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后感

生活总结解梦网名签名疑惑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快乐读后感

快乐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1-20 18:23:12
  • 相关推荐
快乐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快乐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快乐读后感1

  ——这是珍妮特?温特森的《我要快乐,不必正常》的读后感。这是我第二本读到后来抑制不住哭出来的书。

  我是两天,不,应该是一天内读完了这本书,不到5个小时。

  为什么?因为我迫切地想要知道后来这个小女孩怎么样了。

  她有没有感受到被爱,有没有原谅或者接受养母。是的,我关心她能找到生母,那个给了她生命又把她遗弃的生母。我和她一样,对生母有不可原谅和愤怒,又有渴望。

  但我也希望她知道,养母是爱她的,用自己所不正常的方式爱她。

  比如,他们每年一次一周的海边度假,属于她俩的餐馆的那顿不甚丰盛的午餐。

  自从有了女儿,我越来越发觉:小女孩无时无刻不希望我爱她,在意她,就算生气发怒,也一直渴望我的怀抱抱,我冷静下来的温柔。等待我对她说一句:对不起,妈妈刚才不该那样。

  应该说,每个女孩都爱自己的母亲,每个女孩对母亲的所有言行都超级敏感,每个女孩从母亲那里学会爱学着被爱学会爱自己。这应该是正常的。

  可是,不正常,又怎样呢?!我几乎是哭着读完了最后三章。我无法抑制情绪。

  ”我也知道,真的知道,温太太也给了我她能给的——那是一份黑暗的礼物,但并非毫无用处。”

  我是读到这里眼泪决堤的。

  珍妮特没有在养母那里得到应有的母爱,但她也相当珍惜。不然,到了牛津之后依然带好友回家看母亲。不然,在此之后,她不再回去。

  获悉养母是开朗善良的,还健在,她很开心。我也为她开心。

  但”我发现自己不喜欢安批评温特森太太。温太太是个怪物,但她是我的怪物。”

  等于在说:我知道我妈不好,不完美,甚至很差,可那是我妈,你有什么资格评判她。

  温特森太太有同性恋倾向,组建了家庭却维持着无性婚姻,领养了一个不愿意领养的女儿,给了她尽可能的母爱。尽管,我也非常不喜欢她的冷暴力,经常的不辞而别,虐待,还有各种不可理解的不喜欢女儿(似乎是重男轻女,开始就想要男孩保罗,并以此来对比出言批评珍妮特)。

  我内心特别欣慰,作者能认为她现在所经历的一切还是幸运的,就代表她已经接受了自己的一生的事实——被抛弃,被不情愿的领养,被情绪化的母亲给予不正常的爱;但是她遇到了图书馆,在书中度过,在别人的书中和自己的书中得到救赎与原谅。

  从小在图书馆帮忙(算不算打工)的时候,在从A—Z阅读英国文学的时候,那辆破旧的小精灵车里过夜的`时候,在被英语系主任留宿辅导考牛津的时候,在后来遇到她的朋友、女朋友的时候,她有她的幸运。

  是的,在不幸中也有幸运。她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她原谅了所有人,包括她自己。她完成了自我救赎。

  如同我们在现实中挣扎着努力着,有时候真心绝望,最后与自己和解——承认自己的平凡,承认自己的局限,承认自己的缺点是一样的。

  她不愿去想假如没被丢弃没被领养或者在另一个家庭的样子,因为,她不想否认自己。

  如同在说:这就是我,尽管,我并不完美。

  世间没有完美的人,接纳自己,是幸福的开始。

  世间也没有完美的母亲,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不拒绝不放弃,及时地给予爱,给予温柔,给予温暖,就是一个好的母亲。

  这本书默默地教会我,如何与自己和解——我不是超人妈妈,在自我学习和爱女儿这两件事中,该怎样平衡——毫无疑问,女儿第一。同时,及时告知她妈妈在干什么和将要干什么,让她安心。

  看到倒数第二章的时候,甜宝说:妈妈,我想吃你煎的饼。我和她商量可以让爸爸来做吗?她撒娇说不行。好吧,我不能一边为珍妮特掉泪,一边又让自己的女儿失望。

快乐读后感2

  有幸阅读学习了潘继云老师的《走进快乐语文课堂》,使我感到受益匪浅。这本书总结了潘老师近二十年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潘老师始终致力于探讨如何实践“快乐语文”的教学理念,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语文,积极快乐地学习语文。

  书中潘老师介绍了他营造的快乐课堂,快乐读书,快乐写作,快乐实践,并将教学观点和方法的阐述与教学实例的分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内容紧扣教学实际。

  每每看完一章,不免要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相对照,思考我的课堂上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借鉴。读后我觉得的确,如果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快乐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创造轻松愉快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可见,学生的兴趣将是学习的强大推动力,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有快乐、满意等肯定的情绪伴随。而要让学生进入愉悦的心境,并能够乐此不疲地学习,就需要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兴奋地进行学习。这个情境可以是画面情境。

  二、充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有趣的课堂氛围并不是信手拈来的,有时需要我们老师苦心孤诣地思考如何去激发他们的兴趣。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充分钻研了教材,认真的备课。

  魏书生老师说过:“语文教师不应像食品厂的推销员,以把食品卖出去就算完成任务,而应当像保育员,以考虑孩子的胃口、心灵的需要为己任。”不同的课,不同的教师,常常会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师教学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教学导入不仅要有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还要讲求艺术性、简洁性,切实做到为学生服务,为课堂服务。

  三、及时评价,获得成功的体验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并以及时恰当的评价行为,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魏书生老师曾说过:“一件事情有一百种做法。”“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这就是说,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见解,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以树立起自尊、自信,帮助学生驱逐心灵的.阴霾,从而展开思与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

  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异想天开的创意,标新立异的观点。对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说认识,诉感情。只有如此,才能消除学生创造的心理障碍,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许后,信心倍增,兴趣更浓,将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激活快乐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有许多,只要我们努力去研究,去探索,而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要让语文课堂充满快乐,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使学生在轻松中思考学习,在活泼中发展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的知趣、理趣、语趣与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这股“源头活水”像清泉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让素来被视戴着镣铐的语文教学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让我们共建快乐的课堂。

