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小学古诗《咏柳》
小学古诗《咏柳》
更新时间:2023-11-24 14:15:30
  • 相关推荐
小学古诗《咏柳》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古诗《咏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古诗《咏柳》1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读出碧玉、妆成、裁出、剪刀“4个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拓展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歌的意境,想象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虽然春天悄悄地走了,但春天的美景总让我们挥之不去,请看:(出示春景图)看了这美丽的春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春天吗?你最喜欢春天的什么?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看老师写(1板书诗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

  2释题

  师:谁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1)学习咏(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识忆字形)

  (2)理解咏

  师:咏字是口字旁,那么咏就是(生尝试说:歌唱、赞美的意思),咏柳就是(生说歌唱、赞美柳树)

  师:我们来读读课题。(齐读)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

  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在诗中寻找吧!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指名分行读(四人一人一句,开火车读)

  (3)了解似的两种读音

  (4)学习绦:正音、识忆字形、理解绦的意思(绦是绞丝旁,那么就是与丝织有关,那绦的意思就是)生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看注释是读懂古诗最好的方法。读绿丝绦理解绿丝绦(出示实物)

  (5)下面我们来读读古诗,看谁读得正确通顺。齐读古诗

  2读出节奏,

  听了你们读,老师也想读

  听出了老师与你们读得有什么不同吗?

  (有节奏)读的有高有低叫韵律,有快有慢叫节奏

  好,请你们也用这种节奏读一读自由读

  指名读1中1好、带读齐读古诗。这次老师听出来了,有点像古人读诗了。

  三理解诗意,品读诗句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来。你读完《咏柳》这首诗,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柳树,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师:请大家轻轻地读,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从诗中的哪个词或那句话读出了柳树的美?

  1学习一二句

  (1)理解一二句意思

  (a)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出示一二句),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的哪个词读出了柳树的美?

  预设:

  生:我从碧玉(板书碧玉,解释碧玉就是绿色的玉)读出柳树很绿。

  师:哦,柳树是那样的绿就像是被(碧玉装扮成的一样)。齐读:(第一句)还读懂了那个词?

  生:我从绿丝绦(板书丝绦)知道柳条像绿丝带一样漂亮。(出示实物)

  师:当千万条柳条垂下来就像绿色的丝带一样柔美。齐读(第二句)

  (b)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读1、2)

  (2)创设情景读

  师:早春二月,春风拂面,柳树展现她迷人的风姿。一行行婀娜多姿的柳树倒映水中,柳树翠绿翠绿的,长长的柳条随风飘舞。(课件出示垂柳图)你们看柳树像什么?(亭亭玉立的少女)刚刚我们知道碧玉是指绿色的玉,但还有另一层意思,想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们:在古代碧玉是指年轻美貌的女子。这里用年轻美貌的女子来形容什么?如果说柳树像美女,那倒垂下来的柳条又像什么呢?(少女的头发)看到这样的柳树,你心里有什么感受?那我们就美美得读吧?

  个别读、齐读。师相机指导。

  2学习三四句

  (1)多美的柳树啊!诗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师读(出示第三、四句),谁来读?你读懂了哪句?

  预设:

  生:我读懂了“二月春风似剪刀”就是说二月春风像一把剪刀。

  师:它剪出了什么?对,裁剪出细细的柳叶。

  (2)品味“裁”

  a出示柳叶图,问这是怎样的柳叶啊?你能用一个词说说?(精美、可爱、嫩绿)

  b这精美、可爱的柳叶是春风裁出来的,(板书裁生看老师写,注意笔顺)裁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用裁呢?如学生有困难,可引导学生用裁组词(裁缝),裁缝是做什么的?普通人做得出来吗?

  师:春风像一位高超的裁剪师裁出了这样美的柳叶,这是怎样的裁啊!(神奇、出神入化)一个剪字怎能代替!

