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生活总结解梦网名签名疑惑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说课稿 >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1-07 11:17:28
  • 相关推荐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麻雀》是新课程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选读课文,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继续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的伟大。

  2、学习作者具体描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懂得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那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爱是一种的强大力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五)教学难点:

  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六)教学准备:

  动画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改精神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教学过程又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先让学生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课文中哪些自然段使你感觉特别紧张、扣人心弦,甚至让你喘不过来?”“课文中那些句子你有所体会?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合作探究,采取“读——找、写——议——读”的方法,从文章中找答案,说理由,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在反馈交流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仔细体会,深入理解。通过各种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感,积累词汇。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听录音(鸟的叫声。)

  2、说说平常所看到的鸟有哪一些?说说最常见到的有是什么鸟?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根据板书再说课文内容。

  3、师引导重点段落。(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探究中心

  1、自主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新课标极力强调的。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我特别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又提出读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要开动脑筋。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边读边学,边读边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提问:读了课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把感觉写在句子的旁边。

  3、反馈交流。

  在以自学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这是在接受式课堂里所没有的一种全新教学行为。本环节教学,教师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字词;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分别从:“猎狗慢慢地走过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等语句去体会老麻雀的奋不顾身、勇敢、为了拯救自己的幼儿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母爱等。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直观认识课文。

  5、深化主题。

  教师通过引读第五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爱的伟大力量。再引导学生想象:“你从老麻雀的表现中想到了什么?”进行发散思维练习。这一步能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发展智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通过展开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

  教师先从阅读方法和文章写法两方面进行简短的小结,帮学生梳理和概括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然后,教师再运用煽情的语言,极富感染力地强调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在任何动物身上均有体现,都值得歌颂和赞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2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一株紫丁香》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株紫丁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反映的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一株紫丁香》讲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老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让绿叶和花香送去他们对老师的问候,表达他们对老师无限的赞美和感激之情这是一首情感丰富而又意境优美的小诗,全诗语言欢快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想象丰富,美好,是尊师教育的好题材,也是朗读指导的好素材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他们尊敬、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本课时教学是根据文本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确立三维目标是:1、知识能力目标: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理解每小节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诗的内涵 3、情感态度目标:品读课文,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地工作,树立起尊师爱师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1、运用多媒体:优美的课件能创设出一个个诗情画意的情境,缩短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般都没见过紫丁香,运用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紫丁香,也使课堂充满美的情境,为美的朗读营造氛围

  2、以读代讲法:我采用的是“四读四入”的教学方法初读感知,字字入目;导读感悟,句句入心;品读积累,入情入境;以读促读,迁移运用这样逐层递进地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诗中蕴含的师生之间美好真挚的情谊

  3、暂延评价法:在教学中我采用暂延评价的方法,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阅读,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因而我在课堂上尽可能的把发言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各抒己见,发散思维,形成一种动态生成的课堂

  学法具体如下:

  1、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和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这一过程完全体现自主性,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2、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时分成小组合作学习,一起探讨问题,一起创造性地朗读

  3、质疑理解的方法: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与同学共同探讨后加深理解

  4、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如:齐读,小组读,师生同读,表情读,配乐读,让读成为情感体验的快乐过程

  三、说学情

  1、二年级学生已有自主识字及简单地朗读能力,因此我设计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以及情感美,让学生享受审美乐趣

  2 、结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我运用直观显示紫丁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紫丁香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赏图,导入

  上课开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紫丁香图片,直观的图片营造了一种美的情境,接着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美吗?紫丁香不仅美而且芳香扑鼻《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很美的诗请看大屏幕这么可爱的词语小花我们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请同学们大声地读出来

  二)初读课文,大概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己喜欢的小节可以多读几遍,并且在读文前,课件出示讨论题:

  A、是谁在老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板书:我们 老师)

  B、同学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紫丁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深入读,通过两个关键问题让学生体验老师与学生间的深情,体现自主阅读过程和阅读的层次性]

  三)教师读,学生欣赏

  四)全心品读,体会情感

  请同学们分小节自由朗读课文,比一比,谁的读书姿势最正确然后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和理解,使情感内化这符合课标中提到的“要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新理念这一部分教学既体现了朗读训练的层次性和指导性,又使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统一在教学过程中]

  五)精读课文,读中悟情(按照学生回答的小节随机上课)

  第1小节: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1、指名读,通过读这一节,小朋友们是怎样走进那安静的小院的?

  (踮起脚尖儿,轻轻地)

  这样走为的是——不影响老师工作

  设计意图:通过踮起脚尖要轻轻地,来指导本节的朗读

  2、指导朗读

  如果读得不到位,老师可以进一步点拔:能不能再轻一点,谁来试试

  能不能再轻一点,谁再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

  一株小小的紫丁香被孩子们悄悄地栽在了老师窗前,寄托了同学们许多美好的心愿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多少话儿想对老师说呀!孩子们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第2小节: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你的窗口,夜夜和你做伴

  1、生读

  2、紫丁香传递着你们的心声,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同学们的深情呢?

  一句话,一份情,看谁的朗读能使老师感动

  3、读完问题:读了这小节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说,共同探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3小节:

  1、生读

  2、理解“疲倦”

  3、如果是你,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帮老师消除疲倦(学生畅所预言说说自己会唱什么歌给老师听师及时表扬)

  4、(齐读第3节)

  第4小节:

  1、生读

  2、理解“挂牵”

  多么幸福的孩子们,你们曾经受到老师怎样的牵挂?

  3、那满树盛开的花儿是那么美丽,真像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花儿对着老师,仿佛孩子们围着老师微笑着说话呢!同学们猜一猜,“笑脸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小组内交流一下,把你想对老师说的话都说出来

  4、张开我们的笑脸,用我们的朗读把感谢送给敬爱的老师吧!(生齐读)

  引读:孩子们还想用紫丁香表达什么愿望呢?

  第5小节: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这时候,你们的老师还在干什么?

  1、生读

  2、是呀,孩子们还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老师说,可是,夜深了,星星都困得眨眼,老师的房里灯光仍然亮着,我们的老师还在辛勤地工作此时此刻,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进一步的指导朗读

  让我们美美地、甜甜地,让芬芳的花香把老师带进香甜的梦里,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读第五节

  3、感情朗读全文总结:多美的紫丁香啊!多么美的诗啊!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美好的愿望!同学们在老师窗前栽下仅仅是一株紫丁香吗?对!同学们栽下的是自己的一个心愿,是自己对老师的一片爱心(在我们与老师之间板书心型)这是我们对老师的爱,同时老师也爱我们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又是一个微型教案既要体现诗歌的重点内容,又要反映文章的中心,让学生一目了然,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在进行课堂总结时,我又随机画了一个心形,远看像一朵紫丁香花瓣,点明这节课的主题:一株紫丁香就是它传递着我们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这样的设计也有利于让学生又一次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完整朗读,概括全文

  [设计意图:音乐可以启迪孩子的大脑,可以使人的心情得以放松优美的诗句,再配上动听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抒发老师和孩子内心的爱师情结]

