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尽头是草原》的观后感

生活总结解梦网名签名疑惑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观后感 >

《海的尽头是草原》的观后感

《海的尽头是草原》的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2-11-16 10:22:59
  • 相关推荐
《海的尽头是草原》的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的尽头是草原》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的尽头是草原》的观后感1

  观影过程中,看到阿爸在沙尘暴中赶来把杜思珩紧紧抱入怀中永不言弃的时候,孩子们哭了;

  看到那木汗为了救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而被流沙吞没,孩子们哭了;

  看到阿爸对着长空明枪,放生了那木汗生前的坐骑,白马长啸一声飞奔而去,孩子们哭了;

  看到杜思珩从此改名叫那木汗,为他续写生命,不是他甚是他,与亲哥哥相认、相互倾诉的时候,孩子们哭了;

  看到额吉百岁生日,为思珩已经过世的母亲祝福的时候,孩子们哭了......

  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影片,观看过后,同学们也各抒己见。通过观影,他们被辽阔的大草原所震撼,为可爱的小羊、骆驼而兴奋,为民族大团结而自豪。康龙兴被那木汗的真情所打动,王伟丞为蒙古族对大自然的敬畏所吸引,大家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黄诗淇深有感触地说:“我之前去过内蒙古、云南等地游学,亲身体验过内蒙古族、藏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今天通过这部电影,我更加深刻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各族人民都团结友爱!“同样受到影片强烈震撼的颜梦霏同学表示:“我深深地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富强明主、和平幸福的国家感到欣慰,作为新时代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会更加努力,长大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影片虽已结束,但民族大爱的种子已经种在孩子们的心里,慢慢发芽!

《海的尽头是草原》的观后感2

  昨天有幸去看了尔导的《海的尽头是草原》这部新片的首映,观影中被故事的温柔打动了,感动的模糊了双眼。不管是当初历史上的民族大爱,还是故事里额吉一家,对于妹妹的温柔情感,都是能直戳大家的心。

  电影从一个双胞胎哥哥寻找妹妹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未,全国在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后,将三千名孤儿送入草原,由淳朴的牧民来收养的孤儿的真实故事…虽好整体剧情很平淡,但就是这种平淡的剧情才能更打动观众的心!所有演员们的表演都是可圈可点的,尤其陈宝国老师不愧是老戏骨,每个细节都拿捏得非常恰到好处,堪称惊喜之作,有笑点,泪点也多,演员演技都不错,尤其是马苏,把牧民伟大母亲演的活灵活现,没想到电影中出现的蒙语都是她通过背诵记忆发音来完成的。

  第一次演电影的阿云嘎和丁程鑫真的都很出色,尤其阿云嘎用温柔与帅兼备的那种成熟的且负责任的演绎很值得肯定!小演员罗意淳尤其最最让人惊喜的,她的倔强及机灵的感觉把握得非常到位,太招人喜欢了!看了这部电影非常想去看看辽阔的草原,他的壮美,还有内蒙人的善良淳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如同画卷一般呈现在大家眼前,那是美的、在流淌着的,也时刻浸润着人心的。影片整体是真实的草原牧民生活,真实而感人,有爱能跨越一切山海!

《海的尽头是草原》的观后感3

  很久没有去过草原了,对草原连绵无尽一直是心心念念。今晚看的“海的尽头是草原”这部电影满足我心里对草原的无限憧憬!原汁原味的视觉享受。此部电影根据“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描述了一段充满悲欢离合的故事。将上世纪五十年代情景展现在电影中,电影色调有浓厚的历史感,镜头通过不同视角进行拍摄。令人惊讶的是剧中的恶狼也是真的!在电影中有很多素人(当地居民),还有蒙古当地的演员,贴近实际。电影中草原是那样和谐美好,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远处牛羊成群结对,小孩子们在嘻戏,少年们赶马放羊。治愈观众的心灵。影片情绪饱满,在这里最要称赞的就是马苏的演技。汉族人马苏为了拍摄此部电影学习蒙古语数月,树立出良好的草原人民形象。马苏饰演的萨仁娜,从眼神中就透露出浓浓的牧民热情与淳朴。

