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感恩教育》有感

生活总结解梦网名签名疑惑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观后感 >

观《感恩教育》有感

观《感恩教育》有感
更新时间:2022-11-02 19:31:46
  • 相关推荐
观《感恩教育》有感15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观《感恩教育》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感恩教育》有感1

  周六早晨7:30上下,我观看了由北师大专家教授,博导于丹讲学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备受启迪!

  孝为德之本。早古时候,乃至更远之前就拥有这一意识,孔融让梨、戚继光尽忠报国,全是这类典型性的代表,就连杰出的周总理在劳碌于繁杂的国务闲暇,也无时无刻不体贴入微地照顾好自己的父亲这种都确立了从古到今孝在大家心里的影响力!殊不知如今,有的人却忽视了孝的必要性,因为大部分人全是独生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王爷公主的生活。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能看到下边一幕幕情景:快餐厅里,小孩津津乐道地吃着饭,,妈妈却在一旁一脸微笑地看孩子吃;餐桌上,添菜的始终是妈妈,孩子却不清楚为父母添;成年人每日不辞辛劳,起早贪黑地拼了命工作中,小孩子在一旁悠闲自在闲哉,还抱怨父母薪水太低,没钱买奢华的花园洋房独栋别墅

  百事可乐孝为先!更是由于有父母才可以有大家今日的生命!值得一提的是,父母也给你眼睛说话,让你看世界;给你聪明的耳朵,让你倾听世界;给你一两条腿,让你去世界,给你一双手,让你去更新世界;给你一颗心,让你了解世界不应该感激吗?我认为,孝顺非常简单,要是碰到一些美味佳肴或一些好玩儿的先想一想父母要不要在考虑到自身,平常帮着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的事就可以了。

  综艺节目尽管早已播完后,但它所包括的內容还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观《感恩教育》有感2

  感恩是指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感恩教育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感恩教育也是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今天下午年级组织了一次公开主题班会,主题是《感恩》,由指定班级举办,年级的所有的班主任都来观摩。举行公开主题班会的目的就是想让班主任学会如何开班会,学会充分抓住主题班会这个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是很多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当然不同学校,不同学生,这种班会的方式,特点也不尽相同。

  本次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是分下列几个步骤进行的。

  第一部分是感知父母爱。先通过多媒体幻灯片播放的形式,讲述了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的废墟下母亲保护孩子的动人故事,从而唤醒母爱的伟大。然后班主任发动学生讲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接下来让学生作自我反思,对待父母的爱,你是怎么做的,你对父母关注多少,了解多少。

  一些学生代表发了言,从这些发言的学生身上可以看到,当今的孩子自私的很,对父母漠不关心,只知道从父母身上索取,而不知回报,至少一点点的关心都很少。

  第二部分抒发感恩之情。首先由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感激》,煽情的诗,加上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了,大部分学生低下了头。有的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然后由学生表达心声,讲一讲以后自己怎么回报父母之爱,感谢父母之恩。学生们这是非常踊跃。有的说要好好学习,考上理想大学,完成父母的心愿;有的说以后听父母的话,不在和父母顶嘴;有的说从现在做起,回家之后,要帮父母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在一种比较凝重的气氛下,学生们表达这自己的那种决心。最后全班学生起立,共同喊出内心对父母的承诺,把班会推向了高潮。

  这次班会应该说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灵魂,唤起了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的那份感恩与父母的情谊。在班会的组织上也是比较顺畅的,确实也起到了教育学生的作用。

观《感恩教育》有感3

  今天是10月14日,星期日, 上午7点,我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感恩教育》节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看过得人一定十分奇怪,这是一个教家长教育孩子的讲座,你一个小屁孩儿,能有什么感受呢?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这个讲座一共分为四讲,我总结起来就是四点:认识自己的价值;不听话,爱发脾气的正确引导;学会感恩;抵抗挫折。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三·四讲。

  第一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完成自己的开发,这是我们大家都企及的一种教育的境界。就是一个人在教育中完成了他自我的认知,和自我潜力的开发。

