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2-11-15 16:39:09
  • 相关推荐
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1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1、多种形式理解词语

  在精读感悟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在理解词语时我尽量用多各形式让学生自主感悟。如“扒开”“张望”等词语,我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而“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这些词我则通过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我又相机让学生理解“酸溜溜”“甜津津”,学生感受到了,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2、不断渗透写作方法

  本文是一篇很好的习作范例,因此我在让学生朗读、感悟的同时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比如: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教学第三节时当学生感受到石榴的可爱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石榴娃娃写得如此可爱的?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作者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这时我又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补充句子。让学生把小动物也当作人来写,活学活用,对学生的训练的实效性较高。再如:在教学第四节时,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石榴果实的特点之后,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写石榴果实的?学生总结出作者的写作方法,先写看到的,再写品尝到的.。在作业设计时我让学生仿照第四节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但是,这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课文的2、3、4自然段都有重点内容,我因为舍不得放弃任何一个重点而导致第4自然段没能处理特别到位,并且还出现了超时的现象。在一篇课文重点较多的情况下,明明做不到面面俱到,何不加以筛选呢?与其因为时间的限制,在任何一个重点处都没能深入学习,只是一带而过,不如学会放弃一些,抓住重中之重,加以深入学习。

  另外,在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也不尽人意,除了学生紧张之外,主要是由于我对本节情感投入不够。并且,我对学生朗读以及回答问题的评语还比较单一,这一点我决心在今后的每一节课中都有意识的训练自己,争取在每一节平常课中积淀语言,彰显语文魅力。

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2

  一、《麋鹿》教学反思

  麋鹿这种珍稀动物是我们平常不常见的,孩子们对它很陌生。因此在学课文前,我用“姜子牙选坐骑”的故事来引入,还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麋鹿图片让孩子们认识并欣赏,这很大的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在检查读课文时,我还注意了字的正音,这课多音字特别多,有些要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读准,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课后练习我设计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写习字册这些习题。不好的地方——给课文划分段落有点太早了,要是放在学生读通、读顺、读懂课文后再进行,效果会更好,以后在第一教时教学时,在这方面定要多作关心,调高课堂效率。

  二、《练习五》教学反思

  语文与生活是一项关于“风”的综合练习,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兴趣。在教学第一项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第二项,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叫朔风,我告诉他们就是北风,并且分别让他们说说与春、夏、秋、冬有关的风。我还给学生拓展了与风有关的诗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题菊花》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效果不错!

  三、《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

  在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结尾有一个字“哦”,这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字眼,这个词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在荒凉的高原,能看到一株绿树,人们会为之兴奋不已。那是生命的颜色、生命的象征啊!我抓住这个语气词,让学生想象初见柳树时的感受,再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读出不同语气,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甚至用寥寥几笔,勾勒出柳树挺立在高原上的丰姿,与高原的苍茫形成强烈的对比,然后再有感情的来反复朗读第五自然段,用赞美、感叹的语气读出心中对这株柳树的敬意!学生自然而然就读出它的“神奇”之一。

  四、《草原》教学反思

  本文运用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注意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机结合。在静与动的对比中,在静与动的变化中,对草原对蒙古族人民情感逐渐加深,表达了炽热的思想感情。特别是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于准确、形象、生动的表达思想感情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在第一自然段中,用打比方的方法,把羊群、小丘描写的很美,令人向往。在下文中,把河比喻成“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具体、形象的写了河的形状,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五、《詹天佑》教学反思

  在上课开始我先让根据课题速读课文,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并划出句中的关键词。在第二课时,我让学生边读书边画出示意图。学生们都能根据理解画出示意图。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居庸关山势高,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开凿,可以加快速度。八达岭隧道长,从山顶打两口直井,分别同时向两端开凿,就有四个工作面,加上两头又向中间开凿,就有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速度就更快了。这样,顺应儿童心理,激发儿童读书兴趣,让学生自己一边读书,一边设计绘图,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了想象力和思维力。