快乐读后感3

  钱老的书中总是透露着幽默和睿智。记得高中时捧着《围城》,几个同学看的时候笑得抱成一团。《论快乐》是钱老《写在人生边上》小集子中的一篇文章,我在中学的时候就读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的,想到的跟以往是大不相同的。因此,现在再重读这篇文章时,感觉也是跟原来不同的,绝不是原来单纯地觉得好笑。现在则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文章的深层次的涵义了。因为真正的智慧不是直白,它需要细细品味,像酒一样,越品越感受到它的真实。同时也能体会到智慧的深邃。《论快乐》就是这样一篇充满了智慧的文章。文中对“快乐”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诠释。首先说它是易逝的,“欢娱嫌夜短”;再说“永远快乐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地不能成立”;接下来又向读者阐明快乐是人生存下来的催化剂;然后又说明快乐其实是精神层次上的感受;最后作者坚定地认为“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这里前面的“快乐”意味着物质上的享受,而后面的“乐观”这个精神意义上的涵义才是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快乐。而这句话也是文章的主旨。

  掩卷沉思, (读书笔记 )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看到的、面对的、经历的、回想的大多数是拼搏时的艰辛,失败时的痛苦。而成功时的快乐则是奋斗过后的一个界碑,那只能是一瞬间的感受,进步的人在快乐瞬间过后,便会越过这个界碑,朝下一个目标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又将会面对艰辛和痛苦。而不求上进的人虽然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受着“快乐”,但那也会是短暂的瞬间,因为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社会在进步的过程中就像一个筛子,把落伍的给清理出去。这个时候,他还能快乐吗?

  钱老在文章的末尾写到,“是的,这有点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得玩笑。”“矛盾”这个概念小而理解就是对不相容的事物的一种描述,大而解释则又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哲学的伟大之处就是它能将不管多大的问题给简而化之,用一个概念就概括了,但同时又神圣得让人不敢去触碰。由此可见,世间万物都处在矛盾之中,哲学也不例外。那与快乐相矛盾的事物是什么呢?痛苦、绝望似乎都不能很好地来概括,因为快乐本身就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谁能给出快乐的具体概念呢?钱老在文章中也没有给快乐下定义,但是他说了这么一句,“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他反对将“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并且认为“这是最糊涂的分析”,由此就递进得到了“人生虽不快乐,但仍然乐观”这样一个论断。这与钱老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旧中国,内忧外患,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而像钱老这样的知识分子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空有一身的才能却不能得到施展。在当时,钱老等一大批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救国的旗帜,传播先进的文化,用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救国的斗争中去,虽然生活上境遇很差,但他们是乐观的,在斗争中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希望。此时的他们一定是快乐的。

  再想想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我们,物质上的富裕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快乐,甚至物质上的富足导致了精神上的空虚。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西方有句谚语“智慧是快乐的源泉”。要想拥有快乐,我们就要先拥有智慧。应该时刻保持刻苦努力地学习,书本中的知识被你掌握了就是智慧。智慧是快乐的源泉,要最终感受到快乐就要去用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在奋斗的过程中你也会遇到痛苦,但那是得到快乐的必经之路,因为寻找快乐,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事物是矛盾而统一的,在奋斗中慢慢地体会寻找快乐的激情,为了快乐,让我们去奋斗吧!

快乐读后感4

  看完《蒲公英也很快乐》一文后,那如蒲公英般的女孩子,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心中感悟不断,提笔写下来,以平息繁复的感情。

  ——题记

  我喜欢看名家大作。中有情感深厚者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有历史名篇如:“运筹帷幄帐房中,决胜千里之外。”有气势磅礴者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这篇现代文,却让我不得不为之叹服。它并非人人皆知,却胜在现实与情感相辅相成。

  文章总体记叙了作者在去支教之前,到将要支教的大后部落去考察一番,途中请一位小姑娘带路去学校,却被小姑娘希望有一位好老师来教她们读书的纯朴愿望所打动,决定留下来支教,让这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像小姑娘一样快乐的故事。文章篇幅不长,却极有特色,极富含人情味儿。

  作者一开篇便说明自己对分配到大后部落这个贫穷的地方的不满。对于一大片黄色的蒲公英的描写,反衬出她对于这个荒凉而又贫瘠的地方的敬而远之。“道路崎岖,房屋破旧,空气中弥漫着一般火烧粪便的`味道。”都成为了大后部落贫穷的标志。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会愿意在这荒凉的浪费美好青春年华呢?作者便暗想“要动用所有关系,逃离这个苦海。”

  但这种想法却因带她去学校的小姑娘发生了改变。学校的内外景象迥然不同。外表看上去不过是“一间稍微大一点的房子和一个稍微大一点可以勉强当操场的院子。”里面却呈现出另一种的景致:“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桌椅也都很整齐地摆放着,窗户也都纤尘不染。”是谁那么勤劳呢?

  小姑娘说,没有老师愿意来这里上课,但孩子们却轮流每天打扫教室,把教室拾掇得干干净净。他们希望老师来了后,不会嫌弃这里脏,就会留下来了。

  接着,便是我最喜欢的两个片段。一个是小姑娘打扫完后,作者递给她一瓶冰红茶,她喝的动作及喝完后说的话。再者,便是小姑娘和作者一起吹散蒲公英种子的情景。

  不由得联想到了我自己。我每每买了一瓶饮料,便一口气喝了个大半。这不过是为了解渴的牛饮,怎可能品出饮料最美好的味道?不仅如此,我还对这些饮料进行挑刺。

  再看小姑娘“呷了一小口”“抿了一小口”,看似重复,却极妙地体现出小姑娘对这来之不易的冰红茶的珍惜。“赶紧”则体现出了她的羞怯。“带回家给妈妈和弟弟尝尝。”体现了她对母亲的孝顺和对弟弟的关爱。

  但看到这一句,我便羞愧得脸都红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父母本应是中华美德,却因父母多次的容忍而烟消云散。每每有了好吃的食物,我却总是一个人独享。

  蒲公英是极为平常的花,它们大片大片地生长在各个角落,却因没有人欣赏而寂寞。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折下一枝”,“虔诚地许一个愿望”再“呼”地一下吹散。

  “那蒲公英的种子漫天飞舞,像轻盈的雪花,霎时间丝丝缕缕荡漾开去。”好美的场景,联想到那柔白色的种子因吹了一口气而飞了出去的情景。那四散着飞出去的,何止是白色的种子,是对有老师来教书的期望,更是对学习的渴望!