  七、课外拓展,知识积累

  课后用自己的方式向老师表达爱!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正符合《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功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3

  说教材:

  现在我要说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四篇文言文寓言。应该说文言文寓言同古诗一样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学经典。语言简练却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刻的警醒。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主要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告诉人们不要不劳而获,不要心存侥幸,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我觉得这个小故事应该在学生心中深留印迹的是对什么事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也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要凭自己的劳动去生活。

  说学情:

  对于文言文寓言,学生并不陌生,对于学文言文的方法学生可能也知道,但如果抽出来问他们什么是文言文寓言,可能有部分学生不太清楚,所以作为文学经典的一种特殊体裁有必要让学生明白,尤其是学习的方法,更应该让学生清楚。我觉得这一学法对学生的终身都是受用的。因此课前的调研很重要。如果学生表达不清,我将和学生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寓言《滥竽充数》为例,跟孩子们共同回忆什么是寓言,什么是文言文寓言,学文言文寓言分几步走,怎么样读出韵味?这样也为学生学习《守株待兔》乃至今后的文言文寓言奠定基础。

  说目标、重点、难点:

  课是上给学生的。学生学什么要依纲扣本。对于文言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只是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由此可以看出重在理解与记诵。根据我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本节课将完成三项目标:

  1. 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尤其是“冀”“为”“颈”的读音。

  2. 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

  3. 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尝试运用。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这一培育一指导恰恰是我们教师所做的,这一理解一运用恰恰是学生要做的。要想让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要想让他们热爱我们的语言文字。我们就要把死板的文字激活,让他们充满生机、充满情趣。正如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因此,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在学生心中烂熟于心。也就是重点指导学生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理解寓言内容。由于守株待兔的现实价值学生可能感受不到,或没有接触过,在运用上将是这节课的难点。

  说教学流程:

  为真正地让学生享受读文言文寓言的乐趣,感悟其中的道理,并对其产生阅读的兴趣,这节课将从以下几环节进行:

  一、课前谈话亲近古文

  之所以把这一环节展示出来,就是觉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相当重要的。课前我激励孩子们跟文言文亲近、回忆读出韵味的方法都是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为学习新课奠定学法基石。

  二、 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我将出示所学的寓言插图,让他们猜成语,在师生共板课题后,追问“株”和课题的意思,对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有初步了解。在询问作者后,与生交流有关韩非子的相关内容。短短几分钟,学生对作者和课文有了大概的了解。

  作为一篇文言文寓言,首先要做的是读出韵味。

  三、初读课文,读出韵味

  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课文是阅读的基础。面对文言文,句子中的自然停顿是有一定难度的。就这篇课文来看,难读的句子有三处:一是:折颈而死的颈易读错。二是“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中的“耒、冀”的读音以及这句话的断句。三是:而身为宋国笑的为的读音。基于这样的猜测,在让学生读文前,我先对这三句话进行指导,强化字音。其中第二句是处理的重点,因为这句中不仅有两个生字,而且在断句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难读对。

  因此对这一句将做重点指导。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一切的指导均在平等对话中完成。对于这句我先找两名同学来读,然后直接告诉他们,这句应该这样读,相信学生能根据提示正确断句,在自由读、指名读中加强断句,然后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读,理解了就清楚了。接着学习两个生字。对于“耒”先让学生谈了解,然后我再出示图片配以讲解,并告诉他们现在耒已演变成了部首,在回忆带有耒部的字中感受这样的字与农具和耕种有关。在学“冀”字时,在与“翼”区分后,从字理上

  帮助学生区分二字,这样学生不仅对这两个字印象深了,还对字的来历产生兴趣。我们的汉字是很丰富的,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也是语文课的一大任务。我们的语文课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相信对字来历的理解将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象。

  在消除了字音、断句的障碍后,在让他们读出韵味,等于给他们搭建了读书的台阶。在展示朗读时让孩子们到前面去读,这样既给孩子一次展示、锻炼的机会,又给其他学生提供一次很好的欣赏时机。读书在享受乐趣,欣赏也是一种乐趣。

  在学生能很好的读文后,接下来就是了解这个小故事。

  四、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教参提示我们:教学文言文寓言,应包括三重任务:一是了解一些文言词汇的意思,培养学生阅读短浅文言文的能力。二是理解语言的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在逐句读懂的基础上,掌握主要内容。三是体会其中的意思。

  在文言文的理解上,我立足注释和插图,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直接的方法理解内容。首先让他们自己结合注释理解句意,不懂的可以猜一猜,实在不懂用问号在词下标注。然后分句指导。

  在第一句中,补充走的有关句子,因为走古今意思差别很大,在补充中加深印象,为以后阅读文言文奠基。同时插入“古文中走是跑,那什么是走”,引导孩子们明确行是走,古今意思相同。相信这一环节学生对行、走的古今意思一定记忆深刻。在理解句意后,出示画面和提示语,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种田人的心情。之所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就是避免学生没有根据地散说,达不到绘声绘色的目的,有的只是一两句,达不到发展语言的目的。学生在汇报时心情也会随着种田人高兴起来。

  正因为种田人如此高兴,才会引发他不劳而获的想法。在理解第二句时,先让学生谈理解,适时引导为什么在因后停顿,与前面的问题照应。接着巩固因的意思,这一句,然后提醒学生借助插图想想种田人是怎样守株待兔的?在学生用稚嫩的语言回答后,引领他们用一个词来形容种田人什么也不做,一心守株,满脑子待兔的情形,并放到句中交流,同时适时板书。应该说到此守株待兔前半部分寓意已经揭示,那结果怎样呢?估计学生都能猜测出来,说不全读读第三句,在板书:为宋国笑、一无所获后,引领孩子们看板书感知:看来种田人守的不只是树桩子,还守的是自己的白日做梦等,等来的不是兔子,确实一无所获等,相信学生能与教师互动,自然接读,同时对守株待兔的深层含义有了了解。

  理解是运用的基础。理解内容还不行,还要感悟道理。道理不是生硬的搬出来,要在潜移默化中。在感悟道理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了与守株待兔相匹配的格言、俗语等,让他们读一读,然后导入: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就是种田人的邻居,你打算怎么劝他?可以用上这些格言。注意称呼。这里如果学生对称呼不懂,我会找几个同学先说说怎么称呼,也就是提前把障碍消除。这样学生在劝说的时候就有理有据,有法可依,说出来的话也会有一定的水平。应该说交流的环节更是学生劝诫做人的环节。育人育己。道理在潜移默化中从孩子的心中、口中流淌出来。

  而我最后的小结可能是对寓意的直接揭示:看,不知不觉中我们我们已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不要白日做梦……,否则就会……(生看板书接答)。因为幸福的生活靠劳动来创造。之所以做这样的总结,就是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感受,道理究竟是什么。我们要清楚,也要让学生明白,要把学生引到生存、生活的正道上来。正如巴金老人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五、背诵课文,活学活用