  六、《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教学反思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我首先帮孩子复习了书信的格式和组成部分。和孩子一起走进巴金。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种氛围,设计充满感情的'过渡语,准备如巴金创作《家》的心灵独白、巴金感动中国的颁奖辞、巴金的语录摘选,都希望营造一个浓浓的情感场,全身心地投入,让孩子了解、读懂巴金这位老人。巴金,是一个远离了故土很久的游子,是一个在中国乃至世界也很有影响的作家、老人,在87岁的时候,在收到家乡孩子的来信后,克服着身体不便,给孩子们的回信。他的言语从容而舒缓,朴实无华,仁者的风范从他的文字间弥漫开来,一种恬淡和温情洋溢出来,一份美好的祝愿和希冀流淌出来。“让生命开花结果”,是巴金老人一生的美好心愿,也是对孩子们最殷切的希望。学生们能从巴金爷爷的信中读出一种精神,读出生命的意义来!我还让孩子们用“生命开花结果就是……”的句式进行说话。

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3

  《好学的爸爸》是一篇第一人称写人的文章,讲的是爸爸勤奋好学学习电脑,并成了电脑高手。这篇文章浅显易懂,富有童趣。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和识字、写字上。紧扣教学重点,我借助图片和实物,形象地表现了爸爸操作电脑时与自己女儿对话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科学。

  “充电”是本文要重点理解的词语,教学时,我做出疑惑不解的样子,问学生老师不太懂,你们能帮帮我吗?学生非常兴奋,他们有的说:“有时候爸爸的手机没电了,放在插座上充好电就又能用了”;有的说:“我的电动赛车用的也是充电电池”;有的说:“我妈妈的电动车每天都要充电”……许多学生都充满了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于是我就请大家认真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在这篇文章里“充电”是什么意思,许多孩子边读边想,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原来充电就是“再学习”的意思。通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引导迁移,将学生课外对电脑的了解联系到课堂中来,更好地是体会“爸爸”再学习电脑时代需要,又展开了师生互动,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充电”的比喻意义,还使他们进一步领悟了文章的中心,即爸爸勤奋好学的精神,更激起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

  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问“高手”一词时,若能把握住爸爸操作键盘这一重点段落,结合话语和插图理解爸爸是对电脑技术熟练的人,就更能使学生明白爸爸熟练的电脑操作技术是再学习的结果。联系前面学过的关于“高手”练习技艺的过程,对学生具有更好的启发,对于知识则起到巩固作用。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认真把握教材,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创造性的组织课堂教学,使课堂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更有动力。

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4

  一、设计思路

  《冰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这课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第一自然段一句话,写小童清晨醒来看见了玻璃窗上的冰花;第二段共有三句话,从颜色、形态等方面,形象地写出了冰花美丽动人的姿态;第三自然段是写小童看见了美丽的冰花后向妈妈提问以及妈妈巧妙的回答。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教学本课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一些重点词语,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放动画,欣赏图片,创设情境等形式和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和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语句。

  3、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去了解冰花的美。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冰花的成因。

  2、引导学生想象说一说冰花的其他形态。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闯词语关

  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到小童家去看看冰花了,家住在东北的小童,每年冬天他都会在玻璃窗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冰花,你们想看看吗?要想看,首先要闯词语关!

  ② 师: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这么多好看的冰花,每个冰花背后都有一个词语,你能读好吗?

  (课件出示;惊奇 漂亮 宽大 柔嫩 丰满 晶亮 洁白 一朵朵 一束束)

  (二)、渲染气氛、走近冰花 师:现在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配上雪绒花音乐);大雪下了整整一夜,树枝白了,屋顶白了,路面也白了。清晨,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来了,,人们慢慢地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了,伸了个懒腰,从玻璃窗向外望去,(老师在黑板上贴冰花贴图)同学们,快睁开你的眼睛吧,你们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我看到了玻璃窗上结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

