人的胆量和坚定的意志,是不敢一游的。

  我们现在来到是华山的精华部分。西峰,又称莲花峰,得名于峰顶翠云庙前右侧的那块大石,其状如莲花,山峰奇拨峻峭,如刀切剑削,壁立千仞。此峰最高处有“摘星台”,登台俯瞰,秦川茫茫,蓝天如洗,浩瀚无际,渭、洛二水如银带,北望黄河细如丝。唐代大诗人李白观此景后曾写下“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的美丽诗句。

  现在我们看到的巨石叫“斧劈石”。石身有一条0.66米宽的裂缝,关于这条裂缝也有一个感人的传说。玉皇大帝的外甥女三圣母与凡人刘彦昌相爱之后,结为夫妻。二郎神杨戬大骂其妹三圣母私配凡夫,违反天条,于是将三圣母压在华山西峰顶的巨石下面,后来三圣母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沉香,沉香长大成人得知真相后,来到华山,战胜杨戬,劈开了压在母亲身上的巨石救出母亲,全家得以全聚。这就是“劈山救母”神话发生的地方。

  亿万年来鬼斧神工,造就了华山惊险壮丽的自然景观,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咏颂,使华山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华山与华夏紧紧相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关于华山的传说、掌故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不但博大、典雅、深沉、严肃,而且幽默、诙谐,甚至还有一丝浪漫与温柔,这不正我们中华民族的写照吗?

  最后,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像华山一样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华山导游词13

  西岳华山坐落在陕西省华阴市,北瞰黄河,南牵秦岭,因“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又由于其西临少华山,故又有太华山之称。

  华山之上,奇峰峻岭、幽谷险道、灵泉古洞、趣石秀木、祠庙宫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地浑然一体、卓然天成。东、西、南、北、中,五峰卓绝,各具特色:东峰居高临险,视野开阔,朝阳观日,别有风情;西峰状似莲花,陡峭巍峨,阳刚挺拔,名胜众多;南峰傲然绝顶,近天咫尺,高峻雄伟,气势博大;北峰四面悬绝,树木葱郁,巍然独秀,有若云台;中峰虽小,然则林木葱茏,环境清幽,传说颇为丰富,值得细细品味。另外,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在位置上呈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被人誉为“天外三峰”。

  华山向以险要而闻名于天下,其之陡险位居五岳之首。常言道:“自古华山一条路”。一路行过,必经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绝险要道,1949年,人民解放军突破华山天险,智取华山守敌,如今天险依旧,人们可从容饱览。

  峻岭、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华山,其间更不乏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与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这两处绝世天险,还有千尺幢、百尺峡、苍龙岭、老君犁沟、上天梯等多个绝险狭隘,令人无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华山果然美不胜收,风光幽静,山谷青翠,鸟语花香,流泉垂挂,景色在五岳之中独树一帜,令人心旷神怡。

  登临华山,小视天下,云行足间,融身心于自然之中,方感华山之博大,叹万物之精妙。就在这华山之上,相传北宋开国之君赵匡胤曾与陈抟老祖对弈,结果将整座华山输予了他,然则百年之后,后世的各位游人为华山的险要美景所深深折服,不经意间却将醉迷美景的心输予了整座华山。

  西岳华山,亦称太华山、华阴山,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华阴市境内,雄据于秦、晋、豫三省,为古城长安、洛阳的中枢。正所谓“华山自古一条路”,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1.2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自古以来,攀登华山仅南北一条约15公里的山道,故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辞。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著名学者、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华山还有许多神话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便是发生在华山西峰上,今天山上有一巨大的斧劈石。当中建于汉武帝在位时的西岳庙,有着“陕西故宫”和“五岳第一庙”之称誉,这是五岳中建制最早和面积最大的庙宇。《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华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120公里的华阴市境内,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几大主峰各有特色,如西峰绝壁,东峰日出,南峰奇松,北峰云雾。

  华山以其峻峭吸引了无数游览者。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别具一格。山峰秀丽,又形象各异,如似韩湘子赶牛、金蟾戏龟、白蛇遭难……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涧的水帘瀑布,更是妙趣横生。并且华山还以其巍峨挺拔屹立于渭河平原。东、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诗人张乔在他的诗中写道:"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都是针对华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同进华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仅330-400米,而华山海拔2154.96米,高度差为1700多米,山势巍峨,更显其挺拔。