  学以致用,用的前提是积累,积累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熟背。背诵也要有韵味地背。在背诵后就要活学活用了。估计对“守株待兔”学生活用上有困难。如果生答不出,我将出示对联,让学生填横批。相信学生能填出来,其实这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与深层道理。

  然后出示自己搜集的几句作为课下阅读的材料。我想学生在阅读中可能会露出笑脸,可能会发觉我们今人真是聪明,活学活用,可能也会激起他们用眼观察生活的热情。最后出示字谜,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在暗示他们“守株待兔”带来的是语文学习的丰富性。

  整堂课的设计我总是在追寻着让学生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也在追寻着与生共成长的境界。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二》。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教材分析。

  本课的十二个词语,描绘出一幅幅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生活画面。学生通过读词语、想画面、识生字,一定会感到熟悉、亲切、有趣。

  2、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感知词句的意思,感悟动词的准确运用。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二、说教学方法:

  本人这节课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线,为体现这一模式,老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接着安排小组讨论。最后安排巩固练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感悟词句的意思。

  三、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学习课文。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第四环节:玩游戏。

  第五环节:总结。

  第六环节:布置课外作业。

  这个教学过程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构思,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下面我就从这六个环节具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谈话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哪些同学能够告诉老师,你在课余生活里最喜欢干什么?你们还想知道其他同学的课余生活吗?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去看看他们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P22识字二(板课题)。

  (这样通过谈话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

  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课文。(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自学完后老师再来一个检测。在检测时先让学生说出每幅图的意思(谁在干什么),教师随后在图片下出示相应的词语。(这样图文并茂,既直观又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词语的意思。)接着教师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读时采用多种形式来读。如:个人、全班、同桌互读。读后教师又把卡片张贴在黑板上。(这样教师既可以大面积地检测学生的认读情况,又可以把整节课的重点一下子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3、分析字形

  在认读完生字后,就转入分析字形这一环节。在分析字形时,教师先跟学生复习识字方法,再让学生按所学的识字方法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后小组派代表汇报。(这样既可以教给学生的识字方法,又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从而得到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4、学习词语。

  在学习词语时,教师也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认读词语后,教师问:“读了这些词语后,你有什么发现?”(这样设计,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考中找出答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把表示动作的词和多音字显示出来。接着教师为了让学生感悟表示动作的词语的准确运用。又问:“二胡”为什么用“拉”而不用“弹”。(通过这样的'质疑,让学生明确到运用表示动作的词时,一定要根据它所用的对象来定。)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准确地运用表示动作的词,教师又设计了一个小练习(词语搭配)。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知识方面得到延伸。

  5、小结、质疑。

  在学习完后,教师又来一个知识小结,再质疑。(这样让学生有一个知识反馈的空间,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四、巩固练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字词,教师又设计一个复习巩固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出示课件、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通过认读来巩固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使整节课的重点就更突出。)在复习、巩固后,为了扩大学生的词语积累,在此又安排一个扩词练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得到知识延伸)。

  这节课,为了让学生读写相结合,教师又指导学生书写比较难记易错的字——“琴”。

  五、游戏

  在学习完后,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又来一个轻松环节“玩游戏、编儿歌”。在玩“快乐传真”的游戏时,教师让几名学生到讲台上做自己喜欢的运动,让台下的学生猜,猜对奖一颗☆。(这样除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又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悟出如何准确地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这样又一次帮助学生解决这节课的难点。

  六、总结

  教师总结时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先让学生说,教师再来归纳这节课的知识,这样就更好地明确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接着再总结这节课的比赛结果,加以奖励。

  七、课外作业

  为了让学生课后去复习功课,教师布置了一个口头作业“认读生字和词语”。(这样让学生回家后有目的地复习功课。)

  八、说板书

  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读生字词、熟读课文,所以板书方面,教师把这节课要认的字,词语和识字方法全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板书:

  1、部件分析法。棋、弹、钢、琴、胡、戏。识字方法。

  2、熟字换偏旁。

  喂、鸽、养、航、模

  3、熟字加、减偏旁。

  练书法、画图画、下象棋

  弹钢琴、拉二胡、唱京戏

  栽花草、喂鸽子、养金鱼

  做航模、学电脑、观天气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5

  【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说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三、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

  (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

  (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葡萄沟》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1课,属于一篇讲读课文。文章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这里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颜色鲜、味道甜,制成的葡萄干更是惹人喜爱,还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课文最后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一热情洋溢的句子作为概括性的结语结束全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读之不仅让人对葡萄沟心生向往,更对那里的维吾尔族老乡充满了喜爱之情!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孩子已经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学生上课注意力还很难完全集中,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让孩子在读、说、思中提升自己。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二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以及本单元的主题————爱祖国,爱家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能与能力:认识并会写本课份、坡、客等8个字个生字,理解“茂密、凉棚、五光十色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文,增强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品读课文中那些充满赞美之情的句子与段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民族团结的正确认识。

  五、说学法教法

  1、阅读是体会作者情感的最直接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示范读、学生领读、齐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领会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在现代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我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以培养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走进葡萄沟

  兴趣是的老师,在上课之初,我将采用问题导入法,问学生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在孩子们畅所欲言后,老师巧妙过渡: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一个盛产水果的地方,看你通过看图片能不能猜出这是哪里?是哪个民族?(多媒体出示)板书课题,指导“葡萄”的读音,再写沟字,指导区分葡萄和葡萄沟的不同。

  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走进葡萄沟,看看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习字:学习字词,感受葡萄沟

  1、学习:份、坡、梯、客、收、城、市、利。字的读法、写法(包括笔顺)以及组词造句和运用。

  2、认识:沟、产、梨、种、搭、棚、淡、够、好、收、城、市、留、钉、利、分、味。等字。

  3、区分:多音字

  好地方干活分开钉子

  好客葡萄干水分钉着

  (三)学文:细读课文,欣赏葡萄沟。

  学生在读准了生字字音后,就扫清了读文的障碍,此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带着问题与文本进行交流则水到渠成。而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不仅是对葡萄沟的赞美,更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从这句话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读、思、悟、交流与思维的碰撞中与文本进行融合,真正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安排学生浏览课文,找到这篇课文的点睛之笔。对孩子来说,这非常容易。

  此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读、划、思、交流,对这个问题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看法,此时,顺学而导,引领孩子依次走进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并用“因为......,所以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作为总结,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彰显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老师无非就是一个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引领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哪个月份有什么水果成熟呀?

  人们最喜欢的是什么?