  (三)、品读课文、突破重难

  ①师:小童和你们一样也第一次看到这么美丽的冰花,于是他——惊奇地喊着——(出示课件;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②师:你能把小童第一次看冰花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生评价) 谁能惊奇地喊出来;(把课件上的“喊”字变成红色)

  ③师:喊和平时说话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回答;声音要大) 现在你们把我当做是妈妈,你就是小童,能惊奇地喊一喊吗?(学生读)

  ④过渡:玻璃窗上的冰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居然让小童这么惊奇?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用铅笔把描写冰花的句子画出来。师巡视。(指名读)

  课件出示: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A、瞧,这样的冰花你喜欢吗?能读好吗? (课件出示:像宽大的树叶的冰花)

  B、小草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学生说说)对呀,这样的小草真想摸一摸,软软的,细细的,嫩嫩的。

  看,这样的冰花像小草吗?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课件出示:像小草的冰花)

  C、牡丹花见过吗?想看吗?(牡丹图片)你看,这么大的花瓣,一层层,一片片,又多又密,开的非常旺盛,这就叫“丰满”。

  (课件出示像牡丹的冰花)看,多像那丰满的牡丹啊!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第三句(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⑤师:这些冰花各式各样,千姿百态,它们结在玻璃窗上像……像……像…… 是啊!一束束,一朵朵,冰花——好多啊! 你从哪里看出冰花很多的?(一束束,一朵朵)

  哦,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两个词语表示数量很多,你能说出一些像这样的词语吗?(指名说;一丛丛、一片片……)

  ⑥冰花不仅多而且还非常地——晶亮,洁白,是那么的——美啊!

  师:又多又美的'冰花真是惹人喜爱,我们赶紧把这美丽的文字和画面记在心里吧?看图片背诵。 (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四)、自由想象、练习说话

  小童的眼里,冰花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同学们,在你的眼里冰花又会像什么呢?请你们用心的看,大胆的想吧,也许有一天,你真的会看到你想象中喜欢的冰花。(课件展示千姿百态的冰花图片)

  (小组讨论)学生举手自由说(老师注意评价语言的丰富性和艺术性)

  小结:我惊奇地发现,你们的想象力都开花了,只要你们留心大自然,我相信有一天你们一定会惊奇的发现自己想象中的冰花。

  (五)、童趣对话、巧妙解疑

  过渡:这么美丽的冰花哪里来的?哦!原来善于思考,敢于提问题的小童也和我们一样产生了疑问。快到课文第三段找找答案吧。(指名读)

  (课件出示小童和妈妈的对话)(请男同学读小童的话

  女同学来读一读妈妈的话) 那冰花到底是不是冬爷爷送给我们的礼物呢?你知道吗?冬爷爷有个秘密告诉你 (课件出示:冰花是由于冬天夜晚寒冷,将玻璃窗上的水气凝结成冰,这些冰就形成冰花了。)(齐读)

  师:冰花的出现其实是冬季的一种自然现象,妈妈这样说是不是很幽默有趣,我们 平时说话也要这样说得有意思些。(比如: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那么我们可以说:小鸟在树枝上唱歌。)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你能说得有趣些吗?(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蜜蜂在花丛中跳舞。)

  (六)、配乐朗读、感知全文

  冬爷爷送给我们这么多,这么美的冰花,让我们用美妙的声音来感谢冬爷爷吧,我们一起来读读看课文吧!

  (七)、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冬爷爷还送给了小朋友许多礼物,如果你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你就会收大自然送给我们各种各样的礼物。今天,我想送给小朋友一个礼物,字,比比谁最会观察,能写好字。

  丰:(学生说读音,说字形,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关键笔画) 老师范写说口诀;一横中,二横短,三横长,一竖竖中线。 (学生书空,在习字册上描两个写两个)

