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生活总结解梦网名签名疑惑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1-23 18:34:21
  • 相关推荐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

  最初翻阅这部小说时,扑面而来的感觉便是沉重。而后细看这部小说,渐渐明白这股子沉重已经渗透进了小说的字字句句中。有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兴衰的沉重;有三代人命运沉浮的沉重;有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的沉重。

  小说目录便耐人寻味,从序曲到尾声,十七个章节,都是围绕着月和玉展开的。月是指韩新月,月字章节从临考前的`新月讲起,到新月抱憾离去,梁冰玉归来结束。玉便是指韩子奇,从幼时师从梁亦清,到最终死去。两条线索,穿插地讲述着这个长长的故事。

  第一条线索韩子奇,他的一生离不开一个玉字。他似乎就是为玉而生的。他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离不开玉。幼时的被玉吸引,师从梁亦清,从此踏上了以玉为生的不归路。玉已经成为了韩子奇的心魔,执着,甚至可以说是固执。玉已经不仅仅是他的梦想,从他第一次见到玉时,玉便已经在他的心里根深蒂固了。相比较于师傅梁亦清的只爱玉不谋利与蒲绶昌的只为利而不爱玉,从现代思想来看,韩子奇似乎已经接近完美。他度世事,学习外语。他爱玉,痛恨蒲绶昌的奸商行径。他有远见,懂得在那个时代生存的道理。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战争是无情的。在那个可谓是兵荒马乱的时代,韩子奇是无奈的。为了他最纯洁的梦想,他不顾一切。

  而小说另一个灵魂人物,韩新月,她真是个单纯的姑娘。她的梦想,做一个英语翻译,努力学习,不给他们回族丢脸,同时也期盼着一份美好的爱情。她的梦想是如此简单。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2

  书名一直听说,总感觉应该是一种历史类图书,像是要介绍穆斯林的风俗习惯,就从来没有拿起来读过,真正读完还是去年的事。《穆斯林的葬礼》背景置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殊的历史时期,奇特的经历,不平凡的人世生活。读完后,书中的那些鲜活的呼之欲出的人物,韩新月、楚雁潮、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等等,总是盘旋在脑海之中,印象深刻,挥之不去。

  整部书结构安排的非常巧妙,以“玉”、“月”为每章的.标题,交织在一起,在小说的结尾又合二为一。小说情节紧凑,高潮迭起,总是能不断地吸引读者,不断地读下去。尤其是韩新月的身世之谜,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看下去,去解开这个谜团。此外,异于汉族的回族伊斯兰穆斯林文化也是小说的一个亮点。读这本书之前,我几乎很少真正了解穆斯林这个民族,甚至对他们颇有误解,印象中他们是满脸胡子、头戴白色小帽、行动有些怪异甚至让人有点害怕的一个群体。看了这本书之后,对这个民族有了新的认识,回族人很爱干净,无论从他们的日常生活的习俗和礼仪,还是他们在生活方面非常讲究节制。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懂得什么是人世间最纯真的感情,启迪我们,少一点遗憾,少一点悲伤。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

  作家汪曾祺曾说,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但是第一次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它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这让我想起我第一次读文学小说。

  《穆斯林的葬礼》打破了我读不下去长篇小说这种自我否定,也发现小说中涉及历史知识,确认它能丰富学习。尤其里面的人物情感,那些似曾相识的人物带给你的精神力量。书中的“新月”,她真的是凭借自己的'实力上的燕京大学,而且入学后成绩很好,英文翻译水平更是得到她班主任老师的极大认可。这一点,在今后的学习上给我带来了我很大的目标与动力。

  当想到她与病魔的抗争勇气,也许就想到了那盆唯一来源的巴西木,亦或是身边同学朋友家人的鼓励与陪伴。这与我的生活经历,以及是人生故事也是极为相似的。到如今,我走进大学生活,更加体验到新月对大学生活学习的憧憬热忱。她热爱老师的翻译事业、热爱她所学的专业,这种感觉也在我心中微妙的存在。可以说从书中提前隐约地看到了属于我的那条人生之路,在走的道路上更加提升自我,自我完善。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不同的——这是我人生意义上第一次接触长篇读物,因为我之前的阅读只局限在作文和散文等。最大的一点,它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好书,书中不同人物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以及穿插其中的历史背景,瓷器常识,宗教文化等。在打开你视野之外,也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你自己。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

