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生活总结解梦网名签名疑惑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计划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更新时间:2022-01-12
【精华】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四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单元教学内容:找规律(第88~92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了具体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本单元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单元开始安排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境,装饰的东西都是有规律排列的,小朋友有规律地围成圈跳舞等等。另外,还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有些题目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去找规律。一般来说,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的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宜多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实验的方式教学;也可以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但交流的重点可以是怎样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学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许多美丽而有规律的图案,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教学第88~92页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六中的习题。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四、单元教学难点及解决难点策略

  数字变化规律的教学,如:

  (1)例7是在例6的基础上教学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与例6不同的是:无论是图形还是数字的排列,不再研究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而是重点研究数量的变化,图形的变化也要通过计算相邻两项数量的差来找出规律。这种变化规律不是一组事物重复出现的规律,而是相邻两项等差的规律。要使学生知道怎样找数字的排列规律。

  教学例7时,先让学生观察第(1)小题:与例6比,图形和数字的排列有什么新的变化?还是一组图形或数字重复出现吗?你能发现新的规律是什么吗?然后让学生边摆边算,找出规律。找规律时可以独立完成,交流想法时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最后教师进行小结,重点说明:数字的排列要通过计算相邻两项的差找规律。第(2)、(3)小题,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要提醒学生认真观察,与第(1)小题有什么不同,再找规律。教师最后还要强调找数字排列规律的方法。

  (2)例8比例7的抽象程度要高,没有图形进行对照,也不摆图片,而是直接通过观察、计算找规律。第(1)小题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5,第(2)小题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3。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接推断单数和双数的排列规律;但是,对于每相邻两项的差在3或3以上的数列,就要靠计算来找规律。因此,通过此例题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找数字排列规律的方法。

  例8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找规律的方法与例7相同,因此,教学时可启发学生把例7的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上来。教学例8时,可以启发学生想:例8与例7的数字排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用例7找规律的方法来找例8的规律?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经验,重点谈找规律的方法。教学时先不急于提示学生,让学生独立做,这是检验学生迁移能力的好素材。数学的题量是无限的,但是基本的思想方法是有限的,掌握一些基本的思想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这是数学教师要注意和重视的问题。

  找规律(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例1到例4,练习十六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感知游戏规律。

  1.同学们,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1)口念:嘣嚓嚓嘣嚓嚓嘣嚓嚓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谁能接?他接得对吗?好,再来一组动作。

  (2)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动作:在相应的位置击掌两次。谁来接?一起接一次?

  2.好,都会玩这个游戏了?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

  对,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字)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准备这样布置会场,一起来看看吧。

  2.课件出示主题图。

  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生说。

  (1)课件逐步出示彩旗图。首先来研究彩旗图中的规律。

  a.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举起桌面上这种颜色的小旗。都猜是黄色?看看对不对。

  (点击鼠标,出现黄旗)。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b.如果让你给彩旗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为什么这样分?(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

  (2)课件出示彩花图和灯笼图。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和灯笼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该怎么给它们分组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学生思考、交流。)该怎么分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出现正确分组。)

  三、智力闯关,应用提高。

  同学们可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和灯笼排列的规律,接下来的“智力闯关”中也藏着规律,你能发现吗?你能顺利过关吗?

  (一)课件出示第一关,照样子猜一猜,完成例2。

  (二)课件出示第二关,涂一涂,完成例3以及做一做。

  (三)课件出示第三关,比一比。

  (四)让学生通过过关发现找规律的不同方法。

  小结:找规律不仅可以从右往左找,有时侯也可以从左往右找。可以按颜色找,也可以按形状找。可以两个一组,也可以三个、四个或更多个为一组。

  (五)闯关成功了,都站起来,随着音乐轻松一下吧。

  课件出示音乐,师生边唱边跳。在我们的动作里,大家发现规律了吗?生回答。

  3.嗯,我们还可以用动作或者声音来表演规律呀?谁能想出一组规律来演一演?生商量,表演。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呀,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

  课件出示:斑马、衣服、房间、建筑物。

  2.欣赏了规律的美,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

  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

  五、实践操作,创造规律。

  1.同学们真聪明,都学会找规律了,我们不仅要学会找规律,而且要学会去创造规律。下面我们就看一看,谁能当个小发明家去创造规律。

  2.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3个三角形、三个圆形、三个正方形,按一定规律摆好(也可以小组合作)。

  展示作品,集体评价,表扬小小设计师。

  六、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和自己的好伙伴一起去操场上、教室里再找找有规律的事物。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孝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孝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课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多项式的运算 、轴对称图形、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怎样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准确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第四章 多项式的运算

  本章主要要求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以及乘法公式。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

  重点:对于每个概念的正确理解,以及各项法则的正确、灵活的应用。

  难点:探索各项法则的形成原因。

  第五章 轴对称图形

  本章主要体会对称之美,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

  重点: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难点: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几何规律。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本章紧扣数据,抓住概念本质,紧密联系实际对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进行阐述。注重了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形成结论的教学方法。

  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意义、计算及与普通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理解极差、方差的有关概念与意义;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的分析。

  难点:能联系实际问题,利用数字特征分析数据组的统计特性,并对不同数据组的性质进行比较。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通过上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像陈琦、严细毛、瞿俐纯等同学更是对数学探究活动情有独衷。上期期末考试中,0901整体水平稍高于兄弟班级,但有两极分化的趋势。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于兄弟班,但低分段学生高于10%,而且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自信,有自暴自弃之嫌。

  三、目标任务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优秀率3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

  四。 主要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 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7、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习惯;(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3)自主作业习惯; (4)课后复习习惯。

  8、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対基础知识技能推迟判断,让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五。 教学进度

  第一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三周: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四~八周: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

  第九~十周:多项式的运算

  第十一~十四周:轴对称图形

  第十五~十六周: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十七~十八周:期末复习与考试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意参透教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数学目标要求

  1、理解集合及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掌握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的解法,掌握函数的概念及指数函数,对函数和幕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2、理解角的概念的推广和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基本的三角函数公式和三角函数巅峰性质、图像,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3、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并会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

  4、掌握平面向量时有关概念和运算,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的求法。

  5、掌握空间几何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方法。

  6、掌握概率与统计初步里的计数原理,理解三种抽样方法,会求简单问题的概率。

  二、教学建议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掌握知识和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吧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教学思想方法的参透。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材,以学生为账户提,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加强课堂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亲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根据材料个章节的重难点制定教学专题,积累教学经验。

  6、落实课外活动内容,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加强对高层次学生的竞赛辅导,培养拔尖人才。

  三、教学进度

  高一上学期

  高一下学期

  周次内容

  周次内容

  1—4复习初中知识和集合1—3数列

  5充要条件

  4—6平面向量

  6—7不等式

  7—9直线的方程

  8—10函数

  10期中考试

  11期中考试

  11—12圆的方程

  12—1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3—15立体几何

  15—18三角函数

  16—18概率与统计初步

  19—20期末、总复习、考试

  19—20总复习与期末考试

【【精华】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四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2-21

数学教学计划12-0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06-14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2-17

数学教学计划(精选20篇)05-19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12-17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精选20篇)05-19

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12-09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15篇03-29

高三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