  华山距西安咸阳机场138公里,机场没有直达华山的班车,一般需要在西安坐车前往华山。华山有两个火车站:华山火车站和华山北站。陇海线上各站可乘普通火车在华山站下车。发自西安的动车和高铁则停靠在华山北站。西安火车站与西安城东客运站均有发往华山的班车或旅游专线车。 华山景区内部交通主要为索道。

  华山四季景色神奇多变,不同的季节可以欣赏到“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春季雨足雾稀,万物初醒,山花烂漫,是踏青访春的好去处;夏季能见度高,气候凉爽宜人,可看到日出和山间瀑布,时常伴有云海出现,叹“但闻人语声,不见有来人”之幽境;秋季温度适中,红叶满山,山崖为底松桧为墨,一抹绚烂令人心颤,是登山的最佳季节;冬季白雪皑皑,雪淞峭壁远山相望,给人以仙境美感。而日出则是华山一年四季都不可少的景致。

华山导游词14

  各位亲爱的游客,大家好,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王兵。首先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莲花佛国九华山风景区。有一句说得好,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今日大家能欢聚在一齐,估计大家的前世都在不停地回头。小王也很珍惜这一次难得的相遇,你们能到九华山一游,这是与佛有缘,与山有缘,也是与我有缘。很高兴成为你们的导游,愿我的真诚,能换来您满意的微笑。

  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九华山风景区。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南朝时,所以山峰峦异状,酷似童子,其数有九,被成为九子山。唐代李白游山时,观九峰状如莲花,写下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从此人们便称这座山叫九华山了。它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公元7世纪,也就是唐朝时,新罗国(也就是今日的朝鲜半岛)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在九华山驻扎下来,辛苦修行数十载,99岁圆寂,据说三年后开缸时,他是“颜面如生,肉身不腐”。被认为地藏菩萨“灵迹示现”,从此九华山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

  此刻我们进入的是九华街景区,大家首先就看到一座石门坊,门坊是端庄典雅,它是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高9米,大家能够看到横额上镌刻着的“九华圣境”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亲笔御书,过了门坊呢,下头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这座桥修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迎仙桥、迎仙桥。顾名思义,过了这座桥呢,咱们就从凡界到了仙境,在那里呢,大家就随我一齐踏上这座古桥,我们一齐步入仙境吧。

  大家看,过了桥正面就是祗园寺的大殿,祗园寺是国家重点寺院,规模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中最大的一座。“丛林”意思是许多僧众志同道合,仿佛许多大树似的,大家同住一处,一齐修行。祇园寺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讲堂、藏经阁等十余座单体建筑组成,是典型的组合式建筑。

  它的山门偏离了大殿中轴线,大家明白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呀歪置山门,是颇有讲究的,一来是为了辟邪,二来是门向朝着开山祖寺化城寺,用意也是十分的巧妙,大家再看看,在寺庙的前院墙上,有一条时刻,“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十分醒目,大家来猜猜,这又是做什么用的,是的,这也是用来镇妖避邪的。这也是祇园寺所独有的。祇园寺文物珍贵,1933年于右任手书的大雄宝殿匾额现仍悬于大殿之上。寺内厨房里面还有民国时期的7口大铜锅,最大的一口直径173厘米。人称“千僧灶”。

  下头就让我们走进寺庙去,感受这神秘的佛教文化,那进寺庙前,小王先跟大家讲一下,这进寺庙的规矩,这进寺庙也是大有讲究的,进庙门是尽量走两边门,若走右边则先迈右脚,走左边则迈左脚,不要踩门槛,更不可站或坐门槛上,这是对佛的不敬。

  好,参观完祇园寺。下头我们要去化城寺看看。佛经有“指地化城”之说。据史料记载,晋朝隆安五年(401年)天竺僧杯渡在此建寺,唐开元末年有僧人檀号居于此地寺额题“化城”。之后,青阳县乡老诸葛节上山,发现了在山崖石洞中苦修的金乔觉,深为感动,于是买下了檀公旧地,构筑台殿,建成庙宇,请金乔觉在此居住。之后化成额题被移至此,于是化城寺便成为了九华山地藏道场开山祖寺。此刻,那里辟为九华山历史文物馆。馆名是由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馆内现展示的是金乔觉的生平事迹和珍贵的历史文物。

