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作文>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4-18 09:05:52
  • 相关推荐
精选春节的习俗的作文9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的习俗的作文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1

  寒假又到了,春节又来了!过春节嘛,总是有很多习俗,放鞭炮就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春节习俗。

  “春节到,放鞭炮,吓跑恶鬼和妖怪!春节······”弟弟边说着自己编的顺口溜,边放鞭炮。看着弟弟放鞭炮,我心中升起一个疑问:“为什么过春节要放鞭炮呢?”于是,我去问知识渊博的爷爷。

  爷爷告诉我:“鞭炮是中国的特产,也称‘炮仗’、‘爆竹’。它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春节放鞭炮的原因是要把出没的野兽吓跑,驱魔驱邪,喜迎春节,它还表示平平安安,欢欢喜喜。”“噢,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谢谢爷爷,我明白了。”

  听完爷爷的解释,我对鞭炮来了兴趣,想放一放鞭炮。

  我拿出一个长长的烟花,来到院子里,我扣动打火机,一束蓝色的火苗从打火机里冒了出来。随着“咝咝”的响声,一簇闪闪的火花从顶端喷了出来。我尽情地挥舞着,跳着自己认为很优美的舞动,在夜空中画出各种图案。

  我还不尽兴,又拿了一个大大的'礼炮,准备点燃。但看到它庞大的体积,我又犹豫不决,这时,妈妈看透了我的心思:“不要怕,只要勇敢、自信,你就能成功!”听了妈妈的鼓励,我鼓起勇气,点燃了导火线。就在我飞速跑开的同时,一阵震耳欲聋的响声响了起来。“噼!啪!”一朵朵美丽的“花儿”从礼炮中喷薄而出,顿时点亮了夜空。“砰!”又一颗小火球蹦了出来,“哗!”就像一朵巨大的玫瑰花瞬间开放,绚丽至极·····夜空中,各种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花朵”争奇斗艳,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五颜六色的烟花,不仅绽放出来美丽,绽放出了悠久的历史文化,还绽放出了我的勇气与信心!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2

  世界各地的过年的习俗都是不一样的,在爆竹的阵阵声中,我们迎来了一个喜庆的.节日—春节。

  家乡在过除夕夜和正月初一那天是最为热闹的。首先是在除夕晚,先是敬天公,敬天公是在于子正时(为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我们即要在家中万堂中设案,摆上三牲、果子、清茶等贡品,并且燃上三柱清香、点烛拜天公。这种祭祀天公是一直要持续到初四。除夕之夜。不仅要守岁还要开正,开正就是在除夕之夜守岁到十二点,迎新年,在子正时“敬天公”的同时,燃放烟花爆竹,以表庆贺,开门迎春迎祥,俗称“开正”。

  正月初一,首先是贺正。清晨,无论是男女老少,个个都是要早早起床,穿上早已准备好新衣服,早餐合家都吃面线加鸡蛋,据说吃蛋去壳,意思是在除霉气,迎吉祥,而面线则象征着福寿绵长之意。早上吃完早餐即要出门走访邻居亲友,亲友则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相道到:“恭喜”。就是俗称“贺正”,要是有小朋友上门做客,主人必要奉上糖果、蜜饯或者喝甜茶、喝甜茶,意思是让上门小客人“甜一下”意思。以示让小客人有个甜甜蜜蜜好开端。

  到了初九了,春节的热闹差不多就过了,小孩子们去照常上学了,大人们也去照常做事了。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3

  我国有许多传统文化,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今天我就来说说春节吧!

  每年阴历一月一日就是春节。春节里人们有放鞭炮、贴窗花、贴门神、贴红对联的习俗。这是为什么呢?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只叫“夕”的怪兽,它经常坑害百姓。有一年春节夕又来坑害百姓了!一位老人请出了灶炉神,让他去请一位神仙来除掉“夕”这只怪兽。灶炉神到了天庭之后,向玉皇大帝上报了“夕”在人间的所作所为,玉皇大帝大怒派“年”去除掉“夕”。“年”到了人间找到了“夕”,经过一番恶斗,年终于战胜了“夕”。“年”高兴的对村里的人说:“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以后你们每年的一月一日只要放鞭炮、贴窗花贴门神、贴红色的对联……就可以驱赶像夕这种怪兽了。”村里的人们高兴的异口同声说:“太好了”

  啊!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多么丰富多彩呀!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4

  过年真好 过年真好,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 一进腊月,就渐渐地露出了过年的气息。特别是腊月二十三过后,人们就真正地开始忙活起过年来了。 最难忘的是除夕,这一天才是迎接新年到来最重要的一天。一大早,妈妈就忙着做菜做饭,爸爸忙着打扫卫生、贴对联,我则把鞭炮拿出来晒了又晒,准备“爆竹声中一岁除”。

