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的导游词

生活总结解梦网名签名疑惑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导游词 >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
更新时间:2022-12-07 10:51:21
  • 相关推荐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汇编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京天坛的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天坛。我叫“汤采璇”,你们可以叫我“汤导游”。希望大家玩得开心,玩得愉快!朋友们,现在到的地方就是天坛。大家往上看,有三个想似UFO的天坛。这么大,真是气魄雄伟!

  天坛在原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天坛1961年,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坦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朝乾殿、祈年门等。

  “各位游客,今天的行程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有时间再来细细游赏。”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2

  游客们,你们好!我是今天为你们服务的导游,我叫王又立,大家可以叫我王导。今天我要陪伴大家共同游览西藏的布达拉宫,下面由我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建于公元7世纪,建造了999间房屋,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有13层,高115米。它下面是玛布日山,传说是当时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而建的。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被毁于战火。直到公元17世纪,五世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地方教首领后,才开始了重建布达拉宫,时年为公园1645年。以后历代又相继扩建,才成就了布达拉宫今天这样的规模。

  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应该大体明白布达拉宫了吧!现在是上午9时整,两小时候到布达拉宫旅馆见,请不要违反游园规定,同时希望你们能在旅途中发现更多的奥秘。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3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天坛。我是你们的导游丁培尔,大家能够叫我丁导。

  天坛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朝,是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9处景观之一。下面请大家跟着我,一齐去参观天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

  祈年殿建于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也是北京旅游的标志。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数年后按原样重建,就是我们此刻看到的样貌。祈年殿四周的围墙是方方正正的,而祈年殿本身从下至上都是圆形的,这代表了“天圆地方”。

  殿中有28根柱子,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最长也是最精美、红色雕金的四根柱子,位于中央,叫“龙柱”,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第二种是位于中圈朱红色的十二根柱子,叫“金柱”,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第三种是位于外圈与殿身成一体的十二根巨柱,叫“檐柱”,代表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第二种加第三种24根柱子代表了一年中的24个节气,三种总共28根柱子代表了28个星宿。据说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天坛的美景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完,大家能够细细欣赏。

  天坛公园是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游玩时请注意爱护文物,不要乱涂乱抹,并注意环境卫生。两小时后我们大门口见,祝大家玩得开心!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4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坛参观游览。我是此次天坛之行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天坛。

  天坛始建于明朝初期,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原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坛建筑群。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内坛北部祈谷坛举行,冬至祭天在内坛南部圜丘坛建筑群进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654次。在历史上有三位皇帝对天坛的建造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一学习网位皇帝是明朝的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在营建北京宫城的同时,在北京正阳门外正南5里偏东丙位建天地坛。于明永乐18年竣工,占地面积达到了273公顷。初建时这组建筑为天地合祀,称“天地坛”。明朝有9位皇帝在天地坛举行过合祀天地;第二位皇帝是名词的嘉靖皇帝。嘉靖年间,世宗朱厚骢在天地坛的南郊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并且在北京城的北郊修建了地坛,专门祭地,天地分开祭祀。第三位皇帝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乾隆年间,高宗弘历对天坛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改建了斋宫,改造了天坛的内外坛墙,扩建了圜丘坛,改祈谷坛大享殿为祈年殿,增辟了圜丘坛门,改建皇穹宇。1911年清帝溥仪逊位,祭天制度废止。1914年袁世凯又在天坛举行过几天大典。1918年,新年元旦天坛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天坛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日的天坛已经成为了北京著名的旅游景区。

  今日的天坛是通称,它实际上是由两个坛组成,南部为圜丘坛,北部为祈谷坛。天坛有内坛、外坛之分,内外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苍璧礼天。天坛的建筑特点可以用一组数字“一、三、五、七、九”来概括。其中“一”是指一条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上分布着天坛里最主要的建筑。自南而北分别是昭亨门、圜丘坛、皇穹宇、成贞门、丹陛桥、祈年门、祈年殿、皇乾殿、北天门。“三”指三道坛墙,分别为外坛墙、内坛墙和分隔圜丘坛与祈谷坛之间的东西向坛墙。“五”是指五组主要建筑,分别为圜丘坛建筑去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七”是指祈谷坛东侧的七星石。“九”是指原天坛的九座坛门,分别是圜丘坛的四个门: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祈谷坛的三个门: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以及皇帝祈谷时所走的祈谷坛门和皇帝祭天时所走的圜丘坛门。

  圜丘坛周围有4座门,南为昭亨门、北为成贞门、东为泰元门、西为广利门。这四个门的名字出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元”为元始本原,“亨”为无不亨通,“利”为和谐有利,“贞”为正固持久。这四个字赞美的是天的本质,也称之为“天之四德”。

