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作文>作文600字>《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6-04 15:19:32
  • 相关推荐
【精选】《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八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篇1

  照我们资阳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在冬至那一天,一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吃羊肉,和羊肉汤,听长辈说吃了羊肉会让人暖和起来的。一大家子人在一起一边吃一边聊,可谓是热闹非凡。

  冬至一过,资阳人就更忙碌了。人们灌香肠,熏腊肉,将自己家中的鸡,鸭都关聚在一起,也把家中储藏在土里的老窖拿了出来,好在新年时过的热闹,美好。

  腊月初旬,孩子们也放假了,三五个孩子聚在一起,并不是做作业,而是商量着上街买什么东西。恐怕这第一件大事便是买零食,米花糖啊,花生啊,麻花呀,孩子们都喜欢吃。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这是孩子最喜欢玩的,特别是那些男孩子。这的三件才是买各种小玩意儿——风筝,玩具枪~~~都喜欢玩。

  孩子们欢喜地玩着,大人们也更加忙乱起来,他们必须在除夕之前,为孩子们买新衣,好给孩子一个惊喜。他们还要选一个吉日大扫除一次,必须打扫得干净整洁,好在春节到来时显出万象更兴的'气象。

  在除夕那一天,一家人会买上香火去祭奠老祖宗,求祖宗保佑自己,得到一种心灵的安慰。在吃午饭前,人们在家中堂屋里烧香蜡,请过世的祖先回到家中一起吃饭。晚上,一大家子人热闹的聚在一起吃晚饭,主人家一定会拿出自己家中的招牌菜,大多是四川的特色如:蒜苗炒腊肉,香肠,刨猪汤~~~那一天也最红火,无论你走到哪儿,都会听见鞭炮的响声,会看见天空中绽放着五颜六色的花朵,我坐在后院里休息,生怕天空被炸出一个洞来。一家人听着烟花声,一边看春晚。晚上到十二点时,人们会准时放火炮,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孩子们穿上新衣与爸妈一起到景区或街上游玩,人们都会外出,也有一些人会聚在一起打牌娱乐,显得一片其乐融融,十分轻松。

  从正月初二起,资阳人便开始了“走人户”(串门),到亲朋好友家去叙一叙旧,聊了一聊家常和工作的事情。一家人就这样热热闹闹的!

  啊!热闹的春节,我爱你家乡!

《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篇2

  杂货店里摆起了五花八门的红鞭炮,服装店里挂满了新购进的红棉袄。热闹的集市比平时更热闹了。来来往往的人们脸上带着微笑,空气中洋溢着欢庆的味道——春节,来了。

  父母走街串巷地置办年货,小孩子便屁颠屁颠地跟着。有时瞧见合眼缘的小玩意儿,央求父母一会儿,他们便心一软,也就到手了。

  除夕的晚上,父母便会忙着做好第二天要吃的'菜。而在我家,每逢过年是必定要卤鸡爪、大虾、鸡蛋、鸡腿的,这可把我乐坏了,闻着满屋子的卤香,我和妹妹不禁垂涎三尺……母亲坐在炉子旁,掌握着火候,我和妹妹便悄悄地溜过去让母亲夹几只出来。可是吃了一只又想吃第二只,吃了第二只又想吃第三只。直到父亲走过来轻声呵斥:“别吃得太多,明天,再好好地吃,吃够!”我们才恋恋不舍地擦擦手上的卤汁儿,跑到院子里玩去了。

  大年三十儿的晚上就更热闹了。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火红的灯笼,贴上了喜庆的春联,有的人家还在大门上挂起了五光十色的彩灯,一闪一闪的,为绚丽的夜晚更添一分动感。

  在太阳还依偎在山峦肩上的时候,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自己的鞭炮和烟花。鞭炮清脆的声音在山谷里一遍遍地回响,像急促的钟声催着人们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夜幕降临,大人们也满心欢喜地拿出了大个的鞭炮,将过去的晦气炸了个烟消云散。孩子们的兴趣持续高涨,向天空扔着一颗颗鞭炮,瞬间化为了一朵朵多彩的礼花,在天空徐徐绽放。孩子们在人群中蹦蹦跳跳,互相比着谁家的鞭炮更漂亮,飞得更远。但遇到大朵的烟花绽放时,他们会不约而同地扬起头来欣赏,谁也不愿失去一次大饱眼福的机会。

  十二点了,钟声有节奏地敲击着每个人的心。终于要跨入了一个新的年度,而“今年”,定会是个丰收年!窗外的红灯笼在风中摇摆,似乎也在频频点头。

《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篇3

  各地过春节的风俗都不一样,我们家乡也有自己过春节的风俗,今天,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春节。

