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作文>作文300字>跨越的作文300字
跨越的作文300字
更新时间:2023-05-13 08:37:04
  • 相关推荐
关于跨越的作文300字4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跨越的作文300字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跨越的作文300字 篇1

  她,是巾帼却胜须眉的女英雄;她,是奋斗在一线的革命者;她,是舍生取义,以一死谢天下的爱国者。她的一生,是一段不断跨越的征程。

  她,跨越了封建礼教。

  从儿时起,父亲就教导他舞枪弄棒。这也是她豪爽气度的来由。

  也正因如此,她便与其他长在深阁的大家闺秀有了很大不同。她们在水榭舟亭中伤春悲秋时,她正策马奔走在平阔的原野之上;她们小杯慢酌,作清丽小词,她大杯畅饮,挥毫赋壮烈诗篇;她们驻足庭中,折花饮茶,她乔作男装,进梨园听戏……

  她不愿受封建礼教束缚。面对异样目光,不过是“殊未屑”罢了。

  她,跨越了国度。

  独自离开家,踏上了东渡游学的路途。

  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生活紧凑,还有日常的种种不便,娇生惯养的她咬牙坚持了下来。她求知若渴,不断学习,终于从初来的.彷徨无助变得游刃有余。

  她,跨越了小我。

  民族危亡之时,她毅然抛弃家庭,加入救亡图存的队伍,领导起义,无私奉献……

  她,跨越了世俗偏见。

  她是英雄,是以女子之身胜过男儿的侠士。

  她是鉴湖女侠,她是秋瑾。

  她以一腔热血,半生豪情,跨越一个时代。

跨越的作文300字 篇2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潜力,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没有素质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前些天,我阅读了一课名叫《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文章。文中主要讲述的是:居里夫人经过多次试验和多次失败,从1吨工业废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这0。1克纯净的镭,它具有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光。

  居里夫妇这一重大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轰动了全世界,在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玛丽·居里走上讲台,她要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报告,她的'报告使物理学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玛丽·居里她视名利如粪土。她把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的金质奖给小孩玩,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时,便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留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就像玩具。”

  从今以后我们要学习居里夫人那坚强、纯洁。她的严于律己,她的客观,她的心正不阿,这所有一切都是难得可贵的。

跨越的作文300字 篇3

  持,这个词读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世上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没几个人能做到。这项艰巨的任务,居然被一个女子完成了,她叫玛丽居里。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两年后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后来,皮埃尔不幸早逝,加重了她的负担,但她还是默默工作着。一直工作到67岁去世。她的一生都在工作,不论遇到了什么困难,都不退缩,总是坚持着。我们要向居里夫人学习,为人民、为科学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居里夫人不顾别人的嘲笑,和皮埃尔一起提炼出了镭。因为她总是坚持着,所以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但她视名利为粪土,我们还要向她学习这种淡薄名利的`精神。在这么多的精神中,坚持不懈才是她最大的特点。

  平时我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就像那次做泥人,我把形状捏出来之后,总是雕不好它的五官,过了一会就放弃了。但我读了《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之后就决定以后遇到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

  《跨越百年的美丽》让我懂得了坚持,让我以后遇到困难不再退缩了。

跨越的作文300字 篇4

  今天,语文老师上课时给我们讲了一篇文章,叫《跨越百年的美丽》。

  学完这篇课文,我知道,跨越百年的美丽里面的“美丽”并不是指居里夫人的外表,而是居里夫人对科学梦想的不断追求。居里夫人的美能跨越百年是因为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和她优秀的品质。居里夫人的美体现在外在美和内在美。内在美可谓不胜枚举:有爱国、淡泊名利、追求真理、治学严谨、艰苦奋斗和持之以恒。

  说她爱国,是因为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说她淡泊名利,是因为她视名利如粪土和将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说她追求真理,治学严谨,是因为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说她艰苦奋斗,是因为她工作的所谓实验室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说她持之以恒,是因为她,经过三年又九个月,她终于在成吨的.矿渣里提炼出0.1克镭。

  这位伟大的女性已经离开我们一百多年了,但她穿着一袭黑色的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以及那双微微内线的大眼睛,将永远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一个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