  吹蒲公英的过程,让我不禁想到每次过生日时吹蜡烛的情景。许愿时,我总是心不在焉的,因为重头戏是吃蛋糕。再看小姑娘虔诚的样子,莫名地觉得心酸。她是如此郑重,却仅仅是为了让整个部落的孩子有一个好老师。

  我有极佳的学习环境,有教学经验丰厚的老师,但我却不知珍惜。做课外作业时,总是带了几分不满。孰知小姑娘想要读书,但无奈于没有老师愿意来教书。我只觉得自己太不应该,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用蒲公英许愿的小姑娘。世界上有太多像她一样渴望读书的孩子。但不知有没有人愿意去给她们当老师。只希望那飘飞出去的蒲公英种子,将她那几近微不足道的愿望带到世界各地,带到那些愿意帮助他们的人的身边。

快乐读后感5

  最近,我有意翻阅了《心理健康枕边书—别让压力挤走快乐》一书,读后受益很大,让我理解了最深的人生哲理。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生活中,要面对许多的压力:工作上的压力、学习上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环境的压力等。是的,压力永远都不会自己消失,这就要看你怎么样对待压力,怎么样调适压力,将压力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让它既能促进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又不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这本书告诉大家这样一句话:适当的压力才是美好生活的秘诀。

  对于我们幼儿教师来说,又如何面对压力呢?今天,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发展、变化,教师人事聘用制度的引入和实施、社会和经济环境所带来的一系列教育教学问题“困惑”,幼儿教师所面临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经济、生活、工作、精神上等许多的困惑接踵而来,不仅工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受到压抑,其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也会直接受到威胁。如何保持一个健康身心、健康的心态,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压力就像呼吸一样,如影随形的伴随着,如果我们置之不理,那么压力会越来越大的。现代医学证明:压力与疾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长期的压力会造成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假如人的生活中去掉困难、挫折的话,人就会取得荣誉,他们会变得不可一世,骄傲自大,甚至不可羁绊到疯狂的地步。就像轮船载重一样,以镇其平衡。

  所以,这本书里告诉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压力。加拿大教授塞勒博士说:“压力是人生的香料。”他提醒我们,不要认为压力只有不良影响,我们应该转换认识和情绪,多去开发压力的有利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工作是必须的,伴随而来的工作的压力、烦恼也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压力我们还是应该要承受的,关键是学会调整压力;你可能经历过挫折、不幸、别人的说三道四,但是我们都可以把它当成土渣、垃圾,统统的走开吧! 其实,让我们仔细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得到了多少,而是因为他计较的较少。

  从此书中,我得到了许多的启示:正视自己的不足,正确评价自己,我的优点,也许别人就没有,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放下架子,虚心学习;热爱自己的幼教事业,大胆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教育工作需求。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学会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的、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处理问题时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平时的我们,要学会自我放松,书中说的,“给自己放个假,让身体得到解放;给自己放个假,让精神得到放松;给自己放个假,让活力得到恢复;”正如专家所说的,在适当的情况下想说便说,可以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想休息便休息,做到劳逸结合;想娱乐便娱乐可以自我发泄……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卓越并非追求完美。俗话说得好,记住你该记住的,忘记你该忘记的。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让我们永远具有积极的良好的阳光心态——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我们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学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当你遇到认为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能及时进行换位思考。

  最后,让我们始终以阳光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去化解一个个压力,恢复我们内心神圣的自由与平静,将压力变为动力,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吧!

快乐读后感6

  喜欢读书是我学生时代的一大嗜好,徜佯在书的世界里,真得让人有一种忘我的感觉。成家之后喜欢读得书由一些哲理书、励志书,转为一些家教之类的书,从家教一类的书中我知道了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因此我常常和儿子同读一本书,并和他交流一些他容易懂的感受,对于阅读的情有独钟也影响到我教学中,尽管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但我经常提倡孩子们多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特别是开学初看了朱永新教授的《开启快乐教室》,我更加觉得孩子们不是不爱读书,而是没有形成一个静心读书的环境,让孩子喜欢读书,首先教师要爱读书,因此,我也利用起了课余这宝贵的读书时间,和学生一起走进阅读世界。对于读书我觉得首先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读书的目的是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了这样的思想,便了有读书的动力。其次,围绕自己的'专业发展去读书。如今我们特别强调实施新课程改革,在这样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必须多方面地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从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实质,这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前提。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自从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数学教师》。

  在我的心目中,《小学数学教师》就是我的良师。我和它的相识源于我实习时候的师傅老师,她订书了这本书,看得很投入,便推荐给我看。书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小学数学教师》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和了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他们的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慢慢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教师》滋润了无数数学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数学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据了解,《小学数学教师》滋润了无数数学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数学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教学点评中,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

快乐读后感7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的天职在于育人,在于培育学生美好的心灵。正如家赫〃斯宾塞先生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它在本质上除了知识传递,道德培养之外,就应该是对孩子权力的尊重。不明白这一点,任何苦心孤诣的教育都是会失败的。”

  初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措手不及,觉得更应该补充一下对教育孩子的知识空缺,于是才着手阅读了这本书。

  这本书既关注了儿童的智力因素,又关注了儿童的品德、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而这些都是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着的。在读这本书时,我感觉少了阅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生涩,多了那份亲切与共鸣。我深深地被斯宾塞富于人性的教育思想所震撼,为他奇妙的开创性的教育方法所吸引,为一百多年前他那先进的教育理念而惊讶。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学海无涯乐作舟”,看完《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后,我才真正领悟到: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孩子的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我想,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有时我也在反思自己,确实会因为自身的其他因素影响了情绪而牵累到孩子,看着孩子那无辜的眼神而心生内疚;也常常为自己在日常教育中曾经有过的一些过失和错误判断而惭愧;也为自己偶尔的一些与斯宾塞的方法相同的教育方法而高兴。中国历来都崇尚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法,并长期认为学习是严肃得近乎苦“差事”的事。学习之苦犹如咖啡之苦是无法剔除的.,但人们是为了享受而去喝咖啡,却很少有人是为了享受来学习。书中谈到,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需要点钻研、需要点机智、需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抛却机智不谈,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更多的是找出孩子的不是,却很少真正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少给予孩子真正的关怀。

  有一句话讲得真好“在教育你的孩子时也要进行对自己的教育”。我们总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却往往忘了让自己不断地接受教育。