  他:要写好“他”这个字,两笔很关键,竖弯钩和横折钩,横折钩要斜一点,左低右高,不能高也不能太低,要恰到好处。

  竖弯钩竖要短,弯要有弧度,顿笔再勾。笔画写的舒展,注意左窄右宽,写得略为紧凑。

  区分(他 她 它

  (八)、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晶亮洁白又多又美的冰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但现在呀,请你们发挥想象,把你们像到得冰花画下来,或者用美丽的文字写下来,把它制作成贺卡,把大自然的美丽永远留在你的身边。

  作业:画画你喜欢的冰花的形状

  板书;

  10、冰花

  千姿百态

  一朵朵 一束束 晶亮洁白 像……像……像……

  七、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成功之处;

  一、由于本地区的的孩子都没有见过冰花,冰花对他们来讲很陌生。所以,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中我利用课件给好奇的学生观赏了不同形状的冰花。学生在了解冰花的同时,也能更深刻的理解文本。

  二、抓住关键的词语和标点指导朗读。如“惊奇”,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童来惊奇地喊一喊,学生一个比一个更进入情境,体会到了小童的惊讶。

  三、在教学中,我还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上,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自主地学习。教学时以读为本,通过开火车读、自由读、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地体会小童的童真童趣和冰花的美丽。以读促情,以读促理解,使师生情感互动,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和功能。也就是说课文内容是学生读懂的,是他们自主学习的结果。

  四、在上课开始,我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因此在这一环节,我注意了识字方法的渗透,并注意了反馈评价,不仅关注它的读音,而且更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力求识用结合。

  五、课文中描绘的冰花千姿百态的,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他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姿态美,数量多,色泽美。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冰花的美。一边读一边想象,脑子里面出现图像,从而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晶亮洁白。在第四环节想象说话、练习说话中的设计我感觉比较成功,刻意让学生通过想象,运用文中的语言说说自己的创意,内化课文的语言。教学时,先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冰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冰花还像什么?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当学生的想象飞扬,说出了一个个富有创意的句子时,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也是一次很有的口语训练。通过想象,练说,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朗读也更好。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当然,在教学上还存在一些缺陷,总感觉不尽人意。不足之处;如我的教学的语言有时显得有点多,原因怕学生想不到,说不出,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想,说不定他们的语言是老师都没想到的,会给教师更好的启发,关键是老师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用简短的语言及时评价点拨就行了,不必说太多。还有自己的一些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生动,今后还需不断改进。因此,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情感和对语言的感悟,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5

  这篇课文故事性非常强,我认为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课文所有传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学习完生字词后,就让学生标段后,把课文分成几个大部分方便学习,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接下来的课堂其实是很随意的,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也可以同桌、四人小组读书,学习任务是通过读书可以了解文中的三个故事,并且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明白文章所传达的感情。

  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中,他们有的自己读、有的`和伙伴分角色读,有的还把对话和一些故事片段表演了出来,在活动结束后,我再组织学生全班一起学习课文时,已经从孩子们的朗读声中和他们的发言中感受到了他们对课文已经有所感悟。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了,对于学生读课文,放手也是一种好方法。

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6

  课后习题,第5题是:“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的讲演饱含深情,动人心弦。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辞。”这个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写作训练。因为这个演说辞好写,就是来自于课文,就是要求自己学会组合就行了。这是非常好的习作训练。如果我们能以“习作”为关键词展开这一课的教学,那效果肯定不一样。怎么引导学生写这个演说辞?

  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这个演说辞的使用者是“总统”,自己正在做总统的秘书(文书)工作,总统讲话不能随便,这一点是要让学生明确的。用这一点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就自然感觉到自身的责任。怎么样才能写好?在老师的如此激发下,读懂这篇文章,读熟这篇文章,否则很难随时把文章中的东西拿来用在演讲辞中。学生重任在身,学习起来肯定不会倦怠。他们一定会认真研读课文。

  其次,演讲辞写作格式问题。前面要有问好,因为这还是一个悼词,还要考虑好多东西。正文怎么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么做?都要完整。虽然不是八股,但训练过程也应该有着八股的形式。在美国等国家好多中小学生就开始写论文等文章,老师对格式要求非常严格,近似八股。而这一课的教学,我个人认为,写作的内容有了,形式也应该有所统一,这种入格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就要给每个学生做“总统”的时间,让他们各自讲着自己所写。可以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学生说着,学生评着,这篇文章的各项训练其实就得到了很好的整合。