  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各种水果的图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吐鲁番葡萄沟瓜果的种类繁多。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葡萄沟以葡萄而闻名,那这里的葡萄种在哪里,长得怎么样呢?请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

  在这段的学习中,我把读作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积累词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但同时对课文的理解又提升了孩子读的水平和层次。特别是第二句和第三句。

  第二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指导学生理解“茂密”“凉棚”

  第三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在这个句子的鉴赏中,我采用了朗读、品味、换词的方法引导孩子体会葡萄的多、美,着重体会葡萄的颜色多样。接着出示图片,让孩子用学到的语言描述图片上的葡萄,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做到了学以致用。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学生要有疑问老师才能解惑。在本段的学习中,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质疑上。读了这一段,你对哪些内容不不懂,可以提出来,同学之间能解决就自己解决,不能解决老师帮助。实际上,学生不了解的就是“制作葡萄干”的过程、“阴房、样子像碉堡”这些距离我们表较远的事物,我采用了多媒体播放制作葡萄干的过程以及图示的方法帮助孩子解除困惑。

  体会连词“有的……有的……”所表达的“多”的意思

  4、学习第四自然段

  简要分析这就句话的作用是什么,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总结:迁移延伸,走出葡萄沟。

  葡萄沟多么美丽啊!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回家以后把葡萄沟的美景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并收集家乡的风景、特产、人物等,介绍自己的家乡。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不在多而在精,我设计的板书不仅概括的课文内容而且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假如》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23课。这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西西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朗读这首诗,学生会产生心灵的共鸣,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分两课时教学本课。第一课时:初步了解课文,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第二课时:深入感悟课文,把握诗歌内容,升华情感。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

  (3)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有些课文应要求学生诵读。所以,本节课我确立了“以读为主”的思想,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口念成诵,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感悟诗中蕴涵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前三节的结构相同,这就为学法指导法提供了依据。因此,我将重点导读第一节诗,指导学生感悟学法,然后引导学生迁移学法,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自主、合作学习,汇报学习成果,以此来训练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主要采用朗读法、学法指导法的同时,我将辅以情景教学法、谈话法等,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神笔”。

  四、说教学过程

  为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感悟课文、感情朗读――升华情感、发展语言――课外延展、布置作业”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认读。

  2、提问:小作者用神笔画了什么?在学生逐段概括时,我以简笔画的形式把学生概括的内容板示于黑板。

  [这样安排,旨在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为下面理解诗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1、导读第一节诗

  (1)动动脑,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作者画为什么画红红的太阳?

  ②创设情境,深入感悟。

  a、课件出示小树图,教师感情叙述:“冬天到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

  b、学生扮演小树,进行师生对话,师:“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动情的叙述中,在师生对话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小作者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是为了让小树成长,从而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2)动动口,读出感情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件出示第一节诗)

  ②学生个人赛读,互相评价。

  我会问学生:“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个字、词不正确?他哪里读得好,哪里有点欠缺,你想怎么读?”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参与赛读。

  [这样引导学生赛读、相互进行评价,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③教师点拨:读课文时,要想着诗中描绘的画面读,还可以加上表情、动作读。

  ④教师范读第一小节。

  [教师的范读是对低年级学生最直观的朗读指导,也是最有效的指导手段。]

  ⑤小结本节诗的学习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节诗

  (1)学法迁移,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①动动脑:小作者为什么画谷粒和双腿?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②动动口:读出感情。

  [学生在第一段学习中,已基本感悟学习方法,因此,第二、三段的教学可以扶一手放一手,让学生将方法迁移,去自读自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2)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①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板书)

  如果学生说到“小作者是个怎样的人”时,我不会要求他们一定要把小作者的美好心愿归结到“善良”两个字,学生可能会说:“天真、聪明、可爱……”我都会加以赞扬。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真切而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都应加以珍视。]

  ②小组展示朗读第二、三小节,并互相评价。

  3、指导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1)教师范读诗歌的最后一节:“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指导学生放慢语速以读出延伸感和想象空间。

  (2)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熟读、背诵。

  (3)学生比赛展示背诵效果。

  [从导读第一节诗到自学第二、三节诗,再到整体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环环紧扣,把功夫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读上。]

  (三)升华情感,发展语言

  1、课件出示全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第四小节结尾处的标点与前三小节有什么不同?第四小节为什么要用省略号?

  学生可能会告诉我:因为小作者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愿望还没画完。那么,我会引导学生说:“你知道作者还有什么愿望没说出来吗?你能帮助小作者把他没画完的愿望画出来吗?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为谁画什么呢?”

  2、课件展示有关环境污染、贫困儿童、失学儿童的困惑等等图片,帮助学生拓宽想象思路。

  [朗读这首诗,学生会产生共鸣,有一种表达的愿望在涌动。于是我抓住时机,以第四小节结尾处的省略号为切入口,让学生畅所欲言,以自己的“假如”充分发挥想象,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外延展,布置作业

  实践性作业:

  1、按“我要给……”的句式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想画的东西画出来。

  [这种作业设计,使学生带着美好的愿望,带着自己独特的读书体验走出课堂,走向宽阔的心灵牧场。]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8

  《雷雨》是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曹禺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现在就教材、教法及教学程序几方面对这篇课文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雷雨》是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戏剧单元的两篇课文之一,它充分代表了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成就。而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体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且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以开放性的思维学习本文,将为学生敞开了通往戏剧文学的大门,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及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通过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技校生的实际,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如舞台说明等;

  (2)解读《雷雨》的戏剧冲突,揭示主题思想;

  (3)品味戏剧的个性化语言和人物性格,培养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

  (4)探究悲剧的根源,滋养人文情怀。

  3、教学重点、难点及教材的处理

  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而《雷雨》的人物形象塑造,历来为人称道,所以把(2)、(3)确立为教学重点;由于学生个体知识水平和情感的限制,在指导学生鉴赏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教学目标(4)设为教学难点。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在这一幕的主要人物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性格最为复杂,而对于初次接触戏剧的技工学生而言,会比较吃力,故我在题目的设计、阅读的赏析上都偏重于这两个人物。赏析的过程要做到依据教材,又不拘于教材。

  二、说教法

  教法以学生自主探讨为主,教师点拨,启发为辅。教学设计上讲究整体教学,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良好的整体效应。采用表演探讨法、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动手、深入探究的能力,提倡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赏析作品的过程中要有创新意识。过程为看过→看懂→看透→看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说教学程序

  1、片段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首先播放《雷雨》本课及结局镜头,营造浓厚的悲剧氛围,激发学生追求人文意义的兴趣与激情。导语设计如下:《雷雨》是曹禺先生在1933年以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创作的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什么是悲剧?“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起来!”(投影鲁迅的话)

  2、检查预习情况

  (1)提前播放影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及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等。并加以提问。

  (2)完成人物关系的图表,整体感知基本情节。(投影图表)

  (3)了解学生经过阅读和思考后认为值得学习探索的问题。

  3、新课讲解

  (1)赏析第一场“重逢”,引出二十年前的悲剧。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采用了表演法和分组讨论法来进行教学。分角色演读剧本:一个扮演鲁侍萍,一个扮演周朴园。学生展开研究活动:提出学习探索问题——分组研讨——小组代表汇报研讨情况——教师参与点评。小结两人性格特点(周朴园:自私 无情 伪君子 鲁侍萍:善良 悲愤 刚毅顽强)。

  (2)赏析第二场“斗争”,酝酿中的悲剧。采用提问法:

  ①周朴园对鲁大海有顾及父子之情吗?这体现了周朴园什么性格特点?(冷酷残忍 阴险狡猾 )

  ②鲁侍萍面对儿子周萍的心情如何?(痛苦 自尊)

  ③剧中鲁大海的形象有何特点?(经验不足 大公无私 顽强斗争) 研讨悲剧的成因。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理解,但要有足够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用事实说话。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4、归纳总结

  (1)个性化语言对人物塑造的作用。采用练习法,结合课文思考题,完成有关练习。

  (2)探讨悲剧的根源,把握矛盾的实质,揭示《雷雨》的主题思想。结束时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赏析了一部现代主义悲剧作品,感受了那震撼人心的力量,体会了其中的蕴含,而不是只会让人哭泣的苦戏或只具美学意义的悲剧。希望大家以此为平台,解读更多的名家名作。”

  5、延伸拓展

  课后设置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学习的广延性和可持续性特点。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在以下命题中挑选其一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发布于校园网络www.zqgj.cn,师生共同研究探讨。(投影)

  (1)接写第二幕,完成一篇小型话剧。

  (2)有人认为一切悲剧的根源是周朴园,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3)探讨鲁大海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4)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你认为《雷雨》毁灭了什么?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编排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本单元以专题的形式来组织课文,单元专题是“春天里的发现”。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春雷的声音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层的笋壳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课文形象生动、脉络清晰、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使学生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围绕春天这一主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为领会编者的意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

  2、能力目标: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特点鲜明,特别适合诵读。我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思想,遵循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要求,将指导学生朗读作为本课重点,并通过活动中读、表演中说、想象中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突破“体验笋芽成长过程”这一难点,从而感受笋芽成长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读写生字,读通课文,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第二课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读中体会笋芽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今天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师简笔画画出笋芽)“孩子们,他是谁?”学生肯定会回答说是“笋芽”。“我们一起来写写他的名字,好吗?”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写课题[笋芽儿],然后齐读课题。老师接着问:“笋芽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右边画出竹子。教师借图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读好课文,了解笋芽是怎样变成竹子的。”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的图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我利用简笔画导入课文,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朗读:

  1读)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教师让学生先自读课文,读后有目的抽查平时读书有困难的孩子,进行个别指导。

  2读)巩固读书。

  让学生再一次自读,要求字通句顺,做到五不。(即:不多字,不丢字,不读错字, )

  3读)带问题读。

  “在笋芽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谁帮助了它?”学生读后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板书“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

  4读)感情朗读。

  “请你找出描写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的自然段,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倾听,及时反馈,适时指导朗读。如果学生读得特别好,读出了春雨姑娘的轻柔、雷公公嗓音的粗重、妈妈的慈祥,教师就会加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学生仿读;如果学生读得不够好,教师将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以描写春雨姑娘的两个自然段为例:“孩子们,轻一点儿,再轻一点,别吓着梦中的笋芽。来,咱们一起轻轻地呼唤笋芽吧:“沙沙沙,沙沙沙,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了。”通过这样人性化的引导,我想孩子们就会入情入境,读出春雨的“轻柔”来。这样进行了一个自然段的朗读指导之后,让孩子们按照这一种方法自己进行以下各段的朗读练习。

  5读)感情朗读全文,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

  任何形式的讲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读。我指导学生的五次朗读,每一遍都有每一遍的目的,每一遍都有每一遍的要求,循序渐进,充分体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理念。相信这几次朗读之后,孩子们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三、角色表演,积累语言。

  低年级学生入学前接触的多是口语,语言很不规范,他们更需要积累更多的书面语言,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像《笋芽儿》这样文字优美的文章最适合学生积累。因此,在学生充分的朗读之后,我这样说:“孩子们,笋芽儿多可爱啊!现在让我们走进竹林,当一棵棵小笋芽儿,来体验笋芽儿成长的快乐吧!”这时,教师放出课件,让孩子们看着课件,带着表情,加上动作,边说边演。(教师和学生边说边演)

  德国有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一环节将语言融入到美丽的景色中,让孩子们在情中演,在动中背,陶冶了情操,有效地积累了语言,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露痕迹地突破了本课难点。

  4、拓展升华。

  “笋芽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长成了健壮的竹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得到过许多人的关爱和帮助。我们也一样,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亲人的呵护、老师的关心,同学的鼓励。面对别人的帮助,我们要心存感激,学会感恩。最后,让我们用一曲《感恩的心》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教师唱《感恩的心》结束。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外一个灵魂.”,一曲优美的歌声激起孩子们情感的涟漪,他们会不断地问:“我应该感谢谁?应该怎样感谢他们呢?”课堂上高悬的应该永远是问号,孩子们的情感就是在这样的问号中被激荡,不断升华。

  三、教学随想。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实现三个纬度,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统一。

  教学是一门遗憾艺术,有了遗憾,才引发了思考和争论;有了遗憾,才激发了求知的欲望;有了遗憾,才使我们更加勤奋进取,不断提高。我的说课到此就结束了,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希望我的遗憾能成为大家的靓点。谢谢大家!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

  早上好!我是丰台区樊家村小学的张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京版第二册第2课《看花灯》的第二课时。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恳请您的批评指正。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件出示:《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阅读教学起步阶段的第一要求。

  依据《课标》中的阐述,在本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读为本”,引导学生以不同形式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感受花灯的漂亮,以及看花灯的乐趣。在读好文本的基础上,拓展内容,适时进行积累与表达。

  以上是我设计本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看花灯》是一篇反映儿童寒假期间生活的课文,讲的是“我”和妈妈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看花灯的情景,全文洋溢着欢腾喜庆的气氛。通篇词语的运用准确、恰当,尤其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使文字优美,语言活泼,非常适于学生训练朗读和积累语言。

  2、学情分析:

  经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对阅读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表达,乐于想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能说出课文中花灯的名字。然而经课前调查,我发现班中大部分学生虽然和家人逛过庙会,但却极少有在晚上去街上看花灯的经历。这势必对体会语言文字带来难度。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借助直观的图片资料感受,弥补学生相关生活经验的不足,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认读字,指导学生正确、端正地写好 “飞”字。

  2、读中感悟,体会花灯的漂亮,感受看花灯的快乐。 (重点)

  3、能将自己看到的花灯讲给大家听,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难点)

  主要教学流程:

  本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想突出以下教学理念:

  关注识字写字,练有实效。

  以朗读代讲解,读中感悟。

  体会文章写法,学习表达。

  一、关注识字写字,练有实效。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个重点,从以下环节进行了识字、写字的指导。

  (一)词语复现,连词成句。

  揭示课题后,我以先来和字词朋友打招呼的形式,引出生字,进行巩固。

  第一屏:

  字音方面:正( ) 晚上( )妈妈( )

  自形方面:花 (板书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第一屏的生字中,很多都是上节课新学习的生字。及时的复现,让学生加以巩固。接着课件上再增加“去、我、和”几个字,引导学生连词成句:“正月十五晚上,我和妈妈去看花灯。” 这样的设计考查了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对字、词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表达。