  年夜饭真是丰盛,没有什么客人,但十个八个的菜都端上来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美酒,喝着饮料,吃着美味的饭菜,很自然的,话题就是总结过去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我的心中感觉很充实。晚饭后重要的活动项目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一直到深夜也不休息,大人们说这叫守岁。 从下午时分一直到凌晨,接连不断的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早已按捺不住了,几次想燃放那晾晒好的鞭炮,可爸爸不同意,说是凌晨时分燃放才更有意义。

  凌晨十二点的钟声终于敲响了,我和爸爸将鞭炮点燃了,听着那阵阵鞭炮声响起,看着那片片礼花在空中闪耀,我兴奋得连蹦带跳。 鞭炮放完了,春节联欢晚会也看过了,我竟然毫无睡意,妈妈劝我早些睡,说是明天一早要回老家拜年呢。除夕过罢就是初一,回老家拜年,不但会得到大把的压岁钱,还能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鞭炮。 就这样,鞭炮声会“噼里啪啦”地从除夕一直响到十五,这才算过完年。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5

  我们国家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节日,那就是中国了,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风俗习惯,比如说打扫卫生,贴春联,贴窗花,守岁,爆竹,拜年等等等等,春节的很多风俗到现在都是流传下来的。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以前就有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含义,希望把一切的贫穷通通都扫出家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记住少成的方法来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贴春联贴窗花,是有着一种美好的.愿望,还可以烘托出春节喜庆的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味着福气到,还有各种各样的春联,都是一种福气的含义,希望一年都比一年好。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当五彩缤纷的爆竹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新年走到我们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长辈们给晚辈分发压岁钱,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春节还有不得不说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而且每一个地方都是有些区别的,有趣的事情也多得说不过来,祝福讲不胜讲,哪个人不喜欢传统的春节呢?谁都想把这些古老的习俗一直流传下去。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6

  “噼噼啪啪……”在这排山倒海般的爆竹声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人们喜气洋洋地辞旧迎新,忙得不亦乐乎。我家也不例外。

  瞧!奶奶正做汤圆。汤圆圆溜溜的,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雪白雪白的,又像娃娃白嫩嫩的脸蛋。我疑惑不解地问奶奶“为什么汤圆是圆的呢?"奶奶笑眯眯地说:“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

  我飞奔去看看爷爷,他正在贴春联,举起双臂,抬起头,等待着爸爸的指挥。“左一点,过了,右一点,错了,高一点,不对,低一点……对对对!”爷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贴好了。我抑扬顿挫地朗诵起来:“跃马迎春春风扑面,抬头见喜喜气盈门。”这不就意味着来年会更好吗?

  妈妈正在忙着贴窗花呢。有红红火火地“福”字,有喜气洋洋的拜年娃娃,还有可爱的卡通小马。这些美丽的窗花把透明的移门、窗户点缀得格外醒目、格外喜气。“咦,妈妈你把‘福’字贴倒了!”我不满地嚷嚷起来。妈妈意味深长地说:“你想想,‘福’字倒了,不就是福到了吗?”我一边点点头,一边“哦”了一声。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那就是放烟火,爸爸搬来两大筒烟火放在门外宽敞的地方。我躲在里面,捂住耳朵,透过天窗,只听“嘭”,五颜六色的火焰拖着长长的尾巴窜入夜空,就像一颗颗美丽的流星从东划到西。你看!有红的似一团燃烧的烈火,有黄的像一块块闪耀的金子,还有紫的如璀璨的水晶……这一响像个艳丽的大绣球抛入空中,那一响像朵美丽的牡丹尽情绽开,还有的像柳枝垂落,像仙女散花,像巨龙腾飞……顿时,漆黑的夜空显得分外妖娆。我欢呼起来!这美不胜收的烟花不就是上苍撒给大地无尽的喜悦与祝福吗?

  烟花伴着爆竹敲响了新年的钟声,春联和窗花红红火火的迎新春。我美滋滋地收到了许多压岁钱,全家洋溢在欢声笑语之中,神州大地更是一片欢腾!……啊,又是一个幸福年!

