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古诗
更新时间:2023-11-22 12:39:12
  • 相关推荐
刘禹锡的古诗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刘禹锡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刘禹锡的古诗1

  《尝茶》唐代: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的古诗2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楼”,也不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数花朵”的原因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就在她在默默地数着时,“蜻蜓飞上玉搔头”。

  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

  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这个结句是在回应“思量何事不回头”而设计的,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刘禹锡的古诗3

  这首刘禹锡的再授连州至衡阳是他回赠他的好友柳宗元所作,当时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有着相似的被贬经历。故作此诗,表达自己的心情。

  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

  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

  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

  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

  相望长吟有所思。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 )夏初,是对他的挚友柳宗元的《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一诗所作的深情回答。

  十年前,他和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活动,被贬放湖湘远郡。是年正月刚得召还长安,时仅一月,因游玄都观,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触怒权贵,又被排挤到更加僻远的岭南州郡去。而柳宗元这时也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两人同出长安南行,到衡阳分手,诗即为此而作。一、二两句,寥寥数语,就把他们屡遭挫折的`经历描画出来。对起述事,句稳而意深,为下文的展开作好了铺垫。

  三、四句承上抒感,而用典入妙。刘禹锡初次遭贬,即谪为连州刺史,途中追贬为朗州司马。现在再贬连州,所以叫做重临。可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重临州政呢?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西汉时有个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曾两度出任地近长安的颍川太守,结果清名满天下,而刘的重临,则是背着不忠不孝的罪名,带着八旬老母流徙南荒。这完全是置人死地的迫害呵。诗人通过事异两字把互相矛盾的情况扭合到一起,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下一句,诗人又用了春秋时柳下惠的故事:柳下惠为士师(狱官),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贬黜,这里用以比作同样三黜过的柳宗元。同时也暗示他们都是因坚持正确的政见而遭打击的。用典人切、事切,可谓天衣无缝。名惭,是对刘柳齐名自愧不如的谦词,表示了对柳的敬重之意。

  第三联五、六两句,将笔锋从往事的追索折入眼前的别况。归目并随回雁尽句,把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分手时的情景描绘得多么有情有致:两位迁客并肩荒郊,翘首仰望,他们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北回的大雁,一直到雁影在天际消失。一个并字,一个尽字,写得相当传神,把他们共同的望乡之情极为凄惋地传递出来了。愁肠句,从张说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诗中化出。心已伤楚,怎能堪那断断续续催人泪下的哀猿悲啼呢?诗人以回雁、哀猿衬托别绪,诗境也变得凄厉悲切,读来催人泪下。

  桂江两句,设想别后,以虚间实,笔姿灵活。桂江,即漓江,指柳宗元溯湘下桂而去柳州。

  连山,指刘禹锡的目的地 连州。桂江和连山并无相连之处,因此这里并不是实说桂水东过连山。那么如何把这东西远隔的两地联系起来呢?

  这就是下一句所要回答的问题了。原来连接双方的,正是山水相望、长吟远牵的无限相思呵。有所思,也是古乐府篇名,在此出现,语意双关。最后两句,一纵一收,转折于空际,挽合相当有力。其技法与杜甫的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秋兴八首》之六)相似。不过杜诗抒发的是个人对云山万里的故国的怀念,这里则用相望二字,把这一对志同道合又遭阻隔的友人的生死不渝情谊,从彼此两方写出,与杜诗不尽相同,而有袭故弥新之妙。寄离情于山水,同怅望以写哀,词尽篇中,而意余言外,既深稳又绵渺,不愧大家手笔。

刘禹锡的古诗4

  原文:

  潇湘神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秋。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译文:

  斑竹枝啊斑竹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注释:

  ①潇湘神:词牌名,一名《潇湘曲》。此词作于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时期,诗中所及山水和故事皆在湘沅间。潇湘:湖南西南部潇水、湘水。

  ②斑竹: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斑竹”。

  ③泪痕点点寄相思:《述异记》载,“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④楚客:本指屈原,此处为作者自况。作此词时刘禹锡正值贬官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⑤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

  ⑥潇湘:潇水在今湖南零陵县西北合于湘水,称潇湘。

刘禹锡的古诗5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

  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

  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

  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

  幽怨不堪听。

  刘禹锡诗鉴赏

  宝历二年(826 )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大概写于次年初春。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暮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 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究竟在哪儿呢?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殆尽了。日暮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当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场面,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

  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便紧扣题意,自然而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这里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借以形象地表达诗人对盛衰之变的认识。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位于江心的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驻扎在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

  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有没有变异呢?没有,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目突出,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警示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有没有被后世垂鉴呢?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

  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便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

  这种手法,用于咏史诗、怀古诗中,颇为高明,足资借鉴。

刘禹锡的古诗6

  晚泊牛渚

  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②,独自月中行。

  [注释] ①牛渚,古渡口,即现在的采石矶。诗人调官途中经过此地。②咏史指的是东晋时代出身贫寒的袁宏,因善咏史诗而被镇守牛渚的'镇西将军谢尚提携发迹的故事。

  (1)请列出诗中体现晚的时间变化的词。(3分)

  (2)简析第二联中景物描写的手法。(4分)

  (3)请从借典故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残霞、戍鼓、灯火、月中。(答出1个不得分;答出2个,得1分;答出3个,得2分;答出4个,得3分)

  (2)颔联采用了视听结合(1分)、动静结合(1分)的手法,描写了残霞变色、远雁哀鸣的景色(1分),渲染了一种寂寥、凄清的伤感情调(1分)。

  (3)该联表面上是说当世没有人能咏史,因而不必希望遇到谢尚(1分),实则借袁宏因咏史而得谢尚提携的故事(1分),抒发自身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伤感(1分),含蓄批判了排斥贤才的社会现实(1分)。

刘禹锡的古诗7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解说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刘禹锡的古诗8

  1、堤上行——刘禹锡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2、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4、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江南春——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6、竹枝——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步虚词——刘禹锡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帝。

  8、抛球乐——刘禹锡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9、纥那曲——刘禹锡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10、浪淘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1、秋风引——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的古诗9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解

  1、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2、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

  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刘禹锡的古诗10

  1、《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九日登高》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3、《缺题》

  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

  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

  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

  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

  4、《庭竹》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5、《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6、《汉寿城春望》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7、《伤桃源薛道士》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8、《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9、《浪淘沙》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10、《视刀环歌》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11、《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2、《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3、《杨柳枝》

  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14、《观云篇》

  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

  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

  葱茏含晚景,洁白凝秋晖。

  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

  15、《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年年曲江望,花发即经过。

  未饮心先醉,临风思倍多。

  三春看又尽,两地欲如何。

  日望长安道,空成劳者歌。

  16、《竹枝》

  江上春来新雨晴,□西春水彀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17、《松江送处州奚使君》

  吴越古今路,沧波朝夕流。

  从来别离地,能使管弦愁。

  江草带烟暮,海云含雨秋。

  知君五陵客,不乐石门游。

  18、《伤循州浑尚书》

  贵人沦落路人哀,碧海连天丹旐回。

  遥想长安此时节,朱门深巷百花开。

  19、《寄赠小樊》

  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终须买取名春草,处处将行步步随。

  20、《步虚词》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献天帝。

  21、《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的古诗】相关文章:

古诗的作文12-11

古诗带有秋字的古诗词11-02

深院古诗12-27

古诗的说课稿11-10

冬至的古诗04-21

优雅的古诗04-03

幼儿古诗04-05

风筝的古诗04-04

白露的古诗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