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3-08 19:08:20
  • 相关推荐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

  从整个的课堂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较的死板,这也是造成学生不能积极参与的最主要的原因。首先,在感受榕树之大的时候,用的时间稍微多了一些,在课堂上,我对时间的感应能力也降低了,这是几年前从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这导致最后一个环节,理解双引号的用法没有处理而留做了课后思考。感受榕树之大,“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榕树之大?”我想应该给学生留两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在书上找一找,并做简单地批注,然后再做交流,可能更会节省时间,也能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

  另外一个反思,就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技巧。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章,让孩子们眼前有物,把孩子带到现场都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这节课首先在我眼中就没有大榕树,没有众鸟的欢腾,没有美,没有情,当然也没有引导学生真正地进入情境,真实的课堂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这堂课很不错,可是没找到感觉的课,怎能算是成功呢?学生没有真正用心地参与,没有碰撞的火化怎能算是不错呢?

  课堂上无痕的引导,教师深厚的基本功……我努力,我追寻。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2

  我在本校东三楼多媒体教室进行了《鸟的天堂》第二课的创新实践献优课教学。教学过后,感触颇深,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次难忘的实践课做一总结。

  1.态度——精心备课

  经过与同课头的老师共同商议,我确实以1933年巴金先生写的《鸟的天堂》一文作为这次实践课的窗口,因为这篇文章不仅语言优美、生动,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再加之能唤起人们与自然友好相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我精心地研读课本,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难点重点,心中有了大概的思路,然后下笔写第一次初步的教案,一次成形的教案,各个环节已呈现出来。然后又进行二次修订与充实,对于各环节之间的过渡句及内容上的取舍进行分析请教。而后又进行了第三次与第四次的再修改,直到每一句话都烂熟于心,直到每一个词义都融会贯通,每一条思路都符合该课的教学,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利于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如在教学这句话: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我初备课时,只设计出让学生体会“卧”一字的含义,经过思考,进行横向联系,又从教学老师处得到启示,最后觉得为了表现榕树大应以教学为参照,与操场的实际面积对比,因为学生没有去过这个地方,对于南园生的榕树只是通过媒介了解,而不知其到底有多大,所以与他们非常熟悉的操场进行对比,就能使这一概念更具体化。课下通过与学生及听课老师的交流,果然如备课所思,听课者都感知了榕树占地面积大的程度。

  2.风格——学法指导

  本次实践是在让各位老师上出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点。我认为教知识重要,但教给学生方法更重要。所以,平时我就非常重视良好学习方法的渗透,比如低年级时认字的方法,中年级时写话的方法等。本次教学,我重点想教给学生赏析句子、段落的方法,朗读句子——体会句意——理解词义——赏读句子。使学生从初步的感知,到进一步的掌握,再到更深一步的分析词语,在此基础上的赏析朗读,一步一步,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达到学会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3.创新——大胆取舍

  本次我所展示出来的是《鸟的.天堂》的第二课时,所以在进行两大部分(榕树大、鸟儿多)的教学时,我大胆取舍,对于文章的7、8自然段以及12、13自然段出示在大屏幕上悉心分析,突出重点,巧破难点,使得内容颇多,密度颇大的这节课给人以思路清晰,印象深刻的难忘。而其它部分由于简单并在第一课时了解过,故舍之。

  4.虽然在本次备课

  ,谨循新课标精神,但是老教法留下的影响使我在教学“鸟多”这一知识点是时,没有运用总结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实践,而是采用了保守的方法,这样既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没有节省下来时间,故影响了后来课时的进度。我应该大胆要求学生运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一部分,发散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灵动起来,自主地学习,并合作学习,自然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5.“点睛”——音与像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开课时的音乐“百鸟朝凤”把学生带入文中的情境之中,紧紧地抓住了学习者的心。结尾的实景录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在感叹景美的同时,又一次体会了文章之美。但由于技术水平有限,录像没有进行有机的切换,出现了一些稍晚一步的情况。