  而对于知识的学习,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这不就是教育的真谛吗?我相信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如我一样,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愉快的课堂,希望自己的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成,这也将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斯宾塞还这样说:“爱,真的需要说出来。美好的情感当你说出来时,也会唤起别人同样美好的情感。”最令我难忘的是这样一个章节《走进孩子内心的12 张卡片》,不管怎样的学生,他都需要交流,他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有首歌这样唱:你快乐吗?我很快乐。我想,快乐应该是人生的真谛。

  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 当孩子遭遇不公的时候,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 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 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

  读着这本书,我也很羡慕斯宾塞先生,因为他说他可以完全按自己快乐教育的方法来教学,而我们现实的教育却有着种种束缚,但不管怎样,我们都期待着能以斯宾塞快乐教育的精髓,努力学习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带着孩子们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其实,每个教师都对他们的学生怀着一腔赤诚的爱,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师爱。但爱和有目的的教育是不同的,它更需要一些耐心、技巧,只要我们本着尊重孩子的原则,一定能够创造出和谐的育人氛围。

快乐读后感8

  《月亮,生日快乐》,这是一本非常甜蜜、温馨的书。画面很简单,但是很美,故事很朴实,但是又很巧妙。一天晚上小熊想要送一份生日礼物给月亮,于是为了送给月亮一份生日礼物。他划船渡过小河、走过树林、爬到高山上,不辞辛苦想和月亮说话。他和月亮对话,听到回声,以为是月亮说的话,非常高兴。为了给月亮买礼物,他用掉了存钱罐里所有的钱,看到落到地上的帽子,以为是月亮送给他的生日礼物。然而,月亮把漂亮的生日礼物弄丢了。但小熊对月亮说:“没关系,我还是一样喜欢你!”分享、宽容和体谅,这些概念对于小孩子来说是抽象的。但是如果他心里一直记着小熊和月亮的故事,如果他记得对别人说:“没关系,我还是一样喜欢你!”那么,他的心里就已经悄悄种下一颗爱的种子了。

  于是我设计了这个语言活动,主要以小熊和月亮的三次对话贯穿始终。

  首先,小熊和月亮的第一次对话,我主要让孩子自己猜一猜。如“小熊会问月亮什么?月亮会不会回答?小熊又会做些什么?”在这个环节中,孩子都会问:“月亮你什么时候过生日?月亮姐姐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在询问月亮有没有回答时,孩子都说没有,祝景仪说:“月亮,没有嘴巴。”吕博文说:“月亮太远了。”小熊会做些什么呢?我把图片放在一起,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要学会连续观察,连贯的讲述。林周鸿说得特别好,他说:“小熊划船过了河,走过了树林,爬到了高山上……”把小熊找月亮的过程都讲清楚了。

  接着,小熊和月亮的第二次对话,我是以玩“回声”游戏为主,让孩子在理解“回声”的基础上,表演小熊和月亮的对话。我声情并茂地给孩子讲述了小熊和月亮的对话。我问:“小熊问了什么问题?月亮是怎么回答的?”并且出示了相应的图片标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惊讶地发现,咦?月亮和小熊说的话是一样的。于是,我问:“为什么呢?”有的孩子说:“这是回声。”我问:“什么是回声呢?”没想到,我们的孩子生活经验还是很丰富的呢,他们会说:“当你说一句话时,远处也会传来这句话。”吕博文说:“我在车库的时候就会听到回声。”铮铮说:“在山上的时候也会听见的。”于是,我扮演小熊,小朋友扮演月亮,我们进行对话。我说:“嗨!”孩子们响亮的.也说“嗨!”这个反应是在我意料之中的。于是我问:“月亮的声音是比我轻还是响?”他们说:“轻。”“为什么?”“因为是回声。”然后,我的每一句对话,他们都能很形象生动的表现对话内容。为了加深他们对于小熊和月亮的对话内容,我们又交换了一下,他们做小熊,我来做月亮。接着,我还请个别的小朋友来尝试表演小熊,孩子们都沉浸在故事的氛围中。

  最后,在小熊和月亮的最后一次对话中,其中藏着一种情感——“宽容”。因为小熊把月亮送给他的帽子弄丢了。小熊去找月亮,孩子们都做出小熊很伤心的样子,说:“我把你的帽子弄丢了。”月亮也说:“我把你的帽子弄丢了。”我问孩子们:“小熊听到月亮也把帽子弄丢了会是什么心情?”有的说:“会更伤心了。”我请孩子学一学小熊伤心的样子,其他小朋友做月亮也做出伤心的样子。有的说:“会很生气!”我请小宝也来学一学小熊生气的样子,其他小朋友也做出生气的样子。我问小宝:“你看到月亮也很生气,心里开心吗?”他说:“不开心。”我说:“如果你弄丢了了别人的东西会说什么?”孩子们说:“对不起!”我说:“恩!听到别人道歉了,你会说什么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没关系!”我请铮铮来做原谅的表情,大家(月亮)也做原谅的表情。我问铮铮:“看到大家都笑嘻嘻原谅你了,你心里怎么样?”他说:“很开心!”原来,有时候你对别人是什么表情,别人也会用什么表情对你。如果你会原谅别人,你就会收获快乐!

  当然在最后的环节,对于孩子来说,有些深奥,但是,我相信在孩子再次欣赏小熊和月亮的故事时,孩子慢慢会体验到绘本中流露出的“爱”的教育,并会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和分享!

快乐读后感9

  初读青山七惠的《快乐》,像是在读小说家试图摆脱过去而创作的习作,读完心中会疑惑:这部小说确实是由一位曾获芥川奖的作家写出来的作品吗?面对这个问题,我开始反思:小说家的意图是这么轻易就可以看透的吗?这么轻易对一部作品做出这样的评价,未免也太草率了。

  我再次翻开书,书中的四位主人公正在就“真品”“仿制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耀子说了这么一段话:“不光是这个城市如此。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真品。不光是真正的宝石、真正的画之类的用肉眼可以看到的东西。比如啊,年轻人经常说的‘真正的自己’、‘真正的爱’之类的……这都不过是一些文字游戏,是人们随意在头脑中捏造出来的幻象。所谓真正的珍品,都不过是个幻象而已。”

  全书阅毕,再来读这段话,对于小说家的意图似乎有些眉目。她已经在小说开始的部分告诉读者:这部小说试图讲述那些高度抽象、只留存于人脑的情绪。那么,问题来了,一部小说真的可以把那些高度抽象、转瞬即逝的情绪讲述出来吗?