  最近读了一本书,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听许多人推荐过,可真正要通读却不那么容易,更甚之不啻于为一个挑战。仅凭霍达这一名字就引起了我的无限猜想,到底是怎样一个女子才配得上如此大气的名字。

  首先,始于封面。人们对这本书的`评价极高。仅因获得茅盾文学奖一项就被誉为“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而书中更添加了刘白羽和冰心等著名作家的读后感,或者更应该称之为书评。冰心更是盛赞其为“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奇花异卉”。其次,忠于内容。阅读刚开始,仅仅只是几页内容已把我折磨得苦不堪言,因为其中实在是太多关于玉文化的专业知识了。对于我这种门外汉真是尤看天书展列。不过,克服了这点障碍你就会明白惊喜往往出现在下一秒。后面的故事情节宛如精心准备的惊喜,一个接一个的呈现,打得你措手不及。其中,我最震撼的莫过于梁亦清、韩子奇对于玉最纯洁的梦想,楚雁潮和韩新月最凄美的爱情和书中主人公们最痛楚的命运。最后,沉于感受。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令我恍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穆斯林在那个时代的挣扎与无奈,作者更是以细腻的笔触拨动我的心灵,曲终掩卷,荡气回肠。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5

  读完《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深深的沉痛在心头久久地萦绕……

  “玉”与“月”,宛若两条清澈的河流,相融相会,娓娓地诉说着两个凄美的爱情悲剧,串起一个穆斯林玉器世家几代的盛衰,最终汇成一条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悲壮淋漓,催人泪下。围绕这条长河,一个个虔诚的穆斯林有着各自鲜明的性格,独特的内心世界:韩子奇一生为玉所倾倒,他因玉而飞黄腾达,名噪一时,也因玉变得一贫如洗;梁君璧虽然表面上有股压人的威势,内心却有说不尽的悲痛……然而,最感动我的人物是新月。

  新月纯洁善良,美丽聪颖,考上了北大,而且在班里成绩是第一名,但出人意料的是,心脏病的突发使这个纯真的少女一下子跌入人生的劫难,不再拥有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当梁君璧拒绝楚雁潮时又波澜突起,新月的心碎了,再加上偶然了解了自己的身世,知道了自己真正的母亲,思念与绝望彻底摧垮了她的身体。临死前,她还盼着天明,天明了,她却看不见了,最终,她在绝望中死去,多么令人痛心呀!她纯洁、美丽,却偏偏有着最痛楚的命运,这种悲剧的美与力量震撼着我,牵动着我的心。我想:这种纯洁与美,不仅属于新月的灵魂,更是穆斯林的'灵魂,全书的灵魂,悲剧的灵魂。这种美,是最触动人们心灵深处的,它使读者在悲痛凄美的情节中受到心灵的净化与洗涤,感悟人生的真谛,而新月这个形象的感人肺腑之处不正在于此吗?

  望望宙外,一弯新月出现在天际,轻盈、美好,我不禁思绪万千……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

  书名一向听说,总感觉应当是一种历史类图书,像是要介绍穆斯林的风俗习惯,就从来没有拿起来读过,真正读完还是去年的事。《穆斯林的葬礼》背景置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殊的历史时期,奇特的经历,不平凡的人世生活。读完后,书中的那些鲜活的'呼之欲出的人物,韩新月、楚雁潮、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等等,总是盘旋在脑海之中,印象深刻,挥之不去。

