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说课稿

生活总结解梦网名签名疑惑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说课稿 >

音乐说课稿

音乐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1-03 12:34:23
  • 相关推荐
音乐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音乐说课稿1

  《飘逸的南国风》是高一音乐鉴赏必修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以及“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任何文化都是属于民族的,本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文化中的“母语”。而本节课中的南方地区民歌是母语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婉转、细腻、抒情的旋律,含蓄的歌词都给我们以美的感受,美的传承。在前面几节课分别欣赏了西北民歌、少数民族民歌以及中原民歌,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收尾课,因而除了在感受体验南方民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同时也要在小结“多彩的民歌”这个单元的基础上,探究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一、说学情

  学生音乐双基较薄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比较片面,特别是对民歌知识了解甚少。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但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与热情,喜欢唱歌并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抒情、细腻的风格特征,运用讨论、体验法、图象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了解民歌的音乐特征同时自主参于各项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能感知歌曲的情绪、表演形式及不同的音乐风格,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力和理解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唱过程中,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对比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聆听、演唱三首民歌,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更为主动的达到本节课的目标,我将使用图片展示法、小组合作法、体验法贯穿整个教学,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与体验,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避免枯燥的说教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使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让学生能主动的学习,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思想感情,通过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需要调动不同特性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情绪正常,在歌曲分类环节、分析歌曲调式的旋律、结构、演唱特点、伴奏特点等环节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互动集中在学生自己演唱演奏的环节中,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作品,情绪得以调动。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视频音乐作品三首南方民歌进行欣赏,请学生探究以下问题:

  1、是我国的哪个省,知道哪些景点和民歌。

  2、比较三首民歌的音乐风格谈谈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

  3、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音乐要素上?

  云南: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少数民族云集。民歌特别丰富并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设计意图:直接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对云南民歌的聆听,加深学生对云南民歌风格的印象,为新课民歌的风格对比做好铺垫的作用,通过我声情并茂地示范演唱导入,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听辨引进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分析探究南方山歌的风格特征

  (1)首先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歌词用了比兴的手法,暗示着爱情的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旋律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起即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常见。

  (2)介绍云南弥渡,欣赏云南风景图片。

  弥渡地处滇西高原。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南诏铁柱置于弥渡县城西约6公里的铁柱庙内,欲称天尊柱,现存大殿建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悬挂“威镇昆弥”金匾。大殿达三阁五殿,建筑规模巨大,是弥渡县至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

  (3)播放配套课件中《脚夫调》的视频材料。

  问题:南北方山歌的区别。

  (4)再次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特点:起—平—落。

  (5)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弥渡山歌》的引腔的主体部分,引导学生感受山歌节奏较自由的旋律和起伏较大的特点。

  (6)在完整演唱《弥渡山歌》后,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特点,并与《脚夫调》进行对比,对比南、北方的生活环境的差异,使学生通过画面深入体会环境对民歌风格形成的影响。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聆听、感受、演唱、分析、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地域环境对民歌风格的影响,在引导学生了解云南山歌的结构特点中,自主小结引腔在南方民歌中的特点,以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和地域特征,最终主动探索形成民歌地方风格的原因。)

  2、欣赏浙江,民歌《对鸟》

  (1)音频mp3播放课件中《对鸟》,引导学生感受其音乐风格和讨论提问。

  问题:

  作品《对鸟》运用那种民族调式和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特点,范唱并指导学生尝试用方言演唱几句,引导学生分析和感受其旋律与当地方言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唱作品第一部分的谱子并分析旋律进行特点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

  (设计意图: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进一步探索民歌风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时探索民歌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3、欣赏湖北民歌《幸福歌》

  1、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其热烈欢快的情绪及歌曲的时代特点。

  2、播放课件中在音乐会上演唱《幸福歌》的视频音乐,引导学生探索民歌的发展。

  3、师生合作共同演唱《幸福歌》,进一步体验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设计意图:探索民歌发展的时代特点及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体验和表现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环节三:拓展与探究

  1、播放本单元欣赏过的几首民歌片段,讨论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2、我进行点评。

  (1)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因素上。

  (2)影响民歌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

  (3)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区的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该民族的民歌会受到当地音乐文化的影响,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相交融,最终造成音乐风格发生变化的结果。

  七、小结与作业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三首南方民歌的欣赏,了解了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并对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究。我国民歌浩如烟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所以,课后请同学们找几首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欣赏一下。

音乐说课稿2

  一、教材内容、地位、作用

  《非洲的灵感》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四册第二单元内容,本单元是整个学期教学内容的难点部分,它对于学生理解多元音乐文化、拓宽音乐视野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非洲民歌《咿育勒啦》体现了黑人歌唱的特点,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的呼应歌形式。其旋律比较简单,多重复,节奏极具特色并富于变化,它对学生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特点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及个性发展,强调课程目标由原来单一的认知性目标转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方法、知识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本课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学目标按三个维度设计为: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2.聆听非洲鼓乐、模仿非洲音乐节奏、学唱非洲民歌、为歌曲创编伴奏伴舞,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

  3.能够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民间音乐中辨别其中有非洲风格特点的音乐(知识技能目标)。

  在此设计中,三个纬度目标并非完全孤立,而是融合在一起的,尤其是知识技能呈一条暗线分布,强调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因素,以培养学生对陌生音乐文化宽容的态度,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通过表演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将学习过程变为融合学生个人感受、见解、体验,自我操作的过程。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放在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等因素紧密结合,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综合等方式和过程来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非洲音乐特点 正确演唱非洲歌曲《咿育勒啦》

  四、活动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听一听”、“敲一敲”、“唱一唱”等活动形式。

  五、教具学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备用,自制鼓及其他打击乐器、非洲人面具、旧报纸等。

  说学生:

  初二学生处在发展音乐技巧、掌握音乐知识和树立音乐态度的关键时期,他们拥有从事唱歌和表演所需要的协调性和力量。并对非洲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某些历史和社会的原因,非洲是当今世界上最少被人了解、遭人误解最深的地区,导致学生对非洲音乐文化接触较少,与学生热衷的流行音乐相比不容易接受,因此课前我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对非洲地理文化,传统习俗、乐器等相关知识有了粗略的了解,这有助于学生去理解非洲人表演时所表达出的强劲刚健、充满活力、生命的力量、坚强等。这些都是非洲人生活观的核心价值。然后本课就从聆听非洲音乐、探索非洲音乐文化背景的角度入手,通过学生交流与探讨,了解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非洲黑人独特的生活习性和劳动方式,感受非洲大陆所拥有独特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非洲音乐。

  学法:

  用心聆听 在感受、模仿、对比、探索中学习音乐。在演奏演唱合作创编等实践活动中表现音乐。

  教法: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各种要素,对各种表现手段做出整体性反映,并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模仿、交流合作表演等方式,充分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审美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

  教学过程:本课教学以“感受非洲音乐特点”为重点,遵循听觉艺术感知规律,根据音乐的实践性原则,整个教学过程由“听一听”“敲一敲”“唱一唱”“合作创编“再现新知”五个主要环节组成。

  首先,课前我用课件展示一组反映非洲自然风景,人文艺术内容的Flash画面,伴随非洲音乐,为营造非洲文化氛围,我选用代表非洲的黑色作为课件的底色,非洲是抽象艺术的发源地,我选用抽象的非洲地图,作为课件的背景,这样从视觉、听觉等多方位唤醒学生的兴趣,新鲜感和探索欲望为整堂课的教学起一个情感的铺垫作用。

  一、听一听:

  上课铃响,老师通过激情问候,亲切导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在和谐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聆听一段非洲民间音乐片段,老师提示学生“听一听音乐中都有哪些声音?

  这些声音让我们想象到怎样的情景?”这一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关注,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美。

  知识探索:认真的观察第二单元所有插图中反映的内容,并体会你所搜集的资料,从自然环境文化生活、社会风俗等方面交流一下你对非洲的了解。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分析能力。并通过交流共享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非洲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非洲音乐。

  二、敲一敲:

  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出鼓在非洲人民生活的重要地位,并观赏精美绝伦的非洲鼓,聆听加纳鼓乐,感受非洲鼓复杂多变多声部的节奏特点,然后分组合作进行多声部节奏模仿练习。我采用先分组练习,然后各组按老师的指挥逐步加入的方式达到多声部的音响效果。

  这一活动设计体现了音乐的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演奏活动中体验非洲音乐的多声部特点及丰富多变的节奏。

  三、唱一唱

  1、老师演奏一段歌曲《咿育嘞啦》的主要节奏,让同学所感受并分析其变化特点,然后导入歌曲学唱,使学生对歌曲的节奏产生深刻印象。

  2、通过聆听老师的范唱,作品介绍,感知歌曲的思想内涵,音乐特点,产生强烈的学唱愿望。

  3、学唱歌曲: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难点部分

  a、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通过有表情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别歌唱与说话时的声音不同,轻松找到歌唱时的声音位置,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歌唱。这一环节改变了传统的专业性的发声练习,把纯技能性的训练变为审美活动的过程。

  b、教唱齐唱部分:齐唱部分是整个歌曲的难点,我采用聆听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找出它们旋律的不同之处。再通过唱谱加深印象,然后填词。

  c、完整演唱:在学生熟练掌握齐唱部分后,可通过老师领唱学生齐唱,再学生领唱老师齐唱的方法,完整演唱歌曲。

  d、从歌曲的感情需要引导学生演唱时体现力度的变化层次。整个歌曲的学唱过程以学生的听觉体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把识唱歌谱作为学常歌曲的手段,强调歌曲的情感内涵。

  四、合作创编

  1、从表现歌曲的情感出发,引导学生模仿非洲人边歌边舞边敲鼓的形式,用欢快的伴奏奔放的舞蹈动作热情的歌声分组合作设计表演,时间为3-5分钟。

  2、才艺展示:在音乐伴奏下鼓乐队歌舞队按自己的设计形式合作表演,展示自己对非洲音乐的理解和体验。这一活动设计体现了探究合作综合的方式与过程,及新课程创造性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作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五、再现新知:

  1、让学生谈一谈,通过欣赏和演唱活动对非洲音乐特点有哪些认识?2、聆听两首音乐,听辨哪一首是非洲音乐。这一环节设计是通过语言表述、对比辨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非洲音乐的了解,使学生体验本课学习的收获。

音乐说课稿3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说课,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中的一首歌曲《爱的奉献》的课堂设计及其分析。

  我把本次说课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分别为: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说明.学法指导.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理念和教学反思

  一、分析教材

  《爱的奉献》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中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A、B并列二部曲式结构的歌曲。A段深情,颂扬爱心,B段带有呼唤式的音调,具有号召力。整首歌曲深情感人,像诉说般流畅。

  二.学生分析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如: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所以应该在情感方面引导他们的性情,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才能、树立他们的志向、鼓励他们的斗志。

  三.教法说明:

  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和学习压力下,加之社会中不免会有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外界因素,如:网络中的不健康网站,一些独生子女父母娇生惯养等慢慢侵蚀着原本善良的心,在音乐课上如能让学生体会各种爱,如母爱、父爱、关爱、以及学习一些传扬的奉献的事迹,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以德育教育学生,拥有一颗真、善、美、乐于助人的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德育人,以情感人对于现如今的学生要比“棍棒教育”“填鸭教育”要来的.快,来的巧。最后让学生真正理解“爱”会使自己和他人乃至整个世界为之改变,从而更加激励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有更美好的未来而学习,是为了父母和关爱他的人而学习,为了改变社会而学习。本次课中分为三大版块。一、感动:爱的奉献。二、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三、感恩:爱的奉献。分别围绕歌曲《你走了吗》(写给闫阿红的歌)《爱的奉献》、舞蹈《千手观音》。《歌曲感恩的心》为教授内容,突出“爱心奉献”的主题,通过听,唱,讲,练,做手语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关心,爱护身边的人和残障人士,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知识素养。

  四.学法指导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可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因此,我将常用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会感恩。

  五.课堂教学过程

  (一)、感动:爱的奉献。

  (1)导入

  (2)、师给学生讲苏明娟和闫阿红的故事。

  (3)、她的朋友为了纪念她,为她写了一首歌,刚才我们听到的听歌曲《你走了吗?》就是她朋友写的。介绍“爱”的种类

  (4)、学生谈谈爱心故事及感受。

  (5)、教师总结。

  (二)、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1)、歌曲分析

  (2)、解决难点

  师带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唱谱、读词、跟琴唱。

  a.学唱时第一遍,让学生跟随音乐唱谱,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演唱歌曲。教师指导演唱中易出错的地方,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b.第二遍,学生跟随音乐小声哼唱,同时体会歌曲的情绪及力度。朗诵歌词。教师可采用边打节奏边朗诵的形式来降低学生的演唱难度。

  (3)、学习手语

  A,师:通过以上的练习,学生熟悉了歌曲,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手语。

  B、巩固;教师教学生做手语,纠正错误的地方。

  C、找学生表演手

  (三)、感恩:爱的奉献。

  (1)、看几张残疾人图片

  (2)、现在我邀请几个同学来和我一起游戏,结束后在谈谈你的感受。

  (3)、介绍残疾人艺术团和《千手观音》的领舞邰丽华

  (4)、再现《千手观音》的精彩片段。

  (5)、欣赏《感恩的心》

  (6)、教师总结

  六.理论依据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体验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它往往是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的源泉。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课程标准又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具体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体验之重要。