  最后的哭戏,也哭在我的心坎里,崩溃就在那一瞬间我也不禁落泪。演员陈宝国,老戏骨,演技无可挑剔,真实动人,每一滴眼泪都是发自内心的悲伤。人性之美,都蕴含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娓娓道来。饰演草原阿爸(阿云嘎)演出草原人民宽广胸怀与善良的心灵,用无私的爱接纳了来自遥远南方的孩子。哥哥那木汗(王锵)演出草原人民有种骨子里的热情,他们会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一个素不相识识的南方孩子。是那么的真诚。

  电影从民族精神上、情怀上还原了当时那一代人。丁程鑫饰演少年马正元,首次登上大银幕便展现出不俗演技。一个实力与魅力兼具的演员,为观众奉上一个充满诚意又无比动人的故事。这是一部讴歌民族团结、传递人间真情与人间大爱的动人之作。展现出草原人民质朴善良的心灵如海般孕育出辽阔的爱!

《海的尽头是草原》的观后感4

  《海的尽头是草原》讲述六十多年前“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真实事件的电影,感谢尔冬升导演,将一段关于爱的尘封历史以这样鲜活动人的方式展现给20xx年的观众,主旋律电影也可以拍得如此真挚动人。打动我的,不仅是片中辽阔壮美的内蒙古草原景色,无边的草原,奔驰的骏马,热闹的那达慕,更是片中草原牧民对孤儿们那无私的爱。“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多么朴实有多么有力的口号,孩子们的生命和健康成长就是他们最大的责任。

  陈宝国老师扮演的双胞胎哥哥是本片的'线索人物,他对同胞亲生妹妹的寻找和追忆,一路带领着观众回顾那段动人往事。我们今天可能无法想象那个年代艰苦的生活条件,漫天风沙、豺狼出没、物资匮乏,对于当年草原牧民们来说,他们还是尽全力用最好的牛奶、粮食和爱哺育了这些新中国的孤儿们,让他们成为建设者和栋梁之才。

  影片中大部分对话都是蒙语,有很多蒙古族演员出演,但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汉族演员马苏扮演的萨仁娜额吉,全程几乎都说蒙语,无论造型、神态还是动作都非常贴近蒙古族妇女,成功塑造了一个善良温柔无私奉献的母亲,特别令人惊艳。

  扮演她儿子那木汗的王锵,则将一个寡言沉默却勇敢有担当的哥哥演得非常动人,他为了救妹妹不幸被卷入流沙的情节非常催泪。再次感谢尔冬升导演,让我们了解到那段尘封已久却无比感人的历史往事,只有不忘记历史,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生活下去。

《海的尽头是草原》的观后感5

  《海的尽头是草原》,带给观众的是一次美好的观影体验。通过回忆的画面,让观众再次重温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情境,了解了上一辈的长者为孤儿的健康成长而付出的艰辛与努力。通过写实的镜头拍摄,将天高云低、草丰水美的草原风光尽情展现:蔚蓝的天空、透明的云朵、碧绿的草场、温暖的毡房;暮色里一盏马灯点亮,映照着人们的笑脸如油画一样的色调;赛马场上伴随着豪放的歌声策马驰骋的奔放骑手;马背上一起长大,打打闹闹直到白头的兄弟伙伴。一幅幅画面带给观众美的享受,也更理解草原上成长的人们会拥有博大的胸襟、自由的情怀和无畏的品格。影片还通过闪回、倒叙、插叙等手法留足了悬念,让观众的心跟随寻亲的步伐跌宕起伏。

  观影全程会有一些淡淡的忧伤,我们为特殊年代下的无奈、负疚、遗憾而心怀唏嘘,但更庆幸自己身处这富足、安宁、衣食无忧的美好时代,不必再去经受生离死别的痛苦、不用再去面对进退两难的决择、更不必去背负歉疚终生的煎熬......