  整部书结构安排的十分巧妙,以“玉”、“月”为每章的标题,交织在一齐,在小说的结尾又合二为一。小说情节紧凑,高潮迭起,总是能不断地吸引读者,不断地读下去。尤其是韩新月的身世之谜,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看下去,去解开这个谜团。此外,异于汉族的回族伊斯兰穆斯林文化也是小说的一个亮点。读这本书之前,我几乎很少真正了解穆斯林这个民族,甚至对他们颇有误解,印象中他们是满脸胡子、头戴白色小帽、行动有些怪异甚至让人有点害怕的一个群体。看了这本书之后,对这个民族有了新的认识,回族人很爱干净,无论从他们的日常生活的习俗和礼仪,还是他们在生活方面十分讲究节制。

  这本书,能够让我们懂得什么是人世间最纯真的感情,启迪我们,少一点遗憾,少一点悲伤。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

  慢慢合上书页,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脑际,作者在本书中是站在哪个人物的角度来写的?是一生大起大落的韩子奇,是命运多舛坎坷的韩新月,还是为爱倾其一生的楚雁潮,亦或是忘却自我只为他人的韩天星?整部书从一开始就笼罩在悲怜的情绪中,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好几次泪雾迷蒙了双眼。

  梁君璧与韩子奇有婚姻没有爱情,梁冰玉与韩子奇有爱情没有婚姻,这种三角恋注定互相伤害,谁也得不到一个完美的结局。天星满怀jiqing的自由恋爱,由母亲一手包办为无爱婚姻,但为着新月与淑彦的幸福,他选择了忍受,步入父母的后尘。新月与雁潮的爱情,因为民族不同加之韩太太的强加干预,注定成不了正果,而新月的英年早逝,更是断送了雁潮一辈子的幸福。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是一个悲惨世界,作者用笔将他们的肉体、情感、灵魂一一埋葬。 

  这几个悲凉凄美的爱情故事,就像两颗心被玻璃生生隔开,虽能看清彼此,却永远不能走进,不会有交点,不会相互融合。也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爱?自私的爱情是什么样,无私的爱情又是什么样?作者用独特、细腻的笔尖书写下她对爱情的独到见解。

  融贯全书的回回历史、习惯、风俗;把我引领到另一个未知的.神秘世界。玉的发展历程向我翻开了人生阅历的新篇章。融汇文中的鲁迅文学,让我看到大文学家也有可爱、诙谐的一面,也为我指明了下一步阅读的方向。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

  《穆斯林的葬礼》通篇笼罩着肃穆深沉的气氛,一方面出于穆斯林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本质,书中主要人物的结局几乎都是悲剧,他们走向悲剧的原因不同,却又都被束缚在一张巨大的文化背景之网中,他们经历的时代处在穆斯林与汉族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的动态融通必然要经历碰撞,在文明碰撞的大网中,个人就像飞蛾,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网中挣扎,覆灭。

  正是因为如此,才更令我们对书中人物的结局感到扼腕悲痛,作者霍达在书的后记中写到:我已经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开。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离死别折磨得痛彻肺腑。心绞痛发作得越来越频繁,我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吞药。我甚至担心自己的葬礼先于书中的葬礼而举行。可见作者已深入故事中,她与书中人物共同经历着喜怒哀乐,也比我们读者更感同身受着悲剧的锥心之痛。

  别林斯基说:没有一种诗像悲剧这样强烈地控制着我们的.灵魂,以如此不可抗拒的魅力,使我们心向神往,给我们如此高尚的享受。这句话道出了悲剧的艺术魅力和美感作用。

  悲剧作品是最具吸引力和情绪感染力的,伟大的悲剧就像一把尖刀刺进读者的心中,给读者带来强烈无比的心灵震撼与情感升华。我相信她之所以坚持写完这部悲剧,是因为悲剧才能将穆斯林的艰辛历程展现在读者面前,也只有悲剧能唤醒我们心底的共鸣,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拥有。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9

  这是一本以回族清真教徒穆斯林的宗教文化为背景,讲述琢玉大师韩子奇与其女儿韩新月两代人纠葛缠绕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书中最令我难以释怀的就是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不附带任何关系去爱,爱时如夏花之绚烂,结束时亦如秋叶之静美。他们从一开始的师生情深,发展到最后的心灵盟友,乃至灵魂密友,是何等高尚纯洁的感情啊!尤其是新月患了心脏病住院,再到她离世,楚雁潮给予她的关怀呵护,再到后面试墓穴的那段描写,我内心深处也被一种深深的极为强大的情感震撼着。