  过春节的时候我早早的就起床了,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妈妈叫我起床,穿上妈妈为我准备好的帅气十足的新衣服,心里别提多美了。一大早我就跑出来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到了中午爸爸和叔叔们在门上贴起了红红喜庆的对联儿,对联儿上写的内容是一些祝福的话。终于到了我盼望已久的晚上了,因为这晚是我们守岁的时候,可以尽情的玩耍放烟花爆竹。给爷爷、奶奶拜年,奶奶给我和姐姐压岁钱。大人们忙着包饺子,我看着一排排像元宝一样的饺子,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吃饺子呢?”妈妈说:“饺子吃了万事顺。”这时,我看见奶奶是这样包饺子的:奶奶先把面搓长,然后把面做成一个个小面团,然后把面团用擀面杖擀称一张张小面饼,就做成了饺子皮,最后再把肉馅用饺子皮包起来。有的饺子里包糖,有的饺子里包钱。包完了饺子之后,我们全家去放烟花,我仰望天空,看见了有红色、黄色、绿色的烟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那美丽的烟花像流星一样在天空闪耀,整个天空美丽无比,五彩缤纷。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家里都团圆在一起吃饺子,这时候我和姐姐比赛,我为了吃到糖的饺子,我一气吃了二十多个,到了最后爸爸吃了一个包钱的饺子,包钱的饺子代表生活富富有余,不缺钱花;姐姐吃到了包糖的`饺子,代表着生活甜甜蜜蜜。

  每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是春节的大餐,大家都喜欢看这丰富多彩的节目。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春节,我爱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篇4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转眼间已经到了腊月二十三,大扫除、办年货、买新衣,大家忙里忙外都是为了过年做准备。看,我和爸爸妈妈正在大扫除呢!我一只手拿着扫把,一只手拿着抹布,“卖力”地干着。其实,嘴上说是我们一家三口大扫除,我只不过是充数的,充其量就是擦擦桌子,倒倒垃圾,别的事我就在一旁观看;看,我正要和妈妈去买新衣,置办年货。我和妈妈去给我买齐了全套的衣服,接着就到了超市。走近超市一看,里面的糖果、零食、饮料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缭乱。眼睛看花了,我索性闭着眼睛,拿到哪个算哪个。转眼间,购物车里的东西堆得像小山一样。

  除夕的活动更为精彩,早晨一出门不干别的,先贴对联,大家都得如此,真是一道奇特的.风景线!这不,大人们又在准备年夜饭了,炸虾、蒸包子、煮面条,一盘、二盘、三盘……桌子已经放满了,可还有好多菜没有做好,看来今年又要吃得像气球一样了。走到餐桌前一看,虾、鱼、排骨、油菜……应有尽有,看得人口水直流。

  下午,就是玩,除了玩还是玩。到了晚八点,我们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春节晚会上有让人哈哈大笑的小品;有动听悦耳的歌曲,还有我最喜欢的让人琢磨不透的魔术。这四个小时很快就过去,十二点的钟声已经敲响,霎时间,震耳欲聋的鞭炮一个接一个响了起来。放完鞭炮,回家吃一顿美味的饺子,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吃到钱呢!

  大年初一大家都奔东奔西,去朋友家拜年;初二则是回姥姥家;初三到初六就是走亲访友;初七大人开始上班,孩子们开始学习。

  正月十五就是吃元宵、看灯展、看社火,真是精彩纷呈极了。

  正月十五后就开学了,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篇5

  灯笼一挂,春联一贴,鞭炮一响,我们翘首以盼的春节就来了。

  我的家乡全南虽然不大,但是过春节时却分外热闹。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最忙碌的一天。一大早,我们全家就开始忙碌起来。一吃完早饭,妈妈便出去采购食物,我则跟着爸爸一起贴春联、挂灯笼。等妈妈回来了,我们就开始大扫除,它的意义可深呢,代表着“辞旧迎新”。

  一眨眼,就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其乐融融地围坐在饭桌前,伴着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互相举杯祝福。不过,我们这群小孩子最期待的还是收压岁钱。每当大人们把红包派给我们,我们无一不喜笑颜开,还外加一声甜甜的“谢谢!”。收完压岁钱,我们便进入了新年的第一个梦乡。

  初一的光景,比除夕悠闲得多。这一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拜社年”。看到这,你一定会问:“‘拜社年’是什么?”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初一这天一大早,我们全家穿好新衣,戴好新帽,就会开开心心地回到我的老家——龙源坝寨下。大约九点钟,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聚在祠堂前,由宗长带领,挑着“头担”(“头担”里面摆放着鸡、鸡蛋、扣肉、炸鱼、茶叶、米酒等祭品,),先到祠堂祭拜了祖先,紧接着全村人便浩浩荡荡地去祭拜“社神”。到了社树下,宗长先恭恭敬敬地摆上祭品,倒上三杯米酒,点上香烛,随后示意几个小伙子点燃一排排的红鞭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便争先恐后地响起来。在鞭炮欢快地燃放完后,宗长带领大伙向“社神”三鞠躬,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族人平安、万事如意!最后宗长把三杯米酒倒在社树前,寓意“社神”已饮,也意味着祭拜“社神”的仪式基本结束。