  因此,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我个人不主张像其他课文一样教学,把这篇文章转为“习作”训练,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而其它形式远远达不到这种效果。而全体学生努力写了,努力思考了,努力反复修改了,努力练习说了,努力进行较全面的表达了,学生收获的语文就不是这单单地“特殊的葬礼”。

  为了更好研究这篇文章,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研究这篇文章的课题。“特殊”一词用的非常好,是本课教学的关键词。为什么把其定为特殊?因为按照常规来看葬礼是给人举办的;因为这是震惊世界的;因为这是世界独特的……世界上有无数种独特,学生研究思考后,心中就会产生对“独特”的特殊衷爱,这也是很重要的收获。

  我相信,这样教,每位同学会自然享受到组合习作原来就这么简单!

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7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叶圣陶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本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达到审美的目的。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为后面作者展开想象提供了生动形象的依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在教学中,我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这一池的荷花?"引入第二段的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荷花千姿百态之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我先让学生找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

  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

  1、让学生在图上指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

  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

  3、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在教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解读不到位。不光是指导学生读,让学生表演,这样做对文字的解读只能停留在表面,要做多元解读。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思维很活跃,有:长、钻、冲、露、伸等,再让学生把这些字放进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通过交流再让学生读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再者,可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想象白荷花冒出来之后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并让学生动笔写下来,写完后交流。 

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8

  我在诗歌教学中试图作一些大胆的尝试,精细地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比较重视学生的体验。

  课前,我让学生写了一个片段练习,将自己听到喜讯时的情景描写出来。上课伊始,我让学生交流所写片段,以写促读,为读杜甫这首诗作了一个情感上的铺垫,学生自己去写,自己去体验,以达到和杜甫情感的连通,产生情感共鸣。

  对杜甫诗歌的阅读也难以起到辅助作用,学生读了杜甫的诗歌以后,我又让学生把自己的诗歌和杜甫的诗进行比较分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写的和杜甫写的.没有可比性,杜甫是在在流落中听到河南河北被官军收复的胜利喜讯,极度兴奋中写下这首生平第一快诗的,有感而发。

  学生是教师为教学所需要而应命的应景之作,缺乏真情实感。最后我让学生把杜甫的诗歌改为白话诗,由于教师也给了一个模式,什么的消息一传来,我不禁怎样多想怎样多想怎样,怎样的游子啊,你怎样,学生改写效果比较好。

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9

  语文教学强烈地呼唤着学生情感的回归。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因此,教师更应该善于用形象、直观的表现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体验形象的鲜明性,进而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最终目的。《美丽的丹顶鹤》是一篇充满着美的课文,文章的语言很美,文中所描述的丹顶鹤很美,就连课文中一幅幅插图也很美。所以我的教学设计也紧紧围绕着一个“美”字来展开,鼓励学生发现美、品味美、体验美、升华美。

  一、铺设美丽的`画面,激起情感的涟漪

  “教育不是简单的告诉。”因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学文品句过程中,陶冶高雅的审美情操。我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丹顶鹤的美,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美的句子。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后,说说为什么觉得这儿美。精读第二自然段时重点让学生通过读发现丹顶鹤的颜色之美,着重品味“鲜红鲜红”,并借助红宝石图片比较体会比喻的精当。在预习中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给丹顶鹤涂颜色的环节。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孩子们动手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想让孩子自主走进文本探究文本。要想画出一只美丽的丹顶鹤就必须熟悉课文,才能体会到丹顶鹤的颜色的和谐美。而当学生给丹顶鹤涂上颜色时,一只栩栩如生的丹顶鹤不仅跃然纸上,更渗透进孩子们的内心。通过对画画的介绍,把文本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言语。