  观影之后的回味,则是深深的感动。海的尽头是草原,上海、内蒙古,只是两个地域的名字,无论时间、空间相隔多么久远,也无论汉族、蒙古族风俗习惯如何不同,只要我们同样心怀美好,便会收获同样的爱,这份爱,会跨越地域、跨越种族、跨越血缘,跨越时空......

《海的尽头是草原》的观后感6

  海的尽头是草原,根据历史上“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事件改编。影片以癌症晚期的老年杜思瀚远赴内蒙,寻找当年被送到草原上的妹妹杜思珩为主线,用一种非典型公路片的拍摄手法,在现实和历史的不同维度中展开叙事:老年杜思瀚的寻找之路和童年杜思珩的迁徙之路,是两条不同时代的横向线;童年杜思珩到青少年杜思珩的成长之路,是一条时间维度上的纵向线。三条不同的路,纵横捭阖,像撒向历史长河中的一张网,就这样网住了一对兄妹和两个母亲的一生。

  有趣的是,影片使用了不同的调色,以区别这三条不同的路:童年杜思珩的迁徙之路,使用了一种黑白暖色;杜思珩的成长之路,使用了一种饱和度较低的暖彩色;老年杜思瀚的寻找之路,则使用了正常的彩色。由于影片中有大量的倒叙内容,加之登场人物繁多,使用这样贴心的调色,就不会让观众晕头转向了。

  这是一部关于“原谅”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爱的电影。困扰了杜思珩一生的心结,终于在见到老年杜思瀚的那一刻解开了,但此时的她早已选择了放下。养父养母在悲剧发生后并没有迁怒于杜思珩,而是依然对她不离不弃,这种伟大的“原谅”,让杜思珩将自己全部的爱献给了草原。因为抛弃女儿,杜思珩的亲生母亲愧疚了一辈子。然而千头万绪,当初的“抛弃”是为了让两个孩子都能够活下去,这是一种既残酷又悲悯的爱。

《海的尽头是草原》的观后感7

  《海的尽头是草原》本质上讲,它是一部讲述救赎的故事,看完整个故事你会发现,原来他们都不像是表面上那么温暖和善良。

  先说杜思珩的亲生哥哥杜思瀚,说他有爱是不错,但他也很自私。在当年,听到母亲说要把身子弱的留在身边,送走另一个身子好的。于是,他跑到雨中淋雨把自己弄生病了。顺理成章,他是那个留在母亲身边的人。或许正是因为这份自责,他终身未娶,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并未主动去寻找亲生妹妹,只是在母亲即将离世,和自己身患绝症时日不多时才去往内蒙寻亲。 再说善良的养母,对于养女杜思珩百般疼爱,但是她终究有没有私信呢?在电影里没有明说,但据说影片有被剪辑掉关键信息。从故事中其实不难发现,她亲生儿子那木汗因为生病导致失声,因此一直没有女孩愿意嫁给他,后面的剧情里也能看出,他是对杜思珩的情感不仅仅是兄妹之情。所以,养母也可能藏着自己的“小心思”。 这一点也能从养母亲生儿子因流沙意外身亡后也能看出来,养父养母原本计划丢弃掉杜思珩远赴他乡重新生活,但最后在杜思珩真情跪地后才得到谅解,最终更名为“那木汗”成为他们真正的“女儿”。

  人性是不可估量的,这一生中每个人都在自我救赎,都在寻求那份心底里的安宁。影片最后,亲兄妹杜思瀚和杜思珩相见,拥抱和解,是一个大圆满的结局。不过我倒希望结束停留在杜思珩被流沙吞没那段,但我更担心编剧或导演很难写出后面的剧情,因为那样的人性思考或许更为复杂。 影片是将主题升华到了大爱的高度,但在我看来能够治愈他们的不是爱,而是冗长的时间,只有时间才能做到如此宽容。

【《海的尽头是草原》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海蒂观后感07-27

老人与海观后感04-21

友谊走到尽头的说说10-29

怒海潜将观后感01-29

海蒂和爷爷观后感12-10

《海蒂和爷爷》观后感04-08

友谊已走到尽头的说说09-19

海蒂和爷爷观后感15篇06-25

海蒂和爷爷观后感4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