  七.教学反思

  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本课教学,本人在这节课中采取了体验式教育,对学生的评价采纳了综合评价方式,也就是说教学效果不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熟到什么程度,而是应该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等。让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参与,对感受爱的奉献。真正做到了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

音乐说课稿4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本课安排一课时。

  首先,我先要说教材

  《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下册的一个章节,本节以欣赏和讨论为主,学生通过欣赏《第九交响曲》《c小调练习曲》《芬兰颂》这三首音乐作品可以大致了解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音乐越来越表现人的个性和情感,作曲家追求的诗意理想的生活。

  根据本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知、情、过”三个维度,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及浪漫派的代表作曲家,

  知识与技能

  了解19世纪欧洲的音乐,感性地知道浪漫派作品的特点,能够辨别浪漫主义音乐作品。

  过程与方法:欣赏音乐作品,同学分组讨论发言浪漫派作品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此目标的指导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欣赏音乐作品,讲解代表作家及作品。

  方法:听选段,教师提示音响的旋律,请同学哼唱。请学生上讲台介绍作曲家及其作品

  难点:辨别浪漫主义音乐作品

  方法:多媒体辅助,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言,教师指导并进行总结。

  其次,我要说教法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取了情境设置法,将音乐作品与相关情境结合,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点拨法,参与学生讨论,适当进行引导和点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再次,我要说学法:

  根据高中生理解力鉴赏力比较高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采取网上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好本课所涉及的作曲家的简介及代表作,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最后,我要说的是教学过程,我准备按如下五个环节展开:

  1.导入:(2分钟)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我们具体介绍了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和作曲家。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

  浪漫主义音乐和古典音乐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它表现了当时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讲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检查预习情况:(5分钟)

  请学生上讲台介绍贝多芬,肖邦,西贝柳斯,并运用多媒体补充介绍作曲家,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节省课堂时间。如有疏漏和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补充或纠正,为进一步学习扫清障碍。

  3.整体感知,课本研读:(25分钟)

  新课标要求: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播放乐曲,请同学整体感知,边听边思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概括能力,是教学中的重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听完第九交响曲,它带给你什么样的精神享受?贝多芬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2)听完C小调革命练习曲,你感觉肖邦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波澜壮阔的世界?

  (3)芬兰颂表现芬兰受到帝俄的残暴统治,受压迫的人民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由此你可以试着总结出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归纳总结并板书。

  4.拓展延伸(5分钟)

  播放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片段各一首,请同学辨析其时期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并增加了实践的经验。

  5.教师小结:(2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音乐从古典向浪漫的转变,我们通过欣赏和分析讨论音乐作品得到了很有意义的结论,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可以多听音乐,喜爱它,与它产生共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音乐说课稿5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的《音乐与人生》,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对学生今后学习音乐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的作用,能引导高中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深刻的诠释了音乐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宗旨。

  基于这样重要的地位,我设计了两方面的教学目标:

  1、感性体验目标,通过聆听欣赏《草原放牧》、《悲怆》、《长江之歌》三首作品,从感官上表达作品在广度上的风格特点。

  2、理性分析目标,指导学生运用音乐的语言(节奏、速度、旋律等)对三首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在深度上完成对作品的审美。

  要实现以上的两个教学目标,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让学生认识掌握构成音乐的各种要素的特点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在历年的高考中出题率达100%100。

  因此,我打算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用欣赏比较、小组讨论合作等方法激发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这个学习过程我设计了四个部分:

  1、导入

  我采用视频播放《空城计》,让学生思考;诸葛亮抚琴退兵,吓退司马懿的十万大军,运用的是什么法宝。通过讨论得出是“音乐中的各种形式要素”,——节奏疏松、旋律平缓、力度速度适中、表现了抚琴的诸葛亮从容淡定、胸有成竹。因此让司马懿上当,错失良机。(此导入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对学习音乐要素的兴趣,对接下来的音乐学习能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

  2、第二部分是欣赏。比较三首作品,感受、体验、分析音乐作品中的美,这部分我采用了三步问题追问法。

  ①这是什么?

  ②什么感觉?

  ③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之后会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三部作品比较的图表,通过比较就能得出欢快、哀伤或激动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要素。

  3、实践体验。攻克难点问题:旋律、节奏。

  感受体验不同的节奏,欢快地节奏......哀伤的......激动地......(设计了师生节奏互动,是本堂课的火花与闪光点。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攻克重难点。)

  4、拓展探究。教师结合课后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懂音乐、爱音乐的人,怎样才能让人生有艺术,让艺术涵养人生。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设计教师处于组织者、引导者的地位,无论从方法还是内容上都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音乐说课稿6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二课《春天举行音乐会》第一课时。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四二拍儿童歌曲,跳动的节奏,流畅的旋律塑造了美丽、多彩的春天的音乐形象。教材在这里安排本课,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喜爱,真爱大自然并以美的情感世界将音乐拓展、延伸。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针对这一点,在教学中,注重营造预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自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本课教学设计,紧密围绕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通过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中思想内容及音乐形象,使学生感受到春天充满了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及赞颂。学习歌曲内容,让学生演唱时能表达出欢快、活泼的情绪。在唱歌中,培养孩子的协作及学生的表现能力,鼓励孩子主动参与。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为了更好的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视频导入法,视听结合法,对话法,模唱法,听唱法,对比法等,运用信息技术,声像一体,为学生创造一个春的意境。让学生感受音乐美,自然美的同时,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1、师生在《春之声圆舞曲》音乐声中,跳圆舞曲进教室。

  2、(播放春天的图片)师:春天的美丽各种各样,丰富多彩。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春天的美景吗?

  生:自由回答

  3、新课导入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一起找到了春天,看见了红的花,绿的草,青翠的山林,春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春天又要为我们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让我们来听一听,是谁为我们奏出这春天的交响!"

  1、初听全曲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心聆听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在初听全曲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出是谁在音乐会上表演节目?"第一位音乐家是谁?演奏的节目是什么?

  a说出歌曲中的演奏家及表演的节目。

  春雨唱歌

  "你听得真仔细,谁听到春雨是怎样唱歌的呢?

  春雨唱歌2/4嘀嗒o嘀︱嗒o ‖

  提示:声音要弱

  b第二位演员是谁?演奏的节目又是什么?