  第三讲,讲了家长怎样教导孩子学会感恩,于丹老师讲了孔子的弟子问孔子孝是什么?孔子只说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千难万难都要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可现在我们呢?正好相反,成了父母千难万难到要个我们一个好脸色看。可将开的社会上,你已经有了习惯,爱发脾气,可昔日的父母已经变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他们可不会将就你,可见控制情绪的重要性。

  第四讲讲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义,于丹老师她女儿喜爱的花篮破了,她女儿号啕大哭起来。于丹老师把破篮子用彩纸补起来,竟比原来更好看。他女儿破涕为笑,并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哭是最无能的表现。也是我明白的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紧,可灰心丧气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蝉一样,是蜕变的开端。蜕变尽管十分疼痛,但却可以换来自由飞翔,挫折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以后要克服于丹老师指出的现代儿童的主要病症,做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奋进的自己。

观《感恩教育》有感4

  周六早上八点十二分,我准时打开电视,收看于丹老师《感恩教育》的知识讲座。于丹老师语言妙趣天成,一个个小故事被她娓娓道来,而这些有趣的故事又都让我受益匪浅。

  “什么是孝呢?”于丹老师首先发问,然后讲述了一个《男孩与大树》的寓言故事:男孩小时候很喜欢和大树玩耍,大树每天都等待着男孩;到了男孩少年时期,大树让他摘取果子换取学费和玩具;青年时期,大树又把树枝给了男孩盖房子和娶新娘;后来大树贡献出树干给中年时期的男孩做独木舟去周游世界。可以说大树为男孩付出了一切,最后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桩。当男孩成为老人时,他想去的地方已经去过了,想看的东西也已经看过了,现在他只想和树桩在一起晒晒太阳。

  故事中大树和男孩的关系多像爸爸妈妈与我的关系呀!都说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父母的爱,它只求奉献不求回报。而作为子女又应该如何呢?“正为本,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作为子女要有感恩的心,即孝心。古时候就有孔融让梨的故事,现代有伟大的总理周恩来在百忙之中还要抽出时间给父亲喂饭,田世国为救母瞒着她偷偷捐肾;台湾企业家赖东进跪着给失明的父母喂饭。看看我自己,在家是个“小公主”,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平时要什么有什么,可一遇到不满意、不顺心的事我就会对爸爸妈妈大发脾气,怨东怨西的,甚至有时对他们的说教不屑一顾。

  讲座中说到:作为儿童,我们应该要去交朋友,和朋友一起玩耍、分享快乐、面对挫折。可是,于丹老师提到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一名儿童在他的日记中写到:“每个人都有朋友,可以和朋友一起玩,而我却不一样”。如果孩子没有朋友,整天只知道呆在课桌前、电脑旁,不同别人交往、沟通,就会变得自闭、自卑,不自立。

  现在,为数不少的家长都反对孩子自己在外交朋友。也许是为了安全吧,只让孩子呆在家里,变成了“宅童”。这些家长的糊涂观点,不好!我认为只有让孩子充分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同小朋友一起玩耍、一同分享收获、经历困难、将来步入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才能更强。

  于丹老师说:把一个鸡蛋、一根胡萝卜、一把茶叶分别放在三个沸腾的锅里煮一段时间后,再把它们拿出来看看。把鸡蛋剥了皮儿,所见到的蛋清和蛋黄被煮的硬邦邦的,这种人就是被现实世界熬得心硬的人;另一个锅里的胡萝卜,被煮成了一滩软萝卜泥,这是被世界熬得完全没了自我的人;那一大把丑陋的茶叶,已经在水里舒展开来,还把一锅无色无味的水,煮成了一锅好喝的茶,这种人通过煎熬仅使自己变得美丽。

  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后我懂得了要珍惜父母之爱,学会感恩,努力学习,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回报父母。我们要像茶叶一样,奉献自己,留芳他人。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只有能经得起煎熬、克服困难,甘于奉献,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观《感恩教育》有感5

  周六早上7:30左右,我收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深受启发!