  6.收获——多实践再创新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自己应更多地实践,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及课改能力,以及操纵多媒体的能力。更应以一个全新的思路对待教学,不能止步不前,更不能固循守旧。这次活动,我有了沉甸甸的收获,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更严肃地给自己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3

  巴金的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树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表达感情细腻。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作者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在设计本课时,我紧紧围绕“‘鸟的天堂’为何能成为鸟的天堂?”让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分别学习了大榕树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鸟的快乐、幸福的生活,最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朗读、品读、美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有意注重学生的朗读,但朗读指导方面仍需加强。读后的指导除了字音、节奏、重音的点拨指导,还有感情的浸润启发,学生各自朗读、点名朗读的时候,感情都是比较细腻丰富的,非常的声情并茂。但是当由自由读变成其读的时候,学生常常容易拖泥带水:感情流失,吐字拖音。而且我的示范朗读也比较少,这是今后在朗读指导中应该注意的。

  教学语言规范性、简约性也急待增强。不管是在讲解重难点,还是在总结归纳评价中,我发现自己的语言稍显罗嗦,有时候也不够规范,这是今后需要逐步解决的。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4

  1、形象思维训练法:

  小学生形象思维潜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透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我透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资料,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期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一只鸟的特写景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到达了必须的`效果。

  2、品词析句比较法: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潜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

  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方,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貌,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这样,关键文字抓住屯,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5

  《鸟的天堂》一直是我印象最深也是最喜欢的一篇课文,巴金先生以优美的语言,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也为我们展示了一棵百年大树独木成林的景象,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这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呢?

  我首先抓住“不可计数”这个重点词,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含义,再用课件帮助学生认识榕树,通过课前自学,让学生交流关于榕树的自然知识,认识气根 从主观上感受榕树枝干的“不可计数”。又抓住“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的“卧”,“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的“堆”等,进行换词练习,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自己保存了一段视频,展现的就是这棵500年大树的'全貌,还有各种鸟儿嬉闹、栖息的镜头,直观地体现了“鸟的天堂”这一壮观景象。为下文体会“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提供感性认识,也为本课难点的突破提供了帮助。

  通过影视图文对照,学生无不感叹这伟大的自然奇观,带着真实感受朗读课文,润物无声,水到渠成。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6

  《鸟的天堂》是作家巴金先生的优秀作品。文章写作者与朋友两次去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情景,体现了大榕树的枝繁叶茂,以及“鸟的天堂”的真实性,表达了作者鸟的天堂的热爱和赞美。

  这篇文章的教学,我借助信息技术的介入,让学生学习这篇美文时有身临其境之感,以求达到本篇课文教育教学目标。

  一、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让洪亮的书声激活课堂,这也是这节课比较突出的地方。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展望未来,所以我们的教学科研必须不断更新。老师要发扬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学生要萌发自己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就是要创设有个性学习的天地。其自主参与,合作互动。

  二、在教学环节上注意质疑问难

  从结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质疑”为线索,以“思考”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释疑”的教学思路。在阅读全文后,我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结尾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骗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何要用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为何又不用引号?这些问题,从中心句入手、引起学生注意,产生疑问。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以便解决问题,使析疑、释疑的过程成为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三、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让学生积极思考穿于教学的始终。上课之初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析疑、解疑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针对问题学课文,这样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边读、边思、边画,教育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激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书水平。

  3.恰当地运用一体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运用了课件,这样教学比较直观形象。例如,研读“群鸟纷飞”这一部分时,教师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接着让学生谈感受,然后回到文章中去感悟文中语句,最后为画面配解说词,在这样的活动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便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教训,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边探究,一边总结,最终打造好每一节课。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7

  《鸟的天堂》记叙了作家巴金和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既生动描述了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村一株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也表现了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和奇异。全文语言凝练,文质兼美,为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担负着本单元“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的任务。

  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可以确定本课学习目标为:(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培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2)反复诵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3)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准确并试着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练习表达。