  这天是大年夜,我十分兴奋,因为在这一天,我终于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决定放一次烟花。

  也许你想,放烟花有什么难的?不是我胆子小,而是我对火有恐惧症,因为曾经被火烧到了右手的小指头,差点就成了只有9个手指的残疾人到现在还留着疤痕,所以从此以后,我对自己发誓,我再也不玩火。但这天,我却准备突破自己这十多年来对火得恐惧,放完我前面的这个巨型烟花。

  刚看到这个烟花,我被吓了一大跳,妈呀,这个烟花到我的大腿那边,可能比我还重,我连小的也没碰过,更何况这么大的,怎么可能呢,我想老爸求情,想换小一点的,但老爸说,只有这个了。但我想:放就放吧,我好歹也13岁了,害怕这个,还不笑死人,我今天站在这了,就一定要放掉它!我拿起打火机,一步一步接近这个大家伙,按了一下打火机,“哗!”一个火苗燃了起来,一阵滚烫的风吹来,我吓得一松手,把打火机扔在了地上,我做了一个深呼吸,拿起打火机,小心翼翼地向烟花走去,把打火机凑近燃火线,轻轻点了一下,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逃得不见了踪影但火苗只是“啪”地燃了一下,又灭了。我再次走过去,有点起火,但还是不动,突然,一个红色的点正迅速的往上窜,“噼里啪啦”到了终点“揪”一声,几个橙色的火苗像火箭一样飞上漆黑的天空,寂静的天空顿时热闹起来,烟花声,欢呼声响彻一片。紧接着,在天空中画成了一条线,五颜六色的`花儿便在空中盛开了,把黑漆漆的天空装饰得很是热闹,两三秒后便似流星般落下,过了一会,我便走过去看看,突然,又有几个烟花蹦了出来,我下的坐在了地上,真是惊心动魄呀!

  虽然,这次放烟花让人胆战心惊,但我却还是很高兴。因为,我终于克服了对火的恐惧,放出了我13年来的第一个烟花。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一阵阵鞭炮声中引来充满希望的蛇年,春节中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全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团圆饭。

  大年三十那天,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充满着喜庆的气氛。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挂满了红红的大灯笼,贴上了喜庆的对联,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大街小巷。我们家里也都充满了节日的喜庆。

  从早上九点开始,我们一家人就开始了做团圆饭。奶奶负责掌勺,是我们家的主厨,做出香喷喷的美味佳肴。由小爹来帮厨,幺幺洗碗,妈妈就来摆碗筷。我也不袖手旁观,便自告奋勇地去帮妈妈摆碗筷。我们都忙得不亦乐乎,厨房想起了锅碗瓢盆的交响乐。

  到了十一点,在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下,饭菜终于做好了,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陆陆续续端上了桌子。有热气腾腾的鸡肉象征着红红火火;有油亮亮的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有圆鼓鼓的饺子象征着招财进宝;有香甜可口的甜米饭象征着甜甜蜜蜜;还有细长细长的粉丝象征着长命百岁……在一阵阵鞭炮声中,我们开始祭祖,爷爷点上一支蜡烛烧纸钱,盛上一点儿饭,点下一点儿酒,代表我们对他们的思念。望着这一桌香气扑鼻的菜肴,我馋得口水直流三千尺,便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并迫不及待对爷爷奶奶敬酒。爷爷奶奶听了,满脸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就递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就这样,在一阵阵欢笑声、碰杯声、鞭炮声中吃完了团圆饭。

  我家的团圆饭真是一桌名符其实的满汉全席。也是一次充满幸福、团圆、吉祥、喜庆的团圆饭。更是一次让我回味无穷的团圆饭。

  20xx年即将结束,我们也将进入新的一年--20xx年。我们中国有句话:“新的一年,新的事情,新的开始”。20xx年还没有进入我们的世界,我就早早地盼望着春节的来临了。

  既然新的一年应该什么都是崭新的。那我的家也应该是崭新的。我准备这样布置我的家:既然20xx年是猪(亥)年,我就多画几张小猪的照片,然后剪下来,贴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猪。有时间,我就跟着外公学剪倒“福”字。(学的差不多了),我就自己用红纸在家慢慢地剪倒“福”字。剪好了,我就把它贴在我们家的门上、窗户上、墙上。甚至连日常用品上都贴有着倒“福”字。看到这一张张红纸上面的倒“福”字,就感觉家里面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好像这一年都会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再用彩纸(蜡光纸)剪几条五颜六色的拉花,一抽一合的,比大街上卖的还要漂亮!再把这些五彩缤纷的拉花贴在窗户上,电视上,电脑上……显得格外光彩。太阳光亮的时候照在上面还会返光。通过拉花,把我家照得都亮堂堂的。几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又美、又妙的七彩光。啊!真是天下最好的奇观呀!经过这一番修饰,我总是感觉到还缺些什么。“对了,还有灯笼呀!”我要在家的大门前挂两个大大的灯笼。这两个灯笼可都是我亲手做的。最后拿出毛笔和对联纸,写出了一幅春联。上联是:你我春节都有缘,下联是:缘缘都在春节中。横批是:有缘春节。再拿起浆糊往门口这样一贴,OK!真是大功告成了。我欢呼雀跃。

  这就是我准备在春节期间对我自己家的梳妆,打扮。自己亲手布置的家,住在里面感觉就是不一样。它充满温馨,洋溢着喜庆!春节,你快快来临吧!我们都等着你,期盼着你!