  “孝为德之本。”早在古代,甚至更远以前就有了这一观念,“孔融让梨”、“岳飞精忠报国”,都是这类典型的代表,就连伟大的周总理在操劳于繁重的国务之余,也无时无刻不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老父亲……这些都明确了从古至今“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然而现在,有些人却忽略了“孝”的重要性,由于大多数人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日子。

  于是乎,在生活中,就常常能看见下面一幕幕场景:快餐店里,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饭,,母亲却在一旁满脸笑容地看孩子吃;饭桌上,添菜的永远是母亲,儿子却不知道为父母添;大人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地拼命工作,小孩在一旁悠哉闲哉,还埋怨父母工资太低,买不起豪华的洋房别墅……

  “百事孝为先!”正是因为有爸爸妈妈才能有我们今天的生命!不仅如此,父母还给了你明亮的眼睛,让你去观察世界;给了你灵敏的耳朵,让你去倾听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走遍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改造世界;给了你一颗心,让你去感受世界……难道我们不应该心存感激吗?我觉得,孝敬很简单,只要遇到一些山珍海味或一些好玩的先想想父母需不需要在考虑自己,平时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行了。

  节目虽然已经播完了,但它所包含的内容还深深印在我心中!

观《感恩教育》有感6

  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今天我看了一堂名为《感恩教育》的讲座,它对我有很深的触动。讲课的于丹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大树和男孩的寓言故事,大树为了男孩能交学费、买玩具、盖房子、娶媳妇、增远见而贡献了自己的果实、树枝、树干。想到大树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不正如大树那般的默默为我付出吗?

  想着想着我的思绪渐渐的回到了过去,记起很多和爸爸妈妈间的往事。每当我生日时,父母都会陪我过生日,但在我开心的点燃蜡烛的时候却不曾想到多年前的那一天却是妈妈的受难日,妈妈在那一天冒着生命危险生下了我并开始了永不停歇、不求回报的付出。还记得在我摔倒时是父母赶紧把我扶起并鼓励我勇敢的向前走;还记得在我生病时是父母焦急的送我去医院并默默的陪我到最后一滴盐水挂完;还记得过新年时是父母陪我买新衣服,从鞋子、袜子、裤子到上衣,别人有的我也都有,父母从不让我失望……可是,父母为我做了那么多而我却为他们做了什么呢?“好唠叨、真烦”、“不要你们管”,这一句句不经意的话却深深的伤害了父母的心。

  于丹老师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正为本孝为先。原有陈元帅为母洗脚、周总理替母喂饭,现有田世国瞒着家人捐肾救母、赖东进讨饭养父母,还跪着喂他们吃饭。孝道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应该是社会上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妈妈的心呀鲁冰花…”耳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响起了这首歌,听着听着我慢慢的闭上了眼睛,轻轻抬了头,紧紧握住了拳头,那一声发自内心深处的话语以我最大的声音呼喊而出:“妈妈!我爱你!……”

观《感恩教育》有感7

  今天,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使我对感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感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感恩是出于真诚恳切的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但感恩,并不止于此。当一个人经常说感恩的时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份报怨,多了份珍惜;当一个社会经常说感恩时,他的世界便少了份纷争,多了份和谐。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种知足,一种珍惜,一种前进。

  我们感谢父母,从哇哇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所以感谢他们给予的生命,抚养我们成人;感谢老师,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我们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感谢他们教给我们知识,引领我们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感谢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所有给予我们关心和帮助的人。

  感恩,让我懂得天下父母之心尤为贵;感恩,让我懂得承膝于祖辈的乐趣;感恩,让我领略到阳光的妩媚;感恩让我明白什么是披肝沥胆,风雨同舟;感恩,让我明白鸟语花香,蔚蓝的苍穹。

  感恩深深,真情切切,感恩使我懂得如此之多,?因为有了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了,懂得了感恩。亲爱的同学,有过这样的感动吗?如果你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你曾感动于一缕阳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动于乳羊跪母、乌鸟反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那么,让我们合上双手,闭上双眼,向上天诚心的祷告,愿天下人都学会感恩!让感恩意识传递,相信我们的前途会更加光明,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观《感恩教育》有感8