  (二)词语搭配、回顾内容:

  (1)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首先引导:这一天,“我”和妈妈都看到了哪些漂亮的花灯呢?然后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句子:

  (2)出示本课“飞、游、甩”等字,引导学生体会这些都是描写什么的词语?然后进行词语搭配,并带着动作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帮助“金鱼、蝴蝶、玉龙”这几个词语找朋友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两类生字的认读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请你想象着样子、动作读一读。”这样的复现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了动词的意思,使词语牢牢地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三)扎实写字,培养习惯。

  在本课时第一环节和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两次“指导学生写字”的过程。

  第一次:二次指导“花”字,将字的下半部分写紧凑、写舒展。

  “花”字是第一课时重点指导的生字,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多数学生在书写“花”字时,下半部分都写得不够紧凑、舒展。遵循孩子的学习需要, 在“词语复习,连词成句”的环节,我对“花”字进行了二次指导。“下面是个左右结构的字,竖弯钩写在竖中线上,左右就紧凑了。最后一笔的竖弯钩,要舒展一些。比一比,看谁写得比上节课有进步。”(边说边板书范字),并让学生现场书写一个。

  第二次:重点指导“飞”字,感悟独体字怎样写得紧凑、舒展。

  本课时的最后环节,我引导学生独立观察、书写“飞”字,以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正确书写的能力。继而要求学生独立书写,在集体反馈时,指导重点笔顺,避免把第二笔和第三笔写成一笔“撇点”;还有第一笔的“横折斜钩”要把斜钩写长一些,舒展一些。然后,要求学生再次书写一个字,通过巩固练习,逐渐将字写好。

  设计意图: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训练”不能是一句空话,我们要真真切切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挖掘生字中需要指导学生写好的训练点。踏踏实实引导孩子观察、书写,切实提高写字能力。

  二、以朗读代讲解,读中感悟。

  (一)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花灯之多。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听中感悟,初步体会花灯多。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是向学生训练朗读特别有效的方法。范读中,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朗读中的抑扬顿挫,使学生进入情境,进而感悟语言。学生可能会说:我觉得花灯特别多,墙上、树上、天桥的栏杆上到处都是花灯;我觉得花灯亮闪闪的,特别漂亮等等。

  2.图片比较,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深入体会花灯多。

  在交流中,教师抓住学生对“树上挂的都是花灯”的感悟,理解“挂满”。出示图片,这是挂满吗?这是吗?图中的花灯由少变多,再到更多,通过直观地观察与比较,从中体会“挂满”的“满”字用词准确、形象。

  3.启发想象,引导学生想中感悟,融入“灯的世界”。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些各式各样的花灯挂满——墙上,挂满——树上,挂满——栏杆上,还挂满哪儿了?”启发想象,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训练了语言,还使他们感受到了花灯之多,仿佛置身于灯的世界里。朗读的欲望被激发,朗读的水平得到了提升。

  (二)加强读法指导,引导学生感悟花灯之美。

  针对年段特点,我将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加强读法指导,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花灯真漂亮”。

  首先,教师引导:“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漂亮的花灯读给我们听?你准备怎么读?”根据我对学生既往的朗读训练,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到的几种朗读方法:(1)把文字变成画面,想象着读(2)有的愿意加动作读。(3)还有的愿意进入角色读。我随即进行表扬与鼓励,“就用你们说的这些好方法,读一读这段话。(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比一比,看谁把花灯读得最漂亮!”

  在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后,我安排朗读展示的过程。首先以描写“金鱼”花灯的句子为例,巩固朗读方法。此处设计了四个小环节:

  “金鱼”在风的吹动下,一摆一摆的,真像在水中游动。

  1)生生互评发现读法:通过他的朗读,你觉得这个花灯哪儿漂亮啊?学生通过评读发现读法。

  2)自我评价交流读法:结合学生的感受追问朗读的同学,你是怎么读,就让大家感受到“金鱼”花灯,金光闪闪,还一摆一摆的,特别漂亮?

  不管是哪种方法,教师都给予肯定。

  3)教师评价小结读法:通过他的朗读,还让我感受到“金鱼”花灯好像真的在游动呢!

  4)综合运用,提升朗读水平:谁还能像他这样给大家读一读?此时运用上面的方法进行朗读。

  设计意图:在生生、师生的评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了读法的指导,我想,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朗读水平定会有所提高。告别分析式的阅读,以读代讲,学生在感受朗读乐趣的同时,提高了朗读能力。这个过程,更为实在、真切!

  (二)限时练习背诵,积累优美语言。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给学生限时三分钟,要求学生背诵第3自然段,此时,教师出示课件,给学生以背诵提示。然后,根据提示进行检查。

  设计意图:此环节鼓励学生独立尝试背诵。在熟读中积累优美语言。

  三、体会文章写法,学习表达。

  (一)在比较阅读中,启发学生想象,渗透表达方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训练学生表达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课时我设计了说话训练:把你见过的花灯说给大家庭。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低年级学生普遍只会说出“我见过猴子灯,我见过飞机灯”这样简单的句子。至于吸引人,栩栩如生就谈不上了。

  恰好文章第三自然段生动有趣的表达,为学生训练表达提供了非常好的范本。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不仅将看到的花灯说清楚,还加上想象说得更生动就更好了。这个表达的提升虽不做硬性要求,但它给班中一些有能力的同学提供了表达的机会。通过这两年对比较阅读的研究,我认为借助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课文表达特点,训练后,提升表达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是这样引导的:

  1、引导学生回忆复现生字词阶段出示的句子。

  还记得这句话吗?

  2、通过比较文本,引导学生发现异同:

  教师引导:这两句话都能告诉我们什么?那又有什么不同呢?

  两种写法的相同点:都能够告诉我们作者看到了哪几种花灯。

  两种写法的不同的:第二句话加上作者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花灯很漂亮,第一句话却不能。

  此时教师及时小结“想象”写法的作用,再次感受“想象”的妙用,使积累背诵加以巩固。

  (二)在拓展阅读中,丰富学生认知,提升理解,训练表达。

  1、出现拓展的小儿歌《看花灯》,引导学生自读、同桌读、指名朗读,在儿歌的诵读中,复现了本课的生字认读字,又及时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为表达搭建了台阶。

  2、教师出示两种花灯的图片,启发学生想象:“小马”和“白鹅”好像在干什么呢? 接着模仿书中的句子,用一句完整的话将自己看到的花灯说给大家听。

  3、通过小组练说、推荐说、集体评议,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通过想象我们不仅把花灯的样子说出来了,还让别人感受到花灯特别漂亮,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大家眼前。

  布置作业:

  必做:1、自习课上,把课文朗读给学习伙伴听。

  2、阅读读本第二课《放风筝》,感受想象的乐趣。

  选做:把你喜欢的花灯画下来,旁边还可以配上你的描写。(老师会在板报中进行展览)