  二、放飞自由的心灵,在美的情境中徜徉

  教学中采用了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读书环节,意在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懂文本,从而感悟语言文学的魅力,受到高雅情操的熏陶。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抓住理解“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用做动作与画面相结合的方法理解“引吭高歌”与 “展翅飞翔”,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丹顶鹤的动作和姿态感知丹顶鹤的高雅;然后出示一组丹顶鹤活动的画面拓展说话“丹顶鹤不论 ,还是 ,都显得那么高雅”。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对于“丹顶鹤的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的理解学生借助丹顶鹤静立图,教师在白板上圈画出相应部位,朗读时突出“长”。阅读中放飞学生的思绪,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产生出丹顶鹤的形象美、姿态美。

  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氛围,营造浓郁的情感世界,在动情的音乐声中,在惟妙惟肖的图画视觉中,在入情入境地朗诵声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语文味的;这样的课堂才是美丽的。

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10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介绍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在妈妈生病时,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利用镜子反光的原理,创造了光明,帮助医生救助了病危的母亲生命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充分体现了爱迪生的智慧。同时也告诉人们遇事要积极动脑动手。

  这节课是新授课的第二课时,在孩子们已经读通读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我首先确定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1.复习本课已学生字,学习、理解生词呻吟。会写四个生字。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文本,感受当时情况的紧急,和爱迪生在紧急关头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其中,第2点为本课教学重点。而对爱迪生想出的办法,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能够理解,而如果理解不了,就无法体会到爱迪生的智慧。所以,我把体会爱迪生的智慧设定为本课教学重中之重的教学难点。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并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积极倡导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我感觉,这节课是生动的,开放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一、自主探究,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复习导入之后,我给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手术明明是医生做的,为什么医生却说,孩子,是你用智慧就了妈妈!这个问题给了学生探究的空间,也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还给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权力。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自由寻找答案,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同样,在识记生字时,我也让生自主记生字。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记住生字,这也同样培养了学生的习能力。

  二、角色体验,注重朗读能力的提高。

  朗读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能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起到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通过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确切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教学本课时,我紧紧抓住重点词句,体验角色,朗读感悟。抓住文章故事性强的特点,以读为本,诱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特点。在感受当时情况危急的这个环节,我着重引导学生体验爱迪生的心情,抓住他紧攥的拳头,焦急的神情来读出他的焦急,孩子很快感同身受,读得绘声绘色。再比如,在感受爱迪生的智慧时,我通过动画的演示,用爱迪生的办法,让原本昏暗的房间变得明亮起来。学生在观看动画演示的同时,也体验着爱迪生的智慧与快乐,于是,接下来的,朗读更是水到渠成,无需赘述。读的方式上,采取个别朗读,另生评读,教师范读,男女生赛读,教师情境引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一次次的锻炼中不断提高。

  三、课堂练习,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

  在本节课上,我一直坚持学生说完整的话,对回答问题不完整的学生给予及时提醒和说完整的机会,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另外,在理解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时,我设置练习:爸爸一边搓着手,一边说:__________。让学生练习说话。在手术成功之后,我又设置了练习,让学生想象妈妈会怎样夸儿子,再说一说自己准备怎么夸他。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培养孩子说话的能力,说完整话的能力。

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11

  这节课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分析了下:

  一、小组交流后,发言过于分散,没有很好的掌握时间。

  (1)可以让一、二个小组发言后,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交流!这样可以节省3分钟。不要过多追求答案的精准,要让学生们去补充,这样即可以调动学生发言积极性又可以节省时间。

  (2)学生归纳过于松散,没有很好的组织语言。在小组汇报中老师要适度点拨,帮助学生概括。

  (3)在自学过程中,我没有很好的'巡视,没有适当点拨,所以学生们在概括时,没有注意结构顺序,为下面讲解结构时留下隐患。所以巡视指导很重要。

  二、分析文章结构不具体

  时间不够,没有很好的分析,让学生没有很好体会。还有就是设计问题不够明确。如果这样设计可能会好一些。

  文章观点是什么?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吗?引用名言的目的是什么,这篇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