  今天,在学校的组织下,全校同学和家长们一起在操场上观看了由北京华夏集团刘老师的“感恩教育”演讲。

  一开始,刘老师与我们进行了一个互动,“每位同学和家长,请把右手举起来,摸——后脑勺……”同学和家长们虽然都不明白,但还是学着刘老师的样子做了。就这样连续了三次后,刘老师又说:“摸——额头!”可自己却摸着下巴,结果许多同学都像刘老师一样摸错了。过了一会,大家才反应过来,连忙更正过来,样子滑稽极了。这时,刘老师又用他那幽默而富有哲理的的话语解释:“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对,那么他的孩子也会学着做的。”

  之后,刘老师演讲了“言传身教”,“感恩祖国”,“感恩教师”,“感恩父母”等多个使人受益终身的话题,同学们都深受感动,不少同学都在红旗下励志改变自己。

  在人生的成功征途上,每个人都不会一帆风顺。当我们自己取得了成功后,除了要感谢自己的努力付出之外,更重要的是时时刻刻都不要忘了感恩曾经给我们机会和扶我们走向成功第一步的人,因为,是他改变了你的一生。

  他们从五千年的历史烟尘中走来,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中国元素注入时代风尚;他们向新的文明高地走去,胸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祖国人民的挚爱,英雄般肩负起民族大义的旗帜和社会和谐的重任;他们是崛起于阡陌的标杆,是凸立于泥土的群雕,是社会风潮里从不摇摆的定向仪。他们一遍一遍地刷新历史的经典和道德教科书,一遍一遍地提炼着社会的核心价值和“论语新编”关键词,让不同的风景集结在同样的主题下,使当代中国的史记变得厚重而温暖。他们是光、是灯、是暖,是冬日里的阳光,是长河上的航标,是寒夜里的火炉,璀璨的人性光辉烛照每一孔心灵的窑洞,提升着这个社会的整体温度。是生命在交换生命,是博爱取代了私人情感,他们将泪下咽,将撕心裂肺的疼痛留给自己……

  昨日泪流满面,模糊了的视线看不见,那些美丽动人的脸,心灵却久久泛滥着感动的波澜,不能停息。

观《感恩教育》有感9

  周六上午,我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讲座。在这次讲座中,它结合论语和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主张,博古论今,指出如今学校、家庭教育存在的困难。看完之后,我对家长、学校与孩子之间的教育、沟通、学习、成长问题有了很多的感触。

  一、于丹老师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习,是自我能力的开发。

  每个家长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都应该深有体会。在学校教育中过于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一直与所有能让孩子增长见识、提高操作能力、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课程和活动严重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家长都只重视孩子的学习,很少、甚至从不让孩子做家务,因此孩子很难体会到自己父母劳动的辛苦。

  我认为:和生活脱节的学习不仅是不快乐的,而且自我能力的开发也受到严重的阻碍。

  二、于丹老师也强调孩子要学会感恩。

  中国的绝大部分家庭都溺爱子女,对子女的呵护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这样一来,子女就都认为,父母对自己的给予是本分,不给予是亏欠。还不仅这样,有许多的子女总是会对自己的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甚至以离家出走来威胁父母。用古代的孝顺历年来教育现在的孩子,无异于比登天还难。

  因此,要从小教会孩子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一切。

  于丹老师的教育观点和理念不仅仅是这些。总之,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信念和鼓励,而最终的成全是孩子的人格和心灵。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爱,在山水中明白永恒,在社会法律法规中学会勇于承担!另外,还要让孩子学会感恩!

观《感恩教育》有感10

  感恩,这两个字,我们几乎天天挂在嘴边,但是人要是能够坚持做到,却很难。今天,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更加透彻地理解了感恩的意义。

  讲座首先映的是一部电影,名叫《暖春》。里面讲述了一个女孩子从年幼到成年的一段看似平凡却做起来不容易经历。她的父母开始对她很不好,可是她用自己的努力,感动了父母。成人后,她没有离开家乡,而是留在了这里,当了一名乡村教师,用这种方式来回馈自己的父母和这片土地。

  在这个讲座里,于丹老师还讲了一个小故事:说有一棵大树,它将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给了一个小男孩。最后,大树已面目沧桑,而满头白发的孩子,却来陪伴那早已一无所有的老树根。大树做的一切不正象征着父母对孩子的毫无保留地爱吗?