  春风弹琴2/4沙沙o沙︱沙o ‖

  提示:声音要弱

  要求:因为节奏与上一个相同,因此让学生自己学习。

  c第三位是一位实力派的音乐家,他是……

  春雷打鼓2/4轰隆隆隆︱隆— ‖提示:声音要强

  d第四位是最热情的fans她是……

  春水鼓掌2/4哗啦啦啦︱啦— ‖提示:声音渐强

  1、师生配合按节奏将前半段歌词完整读出来。注意声音的强弱对比。

  春雨2/4嘀嗒o嘀︱嗒o ‖

  春风2/4沙沙o沙︱沙o ‖

  春雷2/4轰隆隆隆︱隆— ‖

  春水2/4哗啦啦啦︱啦— ‖

  2、师:"这场音乐会可真好听,我都迫不及待的想唱一唱了,你们愿意当我的听众吗?"教师范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真动听,让我们一起加入到他们的音乐会中去吧!"

  师:"歌曲的前半段歌词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节奏,现在你们试着小声的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学生跟琴小声唱出歌曲前半段词。(熟练后要求强弱的表现)

  师:"前半段好听,后半段更精彩。听!(教师范唱歌曲后半段)。

  a歌曲中有一段音乐家的联奏,谁知道这句话在哪?在这个乐句中出现了一个后十六分音符,它是在一拍里读完,而且后半拍的2个音要读的均匀。我们一起读读。(师带生读一读歌词后,跟琴演唱)

  要点:掌握后十六分音符

  b谁能猜猜老师喜欢哪句呢?(学习老师喜欢的乐句"春天哟举行音乐会")

  c我突然发现音乐会上少了一位指挥,她是……学习剩下的一句

  (这个指挥可神气了,头戴一顶小黑帽,我们遇到时要唱的欢快些。)

  要点:掌握顿音记号

  分男女生唱----独唱----表演唱

  (三)奏响春天——创编活动

  在学生学会歌曲后,教师说:"多么精彩的音乐会呀,现在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想邀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来为他们伴奏,你们愿意吗?"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讨、互相启迪的方法,为春风、春雨等找到合适的打击乐器,并为歌曲伴奏,学生进行表演。

  (请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当乐器进行歌曲创编,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表演中来。)

  春雨滴答o滴|答o||

  春风沙沙o沙|沙o||

  春雷轰隆隆隆|隆—||

  春水哗啦啦啦|啦—||

  生分组展示。

  (四)走进春天——教师小结

  春天像一首诗、一幅画,春天更像一首歌、一支舞,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与春天共舞吧!

  (师生再次跳着圆舞曲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歌曲教学,本课以"春天"为主题,通过学生"说春天,模仿春天的声音,唱春天,表现春天"等几个环节的落实,让学生通过说说、唱唱、演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春意盎然的音乐世界。可以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回头细想,仍有很多有待改进之处。

  首先,要关注音乐本位,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即通过旋律、节奏、音程、和声、力度、速度、调式等表现来丰富教学内容。就如在模仿春天声音的环节,学生说出了很多关于春天的声音,但很多都是停留在"说"的层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这些声音升华为音乐,有节奏有强弱的表现这些声音",或者进行和声训练,将自然的声音提升到音乐,并注重音乐的美感,这样音乐的课堂将更丰富、更美。

  其次,加强声音的美感训练和表现,从音乐要素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声音美感训练,就如上面所述声音模仿环节,再如学生表演环节,学生动作的美感教师要进行相应有效的指导;还有在念歌词中也要体现歌词美(有强弱、节奏的变化)。

  第三,更进一步关注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并且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这点正是我欠缺的。教师评价可以从音乐的角度以描述性、鼓励性语言为主,尊重学生纵向的发展。学生自主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尽量让学生行使自评、互评的权利,尤其是在学生表演环节,针对表演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妨给他们这个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构成真实、民主的课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音乐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十六册第四单元“歌剧世界”,《卡门序曲》是歌剧《卡门》开场前的一首管弦乐,一般歌剧序曲都是具有提示歌剧内容。该曲是歌剧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常单独在音乐会时演奏。这首序曲结构简单,仅仅描写了欢乐的气氛和剧中斗牛士的英勇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需要,我本着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达到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目的,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什么是歌剧序曲?

  2、通过欣赏卡门序曲能感受各部分的音乐情绪及所表现的场景内容。

  3、了解什么是回旋曲,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回旋曲ABACA的结构图示。

  4、通过感受、体验歌剧音乐,能对歌剧音乐感兴趣,乐于学习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

  三、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与学生的理解能力,本人订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卡门序曲能感受各部分的音乐情绪及所表现的场景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回旋曲,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回旋曲ABACA的结构图示。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我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才能展示法、欣赏互助法,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即兴表演斗牛,来理解斗牛士之歌的内容,最后完整欣赏来理解回旋曲的结构图示,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回旋曲的结构图式,进一步的认识回旋曲的结构。最后在观看卡门的片段来结束本课。

  五、说教具准备

  传统的教学是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的学习会感到枯燥乏味,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却能集音、形、色、动为一体,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这是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因此,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程序

  ㈠、导入:

  师:通过前面学习,了解了什么是歌剧,歌剧以什么为主?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非常著名的歌剧开场前的乐曲,我们一同欣赏,欣赏完后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

  师:这首曲子气氛热烈欢快、充满激情,它就是著名歌剧《卡门》开场前的一首管弦乐《卡门序曲》。

  师:什么是序曲(课件显示序曲的内容)

  《卡门序曲》是歌剧《卡门》开场前的一首管弦乐,一般歌剧序曲都是具有提示歌剧内容。该曲是歌剧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常单独在音乐会时演奏。这首序曲结构简单,仅仅描写了欢乐的气氛和剧中斗牛士的英勇形象。

  ㈡、新课学习

  1、了解创作背景

  师:《卡门》讲述西班牙吉普赛姑娘卡门与军官和斗牛士之间的爱情故事。法国作曲家比才1874年根据此小说创作了该歌剧,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至今公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作品,被世人称为不朽之作。

  2、分段聆听,回答问题

  ①师: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我们一起来分阶聆听,你所听到的每段音乐是什么样的情绪,由什么乐器演奏,它所表现的是哪个场面内容?

  生:……

  ②播放一段旋律,并回答是ABC三段旋律中的哪一段?

  生:…..

  ③师:请全班用“la”跟着音乐哼唱C段《斗牛士之歌》的旋律。

  生:学生跟音乐哼唱

  ④师:下面请两位同学上台随音乐来一段即兴的斗牛表演!