  全文分2~3课时完成,以下为导学思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情境以其“新”、“奇”、“美”的特点,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及愉悦的情感反应。课伊始,便可运用优美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游览情境中:“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随巴金爷爷去鸟的天堂看看。我们漫步来到小河边,跳上一只小船,向河中心移去。小船儿平静地在水面移动,船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呀划,那声音就像一支轻快而美妙的乐曲……”随着教师的描述,学生似乎看到了清澈的河水,看到了在水面缓缓移动的小船,听到了轻轻的流水声,眼前呈现出一幅美妙绝伦的水乡图画,学习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2.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这一过程是要学生自由读书。读前应提出要求,让学生读有目的,读有所获。一是要认真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二是要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以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3.再读全文,真切感受

  教无定法、常法。本课最后一句话:“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表达了作者对“天堂”的高度认同和赞叹,可变序教学,由作者的这一感受作为切入点、突破点展开学习活动。(1)阅读全文并思考:作者在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悟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和惊叹。

  4.深入研读,感悟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本文语言生动,文字优美,读来朗朗上口。摒弃烦琐的分析,让学生自主研读、交流,以读代讲,不仅可加强语言积累,还可让学生感悟到色彩美、韵律美和榕树的生命美。

  研读一:品味“天堂”静景。

  (1)播放CAI(秀丽的“天堂”静景),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画面,感受榕树的大和茂盛。

  (2)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课文5~9自然段,思考这株榕树大得、茂盛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画上记号,做好旁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并以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3)汇报小组学习情况。在汇报过程中,一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榕树的大和茂盛,读出各自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熟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重点点拨以下句段:

  ①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感悟枝上生根的奇特景象,理解“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②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着重引导体会用词的准确,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叶“绿”,感悟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③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将原文与“这是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南国的树是美丽的”作比较,揣摩作者发自内心的惊叹,进一步体会树美,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研读二:领悟“天堂”动景。

  (1)播放CAI课件(众鸟纷飞的热闹景象),感知“天堂”之欢。

  (2)自由读10~13自然段,交流读懂了什么?重点交流“到处都是鸟声……有的在扑翅膀”一节,感悟清晨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天堂”的热闹情形,体会作者心情的愉快。

  (4)畅谈感受:众鸟纷飞,画眉鸣唱,多么热闹的景象!置身于这样一个鸟的世界,大家都被深深陶醉了。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5.回归整体,深化情感

  (1)回顾全文,思考: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引导学生细读全文,找出“傍晚”、“早晨”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结合自然规律来理解傍晚沉寂、早晨热闹的原因。

  (2)理解重点句。再次出示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有感情地练读,结合前文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指大榕树,第二个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幽静、美丽、安全,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3)默读全文并思考:“为什么这株大榕树会成为‘鸟的天堂’?”联系文中“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们不许人去捉它们”,体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出示《来自“鸟的天堂”的信》补充阅读,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谈体会。

  6.领悟写法,习作练笔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为写服务,因此设计一个小练笔很有必要。如可播放音乐风光片《江边晨景》(所摄景物可为远山、草滩、树林、过往船只、飞鸟、江边牧童、晨雾等),首先引导学生分清哪些事物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然后讨论交流各事物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当场口头描述,教师随机点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取1~2样事物作片段练习,写后集体评议。

  学完本文后可组织一次郊游,指导学生实地观察后进行片段练习;还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导游词,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8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福建省南安市兰园小学 黄定霞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这篇文章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章。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榕树还是鸟儿,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等。

  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又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谈感悟,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促进学生主动、生动、个性地学习和语感的发展。特别是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画面配乐朗读,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欲望,从而对语言文字有更深的感悟。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9

  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完《鸟的天堂》一课后,我对此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一)在教学目标上,注意简化头绪,集中目标,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析题,引疑;2.初读感知全文内容,理清思路。

  第二课时:1.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2.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3.精读课文,释疑,体会感情。在第二课时教学之初,我们还设计让教师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指名学生复述,强化目标意识。