  看过这部小说内容简介的人大概都可以猜想到,这部小说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们不得不感慨,时代真的变了,男女之间连眉来眼去都是禁忌的时代,似乎从来不曾存在过。几年间,描述不伦的日剧、电影层出不穷,到了20xx年秋季档,我们甚至看到有一部叫「フリンジマン~愛人の作り方教えます~」,豆瓣页面上还有个简单粗暴的译名,直接就叫作《我出轨我骄傲》,男男女女女之间,好像谁都没有把“婚姻”放在眼里。

  大家都只是为了得到快乐啊!有句名言说得好: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婚姻”这样一种形式能且仅能束缚住男女之间(我们还是讨论最普遍的婚姻形式,其他婚姻形式会让这篇书评变得过于复杂),作为“人”这个实体,但是,肉体、精神和情绪是很难被调动的。那么,人为了得到快乐,可以做的事情就真的太多了。

  原来,快乐竟然是一种如此自私且损人不利己的情绪。很难想象吧,在日本那样一个社会里,会发生像这部小说里这样的故事。所以,故事背景理所当然地选在了遥远的意大利威尼斯,当日本被视作远东,而意大利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里的人都生性浪漫多情,不是传说意大利男子都拥有见妹就撩之神技能嘛……

  快乐,和其他情绪都是一样的,都由人的大脑来控制,分泌多巴胺就会快乐,多吃些巧克力就会快乐。快乐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那么,青山七惠又为什么要写快乐呢?这部小说,或许可以理解为,一个创作者意欲突破自己创作局限的一种尝试。最明显的区别是,读她以前创作的小说,很多时候,我的脑海中会闪现出吉本芭娜娜的名字,而在读这部小说时,这样的感觉消失了。我们看到太多她描述人的成长,看到的是她写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其中却积蓄巨大能量;而现在,看到的是她正在力图培养自己把一种抽象、不可触及的东西实体化的`能力。

  当然,我并不知道,这到底算不算是青山七惠在写作上的某种野心,就当是我的一种过度解读吧。只因我实在不愿意承认,这本书的全知视角成为阅读过程中的障碍,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样的方式把读者阅读的快感都抹杀了,读到最后会有无聊的感觉。

  我喜欢的一段话出现在文章即将结束之处:

  “她闭上眼睛,等待这种疼痛转化为自己焦急期盼的那种快感,等待一九九七年那个冬天的续篇,那时迸出的闪光,母庸置疑的快乐,不会再有第二次的真是瞬间,等待着灵柩的沉重棺盖开启,在里面沉睡的那个年幼的少女醒来,把现在的这个她打碎,让她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是,她等来的只是另一种冰冷。”

  我猜想,这也是青山七惠想和我们说的吧。我一直觉得,人生啊,就是一个一直走下坡的过程,我们越长大越发现,我们最终都会长成我们讨厌的那个样子。快乐,真的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事情。

快乐读后感10

  我是一个书迷,各种各样的书我都爱看;有趣的、搞笑的、感人的、哲学的 ……要是让我给你说我看过的书,我能说出一大堆,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在名目繁多的众书刊中,我最喜欢的就属订阅了三年多的《快乐作文》了。

  我跟它的相识是在学校里。三年前的一天下午,临近放学时,一本包装精美的书送到我面前,上面四个大字——“快乐作文”挺醒目的,一下子激起了我的阅读欲望,但因为放学时间到了,我只好把它塞到了书包里。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将它取出,就这样,我跟它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一次翻看它,我并没有被吸引住,因为里面有不少内容是关于如何写好作文的讲解啊,方法啊等,这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我来说,太枯燥,又加上那天我的心情很糟糕,就不想费神去研究,去理解,所以一甩手就把它丢在了床上。

  第二次“宠幸”它是在一天晚上。那天晚上,我酝酿一篇作文,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终于确立好了中心,组织好了材料,安排好了结构。但开始落笔时,如何给文章开一个灵动而富有深意的头又让我犯难了!我无奈,随手翻开了被我弃于桌角的《快乐作文》,一位“老师”耐心细致地把我领进了一个奇妙的课堂:它详细地给我讲解如何使用简洁有力点明主题的开头,才不会让文章废话连篇;如何使用结尾启发读者自己去思考和想象;学会用事情的结果做文章的结尾,自然而然地结束……我听得津津有味。慢慢地我又读懂了:“明引”、“暗引”、“比喻”、“拟人” …… 学会了正确熟练地运用这些技巧。那堂课让我豁然开朗,我拾起笔,一串串字符从笔尖涓涓流出,很快一篇令我满意至极的文章诞生了。第二天老师给了我满分,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文句有一定的内涵、寓意深厚、语言富有文采,能够从小事上,体现出新颖巧妙的`构思。呵呵6快乐作文》真的让我的写作变得快乐起来。

  从那以后,每天闲暇之余,我必做的事情就是读它————《快乐作文》,这位“朋友”带我和“白鹅女”一起采摘了许多的野葡萄,参加了“山神”与“动物的大会”。“山神”免费把我送到了埃及,在那里“埃及老人”当起了“老师”,让我经历了许多奇特的事,在欣赏“大自然的文字”中,又巧遇老舍游玩了“五月的青岛”,相约贺敬之哼唱了“桂林山水歌”、纵情歌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这热烈的气氛中,金波加入进来邀请我们去“看海”,在海边的“虾趣”,让我认识了齐白石老人……遨游在精妙的文章中,我得到许多的感悟:细致观察才能出神入化,作者们之所以写出如此精美的文章,都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当我如饥似渴的读完新一期的《快乐作文》后,期盼下一期的出版发行成了一个恒定的愿望。“太好喽,又一期新的《快乐作文》,又可以一饱眼福了。”我捧着它,边往家走边读。有好几次,因为看的太痴迷,致使我的腿脚光荣负伤。每次发生意外,我脑海中闪过的第一念头就是我的书有没有损坏?那时候哪还顾不得身上的泥灰,哪还顾得上疼痛,哪还顾得上脸面,忍着痛爬起来,先捡起书拍拍灰,左看看右看看,还好,完整无损!我如释重负。然后才揉揉自己磕痛的地方,继续看。到家了我大喊一声:“我回来了。”合上书一看,呀,走错门了,我灰溜溜地迅速转身跑进自己的家……

  虽然在看《快乐作文》时,出现过许多囧事、趣事 …… 但是同时也带给了我许多启迪:让我读出了触动心灵的感受、读出了浓浓意味的民俗特色、读出了身边充满趣味的教训、读出了四季变化的自然、艺术、人生的感悟。等我长大了回首童年时,那本《快乐作文》,才是留给心灵的宝贵礼物呀!