  看完了讲座,我更加感觉到,父母给予我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让我想起三字起上的一句话:羊跪乳,鸦反哺。连动物都知道感恩,我们呢?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行动起来,感恩大地,感恩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观《感恩教育》有感11

  这个周日,我准时在早上七点打开电视机,收看潍坊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由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讲座。

  于丹老师在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中为我们讲了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个小男孩,他天天爬树玩,有一次他不高兴地对树说:“别的小孩都交得起学费,就我交不起。”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果子摘去,去市场上卖掉,就能交学费。”小男孩就把树的果子摘了去卖掉,就能上学了,但小男孩摘完果子就不来了。

  当小男孩已经是青年的时候,他跑过去一脸不高兴地对树说: “我别的朋友都盖新房娶新娘了,可我没有房子娶不了新娘。”

  老树说:“你把我的树枝砍了,盖成房子就可以娶新娘了。”男孩听了,就把树枝砍了,盖了房子,然后娶了新娘。

  又过了很多年,已到中年的男孩再次来到树下,还是不高兴地说:“我的朋友都划着船去环游世界了,就我没去。”老树说:“你把我的主干砍了,做成独木舟,就可以环游世界了。”中年的男孩听了,立马把树的主干砍了,做成独木舟,环游世界去了。

  已经是老年的男孩又一次来到老树跟前,这时老树已经成了树墩了,老树问他:“我已经什么也没有了,你还来做什么?”老男孩回答:“我回来陪您晒晒太阳。“

  父母就是这棵树,我们就是这个小男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什么,父母就给我们什么。父母为我们做的事我们一辈子也报答不了,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孝心孝敬父母,这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看完于丹老师的讲座,我觉得自己有时候做的有些不足,我经常看电视,也玩电脑,父母的话经常不 听。我以后要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玩跳皮筋,也玩丢沙包,锻炼自己和别人交往的能力。听父母的话,在家里多帮家人干自己能干的事情。

观《感恩教育》有感12

  伴随着一阵阵劲爆的音乐,同学们一边拿着椅子,一边摩肩接踵地行走在拥挤的人海之中。大家期待多日的“为了所有的爱与期待”感恩教育演讲终于在学校大操场拉开大幕。

  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好的一位老师。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从此就有了父母那无尽的爱与祝福!或许,父母不能够给予我们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他们能够给予我们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东西——生命。

  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受伤时、哭泣时、忧郁时……只要你想,就可以随时回到这里,享受着父母对你的那份无尽关爱。这,便是他们的幸福了。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开心、快乐,这就已经够了。

  而老师就像是一位辛勤劳动而又不求回报的园丁,每个工作日都会给我们一道道“输送知识”的水源。这种知识的水源将会伴随我们一生;老师就像是一支红烛,一点一点地融化我们心灵的冰川,走近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远离寂寞。她给我们的爱,轻轻地,柔柔地,像茉莉一般,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味......

  老师的爱无私中透露着平凡,但又暗含着一些伟大。我们的老师,虽然没有华丽的舞台,也没有簇拥的鲜花,但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便是他们为我们奉献青春的战场!他们的幸福,就是让自己的学生在长大之后对自己的国家做出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感恩老师,给了我一个前进的动力;感恩老师,给我飞翔的翅膀;感恩老师,给我指明人生的方向;感恩老师,给我放眼世界的慧眼……

  我的父母,我的导师,你是我人生之中的一部分!你们是我人生航船的掌舵手,我们的一切来之于你们。我在这里深深地要对你们说一声:“谢谢!”和“对不起!”