  (二)在教学结构上,注意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

  在速读全文后,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结尾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骗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用引号力争起到从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析疑、解疑的过程成为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三)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上课之初,引导学生质疑,在析疑、解疑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3、除了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以外,还启发学生哪些地方读懂了你是怎样读懂的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树立学习信心,总结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课前做足准备工作,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的理解课文

  要运用多种手段,摆脱死板文字说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及时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培养他们科学的认识方法。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0

  《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一样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课前的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透过引导谈话,让学生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说说“天堂”是什么样貌的。听到这个话题,学生们显得很兴奋,都举起了小手。学生的回答是“天堂是快活的”、“天堂是完美”、“天堂是幸福的”……我进一步引导:“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稍做思索,又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提出了一些问题:“鸟的天堂”指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样貌的?“鸟的天堂”在哪里?“鸟的天堂”里有什么?鸟在鸟的天堂里过很快乐吗?“鸟的天堂”是怎样构成的?……学生自我就带着疑问走进了文本。

  二、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课文资料

  《鸟的天堂》一文资料写的十分美,语言也十分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课文描述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美丽:景象榕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作者以朴实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动静比较手法,赞颂了这自然景观,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

  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那里如果去掉“似乎”变成写实,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有感情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并能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在朗读描述大榕树和鸟多的段落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榕树的样貌以及鸟多的场面。为以后的作文打下基础。

  一堂语文课,从问到读、从读到想、从想到说,无不显现出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审视教学,要对学生的一切发展负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自身活动的良好发展环境,在课堂上重情感教育,重习惯培养,重学法指导,重思维训练,坚持这样做,就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必定有利于他们一生的发展。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1

  为期一月的课堂教学比武结束了。告别了“鸟的天堂”,巴金的心情是留恋,而我心里更多的却是遗憾。“遗憾是残缺的美吧!”我想。我也常对学生说,人生中总是免不了遗憾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遗憾中辨析得失,将遗憾减少到最少。的确,当我一次次反思着这堂课,回味着这份遗憾时,却觉得,不只是遗憾了!

  【得意】

  我以为,在课前我已做了充分的的预设,我甚至有点得意。因为,我在教案上不仅将每个环节的时间调控精确到分秒,还将学生可能生成的东西也罗列了下来。比如说,谈话导入环节中:“听了我的叙述,你们有什么问题吗?”这个问题抛出后,我预设了学生有这么几个回答:那么大的地方怎么会只有一棵树呢?那个岛在哪儿呢?那个地方叫什么名字?然后针对每个问题,我将采取不同的出示课题的方式。很幸运,预设和生成是吻合的。

  再比如,备课过程中,我自己对大榕树的“枝上又生根”很不理解,通过查找资料我了解到了是榕树的生理功能──气生根在起作用时,觉得很不可思议,于是,我把这些资料整理成一个补充知识,设计了一个“你知道吗”教学环节,做在了课件上,打算在学习这个句子时由学生质疑得出。学生在课堂上果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很顺理成章地将小知识呈现出来,解决了疑问。

  【意外】

  到这里为止,课堂生成就如一部手机的广告语──一切尽在掌握。但是,“课堂是动态的艺术,是极具现场性的,是一个即时性的舞台”。说得真的一点没错,在要求学生说说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印象时,一个学生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和谐。

  之前,我预设了好多的`答案:“美”,“神奇”,“充满活力”或是“人间仙境”,但都不如那份“和谐”来得更为贴切。可是,当时的我只是以一句:“说得真好”就搪塞过去了,因为我的脑子来不及对这个词作出反应。来不及反应那就不不反应了!这是我的一贯伎俩。

  其实,那真是一个绝妙的词语,在我的第二课时中,作为补救,我和学生围绕“和谐”,挖掘出了榕树之所以旺盛的秘密:因为榕树的根和土是和谐的,小岛的水和树是和谐的;我们挖掘出了鸟之所以快乐的原因:因为人与鸟是和谐的,鸟与树是和谐的。