  人生无常,无论你是一个怎样坚强的人,面对死亡都是那么不堪一击。我的心情就如一片漂浮在空中的落叶,随着主人公的心情起伏变化。说实话,我对他们的爱情既羡慕又有种揪心的疼痛,甚至向往他们两人之间的那种心灵相犀的情感,因为这样纯美的爱情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极为少见了。

  一个穆斯林家族,随着新月的`死亡也几乎衰败。穆斯林的葬礼,埋葬的何止是一个年轻的生命?殒落的又何止是一个韩新月?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

  从姑妈的女儿手中借了一本《穆斯林的葬礼》来已经好久的了可是一直都没有时间看,因为要准备那可怕的期中考。

  现在终于开始看了,如果不看过这本书我还不知道原来穆斯林是一个民族的名字的,这也让我大跌了眼镜。因为一直以来我只以为是一个作家的名字,开始是几无聊的`````但如果不看开始的话又怎么知下面讲的是什么呢?反正在家一天也是无聊的只好看它来打发时间罗,当我看到第三章了那个女主角才出现,我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她,她是多么的纯洁,文静,宽容,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人,我的心也跟着回到了那个后代。那本书写的是二十世纪前期,中期一个家族的'兴衰,我的思诸也让故事里面的人物给带走了,这也是我十八年来看的第一部中国文学作品,也是看过最厚的一本书,大概有五六十万字,但我只花了三天时间就看完了,因为里面深深吸引了我,我忍不住要花时间看,天也在帮我班主任刚好请了三天的假,所以我可以大胆地看,我从没有那么认真地看书,这一次竟然是一本文学书。但它是一个悲剧真让我`````

  当我看到女主角死的时候,眼泪也不知不觉地掉下来了,多么悲伤的命运一个和我一样大的女孩子。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1

  玉之洁,冰之净

  ——题记

  一路艰辛,一生不顺。琴声的回荡,如清泉淙淙流过,如细语呢喃,如春蚕吐丝……一生的崎岖不平;一块“玉石”的精心雕琢。细心的雕磨一块玉,也许只是一种安慰,却没发现角落在悄悄碎裂……

  平静的生活变成向往,喷出的火舌在天空中炸响,玉的不慎碎裂,只在一刹那,心血瞬间化为灰烬,云团被生命染红,让红了洁白的云团。

  持续的侵华降临在这里,日月不停,留下伤痕累累的'城市在被曙光染红的黎明中包围。无情地推到房屋,留下它们东倒西歪的立在那里。

  它是那么无情,不管是绿地,是鲜花,还是血和肉的生命,或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或有温馨的梦和美好幻想的地方。原先本就不完整的玉石,再一次碎裂,一点,一点……

  人们平时对生活的绝望,可是人们偏偏在这个时刻却充满了对死的恐惧、对生的依恋。到处躲藏,感谢活着,平静后又渐如绝望;离别,打散了家庭的安心。毁后重雕,雕后碎裂,无法复原,随时间逝去……

  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反复地雕,用心地磨,仅仅只为坚守职责,雕其碧玉……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2

  小说写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生活,歌颂回族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壁长于心计,次女冰玉娇小任性。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卖买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

  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壁,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在伦敦冰玉与亨特之子奥立佛相恋,可是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却不幸丧生。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海外相依为命十年,旷男怨女终于结合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收留新月为自己女儿,冰玉远走他乡。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可是红颜薄命,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3

  泪缓缓地在干净的书页上滚动,在灿烂的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剔透如玻璃。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不再流转,慢慢浸了下去,湿润了一片字迹。

  青萍、结绿!