  生:播放C段音乐,学生表演。

  ㈢、深入分析:1、全曲欣赏

  师:请同学们完整聆听《卡门序曲》,并能将它的每段音乐演奏顺序排列出来。

  生:……

  3、师:演奏顺序是ABACA,这种结构的曲子我们称之为回旋曲。

  回旋曲:是指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

  ㈣创作表演,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回旋曲的结构图示ABACA。

  师:点评

  ㈤拓展

  师:《卡门序曲》是ABACA的回旋曲式,其开始呈现的AB段主题旋律选自歌剧第四幕斗牛士上场的音乐,生机勃勃、充满活力,C段则出现第二幕《斗牛士之歌》的副歌音调,我们一同欣赏歌剧《卡门》这几个片段。

  ㈥小结

  师:通过今天与同学们开心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到《卡门序曲》是一首回旋曲ABACA的结构,一般的歌剧试序曲是具有提示歌剧内容。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能继续了解这部歌剧,体验歌剧音乐的魅力,学习与歌剧相关的音乐文化。

音乐说课稿8

  一、说教材。

  《编花篮》是湘版教材五年年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其中六度的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

  二、说教法:

  在这一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如: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唤起学生演唱和表演的欲望;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河南方言的特色,感受采花姑娘愉悦、兴奋的心情;

  3、初学歌曲时,师生共同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牡丹花图片,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牡丹之美,加之教师动情地范唱高潮乐句,激发学生投入演唱、表演歌曲的热情。

  三、说学法:

  音乐是以听觉为基本感受方式的艺术。因此,我努力尝试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在歌曲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弥漫性特点,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充分挖掘出歌曲在歌词和旋律两个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聆听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并初步掌握民歌创作的手法。

  说教学过程

  1、在学习新歌之前,我先让学生聆听“南泥湾”歌曲,进而引出河南民歌“编花篮”,倒出课题。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新歌学习我主要通过、感受体验、探索实践、歌曲处理三个环节来让学生学会歌曲。

  首先,我先让学生从歌曲的演唱情绪和歌曲的内容两方面来感受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然后我引导学生从歌词的旋律两方面来探索实践,我强调了方言对于民歌的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了解河南民歌和我国民歌的主要创作手法。在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之后我让学生集体演唱,纠正不足之处,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优美的歌声,准确演唱歌曲。实现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

音乐说课稿9

  我是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的音乐教师黄晓乐,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一堂唱歌课综合课《采金秋》。

  说教材:

  本 课我所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藤篮》中的第三课时《采金秋》。《采金秋》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 乡村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学生们勾画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象。本课时就是以学习这首歌曲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秋天的美景。

  说教学目标:

  包括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创编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对歌曲《采金秋》的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丰收的良好情感,从中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说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的节奏练习以及大跳音程的学习。

  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提问导入法、互动学习法、分组游戏法等等,同时运用现代信息

  音乐课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所以在学习歌曲后,我让学生用各种打击乐器给歌曲配上自己创编的节奏,同时分组进行表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秋天的美,从而使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过程由节奏训练、歌曲学习、创编表演三个环节组成。

  首 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同时也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现在我们即将进入什么季节呢?”这个问题和学生的 生活联系很紧密,所以学生肯定会回答“秋季”;而后我接着提问:“那你们喜欢秋天吗?”这时大多数学生应该回答“喜欢”;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说出一系列喜 欢秋天的原因,比如“景色迷人、气候凉爽”等等;与此同时,我借助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导:“秋天是凉爽的,秋天是金色的,秋天不光景色美,而且秋天的声音更 美!不信,你们听: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这样,我就顺利引出了这节课的第一条节奏训练,同时大屏幕上也出示了这条节奏,然后我让学生跟我一起模仿秋雨 的声音来朗读节奏。接着,大屏幕上出现歌词,我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今年又是大丰收喂!”并且要突出强弱,这样促使学生对歌词的旋律 产生兴趣;随即大屏幕出现旋律,学生随着琴声演唱这一乐句,在演唱中即时纠正学生在音准或节奏方面的错误,从而顺利解决了大跳音程这个难点,也让学生对歌 曲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我采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第二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节奏难点,也让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产生了一 定的兴趣。

  节 奏训练结束后,本课进入了第二个环节:歌曲学习。由于前面已经进行了两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所以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不会感到很陌生。大屏幕出现了 《采金秋》的完整歌谱,我首先采用童声的演唱方法给学生范唱了一遍歌曲,同时让学生想象这首歌曲描绘的情景;接着,又让学生听一遍教学磁带中学生演唱的这 首歌曲,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并顺势鼓励学生:“现在我们也来唱一唱这首歌曲,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们会比他们唱得更好!”接着,由我弹伴奏,并带着学生 演唱《采金秋》,在演唱的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此反复几遍,学生对这首歌曲逐渐熟悉,最后要求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最 后,进入本课的第三环节:创编节奏。学习完歌曲后,我拿出准备好的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等打击乐器,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学生领取一部分打击乐器,要求学 生利用乐器为歌曲创编节奏,同时完整地进行歌唱表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由于有了多种打击乐器的加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 学生在歌唱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

  这就是我的整个课堂设计思路,不足之处敬请指教!谢谢大家!

音乐说课稿10

  【教材】

  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本

  【课题】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可爱的童年》

  【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内容】

  欣赏《牧童短笛》(新授)

  拓展《民族乐器——笛子》

  【教材分析】

  《牧童短笛》是由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从而向听众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仿佛使人们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乐曲分为三段,第一段的主题轻快活泼,像牧童天真的笛声,回响在翠绿的田野上;第二段用民间的舞曲处理,与牧童的笛声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仿佛听见了放牛娃们欢乐的笑声;第三段是笛声的“再现”,与第一段形成呼应。这种典型的欧洲的曲式结构借鉴,生动自然,毫无雕琢之感。与“笛声”相应的另一声部有机地处理,是欧洲“复调技法”在中国作品中最成功的范例。

  【教学目标】

  1、在欣赏乐曲《牧童短笛》的过程中,感受乐曲两种不同的速度与情绪,体验优美流畅的旋律所描绘的如诗如画般的童年生活和意境。

  2、运用聆听、对比的方法,感受音乐主题所表达的不同情绪、情景,抒发的不同情感。

  3、了解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的生平,能哼唱乐曲《牧童短笛》的主题旋律,并能用肢体表演的形式,表现乐曲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感知乐曲两种不同的速度与情绪,了解作曲家贺绿汀的生平。

  2、教学难点:学会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的旋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卡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我们大家跳起来》

  2、师生问好

  二、巩固与铺垫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单元诗《可爱的童年》

  1、导入:我们的童年多幸福,我们的童年多愉快,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跟着音乐朗诵《可爱的童年》。

  2、方法与过程

  A、介绍作者:贺绿汀

  导入: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白胡子老爷爷给大家认识。

  1、请同学们来介绍。

  2、教师补充。

  贺绿汀(1903~1999)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他创作了很多作品,作品体裁多样,在中国有重大影响。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欣赏欲望。

  三.欣赏与感受

  1、初听:感受乐曲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导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由贺绿汀创作的乐曲《牧童短笛》。听一听,想一想乐曲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2、选一选:哪一幅画比较符合乐曲的意境?