  这么多的和谐才是使得那个小岛成为了“鸟的天堂”,而如果我们期待更多的“人间天堂”,就要努力去营造和谐,这不也正是现在这个社会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吗?这份意外的收获让我和学生对这“人间乐园,鸟的天堂”,更添了一份深刻的理解。

  【遗憾】

  可是当时,我们都错过了。

  对于我,我错过了一次精彩的生成,错过了一个可能出现的课堂亮点;对于那位学生,她错过了一次展示自己的良机,错过了对自己独特感悟的肯定,错过了被所有同学赞赏甚至崇拜的可能;而对所有的学生来说,更是错过了一次对文本魅力的深刻感受,错过了对和谐课堂的亲身经历。其实,在课堂上的一瞬间,我是想对这个词进行追问的,但是,学生可能做出的回答却让我忐忑不安。

  因为在我的预设中,现在还只是初读课文,我的顾虑是:万一她把我想讲的和盘托出那我这堂课可怎么上?还有,我知道我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本来就很多,我的教学进度本来就很紧,这些都不容许我对这个生成进行再追问、再生成。你看在这短暂的一个念头中,就有八个“我”字。看来,遗憾并不是偶然!

  【思索】

  这次遗憾,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教师,在教学机智上的缺憾。面对预设外的生成,我缺少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教学才能和素养。当然这一素养的提高不可能是一蹴而蹴的,需要我从各方面去努力。而更重要的是,我看清了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并不如自己一向认为的那样民主平等。在学生的生成和预设的教案之间,我选择了后者。看来,我还是无法从课堂的主宰者这个高高的

  阶梯上走下来,无法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有人这么阐述如今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平等中的首席者!的确,随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开放性的增强,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势必大大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刻关注着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去尊重他们的即兴创造,珍视他们的独特生成,并能把这些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来灵活调整教学重难点。

  “平等中的首席者”不仅仅是一句“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能诠释的;“平等中的首席者”应该成为教师心中一把恒久的尺,教师要用它来衡量自己的课堂角色,真正用它去把握“学生自主”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平衡。

  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后,课程才可能是动态的、发展的,教学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尾声】

  如果说,课堂是个艺术的舞台,那学生就是这舞台上的舞者。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舞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在最佳的状态下尽情发挥。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上敢于直面发生于瞬间的鲜活学情,顺应学生的需求,巧妙地转化为一种难能可贵的教学契机,那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将是一片更为广阔的舞台空间,而我们也就能走出生成的遗憾,去演绎无限的精彩。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2

  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以训练学生语感为主:

  ⑴形象思维训练法: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期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一只鸟的特写景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⑵品词析句比较法: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这样,关键文字抓住屯,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3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述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今年,它早早地出此刻四年级教材中,让我们执教者有一种欣喜和想教好它的冲动。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巴金先生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完美。一向以来,我对这篇文章情有独钟,因而自认为备课备得很充分,无论是对作者的遣词造句,还是表达方法的运用,都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在教学时,我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他们所说,诉他们之真情。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优势给学生传播课本知识,但学生学习的兴趣依然盎然,或许是他们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很好。

  传统的教法,可按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展开,先学第一次只见到勃勃生机的大榕树,但没有见到一只鸟,再读第二次看到了鸟儿翻飞,鸟声悠扬的场面;或者围绕“为何能成为鸟的天堂?”的两个因素展开教学。本课设计时以读、悟、说为基本思想,把“榕树”与“鸟儿”放在等同的位置上加以品味,教学设计重视语感的培养,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感受榕树的勃勃生机和“鸟儿翻飞”、“鸟声悠扬”的场面。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3、初步学会换位思考,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其教学过程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自主感悟,发展语感”出发,主要以朗读感受、自主感悟、换位再读再悟、拓展延伸几个环节来展开。

  朗读感悟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对课文资料已有了必须的'了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研读二、三段,即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一样景象,在回顾课文资料后,让学生挑选出描述榕树与鸟儿的段落来读。在读、评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些重点段落有了整体的感悟。