  我们看化城寺寺前有放生池,据传这是金地藏率众徒修建化城寺时开挖的,池前广场上有一用石条垒成的娘娘塔基。据传金地藏母亲得知儿子桌锡九华后,万里跋涉来山寻儿回归,长时间思儿心切,加之一路风霜,眼睛快要失明。金地藏用广场边一口井中泉水为母亲洗眼,治好了母亲眼疾。此井后人称明眼泉。金地藏用心侍候母亲,并向她细说佛教因缘。母亲终被感悟,留山助儿护佛,为了纪念金乔觉的母亲,后人在此建了这座娘娘塔。

  好了,大家此刻随我乘坐缆车,去闵园景区。为什么叫“闵园”呢据传唐代那里有一户姓闵的,产业丰盈,这方圆百里都是闵员外的。金地藏初来九华山时曾向闵公借地,“一袈裟地”的故事流传至今。之后闵公父子皈依佛门,闵氏没有后代,于是,今日的九华山就没有一户姓闵的人家了,可是闵园这个名字却流传了下来。

  那里是闵园竹海。修竹丛生,遍布冈峦。走进竹海,必须会洗净城市的喧嚣,脱尽世俗的烦恼。来到闵园景区,那这棵凤凰古松,你不得不看。它已经有1400年历史了,松高7。8米。主干扁平翘首,如凤凰冠;两股支干一高一低状似凤凰尾。松尾下有一大圆石,人称“凤凰蛋”。国画大师李可染称誉此松为”天下第一松”。与黄山迎客松齐名。

  参观完闵园景区,那么我们今日的行程就结束了。今日大家要此刻九华山休息一天,明天继续游览天台和花台景区。天台景区是九华山高山游览区,峰峦叠嶂,怪石嶙峋。主要景点有古拜经台、大鹏听经石、地藏禅寺、天台峰、十王峰等百余处,可谓移步换景,异彩纷呈。

  花台景区地处高山峻岭之中,没有尘烟污染,坚持了有原始、古朴、纯净、清新的天然丽质。由于刚刚开发有些玲珑乖巧、奇幻如梦的景物还没有恰当的美名,热忱欢迎大家给他们起名字。也感激大家今日对我工作的支持。有什么提议意见也请向小王说,我会及时改善。多谢。

华山导游词15

  现在,由我来给各位当导游,带领大家参观闻名世界的西岳华山。

  华山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华山海拔二千多米,由好几座高大的山峰组成,当你快要步入华山脚下时,就会感到它的气势非凡,整个山势雄伟壮观,再加上云雾缭绕,朦朦胧胧,像仙境一般。远远望去,大大小小的山峰高耸立云端,近看,陡峭的岩石,形态万千,看,这一座山峰昴首屹立,那一座山峰插入云天,似乎高不可攀,使人有望而生畏之感。玉泉院是上华山的起点。院内水榭、石坊风景如画,有江南园林的韵味。从玉泉院起步,沿途有鱼石、五里关、天女散花、青柯坪等20多处景点,游人如行道上,美不胜收。

  自古以来,华山就以它的山势险要而出名。苍龙岭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卧在半山腰,它就像一只狮子,占据着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岩石两侧是深圳特区不可测的悬崖,登山的人只能扶着铁链上去。

  “鸽子翻身”是勇敢者去的地方。两边的山峰中间悬着一块岩石,有一条绳子接着,登陆山的人经过这里,必须双脚步悬空,飞跃过去。

  华山很险要,清澈的泉水从山上直流而下,像一条白色的绸带在山间盘旋。一把把黄色的“利剑”直入云霄,四周有一大片鲜花,在山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大家好!华山参观完毕。欢迎大家下次再来。

【华山导游词】相关文章:

华山导游词01-12

介绍华山导游词04-06

华山旅游导游词07-07

仙华山导游词07-09

少华山导游词08-15

关于华山的导游词07-09

华山的导游词介绍07-30

华山旅游的导游词06-19

华山导游词(精选19篇)05-10

九华山导游词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