  3、说一说:乐曲的演奏形式。

  4、谈一谈:对乐句的感受。乐曲模仿了哪一种民族乐器?

  设计意图:通过选一选、说一说、谈一谈,使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钢琴音色的特点。

  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当贺绿汀考入国立音专时,他还是一个在上海求学的穷学生。当时他住在一家缝纫店的主楼,夏天热得要命,但是贺绿汀没有被这困难吓倒,他一边学习,一边创作,同时还不断地注视着音乐界的动态。虽然贺绿汀随时有辍学的危险,甚至这样差条件的房子,也都会有交不出房租的可能,就在这危难之际,有一天,他在学校的栏刊上看到了一则“征集中国风格钢琴曲”活动,是俄国作曲家兼钢琴家齐尔品在上海举办的。如果谁获优胜将能得到免费出国求学资格,并获奖金100元,而且作品的姓名必须严密封锁,任何人都不能“走后门”。得到这一消息后,贺绿汀非常兴奋。从此,他整天就泡在那间酷热小屋里开始了他的创作,夜以继日的创作,使他忘了一切苦楚。有的朋友问他“你这样认真地投入这次比赛,难道那幸福之光环真的能射到你身上?”贺绿汀非常自信的说:“我欣赏这次比赛的规则,它对任何人来说都有获奖的机会,因此,我必须认真地对待这次比赛”。由于天气太热,他又住在楼的顶层,白天无法工作,只好利用夜间及黎明前的那一段时间进行创作。幸福的光环真的来了,连贺绿汀自己也没想到,《牧童短笛》荣获这次比赛的一等奖,也是我国第一首飞向世界的钢琴作品。从此,贺绿汀便成为国内外瞩目的音乐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活跃在中国的乐坛上,而这首钢琴曲《牧童短笛》奏响了全球。

  6、复听:乐曲《牧童短笛》

  提问:感受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那几个部分是相似的?

  7、听辨主题旋律:

  A、出示主题旋律

  4/43.23523532165615

  2/42161216121216562165365

  教师弹奏学生模唱,熟悉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旋律的模唱,熟悉主题旋律。

  8、第三次复听音乐。

  要求:听到第一主题时模仿吹笛,听到第二主题拍手打节奏。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听辨旋律。

  9、完成表格:

  乐段速度情绪

  第一乐段中速优美的

  第二乐段快速欢快的

  第三乐段中速优美的

  三:拓展——认识笛子。

  设计意图:在上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用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乐器笛子的音色,笛子的发展。

  1、导入:为什么贺绿汀要选择笛子作为模仿的乐器?

  2、介绍笛子的发展过程。

  A、出示:ppt

  B、欣赏乐曲《林中鸟》,让学生体会笛子模仿的鸟叫的旋律。

  C、欣赏影片笛子独奏,感受笛子多变的演奏技巧。

  3、小结:笛子是我们国家最早的民族乐器,希望他继续的发扬光大。

  四、情感拓展——听朗朗演奏的《牧童短笛》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多种演奏情绪的《牧童短笛》,体会乐曲所传达的爱国情怀。

  1、导入:让我们一起欣赏由朗朗演奏的《牧童短笛》

  2、播放媒体。

  3、小结:我们的童年幸福快乐,希望同学们把握好这幸福美好的童年,多学本领,为祖国多作贡献。

音乐说课稿11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森林水车》,感受乐曲主部与插部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记忆乐曲主部主题,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

  3.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重、难点:

  1.聆听乐曲,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

  2.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以水车图片及乐曲前奏中的水车音响引入乐曲《森林水车》。

  2.如果班里有农村的学生,可请他们介绍水车的作用。

  二、听赏乐曲主部主题A

  1.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学生感受主题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黑板或投影上有主题曲谱)。

  教师提问:

  (1)主题A的节奏是舒缓的还是密集的?(比较密集)

  (2)主题A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小提琴)

  2.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并提问:主题A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回答。

  3.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

  三、欣赏乐曲

  1.初次完整聆听乐曲。

  完整播放《森林水车》乐曲,并提问: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三次)

  乐曲《森林水车》中,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三次。除主题A外,乐曲还有序奏、两个插部(分别用B、C来表示)和一个尾声构成。下面我们先听序奏部分。

  2.听赏乐曲序奏。

  播放乐曲《森林水车》序奏部分,学生感受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

音乐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号考生李便仙

  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忆江南》。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作简单的说明。

  一、说教材

  《忆江南》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领学生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但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各人对故国国土和优美事物的无穷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课本中是初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文体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开端感觉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辟学生的视野,感觉故国江山的优美。教学初志:中国事一个诗的国家,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宝贝。小学语文课本中共有四十首古诗必要学生学习、掌握,新大纲也提出每学年背诵良好诗文不得少于二十篇。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迷恋于此中从而熏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紧张的。同时我力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表现《语文课程尺度》的四个根本理念即:一是造就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发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在;三是提倡自主、互助、探究的学习方法;四是设置装备部署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依据单元目的、学生的认知程度、新课标要求及词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简直定为:

  1、开端了解词这种文学文体。

  2、能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明白词的意思,想象词所刻画的画面,领会词中表达的情绪。

  4、造就学生具有开端观赏本领和富厚的想象力,引发热爱古诗词的情绪。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凭据词所刻画的风景,想像画面,领会词中表达的情绪。

  2、有情感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三年多的学习履历,已经积聚了肯定的诗词,对付学习古诗也有了肯定的方法。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让“读”始终贯串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觉古诗词柔美精深的语言笔墨的和富厚的人文内在;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索;在读中受到情绪熏陶得到头脑启示。

  三、说教法和学法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我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一首古诗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我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情感,诗重想象,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显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睁开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眼前目今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读着这柔美的诗句,学生的情绪就悠然而生。再通过睁开想象,把好像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觉,用自己的诵读转达出来,从而化语言笔墨的标记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本首词语言简练,笔墨精致,短短的27个字蕴含着富厚的头脑情绪内在。凭据本课内容特点,学习目的,学情等,着眼学生生长,提倡“自主、互助、探究”的学习方法,注意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读,学生在重复诵读中,感觉柔美精深的语言笔墨,受到情绪的熏陶。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绪、美读意境,进步欣赏古诗词的咀嚼和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赏歌导入新课

  语文教材中古诗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玩味其中因此我课前安排学生欣赏《忆江南》歌曲,并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配以美丽的画面,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二板块:读出词中美景