  中国传统文化是反映民族风貌的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我们知道的书法、对联、灯谜、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都属于传统文化。中国也有许多传统佳节,在我们黄冈,十分重视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人们都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答。我们就说说春节吧!

  先说贴春联。新年伊始,人们为了表达对生活的一种期待,往往把一些祝福语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两侧,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再说说团年饭吧。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有香喷喷的烤鸡,甜甜的年糕,可美味了。其实,听老人们说,每种菜还有它特殊的意义呢!比方说,吃肉丸子代表一家人团团圆圆,吃豆腐代表来年生活富裕,吃鱼则代表年年有余。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义?吃完团年饭,就该放鞭炮了,为什么呢?原来,放鞭炮不仅可以驱赶不吉利,还能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

  每年春节的时候,放烟花是小孩子必不可少的节目。仙女棒、巨无霸、天女散花、火树银花,都是我喜欢的。吃过晚饭,我总是吵着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陪我一起去玩。我们先点着一个仙女棒,在天空中“画画”、“写字”然后点燃一个巨无霸,听它的隆隆巨响,接着再点上一个火树银花,看它在地面开花。哇!真是五颜六色,漂亮极了。瞧,美丽的焰火冲上了天,变成一棵“大树”,我高兴得又拍手又跳。

  春节还有好多好多习俗呢,比如说拜年、收红包。我很喜欢过年,你呢?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7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23或24,它是庆祝整个春节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23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24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每家每户黎明升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当时先民驱役鬼,祈福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就是一扫而光陈旧的东西,这既指庭院里的陈年老垢,也指旧岁中碰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奉灶神为了控制家庭饮食的神明,认为灶神要在小年晚上向玉帝述职,玉帝对这家的赏罚全在灶神的汇报了.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糖瓜”,一说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说甜言蜜语;一说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坏话出不了口.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间仍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之说。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今年公历二月六日),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旧岁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禳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其中最有特点的还是守岁。

  守岁,俗称“熬夜”,即除夕之夜,达旦不眠。传说,远古时侯有一种凶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来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弱点是怕火光,怕声音,于是人们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烧青竹,使其发出爆响,年这个怪物也就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了。从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习俗。不过,守岁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包饺子,而且还必须包素馅的饺子,这是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净净,平安顺利”。还有人在饺子里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长寿。

  注意,守岁还有不少禁忌,如禁扫地,过小年时,平时很难触及的角落都要打扫干净,而进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乱也不能扫,习惯上认为那样会“破财”。再如,禁用剪刀,禁说“没有了”凡此种种,都是人们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8

  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路头神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9

  春节里,家家户户门口贴满了春联,我不禁对春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忍不住向爸爸问这问那。爸爸灵机一动,给我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采春联,想让我亲身感受一下春联的奇妙。

  家乡的春联真多啊!有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还有九字联、十一字联等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对联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有写春日美景的,有写丰收喜悦的,有写祈财送福的,也有颂扬时代新风的.,真可说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瞧,这边门楣上写了幅物华天宝,那边门楣上对上一幅人杰地灵左边门框出了幅上联春风春雨春色,右边门框则对了幅下联新年新岁新景,对得多么工整啊!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说出了农家渴望平安如意的心愿;人有鲲鹏志,国呈龙虎姿、国盛国昌凭国策,龙飞龙腾靠龙人道出了人们立志强国的心声:喜看今春花千树,更盼来年桔满仓却以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了乡村桔农渴望丰收的情怀;处处红花处处红,重重绿树绿重重则精妙地点写出了山乡的美景:玉兔归时深慕人间春色美,金龙起处喜看华夏蓝图新一幅长联更是说出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着一幅幅春联,我不禁浮想联翩,豪情满怀,决心更要发愤读书,将来为国争光。正所谓华夏年年腾骏业,新春岁岁展宏图。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习俗作文12-27

春节习俗的作文09-12

春节的习俗作文03-18

家乡春节的习俗作文05-29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01-06

春节习俗作文(精选15篇)01-01

春节习俗作文15篇12-28

春节习俗作文(15篇)12-27

春节习俗作文精选15篇12-27

春节的习俗作文15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