  板书设计:

  (图片)

  金鱼 游

  2 看 花 灯 蝴蝶 飞

  玉龙 甩

  各式各样 漂亮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我是从写字、朗读课文、借助想象说话这三方面设计的。这三方面也正是我本课要落实的三个目标。

  1我能在田字格里写好“花”“飞”二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 读得很好( )

  ② 读得比较好(错误在两处以内)( )

  ③ 读得不理想(错误在两处以上)( )

  3我看到了 、 、 的花灯。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1

  教材说明: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1课《回声》。主要讲一只小青蛙的叫声引来了另一只“小青蛙”,还调皮地学他说话。在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用水波和声波做比的巧妙指点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声的道理。这篇科学童话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物理现象——;回声,捧读本文,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增加了学生对大自然现象了解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有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关键:

  熟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板书课题)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那么回声到底是什么声音?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读了课文后就能知道了。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好读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然后指名读,随时纠正错字。

  2、检查认字情况。(课件演示)

  呱呱哩一圈圈波纹碰到返回来

  (1)带拼音读词语,重点强调“哩”和“波”的读音,“哩”是语气词,读轻声,“波”的韵母是ō,不要读成ē。

  (2)去掉拼音读词语,注意带点的字。

  (3)去掉熟字读生字。

  (4)交流识记方法。

  (5)用生字组词。

  (识字教学本节课的重点之一,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电脑课件的演示,注意生字的音形义教学,突出了教学重点,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三、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看书上的图边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看屏幕,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像什么?文中的那一段描写了这座小桥的样子?(第一自然段)请你读一读这一段。(通过这样的设计,对学生进行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桥洞下的小青蛙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小青蛙的心情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是怎么说的呢?又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呢?我们来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1)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听到的?读这一段应该用怎样的语气?(高兴、欢快)谁来读一读这一段?

  (2)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感到怎样?(奇怪)

  此时的小青蛙也和你一样。谁来读第三自然段?小青蛙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奇怪)

  妈妈的话呢?(亲切)

  4、面对小青蛙提出的问题,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看屏幕说一说。朗读第四段,找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跳、捡、扔)

  青蛙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1)学生边读边把妈妈说的话划出来。

  屏幕出示妈妈的话,找学生读一读。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孩子的疑问,它的话应该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2)读了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碰

  波纹 ))))))))))) 河岸

  荡回来

  碰

  叫声)))))))))))石壁

  (回声)返回来

  (4)让学生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小青蛙明白了什么,心情怎样?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它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稍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

  教师板书:回声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回声,这一部分的内容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各种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多读中悟情。同时抓住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等,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顽皮的小青蛙明白了这件事之后,又去干什么呢?齐读最后一段。

  6、分角色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味欣赏。

  1.你学了课文,懂得了什么?

  2.说说还在哪些地方可以听到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设计:

  31、回声

  碰

  波纹 ))))))))))) 河岸

  荡回来

  碰

  叫声)))))))))))石壁

  (回声)返回来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画风》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朋友在一起动脑筋,把无形的风生动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人物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观察,善于合作,多动脑筋,敢于创新。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风与事物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敢于创新的精神。

  本课的重点是:①会认丹、艺等6个生字②指导学生朗读。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1、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2、创设情景,联系实际3、自主合作,让学生参与其中4、以读为本,加强读本实践。

  三、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直观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主要任务,听说训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源于文中,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改的核心。因此本课应“以读为本”,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启发。

  四、说教学过程:

  ㈠猜谜揭题

  1、出示谜语:看不见它的身子,摸不着它的影子,有时它抖动树枝,有时它推倒房子。谜底是风。2、风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15课《画风》3、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用猜谜语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质疑课题,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㈡初读识字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标上自然段,给不认识的字注音。2、老师读后问老师读的怎么样?敢跟老师比一比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老师把这课的生字宝宝请出来了,你们认识吗?4、出示宋、涛、陈、丹、赵、艺、显,我们班谁的名字里有这些字?

  我先范读课文,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了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和老师赛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本课的生字大多是人名。我问学生我们班谁的名字里有这些字?让学生联系实际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㈢精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他们三人是怎么画风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随机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3、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4、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这句话?5、(不范读、赛读)想分角色读课文吗?

  新课标要求二年级学生要喜欢阅读,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环节我克服了乏味的串讲,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读中解决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画出简笔画,这样图文并茂,再加上老师的鼓励,通过赛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㈣拓展延伸

  三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出来,风能以诗的形式吟诵出来吗?大家背的古诗可真不少,如果让你来画风,你打算怎么画?展开想象的翅膀动手画吧!只要大家开动脑筋,敢于创新,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

  此环节让学生背有关风的诗,让学生画风,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想象的空间,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脑筋、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㈤板书设计:

  这样板书图文并茂、直观有趣,让人一目了然,符合低年级的特点。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通过本课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38个生字,会些39个生字。

  2、培养学生多动脑,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决。

  3、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7个及一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初步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难点:

  了解"蜜蜂怎么会引路"的道理。

  三、说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四、说教法:读书指导、谈话、讨论、讲授、演示

  五、说学法:预习、读书、阅读、质疑问难、听课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平时我们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不知道路该怎么办?

  2、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么会引路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多种情况检查识字情况。

  3、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一、二自然段,汇报交流,点播释疑。

  2、重点指导读第三自然段。

  (1)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A列宁的住处在哪儿?

  B谁能说说花丛在哪儿?

  C那么,园子在哪儿?

  D养蜂人的小房子呢?

  E房子旁边还有什么?

  (2)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一说?

  (3)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A(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B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C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D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下面我们把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等一下我还要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3、学习第四段。

  小朋友,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呢?

  (1)请一位小朋友读读第四段课文。

  (2)请你们看书上的图,再图文对照,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在说话?

  (3)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呢?

  (4)指导读一读这句话。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

  (5)小朋友,什么叫向导?(向导就是带路的人。)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齐)蜜蜂。

  (6)但是你们想一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不能。

  (7)列宁是*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

  四、课堂小结:列宁是*动脑,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七、说板书设计:

  蜜蜂(向导)——园子

  蜜蜂引路观察思考

  列宁——小房子(养蜂人)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雨后》,本课是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中一首优美的叙事诗。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这首诗主要描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景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细细咀嚼、品味,就会感到其中更深遂丰富的内涵。这首诗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在这首诗中,冰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中国儿童幸福生活的欢乐图。她寓情于景,寓理于境,通过几个小小的画面,创造出了一个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的生动欢快的艺术境界。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会认绿线中的4个二类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孩子们在广场上快乐玩耍的情景。感受文中孩子们玩水的快乐,体验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按照老师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体会小哥哥、小妹妹的愉悦心情,读出感情。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表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法,在教学中让识字、理解与想象、朗读、表演互相穿插,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的活力的学习氛围,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四、教学分析:

  由于本文语言浅显,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学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还应多读课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就是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读课文。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识字、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1、出示[夏天景色]: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雨后广场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我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以及对课文的一个初步了解。

  2、在学生说完以后,教师进行一个简短的小结: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孩子们踩水玩耍的情景,觉得非常有趣,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这时,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第二步: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儿歌,自学不认识的字。

  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和其他采取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启示,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更适合自己。

  2、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给大家讲讲吧!