  (3)了解修辞方法

  再读诗,看看有什么发现?(你真会发现)

  预设:生上一句是问,下面是回答。

  师哪一句是问?(不知细叶谁裁出)谁来问问?个别读、齐读。

  师哪一句是回答呢?(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仅是回答吗?更是咏叹春风的神奇啊!。在这句中有个似,这似就是(像)的意思。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样一比,写的句子就更美了。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男女生合作读)

  3师生合作读诗

  师:老师描述,同学们读相关的诗句,可不要读错哟。

  迎着徐徐的春风,诗人信步来到小河边,看到柳树翠绿翠绿的像碧玉装扮成的一样,无数柳枝垂下来像绿丝绦一样柔美,诗人不禁吟诵——--诗人来到柳树下看到精美纤细的柳叶,惊喜万分,不禁自问——,哦,原来是春风这把剪刀裁剪出来的呀,诗人赞叹道—

  4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吗?对着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说好了吗?带着你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

  四想象画面

  师: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配乐朗诵),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在河畔有一棵高大的柳树,垂挂着无数根细长而柔软的枝条。

  师:你只看到了翠绿翠绿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随风飘舞吗?再想想,在这美丽的春天,(柳树旁、山脚下、花园里、小河边)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播放高山流水)这些美景都是春风裁剪出来的,诗人只是在赞美春风吗?还是在赞美春天,大自然

  师:是啊!春风一吹,给我们带来多姿多彩的春天,大自然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板书春风------春天——大自然)

  五链接诗句

  师: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让小草发芽生长,柳树那长长的枝条随风飘舞,还在抚摸着堤岸呢(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那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没有长成树荫呢?(出示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这样美的春景吸引了黄鹂在枝头间唧唧喳喳的叫着,白鹭也展翅高飞(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大自然的的美景真令人陶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大自然的美景无处不在,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春江水,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六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师:大自然是多么吸引人啊!(示图,这是谁?他正在做什么?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来赞美的春天柳树吧!指名读:小诗人你来赞美吧!贺知章你来赞美吧!齐读:小诗人们,大家一起来吧!(课件出书诗和图)

  读得这么好,能背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试试。齐背(配乐)

  七小练笔

  在诗人贺知章的眼中,春天最美的是柳树,在你的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呢?请写一写。

  师:老师也写了自己眼中春天最美的景物出示:

  春天最美的是水,水碧绿碧绿的,像一块块无暇(xiá)的翡(fěi)翠。

  (是什么)(怎么样)(像什么)

  孩子们在你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花、草鸟)拿起笔写一写吧

  春天最美的是—,——————,像——-——————————。

  总结:是啊,春天是生机勃勃的;春天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美景真令我们陶醉,大自然真神奇啊!让我们再一次吟诵《咏柳》齐背古诗。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去收集收集,积累下来,好吗?

  板书

  咏柳

  碧玉裁

  丝绦

  春风——春天——大自然

小学古诗《咏柳》2

  《咏柳》

  作者:贺知章【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注释:

  (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8)似:好像,如同,似乎

  (9)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咏柳》意思: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咏柳》写作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精华,为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为了帮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克服学习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障碍,一些出版社约请了一些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撰写了鉴赏古典诗词的文章,以"辞典"的方式,出了不少书籍,如:《唐诗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词典》、《元曲鉴赏辞典》、《文明清诗鉴赏词典》、《乐府诗鉴赏辞典》等。

  如何阅读有关古典诗词的鉴赏文章,从而提高鉴赏水平,就成了当前青少年学习中的一个问题。过去课文中只选过文字评论方面的文章,关于鉴赏方面的文章还没有。编者特约请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专门撰写了《〈咏柳〉赏析》,开了这方面的先河。通过学习阅读《〈咏柳〉赏析》使人们撰出一道门径,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咏柳》鉴赏:

  这首诗构思奇巧,通过柳来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袅娜多姿,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你可知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名句赏析——“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小学古诗《咏柳》3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小学古诗《咏柳》4

  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一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下面根据新旧教材不同年级中,两位教师的课堂处理实录,比较学生在对古诗诗意的理解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一、教学片段一

  1、师:春风吹来,你有什么感觉?

  生1:暖暖的,已经没有冬天冷了。

  生2:很舒服。

  2、出示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读读诗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3、二月春风为什么像剪刀?自由读读古诗,指名说。

  4、“绿丝绦”是什么意思?

  5、谁能把“万条垂下绿丝绦”美美地读一读?

  6、春风还裁出了什么?齐读最后两句。

  7、谁见过细细的柳叶?这样细细的柳叶需要什么样的剪刀?需要谁来裁?

  8、春风不仅裁出了细叶,还裁出了什么?(柳树)指名看图读第一句话。

  9、“碧玉”是什么?为什么不用绿而用“碧”?