快乐读后感11

  “是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还是消极悲观地对待人生?我们的人生将很不一样。”是稻盛和夫的《活法》一书中的一句话。稻盛和夫的这本书给了我巨大的影响,这句话成为我开启人生快乐之门的钥匙。

  稻盛和夫告诉我,人生是否快乐,不在于境遇的不同,不在于命运的安排,而在于自己,在于自己心灵的色彩,在于自己对于境遇和生活的感觉,在于自己是否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稻盛先生主要向我们诉说了实现梦想的方法,和他年轻时经历的种种烦恼。他年轻时的人生可以说是挫折的延续:小时候患了肺结核,险些丢掉了性命,又两次没考上理想中的中学——鹿儿岛一中,而费尽力气也只能考上非名牌大学,且求职历尽艰辛和挫折等等。这些都让他懊恼不已,心里颇感委屈。但在种种烦恼过后,他告诉自己不能一味怨天尤人,这样不会让自己的人生时来运转,相信上苍一定会授予我幸运。最后,他终于缔造了两个世界500强的企业。

  稻盛先生小时候得了肺结核。他非常担心自己像大叔一样因肺结核而死去,惶惶不可终日。当时肺结核是不治之症——家里出了病人就瞒着邻居,由亲戚在家中护理。 回想我小时候,也得了一场大病,还开了“病危通知书”。一场厄运剥夺的我说话的权利,还留下讨厌的后遗症,我的口水流个不停,还让我的手脚变得不灵活了。之后免疫力变得极差,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医院挂盐水。

  怀着大爱,不顾自己的安危,照顾小叔到最后的父亲没有受到结核菌的侵扰,而刻意躲避的稻盛先生却病魔缠身。他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感觉到人的心态是多么重要。也许心态发生变化的缘故,同时空袭加剧,使得他不能卧床,必须奔波逃命,在这个过程中,他恢复了健康。可怜的我,与稻盛和夫同病相怜,我,每当去医院时,心情总是很糟糕。满脸愁云,眉头紧锁,一副痛苦难耐的表情,感觉中,护士都是白色妖魔,手里拿着的针头就是杀我的刀子。每当这时,妈妈总是拿出一本童话书,绘声绘色地讲着迷人的故事。此时,童话书就像一把快乐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门,我好像来到了动物王国,聪明的小松鼠在我眼前跳来跳去,凶恶的大灰狼朝我张开血盆大口,可爱的小兔子瞪着红红的眼睛……从此,我便喜欢上了读书,更喜欢上了上医院!

  稻盛先生创建了两个世界500强,78岁高龄的他还接手已宣告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几个月后,日航的单月核算就由赤转黑。和稻盛和夫一样,在我这里,有梦就有欢乐,有欢乐就有收获。细细品味,我顿悟,其实“命运女神”眷顾我,稻盛先生没考上理想中的中学,而我却上了我理想中的中学——我市一所重点中学。更幸运的是,在校园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获得了老师、同学们的关爱。虽然我做事、吃饭动作比别人慢,虽然我还要忍受人们异样的目光,虽然双休日别人在学习而我却在医院做康复治疗,虽然医生一再嘱咐我要多休息多睡眠,虽然我以后的人生路上还有很多的坎坷需要面对,但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厄运摧残了我的身体,但摧残不了我的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

  是的,在稻盛先生这里,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梦中的七彩阳光。他是我的榜样,是我夜黑路上的明灯,虽然我不再可能像他那样率领世界500强企业,但是我可以像他那样热爱生活,执着于生活,期盼未来,快乐生活每一天。 虽然生活真的很不公平,让我遭受了这么大的磨难,但是只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百折不饶的坚持,尽心尽力去追求梦想,只要每天一步一步积累就会产生魔术般不可思议的几何级数变化的效果,每一天扎实的努力所产生的小小的成果,会催生进一步的努力和成果。人的过去不等于未来,梦想一定会实现。

  稻盛先生,请你相信,我已经从你手中接下了金钥匙,那门已经打开,我生活,我快乐,我有梦,“命运女神”正向我走来……

快乐读后感12

  记不清是从哪一天开始的阅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了,开始阅读的激情不知被什么事情给消灭了,中间好长时间这本书都静静地放在我的枕边,这个月(4月)我终于又拿起了这本书接着读起了没有读完的内容,边读边反思着自己的行为,获益匪浅,今天终于读完了,掩卷沉思,这是一本让诸多蒙昧父母奉为经典的书!

  为了更好的让书中好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今后教育的行为,我做了书后的联系,以强化自己的教育意识。

  阅读本书后,我信奉的教育格言如下:

  1、 在认识教育这项工作的价值方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能缺席的。孩子一旦降生,她既属于家庭,又属于国家和社会。一个品行端正、有良好教育和技能的孩子,成人后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培育孩子也和父母们在社会中的其他工作一样,是有价值的,这项工作的伟大意义需要所有的'做父母的人反省的。

  2、 在学习教育的知识方面: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教育孩子仅仅有爱是不行的。

  3、 在培养孩子的智力方面:坚信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仅仅是特点不同而非智力水平有高低,坚信自己对孩子的信心不但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改变孩子。

  4、 在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方面:在孩子道德和品质教育中,应更多地采用自然惩罚的办法,而尽量少地使用人为的惩罚。为孩子创造一个有爱、有同情心、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做一名善良、宽容、积极乐观、有同情心、公正、民主、整洁、勤劳、节俭习惯的父母,为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

  5、 在培养孩子的身体方面:什么是人生的幸福?我认为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就是幸福。一个人的身体和心智都健全、健康,经常带孩子到有许多生命生长的地方,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 在培养孩子的心理方面:坚持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乐观的心理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用适时地肯定和赞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7、 在尊重孩子的权利方面:给孩子说话的权力,自尊的权力,机会均等的权力,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权力,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有权得到的公平。