  可能要更好些吧!这样有针对性,让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

  三、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六年级快下毕业了,孩子们一个个长大自认为是“大人”,但还是孩子,心理不成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自我为中心,自学后认为自己都会了,也不听讲了,人数不多,却破坏了整体课堂氛围,影响了一部分同学。

  对策:

  三十六计,攻心为上!看来要找一些孩子谈谈心了!这是重中之重,态度决定了一切!可以成绩不好,但不能态度不端正;只有端正了态度,成绩也不可能太差!

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12

  在学习了《识字三》的基础上学习《识字四》,孩子们似乎已经对我的教学流程很了解了。先是了解偏旁的演变过程,再学习带有这些偏旁的字词。知道这些字的意思都与偏旁有关。学生对字词的意思也掌握的很好。只是对“东海、黄河、长江”不太了解,虽然第一晚上还让他们回家查阅了资料。

  后来通过我的讲述,他们了解了长江是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在补充习题中,他们也能学以致用。说明小朋友听得是挺认真的'呢。值得表扬!呵呵。。这篇识字学完,还补充了几个成语,比如说表示冬天寒冷的: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写黄河长江的:波涛汹涌、翻江倒海等,小朋友们也听的很认真,我想平时坚持能积累一些成语,对他们以后的写话也是有帮助的。对于一些本身就优秀的孩子来说,多积累成语、句子,能让他们出口成章呢。期待吧。

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13

  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我首先设计了精彩回放,走进长征。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和学生查找的资料中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再以读代讲,感知长征。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

  丰富的内涵,教唱、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文本对话,深入长征。诗人展开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把这一课真正上成读书课,通过反复情感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14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一篇写人的课文,课文详写了林肯在当选总统后首次就职演讲前,一位参议员企图用林肯卑微的出身来羞辱他,让他下不了台,林肯很真诚地讲了一段流传至今的话,成功地将参议员们对自己的嘲弄的笑声化为了赞叹的掌声。如何通过感悟林肯的演讲辞去感受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成了本文的重点。

高年段的课要落实三个方面:言语内容,言语形式,拓展训练。所以在教学时,我就这三方面谈谈教后所思:

一. 紧扣文题,感受林肯的伟大

好的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品味文题,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读文先读题。鞋匠的儿子是谁?课文为什么要用鞋匠的儿子作题目呢?

在感悟林肯的三段语言,林肯的人格魅力时,就文题引导学生对比感知:——参议员提到“鞋匠的.儿子”,是——(不怀好意)?而林肯说出这句话——(充满自豪)?“如果你是羞辱林肯的参议员,(指课题)怎么读课题?”当化为赞叹时,参议员们又会怎样说这五个字呢?在对比中,学生读出了林肯的内心独白:虽然我的出身卑微,我会以我的行为证明我的人格、品质、精神是伟大的。所以,他能赢得对手的尊重、敬佩。

在学生充分的朗读、感悟课文之后,再让学生练笔:我眼中的林肯。交流讨论后,学生再齐读课题,已是满怀敬意。

二、抓住课文主线,引领学生潜心阅读,走入文本

全文的重点是林肯的三处说话,这是一条明线;另有一条暗线,是参议员们的态度变化,变化如下:尴尬——羞辱——嘲笑——静默——赞叹。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么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文题等等。在正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从教材中寻找出一个切入点,通过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可以引领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投身到教学过程之中。

如本文中全文的重点是林肯的三处说话,另有一条主线,是参议员们的态度变化:羞辱——静默——赞叹。教学时,我紧抓课文的主线,导入新课后,我便抛出一个问题:“参议员对林肯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都有哪些变化?”学生立刻从文中找到了相关的词语:“羞辱、静默、赞叹”。然后再设置悬念:为什么参议员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让我们认真读林肯的三段讲话,抓住一些给你感受特别深的词语,细细地品味,努力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意。

接着,就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自主交流讨论,老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抓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林肯的人格魅力,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全面铺开教学。这样的教学是本着强调自主学习,减少问题密度的课堂主旨,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舞台。

三、设身处地感受人物的言行和内心。

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林肯“恶”化“善”的智慧、上位者的大度、平等思想的先见,是震撼、感人的,学生对林肯的形象的认识很容易,但要内心的震撼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内心;要抓住文本的特点,强烈的对比处入手。如:如参议员的羞辱:你的语气里表达着什么?你的言下之意是什么?你们为什么笑得如此开怀?