观《感恩教育》有感13

  印象最深刻的是节目中讲到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孝心和爱心,如何培养孩子们自立、自强、自信,提到了我们家庭教育的问题,“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懂得,这个社会不只父母疼爱他,还有许多人关心他,要使别人关心自己,首先自己要关心别人,给人以爱心。在家庭“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伟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自小给予孩子同情心和伶悯心的情感,是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仁爱之情首先要做的事情。孩子最初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的反映,所以,父母同情别人的困难,痛苦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孩子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比如,公共汽车上,家长对孩子说:“你看,那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呀,我们让她们坐到这里来吧。”经常让孩子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善待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朋友,然后才能慢慢引导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身上出现问题,你的批评教育才能让孩子认可和改正,还有,你想让孩子变的怎么样,你就常把他说成什么样,慢慢发现,孩子真的会变,再者,孩子平时学习你的行为,就会变得很有爱心和责任心。随着孩子的长大,还要逐步扩大教育内容,教育孩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事业,热爱人生…… 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仁慈博大的爱心、人道主义的道德,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就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让我们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和培养孩子的爱心和集体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家长都把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个世界一定会越来越美好的!

观《感恩教育》有感14

  这一周,学校要求同学和家长在星期六上午一起收看《感恩教育》的电视节目。星期六上午,我早早地起了床,到了时间我打开电视,调到了浙江少儿频道。不一会儿,节目开始了,主讲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

  于丹老师讲了好多方面的东西,什么学会自强、自信、自律啊,学会孝敬父母长辈啊,对我和妈妈都受益匪浅。其中,我听于丹老师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对我深受感悟。这个故事讲了,有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当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墙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在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拨出一根钉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拨出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孩子,但是你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的样子了。”这使我想到:一个人和你吵架,你对他说了难听的话,就在他心中留下了一个伤口与阴影,难恢复。

  看完后,我思潮起伏,想起了以前我所做得不对的事,想着我要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观《感恩教育》有感15

  11月4日周日上午,我在法制频道收看了于丹老师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这一栏目。

  节目一开始,于丹老师给我们讲了三个故事。其中,《过独木桥》这篇故事最让我深有感悟:

  一次,一位大学教授带着他的10名学生去过一个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中的一座桥。几分钟后,他们轻松自在的顺利通过了这座桥。过完这座桥后,教授便打开了屋里的其中两盏灯。发现这座桥是一个很狭小的独木桥,独木桥的下面竟然是鳄鱼池,鳄鱼池里的鳄鱼在池里爬来爬去。这10名学生被眼前的一切全给吓呆了。教授说让他们自己过着独木桥从回去,几个学生却谁都不愿意。过了一阵子,其中3名学生站了起来,过了这个木桥。剩下的7名学生还是在那里呆呆地站着。于是,教授又打开了其中3占灯,学生们发现独木桥四周原来都装有防护网。于是有5名学生又重新站了起来,顺利通过了独木桥。而剩下两名学生却迟迟不肯过桥。

  这就像我们的人生,刚开始当我们是一个婴儿时是对梦想充满着自信。成长到少年阶段,你就有些失去自信,最后在工作上,一些难完成的任务,让你选择了退缩。就看你能不能踊跃跨出去。

  我们还要学会感恩父母。一个小女孩,她的妈妈对她像伺候公主一般。一次,她妈妈的手不小心被开水烫伤了,当她把手伸给正在看动画片的女儿时,女儿却不耐烦的把母亲的手推到一边,说:“干什么,没看见我在看动画片吗?别烦我!”

  父母供你吃穿养活你这么多年,我们要学会感恩他们,要报答他们。

  在人生道路上,要学会善于和他人交往,这是给你迈出自信的第一步。交往相处当然是你、我两个人,所以要学会“仁”。“仁”这个字意思是两个人之间的仁爱和不仁爱关系。

  人的行为将会决定人的生活和人的命运,从小我们就要养成自强自立的好习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报答祖国吧。

【 观《感恩教育》有感】相关文章:

观《感恩教育》有感11-02

观《安全教育》有感03-26

观《夺冠》有感12-20

观《樱桃》有感12-11

观《活着》有感01-13

观《起风了》有感01-17

观《心曲》有感01-18

观《长征》有感02-10

观《暖情》有感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