  自主感悟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选取(在描述榕树与鸟的段落中任选其一)、自主研读(品味描述榕树或鸟的语言文字)、自主感悟(用第一人称介绍榕树或鸟的魅力)的方法,用心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分别以“树”和“鸟”的身份赞美自我,从中培养自尊、自爱、自信,使每个学生的聪慧、可爱、悟性和灵气都表露了出来,做到了人文一致,人文合璧;让学生始终有用心的阅读心理,从读中感受到榕树的勃勃生机和“鸟儿翻飞”、“鸟声悠扬”的场面,从中获得了愉悦,获得了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获得了人文精神的升华。

  换位整和、再悟教学时,引导学生深究榕树与鸟的关系,进而互换主角,进行再读再悟,使学生从整体上感悟、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使学生同时学会欣赏别人,我即是树,你即是鸟,树和鸟互相欣赏构成整体;我和你也互相欣赏,互助互励,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认识自我,欣赏别人。那里渗透了换位思考的意识,让学生从小养成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习惯。这样处理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为学生人生的光彩涂了一层亮丽的底色。

  拓展延伸我以课文资料“一只小画眉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的唱着,它的歌声真好听”引导学生想像。让他们围绕“如果你是小画眉,你会唱些什么?”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经历从读到悟,最后到表达的一个完整的语言文字学习过程。

  朗读训练这是本课另一个较成功之处,主要采用自主朗读,谈感悟的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我去体会,去领悟。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光让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榕树还是鸟儿,并陈述自我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我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我选取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我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等。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一方面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纯净的目光投向美丽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

  这篇文章《鸟的天堂》的重点是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所以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这两次所看到的景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重视朗读训练,这是本课一个较成功之处,主要采用自主朗读,谈感悟的方法。同时《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

  2、《鸟的天堂》一课写得极有画面感,因此,这一节课中所运用的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感悟到了榕树的美后,让他们观看榕树的画面;学生感悟到了鸟的热闹场面后,再播放画面,这些都对学生的情感感悟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特别是最后的情景朗读让学生对整个鸟的天堂有了更全面和准确的感悟。

  3、同时,在教学中我又抓文本空白,引导学生去想象。“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想象,这一问题的探讨也让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鸟的天堂》一文也是学习写作方法的'好范文,抓特点,对叶子的细腻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等等,我的课堂上缺乏了对领会表达方面的指导,同时有些方面领悟的不够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领会榕树的远观的美,没有重视好学生对作者表达方法的领悟,最后一句话由于时间原因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去领悟它的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意。

  几点反思:

  1、备课必须要深挖教材,越细越好,上课时心里越有数。

  2、课堂上要渗透对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写作课打好基础。

  3、重视引导学生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4、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去感情朗读。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

  《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名篇,是一篇蕴含着丰富人文内涵的文章,文笔优美,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大而茂盛的榕树以及多而快乐的鸟,使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动静结合这一描写方法的妙处,并从中悟出了这样一个哲理:人类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才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本文可抓的语用训练点颇多,如在第12、13自然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景物的方法,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四个两字短词,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了鸟多。尤其是13自然段中“应接不暇”一词,在教学时,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从哪里感受到眼睛应接不暇?”学生自然而然找到了“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在品词赏句中,在感悟朗读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群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这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的表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此时,我趁势引导学生可以将这种点面结合的描写方式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如在写下午的大课间活动时,可以先从整体上描写大课间跳绳的壮观场面,然后抓住某个学生的动作、神态等进行“点”上的细节刻画,点面相结合的写法,一定会让自己的习作更加出彩!

  本来的预设是教师点拨写法之后,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尝试说一说这一场景,真正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内化吸收,但课堂上因时间所限,在点拨写法之后,学生缺少了实践的机会,在课堂上只是方法的领会。课后静心反思,实践才是从方法到内化运用的桥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大胆取舍、整合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0-06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1-29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08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03-17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03-18

鸟的天堂作文04-09

《鸟的天堂》说课稿02-24

鸟的天堂说课稿12-30

天堂鸟作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