  过了初一,人们就开始四处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家家户户都会把零食、水果摆的满桌都是,应有尽有,让我们这些小馋猫吃得过瘾。

  过了正月十五,春节差不多就结束了。于是,我们又开始盼望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篇6

  我的家乡是有名的齐国古都——淄博,在我的家乡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而又有其独特的风俗。

  在我们这里,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就年味十足了。大街上人来人往,每个人脸上又洋溢着节日的气息,置办年货。买衣服的;买玩具的;买鸡鸭鱼肉的;买糖果糕点的……,大包小包,拎着一年的收获,拎着一年的快乐,忙的不亦乐乎。

  最热闹的要数年三十了,这也是春节的开始。中午过后奶奶和妈妈就忙着蒸花馍、拌肉馅、包水饺,爸爸忙着杀鸡宰鸭,在张罗着今天的年夜饭。我和爷爷在门外贴上红红的对联,挂起了红红的灯笼。奶奶在阳台上摆上一张桌子,点起香烛,摆上鸡鸭鱼肉,奶奶告诉我这是“接神”用的天地桌,在它面前磕头,它能为全家带来吉祥安康。到了下午4点多,街上就争先恐后的响起了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噢!过年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谈着家常,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吃着美味的年夜饭,等着新年钟声的响起。“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在今晚全家都不会睡觉,爷爷说这叫守夜。即能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又能迎来一年的吉祥如意。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和爸爸到楼下点起长长的鞭炮,鞭炮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伴随着鞭炮声,大年初一来到了,爷爷、奶奶也穿戴一新,等着我的伯伯、大妈、叔叔、婶婶们来给他们拜年。大人们见面都互相说着吉利的的话,我也会不失时机的给大人鞠躬拜年,这时,大人们会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塞进我的口袋。

  大年初二,爸爸、妈妈带着我回姥姥家拜年。妈妈准备了很多的礼物,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大袋的饼干和糖果,妈妈说姥姥要把这些分给邻居,每人四块,不能多分,寓意四季发财,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习俗。

  初三早上,妈妈包好水饺,奶奶摆好香案,我和爸爸去放鞭炮,奶奶说这是辞天地,吃了水饺,放了鞭炮,年三天就过完了,之后的几天就是走亲访友的时间了。

  这就是我们这里的春节,它承载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和祝福,你喜欢吗?

《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篇7

  按照湖北省宜昌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活动量,每天用充足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呐!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新衣,门外贴好红红春联;有条件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是春节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话。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三五成群在逛街,有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掌声、喝彩声。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鞭炮纸烧掉。

  “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日子。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生活。

《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篇8

  在我的家乡——涡阳,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之一了,习俗更是极多了。家乡的春节也因为淳朴的民风民俗而热闹非凡。

  春节前,家家都要买鸡鸭鱼肉等。这时,肉铺、鱼摊、水果店、超市是最忙的了。到了春节的前一个星期,店铺均会关门,但街上的人流却迎来了高峰,不论是哪,都会有车辆拥堵。所以也有句俗语形象地再现这种景象“腊月的集,挤掉皮。”

  除夕,有多种讲究,如不能随便乱说话,要说吉利话、不能随便关门和开门、要守岁,特别是还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而最重要的是在十二点之后,家家要放关门炮,因此,只要十二点新年钟声敲响以后,鞭炮声就连续不断,此起彼伏。

  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去散步,名义上是散步,其实是看花灯、赏烟花、凑热闹,一家人在一起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再映着天幕上的烟花与繁星,是一幅别有韵味的祥和画面。

  在农村,春节期间一般是最闲的时候,说来也好笑,春节时也是不能剃头的`,说什么“正月剃头死舅舅”。前年爸爸头发实在长得太长,受不了,剪了之后,被大舅爷和小舅爷发现后,爸爸都被训了足足一个小时呢!我也笑了一个小时。

  农村的春节期间是要祭灶的。说是让灶王爷保佑一年中风调雨顺。贴上春联时,要把旧春联撒下,这是万象更新的寓意,“总把新桃换旧符”嘛!

  大年初一早晨,吃过饺子,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去给长辈们拜年。因为我们的家族是个大家族,所以从九点要一直拜到十一点,小孩说完祝福语就可以领红包了,我们个个都成了“小富翁”。

  过年,是到正月十五才结束。春节习俗表现出了中国人民重视亲情,重视家文化的传统。也证明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更说明了中国是多民族为一体,多风俗为一身的名副其实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