  [操作方式]找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讲给大家听,教师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生词,点同学读,纠正字音,指出要注意的地方。相机点拨,有重点地指导几个比较难认的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想锻炼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步:勇闯三关,朗读课文。

  1、勇闯朗读第一关,朗读要求:正确

  学生活动:自由参赛朗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读得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朗读,自由的朗读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

  [操作方式]学生互评时的标准围绕“准确”展开:读音是否准确,有无丢字落字。

  2、再闯第二关,朗读要求:流利

  喜欢读这首儿歌吗?为什么喜欢呀?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更喜欢了。

  屏幕出示儿歌,学生跟着读,老师也跟着读。

  [操作方式]一节一节的出现,如果一遍读的不熟练,就再读一遍,第二遍要求大声朗读。

  四步:运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1、课文都读熟了,想想都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畅所欲言的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快乐”。

  2、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小节,就把这一节好好地读一读吧!

  3、在学生读完后,教师和学生重点交流:

  (一)首先感受小哥哥玩水的快乐。

  1、这时,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请大家一边看图一边自由读第2小节,看看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哥哥”。

  2、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这节内容我想让同学们来演一演,要想演的好,就一定得把这节内容读熟,而且,还要想一想可以怎么演?下面我们再好好读几遍,好吗?

  3、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上台表演。表演完后,请学生评一评,你觉得他们哪儿演得最有趣?

  4、你们能把这种有趣读出来吗?学生自由练习读,点学生读,最后男生一齐读。

  5、读完后,教师相机采访表演的孩子:“小哥哥,你刚才滑了一跤,觉得怎么样?心里怎么想的?”学生肯定会说玩水玩得非常高兴。

  6、这时,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疑问:老师觉得奇怪,滑了一跤的小男孩,一边嘴里说着糟糕糟糕,一边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再次体验孩子们的快乐。

  7、在学生谈完体会后,把2、3小节连起来读,通过表情朗读来体验小哥哥的快乐。

  (二)接着再来体会小妹妹的快乐。

  1、小哥哥玩得这么开心,大家看(出示课件),小妹妹也不甘示弱,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4小节,其他学生思考:小妹妹在干什么?在想什么?

  2、小妹妹在跑的时候,有几个动作写得特别传神,仔细在文中找,你发现了吗?

  3、在学生找出动词以后,请同桌两个同学一个人旁白一个人表演小妹妹,学生自由表演完以后,教师请一位学生演一演小妹妹,教师相机采访小妹妹:小妹妹,你一边跑一边在想什么呀?学生肯定会回答:我也想痛痛快快地摔一跤。这时,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小妹妹为什么也想摔一跤呢?

  4、你曾经有过小妹妹这样的想法吗?你们能把小妹妹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学生自由读完后,点多个学生读,然后全班女生齐读。

  [设计意图]我主要是想通过小组表演,同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五步:朗读第三关,要求:有感情朗读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一段儿歌。

  其他同学评价老师的朗读。

  2、学生活动:每小组选取其中的一段儿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动有趣。小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学就朗读哪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

  3、附加关:背诵

  刚才那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儿歌,相信你们一定表现的更棒!试试看吧!

  学生活动:背诵儿歌,老师和学生一起试着背诵儿歌,互相鼓励。

  [设计意图]是学生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第六步:总结全文。

  1、现在咱们把课文连起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谁最能读出孩子们的快乐?

  2、在学生读完后,进行一个拓展练习:下雨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让学生自由发言:如捉鱼虾,打伞在雨中跑来跑去,看美丽的彩虹等等。

  第七步:指导写字。

  写字一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一直非常注重对学生写字的指导,希望通过两年的练习,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能写出一手漂亮的铅笔字。因为有了一年级写字的基础,所以在二年级我主要采用的是“半扶半放”的方法。

  首先请学生观察一下田字格中的生字,哪个字最难写,最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

  学生提出最难写的“劲”、“妹”、“粗”,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的写法,指导学生在书上描红。

  第八步:实践作业。

  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呢?

  回家后有声有色的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许他们会有一些让你们意想不到的变化……

  板书设计:

  一群孩子

  雨后---快乐小哥哥

  小妹妹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青蛙看海》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叙述张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后来在苍鹰的指点下,在松鼠的鼓励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完了所有的台阶,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针对课文特点,结合本人承担的课题,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识字,夯实基础

  (1)识字是读写的基础,识字太少,读书,写话必将遇到很大困难。低年级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识字写字,面面广量大的“随课文识字”是知识教学中的“重头戏”。我们知道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要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会写那么多的生字,对于每一位低年级老师来说都应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写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因而在教学时,我始终抓住识字教学不松手,如在复习环节中认读的“苍鹰、一双、登山……”等词都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认读,目的是让学生再次读准生字的字音,再现它们的字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一双( )”,旨在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双”这个量词,对于“善跑”、“展翅”这些新词,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不太会使用,因而采用了课文中现有的规范用语,事业帮助学生来积累词组,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这引起生词,

  (2)在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则是侧重了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在语言环境中较好的理解生词的意思,如理解“失望”,学生肯定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而把它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青蛙很想看看大海,而要想看到大海就必须要登上山项,可它又觉得自己上不去,所以它感很失望,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

  (3)在学习生字环节中,再次把这篇课文中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进行认读,目的是考察、学生在脱离了语言环境还能否认出这些生字,这样识字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之中,也是使识字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但使更多的学生去主动识字,巩固识字效果,夯实基础。

  二、诵读体味,增强体验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首先是要求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而我们使用的教材用语言描写的形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得以展示,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逼真,具体富有感染力。我们在这一环节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如在读青蛙和苍鹰的对话时,抓住“天哪,这么高的山!”“我没有……也没有……”来体会青蛙当时的畏难情绪,教学时,我采用了图文结合,先读正确,既而指导读懂,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创设情境,强化能力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锻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让他们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能用普通话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在教学中,我针对本课的特点有意识的设计了几个说话的训练点。

  (1)在复习环节中,设计了“初读了课文,你了解了课文哪些内容”,目的是检查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

  (2)另外一个说话的训练点,就是在读到“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台阶,到达了山顶”时,“青蛙终于到达了山顶,它会说什么呀!”因为有了前感悟课文内容的辅垫,青蛙从失望到充满信心,一级一级地跳完了,所有的台阶学生也是有感而发了,因而说出了“我疑义于看到大海了!”“大海真美呀!”……我想,针对每篇课文内容的不同,设计相应的说话训练点,对于提高低年级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是受益匪浅的。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12-30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01-05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01-07

语文说课稿11-08

语文《猫》说课稿01-05

语文《观潮》说课稿01-06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1-11

小学语文说课稿09-27

有关语文说课稿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