再如在学习3-5自然段时,感受林肯说了三段话后参议员的表现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走进了众参议员的内心:此刻他心里正想着什么呢?或许有惊讶,想不到啊————;或许有赞叹,了不起啊——;或许会有深深的自责,我真不应该啊——走进参议员的内心,想象人物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上下对比体会到了林肯的大度睿智、平等意识。

四、有详有略处理教材,延伸拓展丰满人物

课文通过一详一略的两件具体的事例,一个事例知道了林肯的品质和为人,第二件事写出了林肯的成就。第一个事例较为侧重。

所以在教学中,必将第二个事例的教学略化了,只是在引读课文中理解林肯的语言“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为了使学生直观地感知林肯的言行一致,拓展了“美国的南北战争”; 为了丰满人物形象,拓展了林肯遇刺后万人瞻仰的资料,并进行写话练笔“我心目中的林肯”学生笔下、口中的林肯是一位英雄,一个偶像。

文本解读不是复制文本,而是对文本的建构,它造成文本的开放性,将文本从静态的物质符号中解放出来而还原为鲜活的生命。老师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使学生感受林肯伟大的人格魅力,说明卑微照样能成就伟大。

课堂永远是有遗憾的,在这节课上我还有很多需要欠缺的地方,如老师语言难免啰嗦,拓展环节中剥夺了学生的读书权,时间把控还是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努力做好。

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15

  我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基本达成了教案预定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尤其在生字的读音及书写方面着力较多。

  但是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很多方面还有欠缺和不足: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一堂课40分钟,教师的讲解过多,大概占掉了25分钟以上。过多的讲解,一方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主动学”转变为“被动听”。知识点较细小、琐碎,学生很难有兴趣听进去,更何况记住、记牢;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道:“教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不需教”,只有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才能给老师“减负”,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

  其次,对识字教学投入了较多时间、精力,忽视了学生说与写的练习环节。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心,但并不意味着全部。考虑到小学三年级的作文和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由于我在第一课时钟占用过多时间讲解字词,,再加上经过苏老师的指导,在第二课时我重点设计了说的练习,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交流、讨论课文中每一幅图话的内容,并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编成小故事讲出来。学生的反响很强烈,主动参与意识也很高,于是我顺水推舟,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写话,锻炼了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

  第三,教学过程中环节设置不紧凑,衔接不紧密。缺乏过渡语,语言艺术还有待锤炼、提高。教学环节之间,缺乏过渡,这在备课中容易被老师忽视,在课堂生成性教学中,问题便明显凸显出来。例如,当我让学生齐读完一遍课文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此时我说道:“请同学们看黑板”,打算讲生字发音。这样的过渡语对好动的低年级学生显得十分单调、乏味。学生出现了做小动作、回头说话的现象。这时,我要么只能讲课堂纪律的重要,维持课堂纪律,要么就采用非常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显然,后者效果要优于前者,我鼓励了部分表现较好的学生,课堂秩序才开始恢复正常。因此,我意识到好的过渡语设计的重要性。对于儿童,应多采用儿童式的语言吸引其注意力,例如,“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等诸如此类生动鲜活的语句,才能充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达到乐学、好学的境界。

  今后我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加强自我训练,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和教学水平。

【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反思04-19

语文教学反思10-01

语文白杨教学反思04-25

语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5-06

语文《口技》教学反思03-21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04-02

语文园地的教学反思04-20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5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04-05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