  10、谁来读读第一句话?自由读全诗,配乐齐诵。

  11、想象:春风还会裁出什么?(绿草、花朵、竹子、梨花)

  小结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

  教师从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二月春风为什么像剪刀?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注意通过指导学生用“美美的”朗读来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形象之美。随后,以诗眼“裁”字为突破口,引发学生想象还裁出了什么,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教学片段二

  1、自由读读古诗,觉得美的地方用笔圈圈、划划。

  2、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妆的意思是打扮。

  生2:垂是垂下,向下挂下来的意思。

  3、再读读第一、二句话,说说美在哪里?

  生1:美在柳枝像绿丝带一样随风飘动。

  生2:绿的颜色让人看了觉得清凉舒服。

  生3:柳枝细长柔嫩,样子很漂亮。

  生4:像丝带一样很有光泽。

  4、能不能读得更美?为什么把“一树高”读得那么美?

  5、小结:一、二两句写出了柳条的美,美在:色如碧玉,形如丝绦

  6、各自在书上写一段感受到的美的句子。(出示四幅画面,展开想象写出画的美。)

  生1:柳叶像碧玉一样装点了柳枝,千万条柳枝垂下来,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

  生2:……

  7、同学们写得真美,诗人用14个字写出了柳树形状、颜色的美,你还体会到什么美?读读余下的两句诗。

  8、这里的“裁”为什么不用“剪”?试读。

  9、这是怎样的一“裁”?

  生1:随便地一裁。

  生2:巧妙地一裁。

  10、这一“裁”,裁出了什么?

  生1:裁来了燕子。

  生2:裁来了青的草,红的花,一个五颜六色的春天。

  11、在“裁”前面加两个字?(神奇、巧妙──)

  加四个字?(生机勃勃、巧夺天工)

  12、扩展阅读:谁把柔丝染嫩黄?大文章!齐诵。

  13、看录像片段体会。

  教师在处理古诗时,以“美”字为着眼点,不断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通过对诸如“绿丝绦”、“一树高”等词的反复咀嚼,发挥想象,使学生在理解诗中词意的基础上,真正领会诗中用词的精准与精妙。同样,在三、四两句的教学中,教师也以诗眼“裁”字入手,将该字与“剪”字相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潇洒、大气的内在意蕴。

  纵观两位教师处理古诗的`方法,都能发现在新课标指引下,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进行自主探究的可贵实践。整个教学流程中,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本对话及生本对话等方面,均能体现出新课标带给师生的可喜变化。新教材第六册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古诗的整体把握,对诗人所抒发的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充满赞美的感情的体会,而原教材第八册的教师,更侧重于通过落实字词的理解,来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因此,体现在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上,后一位教师的学生更能把词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清楚,而前一位教师的学生,对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领会得更加到位。也许,这就是广大教师在追求完美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遗憾吧!

小学古诗《咏柳》5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与热爱。

  2.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了解古诗大意。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师:你能背哪些古诗?

  指名背诵,表扬鼓励。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两首古诗。

  二、学第一首古诗

  1.师板书:春晓。

  师:谁会读?(指名读,请小老师读)

  2.师:谁已经会读了?请他读一读(表扬)。

  3.听老师读,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4.听录音,跟着读(两遍)。

  5.再听老师读一读,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6.师生合作读,一人读一行(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师揭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7.生看图,师讲古诗大意: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糊糊,似乎有沙沙的`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8.师:谁已经背出来了,请来试一试。(看图试背,师表扬鼓励)

  9.齐背古诗

  三、学第二首古诗

  1.板书:咏柳(指名认读)

  诗得作者是谁呢?(贺知章)师板书。

  会背的站起来背一背(表扬鼓励)。

  2.听录音,想想你听到了什么?

  3.请小老师领读古诗(两遍)。

  4.听录音,跟着读(注意停顿)。

  生质疑问词,师揭示,生试讲古诗大意。

  5.生看图,师讲诗意: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的,下垂披佛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你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裁剪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尖刀的二月春风啊!

  6.指名背诵古诗。

  四、复习巩固

  1.男生、女生分别朗读两首古诗。

  2.指名背诵。

  3.小组开展背古诗比赛,选出优胜者,表扬鼓励。

【小学古诗《咏柳》】相关文章:

《咏柳》古诗11-22

咏柳古诗的意思03-30

古诗《咏柳》赏析11-22

贺知章古诗《咏柳》赏析11-22

咏柳的诗意02-16

咏柳的作文04-08

《咏柳》说课稿01-09

咏柳说课稿02-21

经典咏柳诗词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