  8、 在认识和发现孩子的潜能方面:随时留心观察孩子,了解她的潜能和特点;对孩子表现出有潜能的方面,即使我不希望她选择这方面作为发展方向,也不要完全取限制她,至少她可以拥有这方面的爱好;不否认每种潜能的价值;对她暂时表现出的不擅长的方面,也完全可以加以培养;对于孩子在语言方面、逻辑数学方面和对己对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应该作为基本的加以开发、培养;一旦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潜能,应该为孩子设计一份不同阶段的计划,并实施下去,这是决定孩子的潜能十是否能得到发展的关键。

  9、 在认识孩子的心智成长的规律方面:现在我们明白,任何具有永久用处的东西必须费力才会持久,所谓“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是一句在财富和知识上同样适用的话;自己观察时一切伟大成就的必要条件,艺术家、科学家需要它,医生诊断需要它,工程师也需要它;在所发生的一切教育的变革中,最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把知识的获得当成一件快乐的、而不是苦恼的事情;在孩子表现出疲倦之前功课就应该停止。

  10、 在培养孩子的情感方面:首先懂得爱、懂得感激和回报,让孩子在感恩中体会到友谊、爱的快乐,让孩子用一种豁达的胸怀去包容仇恨,用快乐去化解仇恨,抓住一些特殊的经历培养必要的肃穆和敬仰,生活中要刻意地隐藏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爱不仅表现在行动上,要对适时地对孩子说出来,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信任。

  11、 在培养推动孩子一生的自我教育方面:在自我教育方面,我认为,应该尽量鼓励孩子自我发展,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她讲的应尽量少,而引导她们自己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让孩子更多地体验快乐的自我教育的过程。

快乐读后感13

  虽然这个假期里我因为各种事情的原因,一直忙忙碌碌的到12月中旬,才有空闲时间静下心来,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细细地品读《快乐教学》这本书。这本书主要以斯宾塞的成长为经历,以快乐教育为主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诉着快乐状态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

  “讲台,不只是教师的舞台。”“课堂,可以是所有孩子的天堂。”这是《快乐教学》一书中封面上的两句话。这两句话道出了快乐教学的真谛。是啊,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只有学生感到学习是快乐的,才会认真、努力的去学习,教师也才会更快乐。为了学生快乐地学习,与学生共享讲台又有何妨?

  那么在现实中,我们在与学生的相处、学习、活动中如何营造和保持快乐的心情与氛围呢?书中说到:如果对孩子多一些拥抱、抚摸,有时甚至亲昵地拍几下,孩子在对外交往以及智力、情感上都会更健康。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同。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向您倾诉心中的事情,喜欢独自一个人静静玩耍的孩子经常给一个温暖的微笑,或者轻轻地拍拍他鼓励他,主动和他聊聊天,慢慢的孩子会变得活跃起来,会主动亲近你、主动向你倾诉心中的话语,性格也会慢慢地变得活泼,看到他更多的笑容。对于情绪低落的孩子,一个轻轻的拥抱,一个安慰的眼神,几下亲昵的抚摸,孩子一会儿就能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找回阳光般的笑容。所以对待学生,哪怕他有很多的缺点,我们都不要吝啬我们的微笑、拥抱和各种方式的鼓励。

  斯宾塞设计的12张走进孩子内心的卡片让我们知道怎样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内心的秘密,并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困惑,理解他们的事情。但在这方面,我们作为老师,首先要做好榜样,真诚地对待自己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问题,这是走进孩子内心的前提!

  用兴趣诱导孩子快乐学习。“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句古老的谚语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这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它所包含的是人类知识获取的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法则。同样,“诱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这句话今天和以后也不会过时。当孩子对某一项事物产生兴趣之后,教师及家长沿着这份兴趣进行诱导,促使孩子加强对这事件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使他的学习变得更为的轻松,在这兴趣中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诱导,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对着泥土、虫子、蚂蚁等等一系列的自然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我们对孩子的兴趣并未进行阻止或扼杀,但也并未为其诱导,致使孩子们在玩、观察中探索了很长的时间却收获甚小或最后对其却毫无兴趣。这一切都缺少了我们有目地的诱导,孩子在自己毫无目地的探索之下因无任何的收获,他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开始减弱。虽然我们都不是什么教育方面的专家,在兴趣方面的诱导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难度,但我们可以像斯宾塞所说的那样加入孩子的“兴趣小组”和孩子一起探索,共同学习(通过各类方法:如查阅资料、请教等)并将这一系列的内容利用文字、绘画、书籍等方式进行记录,而这一切却可激发孩子保持着有趣和快乐,更激发孩子不断探索学习的激情。

  本书中的快乐教育一切也都以孩子快乐学习为基础,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让我们从中越来越多获得全新教育方法,正如颜真在序言中所说的它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但却对人类有着永恒的价值,就像宝石,经过时光的打磨,反而更加光彩夺目。

  快乐是学习的一种能量,也是学习的一种激素,它能让孩子在学习中产生强大的动力。快乐无价,学习无忧。要想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快乐的教育者,让我们和每一位孩子在快乐中生活、学习、成长!

快乐读后感14

  不爱喝咖啡的人,所以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却说咖啡香浓。一杯咖啡,为什么会有两种感受呢?其实,品尝咖啡跟读书也一样。不喜欢读书的人如同不会品尝咖啡的人一样,只知道咖啡的苦涩;喜欢读书的人如同会品尝咖啡的人一样,知道咖啡的香浓。