  [一]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词”这种体裁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3、再读诗词,读准字音。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连贯,读流利。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上得障碍,关键的地方要反复地读。在反复的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

  4、教师指导读好“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句子中间的停顿。

  小学语文的古诗,语言十分简洁、精美,这也是古诗最大的特点之一。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以及古诗语言的精炼美,凝练美。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是最能表现语言美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理解、体悟、情感升华的基础,这一环节很重要,需要时间长,老师要巡视指导、点拨,不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二]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引导学生弄清“忆”是什么意思?(回想、缅怀)墨客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说说自己的明白(你好像看到了什么)(2)“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明白(你看到好像了什么)以此来开导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3)男女生互助读。在明白内容阶段,只有让学生重复吟读,互助读、比拟读细致咀嚼,才气让学生确当代生活、情绪、理念与古代人的生活、情绪、理念相融合,并得以升华,与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体验孕育发生共鸣,进而得到美的享受。

  2、云云风景,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照旧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明白“旧曾谙”的意思。

  3、读着“江南好”三个字,引导学生去回想以往学过的关于写江南的诗句。

  4、学生齐读一、二句。

  第三板块:体悟景中蜜意

  1、引导学生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并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并使学生在重复朗读中咀嚼语言,想象情境,领会人物心情,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绪。末了,以反问句为归宿点,引导学生领会浓浓的缅怀之情。

  2、墨客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此时老师出示资料,学生在相识墨客的配景资料之后,信赖肯定能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领会。墨客忆的不但是江南景,另有江南人、江南情。在重复频频的情感回读中,那份情将更深,那份意将更浓。

  3、江南景致奇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墨客又怎能忘记?在明白了墨客表达的头脑情感的底子上再次引导学生齐诵本诗。

  第四板块课外拓展赏词

  保举学生在课外读一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另两首诗,加强学生的课外积聚。

音乐说课稿13

  我选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居住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们的歌声像辽阔的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艺术更是丰富多彩,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草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根据教学设计,结合课标“感受、鉴赏、创造、探索”精神,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内容:

  ①学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赞歌》。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钢琴、音响资料、课件。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首先,民族艺术是从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中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绪,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所以,我选了一部分有关蒙古人民生活场景和精美画面在导课时播放,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历史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其次,根据学生好奇爱动,爱展示自我的特点,我采用了设置疑问,启发引导和评价激励的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动静交替、热情活泼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聆听法、小组活动法。

  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我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培养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是培养学生表现和创造音乐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组活动法,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课堂气氛。

  一、导课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后上题目: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

  a、蒙古族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

  d、回族

  e、成吉思汗

  设置意图:通过观看声像具备的短片,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并通过讨论,师生交流引发学生联想,丰富学生有关草原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

  在这环节中,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习俗及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宽广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摇篮,人们热爱草原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宽广的草原赋予人民宽阔的胸襟和豪爽热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声像辽阔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更是丰富多彩,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盅碗舞”、“挤奶舞”等。下面欣赏合唱《牧歌》。

  二、新课

  (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欣赏前,把学生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成吉思汗队”、“呼伦贝尔”。

  提出问题:歌曲用什么声音,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

  [播放乐曲]

  听后讨论问题,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老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想象。僻如:歌曲纯粹用人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组合,不同的力度变化,展示出草原美丽辽阔的景象。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一起朗诵书上《牧歌》的歌词,共同回味合唱带来的美好回忆和联想。并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知识。

  (二)学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

  提出问题,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

  宽广、悠长、深情,表现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

  ()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近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

  (2)跟琴唱歌词

  要求学生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学完后,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励学生创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这样既练习了歌曲,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此环节,补充蒙古歌分长调和短调知识。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演奏时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乐曲]

  找学生简单谈一谈乐曲表现的内容: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此环节只作欣赏了解。

  四、创作与探索

  播放背写音乐草原歌曲《赞歌》

  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蒙古草原的美丽辽阔与生活习俗。比如唱歌、舞踏、美术、朗诵、模仿表演摔跤、赛马等,老师要行当地指导。

  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表演,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此环节占课时比较长,约十五分钟左右。

  五、结束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古草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蒙古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热爱草原,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蒙古草原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蒙古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热爱之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请学生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的信息。

  省心声明:

  1、本网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作品全部来自互联网、百度和由网友提供,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2、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本站所提供的一切资料均共交流参考使用,如有其它用途,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音乐说课稿1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4课《四个太阳》,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来交流。

  《四个太阳》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从一年级的教学要求:要让学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到二年级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意图,从培养学生有动脑的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了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实践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以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四个太阳》这一课正是一篇有景、有情的好课文。它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在四个不同的季节里画出了四个不同的太阳。表达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文章语言简洁、生动、优美,充满了儿童情趣,更对学生在进行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上起到了训练作用。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意图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第1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太、阳”等13个生字,会写“太、阳”等7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学习识字、感悟、交流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的美好愿望和善良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然处在低年级学段,那么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指导学生识字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能力,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冻僵、多彩的季节”等词的含义。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虽然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识字、写字和阅读能力。但如何体会作者的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是具有一些难度的。从纵向的知识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本组内容处在知识体系的最初阶段,在以前学生们没有从课本上接触过这样主题的文章。但是在一年级上册的一些识字课程中都有渗透关于“动脑筋”这一类型的文章,并且幼儿园的一些如《人有两样宝》这样的小儿歌、《狼和小羊》这样的小故事,也在潜移默化地提醒着学生,让学生意识到“遇到问题要动脑,大脑是我们的宝”。同时本组教材还起着启下的作用,为二年级上册的第四专题“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二年级下册的第四专题“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的学习做铺垫。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快乐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我的教学模式分为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快乐开始。

  (二)自主识字,快乐分享。

  (三)情趣阅读,快乐感悟。

  (四)快乐写字,情感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快乐是什么?其实,快乐就是一种心情,一种感觉。本文情与景交融,创与画共生,是一篇充满快乐的美文。如何引导学生到这快乐的文本中去快乐地畅游?又如何让孩子们享受到这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童真童趣?我想,应该引导这些一年级的孩子们在主动和积极的状态中,去亲历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享受到审美、创造的乐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和以读代讲法。创设了一种有言、有色、有声的教学情境,让全体学生快乐地、有效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本节课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猜谜激趣,快乐开始;

  环节二:初读课文,快乐升级;

  环节三,读文感悟,快乐正浓;

  环节四,写字之中亦有乐;

  环节五:拓展升华,令心飞扬;

  环节六:结束本课,布置任务;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每个环节的具体做法:

  (一)猜谜激趣,快乐开始

  富有趣味的开课,就像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我先出示一则谜语“晚上不见,白天出现,又红又圆,照亮地面”,调动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猜出是“太阳”之后,我顺势在黑板上画下一个太阳,接着问学生:“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让我们来夸夸它吧!”学生的视觉、语言表达、想象等“多频道”的开始运作,让他们的心灵开始活跃起来。随着学生的夸奖,我板画出太阳的万丈光芒“你们看,太阳听了你们的夸奖,放出万丈光芒来”,进一步拉近孩子与太阳的距离。然后提示课题:有一个小男孩和你们一样,也告别喜欢太阳,他一口气画了四个太阳,将“四个”放大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后的疑问:天上明明只有一个太阳,他为什么画了四个太阳呢?他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呢?这些疑问好像一块块磁铁,吸住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快乐升级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范读课文,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初步感受到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进一步激发他们“想读”的冲动和欲望,接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读,教师提出自读要求:一是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二是自学生字,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三是想一想小男孩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他把这四个太阳分别送给了谁。

  在生字学习反馈中,主要采用多种形式读生字,如指名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等让学生体验读的快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在生字的巩固中主要采用猜谜、做游戏等方式,使学生感到识字无时无刻不充满了乐趣。

  在检查学生读课文时,指四名学生分段读,让听与读的学生互动交流,使孩子明白自己在读或听时应注意什么。在学生交流第三个自学要求时,教师相机贴出“红红的太阳、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彩色的太阳”四张图片,并在相应图片后分别板书春、夏、秋、冬,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主线条和大致轮廓,获得整体上的印象,在视觉上获得美的享受。

  (三)读文感悟,快乐正浓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描写的四个栩栩如生的太阳形象。我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太阳形象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用图画、音乐、表演等多种形式,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想象、品味,让课堂弥漫快乐的氛围。

  在学习第1自然段时,结合多媒体画面理解“清凉”一词,感受到“绿绿的太阳”给大地带来的阴凉;学习第2自然段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当“金黄的落叶”,表演“邀请小伙伴”,既让学生过了一回“表演瘾”,又在表演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学习第3自然段时,创设情境“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吹着,你站在大街上等车,等了好久好久,这时你的手和脚会有什么感受”来理解“冻僵”一词,感悟“寒冷”的反义词就是“温暖”;在学习第4自然段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领悟“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将观察画面与朗读、想象与朗读、表演与朗读结合起来,有效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写字之中亦有乐

  本课时指导写“太、阳”二字。在写字之前,教师先表扬学生:“同学们读得真好!看来,你们真的很喜欢这四个太阳。我们一起来写写它们的名字。”从而将写字与课文形象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到读是一种快乐,写会有另一番快乐。这两个字比较简单,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结构、笔画在格中的占位,再进行描红书写。在学生写字时,要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五)拓展升华,令心飞扬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所以,我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们充分想象,画“太阳与未来世界”,同时播放音乐《种太阳》,让学生们边听边画,最后展示作品,发表想法,提出意见。这一设计,我把音乐、美术和语文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六)结束本课,布置任务

  1、把你的心愿说给爸爸妈妈听。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意图:我的板书主要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形象直观地抓住重点词语。这样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思路,同时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主要从识字写字、阅读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识字写字方面,要求学生会认本课的13个生字,学生在交流自己的识字发现时,我特别鼓励学生用心去发现,不管是识字方法上的、还是偏旁结构上的,只要学生能发现,我都用欣赏者的眼光去看待,用欣喜的语气去夸奖,实实在在地让学生体验到“自己能发现、会发现”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写字方面,能够自主寻找关键笔画,根据老师的范写抓住把握框架结构,规范书写“阳”一个生字;写字姿势要正确。识字写字的评价在第二个和第四个环节中进行落实。阅读方面:重在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学习识字、感悟、交流的方法。其评价重点在于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自主体会。阅读评价的落实贯穿于第二个和第三个环节中。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能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与否。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开发了学生的生活资源,通过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初步认知及其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课文内容,让课文贴近孩子的生活。同时我还注重开发网络资源,从网络上搜集各种图片,通过直观的印象,让学生体会不同季节的不同风光,同时结合课本上的关键词语,做到心中有画,画中有词。从而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最后在第五个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把各个学科整合到一起的方法,让孩子把语文内容通过音乐、美术等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实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音乐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小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会很兴奋。现在正是狗尾巴草茂盛的时节,在农村随处可见狗尾巴草的踪影,对孩子们来说:狗尾巴草是他们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狗尾巴草”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艺术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染色、作画。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于同伴相互游戏,能大胆的用颜色进行染色。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狗尾巴草”、“玩狗尾巴草”、“给狗尾巴草洗澡、让狗尾巴草跳舞”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狗尾巴草、颜料、白纸、抹布、魔术盒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狗尾巴草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染色。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狗尾巴草的特征,在作画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发展和提高。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盒,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出了什么?

  因为是小班刚开学不久,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2、玩一玩狗尾巴草

  教师:狗尾巴草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让它亲一亲你觉得怎样?

  引导幼儿体验痒痒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亲一亲”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狗尾巴草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染色、作画

  演示

  教师:我先来帮狗尾巴草洗个澡吧……跳个舞吧!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动,并提出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染色、作画方法,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幼儿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幼儿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染色、作画,还可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

  4、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来为狗尾巴草跳个舞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

  5、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采集狗尾巴草,放置于自然角和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探索。

  一、说教材

  小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会很兴奋。现在正是狗尾巴草茂盛的时节,在农村随处可见狗尾巴草的踪影,对孩子们来说:狗尾巴草是他们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狗尾巴草”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艺术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染色、作画。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于同伴相互游戏,能大胆的用颜色进行染色。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狗尾巴草”、“玩狗尾巴草”、“给狗尾巴草洗澡、让狗尾巴草跳舞”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狗尾巴草、颜料、白纸、抹布、魔术盒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狗尾巴草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染色。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狗尾巴草的特征,在作画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发展和提高。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盒,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出了什么?

  因为是小班刚开学不久,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2、玩一玩狗尾巴草

  教师:狗尾巴草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让它亲一亲你觉得怎样?

  引导幼儿体验痒痒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亲一亲”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狗尾巴草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染色、作画

  演示

  教师:我先来帮狗尾巴草洗个澡吧……跳个舞吧!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动,并提出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染色、作画方法,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幼儿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幼儿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染色、作画,还可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

  4、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来为狗尾巴草跳个舞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

  5、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采集狗尾巴草,放置于自然角和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探索。

【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说课稿11-05

《音乐之都维也纳》说课稿01-02

小学音乐说课稿(通用10篇)12-21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1-07

小学一年级音乐说课稿11-07

音乐的标语12-13

《赵州桥》说课稿12-24

《莫高窟》说课稿12-30

《统计》说课稿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