  古剑,古玉。剑和玉有这样奇迹般的融合在了一起。《穆斯林的葬礼》通篇在叙述一个玉器世家的兴衰史,但却多处掺进了“剑”这个和玉几乎是两个极端的物品。这是为何?原来,小说也讲究刚柔并济。

  韩新月就像是和氏璧那样值得秦王用十五座城池交换的绝世美玉,干净的无一丝杂质,似乎一眼就可以望穿这个女孩的内心。但如玉一般的生命,似乎也注定了如玉一般亡失的.结局。和氏璧,这个曾光耀百年最终却被愤怒的太后摔碎一角,落入王莽手中最后又不得其踪的美玉啊,在隔了千年之后,终于找到了它如此相似的知己!

  楚雁潮就像欧冶子倾力而铸的湛卢剑,身为钝剑,全身无锋,却凭着浩然之气削铁如泥,吹发即断。他如湛卢一样,坚硬的铁母铸成了他的心脏,浇铸了他的灵魂,可这一切,却因一人的逝去而土崩瓦解!原来,不可攻破的人都是内心毁灭的。就算他无坚不摧,可人力又怎么从上苍手中夺回红颜之命!?湛卢比和氏璧早了一百接近两百年,他们无法相遇,只能隔着时空,默然相叹。

  玉以她纯净的心脏暖了冰凉的剑,当剑变得温热,玉却因为心的破裂而亡!剑也流干了泪水,只剩满目的空洞与悲凉!

  癫狂!癫狂!

  琢玉之指,铸剑之手,擒狼毫而书之——玉毁剑伤!惨笑。像鲁迅说的那样,爱乎?呜呼!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4

  前几个星期,我读了一本书,叫《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者是霍达。这部书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时代交错着的爱情故事。从主人公韩子奇、韩新月身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股顽强的生命力,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发生在两个时代,同时又是两个民族之间的故事,爱情没有完美的结局:梁君壁为了爱只能将妹妹冰玉赶走,韩天星和容桂芳被母亲硬生生地拆散,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之花还没来得及开放,就随着新月的死去而成了永久的遗恨。

  作者将故事娓娓道来,随之将一个天大的秘密在新月面前展开,一个负罪的灵魂在新月面前颤抖——新月的亲生母亲,不是梁君碧,而是梁冰玉!她最终还是走了,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对这个世界留恋也好,憎恨也罢,最终都离开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玉!是韩子奇那双痴玉的'眼睛,让他跟随了梁亦清,是沙蒙亨特的玉玦让韩子奇重振了奇珍斋,同时,也是乾隆的翠佩使他心碎!

  这部书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气息。我很喜欢这本书,对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感到惋惜,为梁冰玉的离开感到悲伤,同时也为梁君碧的强硬感到有些愤怒,也有些怜悯——她为这个家付出得太多了,却收获了厌恶和悔恨!!

  我建议大家看一看这本书,它充满真情实感,我很喜欢它。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

  读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被书中美丽的言语和措辞深深的吸引了,不管是对于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于环境的衬托,作者运用的词语都那么的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就不以为怪了。读完这本书,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心中的悲痛与遗憾久久不能释怀,我甚至抱怨作者为什么如此残忍,要赋予一位完美的妙龄少女如此苦难并短暂的一生,要拆散一对真正相爱的人,让他们明明相爱却又无法逾越这阴阳两地的隔阂,死了的人解脱了,而活着的人呢?依然要承受物是人非的痛苦。

  穆斯林的葬礼是圣洁的`、隆重、庄严而简朴,没有丝毫的浮华。楚雁潮站在新月的墓前。他的瞳孔是涣散的。眸子是没有焦距的。他毅然地跳下墓穴,为新月试坑,这个被痛苦粉碎了的少年,仔细地抚摩地面,把所有的土块和石子都捡走,不留一丝的坎坷给新月。所有的思恋都融入了这黄土之中,所有的回忆都埋在了这墓穴之中……

  午后没有一丝风,唯有鸣蝉不遗余力地鸣叫着,合上这本厚重的书,心中的坚冰一寸一寸地融化成泪水。仿佛在一个清冷的冬夜,仰望天空飘下的雪花,站在新月的墓碑前,眼泪蓄满了眼眶。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相关文章:

穆斯林的葬礼好句01-13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1-03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07-12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5篇)01-16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4篇01-17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5篇11-18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合集15篇01-17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01-18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07-30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