  而我从书中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有一次,我因为作业写好了而感到无聊,所以想去图书馆看书,古人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便撒娇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去图书馆!下午四点半就回来,好不好啊?”妈妈担心我一个人去危险,所以不同意。但后来经不住我的死缠烂打便同意我去图书馆,条件是让我早点回家。我乘公交车到图书馆后,便挑了两本文学书,走到一个比较安静的位子坐下来慢慢地看。我的两只眼睛如同磁铁把书给吸住了,我全神贯注地看着每一个字,仿佛已经置身在书的故事里了。莎士比亚说得好:“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我一页一页地翻着书,却不知道时间也在跟书的页数一样正在到达尽头。“嗒嗒嗒……”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而我看书看得已经入了神,完全不记得自己在家里说过的诺言了。因为读书带给人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心灵的释放,也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快乐。美丽的夜空中镶嵌着闪烁的星星,朦胧的雾似乎把月给隐藏起来了,月光下我微笑地看着书……“终于看完了!”我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我抬头一看,已经是晚上了。心里感到一惊,有种不好的预感。果然,我一看手表已经是晚上六点钟了,我马上把书放回书架立刻跑回家。我一进门,就感到一种凝重的气氛,似乎呼吸都停止住了。妈妈看见我回来了生气地说:“你到底去哪里了?怎么迟才回家!你忘了你下午是怎么说的吗?”我低下了头,心里感到十分愧疚,便说了一声:“对不起!”可是我的声音小得连我自己也听不清了,也许是怕妈妈的责骂吧!“你以后不能再去图书馆里看书,你既然连自己的承诺都不懂的得遵守,那你看再多的书也没用!”妈妈怒气冲天。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居然不服气地说:“为什么?不读书怎么增长知识?不读书能写出好文章吗?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利啊!我为什么不能读书?”我哭着跑回房间,生气地关上门。

  爸爸看到我哭着跑回房,便对妈妈说:“孩子爱看书是好事啊!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反对不是吗?你这样跟她说,她能听进去吗?”爸爸说完便敲了敲门,走进来安慰我说:“好啦!别哭了,你既然说过会早点回家,就应该遵守承诺。你知不知道妈妈刚才多担心你啊?你去读书当然好啊!读书既可以帮助你增长知识,又可以使你感到快乐!”爸爸说完去我的书架里拿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我说:“这本书可以让你知道许多生活中需要做到的点点滴滴,也可以告诉你做人的道理。从这本书里你会发现自己许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好好看看吧!”爸爸走后,我擦了擦眼泪,拿起这本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看到一半,我从抽屉里拿了一本四百格,写下了自己看完这本书的感受:一看这本书的名字,便可以知道,钢铁炼成是需要长久的过程。而我们人生也一样,要做到最好便要懂得循序进步和努力。这本书中教会了我做人需要的坚强和勇气,我们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应该逃避,而是应该懂得如何去克服和解决。

  书是一把把金色的钥匙,它能使人通往成功的大门;书是我们的精神粮食,给我们充裕的知识;书是蔚蓝的大海,丰富的知识等待着我们的发掘;书是……莎士比亚曾经形象地比喻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地球失去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小鸟失去了翅膀。”。当我打开书本的时候,我觉得我面对的不单单是一本书,而是奔流不息的长江……

  读书是一种享受的过程,随着阅读的脚步,我们有时会痛苦,有时会快乐,有时会愤怒。如果书是帆,阅读是风,那么读书便是探险的航船了……

快乐读后感15

  《论快乐》是钱钟书的第一本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中的一篇。文中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复阐述了对快乐的种种理解。文章不仅文采斐然,议论也深入浅出,活泼灵动,通篇蕴含着浓郁的幽默与睿智。而且这种幽默并不是那种没有半点营养的滑稽,作者可以说是以一种幽默的情趣,为文章披上一件微笑的外衣,让人笑过之后又让人沉思良久,再三咀嚼回味……

  在我看来,快乐实在是个是个平凡的东西,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它,享受它的权利,我们也确实都在追求它,享受它。千百年来,中国的骚人墨客尽是咏些离愁别绪,怀才不遇的东西,愣是没让“快乐”染上些文人的雅气。但钱钟书却在快乐前加一个论字后,好像将本是通俗的东西文学化了,就像是一首打油诗经大师之手后立马变成了古体诗,顿时让人觉得深刻了不少。作者站在人生的边上谈论人生的大问题,但却字字珠玑,大放智慧的异彩,自然地把读者引入一个广阔无垠的人生天地,给予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启迪。

  曾经读到过这么一段话:“死亡才是真正的永恒。人类千方百计地追求永生,一旦真正达到永生便会发现,这永生不过是物质的长存,精神却无法一成不变地存在。”生命如此,快乐亦如斯。钱钟书开篇另辟蹊径,从法语、汉语、德语的精微之处分析入手,提出“快乐”的“快”说明“乐”不能持久,“快”意味着人生一切乐事都短暂难留,“欢娱嫌夜短”啊。在生活中,人们也总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快乐的.时光特别容易过去。“永远快乐”是古往今来人们一直的期待和祝福。

  但钱钟书的《论快乐》却告诉我们:“永远快乐”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因为苦难和荒诞才是人生的本质——“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本不会享到快乐。” 有快乐就意味着有快乐过后的冷清,寂寞;有了繁华也就意味着有繁华过后的凄凉。于是乎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没有了永恒,能永恒的惟有痛苦,犹如作者说:“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能使你尝到什么叫永生的滋味。”

  不过,钱钟书接着又告诉我们:人生虽痛苦,却并不悲观。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因为“精神是一切快乐的依据。”“从此痛苦失掉它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他觉得:快乐是一种心境,拥有了快乐的心境,就拥有了永久的快乐。在文中钱钟书举了穆勒对“快乐”的说法,从对立面的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作比较。” 即把快乐分为肉体而和精神两种来谈,而钱钟书则反对这一种说法,他认为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

  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但如果精神不痛快,“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东西,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惟有精神上的愉快才能使人真正得到快乐,如果精神上不愉快,那么再美味的食物也食之无味,在漂亮的花朵也熟视无睹。所以说“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了一步”,也就是说人懂得了怎样使自己快乐,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源泉,于是便懂得自得其乐。佛家亦有云:“快乐即在你心中”,故快乐是精神上的,是人的一种心态。

  接着钱钟书又用了一系列的事例来说明这一点,他说,世人懂得了快乐是一种心态后,于是便有人从苦中作乐,从病痛里滤出快活来。如苏东坡就 说:“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还有诺凡利斯、罗登巴煦、白洛柯斯等人都能把忍受变为享受,这是精神对物质的最大胜利,所以保持快乐的心态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我们都希望快乐地活着,但不要指望有这种美事,人只能总是痛苦而偶尔快乐地活着。面对这样的人生,我们只有时常保持快乐的心态才能把人生过出美好的滋味来。

【快乐读后感】相关文章:

《快乐王子》读后感01-11

快乐王子读后感02-17

快乐王子读后感 15篇12-20

学习也可以很快乐读后感08-09

《学习也可以很快乐》读后感11-24

学习也可以很快乐读后感15篇09-17

读《给予是快乐的》有感04-07

读《快乐星球》有感10-31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感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