  进入昭亨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具服台。天坛有两座具服台,南为圜丘坛具服台,北为祈谷坛具服台。冬至祭天大典前,具服台临时搭起幄次,就是帐篷,供皇帝在此盥洗和更换祭天礼服,祭祀完毕再回到这里更衣,起驾回宫。皇帝在祭天时穿的是天青色礼服,祭日时穿的是大红色礼服,祭月时穿的是月白色礼服,其他祭祀均着明黄色礼服。

  在往前走是内外两道壝墙,壝墙是指建筑物周围的矮墙。两道壝墙均用天青色琉璃瓦覆盖,象征着天。内壝墙为圆形,外壝墙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内外壝墙的四正位各有三座石门,共有24座,称“棂星门”。内外壝墙南面的两道棂星门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中间的最大,是皇天上帝所用之门;东面次之,是皇帝所走之门;西面的最小,是陪祀人员走的。

  圜丘坛上层台面中心的圆石叫“天心石”,围绕天心石共环铺九圈扇形石板,第一圈为9块,第二圈为9的倍数18块,以此类推,直到第九圈81块。第二层也是九圈扇形石,从第十圈到第十八圈。第三层从第十九圈到第二十七圈,每圈扇形石的数量均是9的倍数。九为极阳之数,强调了天的崇高、神圣。

  祈谷坛建筑群位于圜丘坛建筑群北面,从南到北四次是成贞门、丹陛桥、三座砖门、祈年门、祈谷坛、皇乾殿。祈谷坛东侧是长廊、北神厨、北宰牲亭,七星石。成贞门是圜丘坛建筑群的北门。恰巧这座门又是从圜丘坛建筑群进入祈谷坛建筑群的重要通道,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成贞门也可以视为今日祈谷坛建筑群的南门。进入成贞门就是连接两个祭坛的一条大道称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其北端高出南端2米,由低渐高将两组建筑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天坛的总体显得更加完美。桥长108丈,桥面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是“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意为与天地相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晋升的通道,所以称之为桥。丹陛桥北端,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券洞,叫走牲道,祭祀用的牲畜从牺牲所赶到宰牲亭,必经走牲道。牲畜一旦经过此通道,再无生还的可能,所以俗称“鬼门关”。沿丹陛桥再往北走东侧就是祈谷坛具服台,面积约300多平方米,祈谷大典前在台上搭设方形幄次,内设龙椅、取暖和盥洗器具。皇帝在此后盥洗。祈谷典礼结束后,再次来次更衣后返回紫禁城。

  关于天坛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这里,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按照计划的时间回到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5

  女士们,先生们:

  我是导游小王,现在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山,站在八达岭上望长城,它像一条长龙,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龙一会儿爬上高坡,一会儿又跌落山谷,连绵起伏,雄伟壮丽。请大家往两边看,我们身边的这段城墙都是用质地坚固的城砖和漂亮的花岗岩砌成的,这些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只有靠劳动人民的一双双手,才把这么多几千斤重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么陡峭的山岭。为了建筑长城,有许多人就累死在长城脚下。

  介绍到这里,我要向大家讲述一下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在新婚之夜被告抓去当修筑长城的奴隶。一年后,范喜良还是杳无音信。孟姜女就带上干粮,背上包袱,去寻找丈夫。经过长途跋涉,她终于找到了丈夫修筑长城的地方。来到这里,孟姜女才知道早在半年前丈夫就死了,而且就赶时髦在长城脚下。孟姜女失声痛哭,哭了三天三夜。八百里长城就轰——的一声,一下了倒下了。这个传说多么感人啊!我们走过的这段长城传说就是被孟姜女哭倒过的八百里长城了。

  下面,我要带你们来看看这两米多高的齿状的垛子,这垛子可以用来挡箭,再看垛子上方有一个了望口,垛子下面还有一个倾斜的口子,这就是射口,用来射击敌人的。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地在长城上走动,去感受长城时代久远的气息,观看长城风景。请大家注意安全,不要乱丢垃圾。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6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叫xxx,是你们这次天坛之旅的导游。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去天坛的路上,在这里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天坛公园,请大家跟我出发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径24。2米,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筑之一。1751年重建祈年殿,更换蓝瓦金顶。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击中,焚烧。因楹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

  下面我们来到天坛南半部的圆丘坛,它始建 于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子墙内部各有一大门,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壁门额。内中央处,就是祭天台(也叫拜天台),即圆丘台。

  咦,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自从我们进入天坛,到处树木葱郁,尤其在南北轴线和建筑群附近,更是古柏参天,树冠相接,把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

  好了,我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7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有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广利、成贞,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来到了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我请您留心每层坛面都要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也就都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围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而中层的围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根据阴阳五行来说,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台意念上的崇高。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在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行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就是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配合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始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止,到了第二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礼仪结束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从正位幄次撤下的祭品再次焚烧,皇帝也要一旁恭立目视,称为望燎)和燎炉(圜丘坛共有12座燎炉,在瘗坎北侧,从东向西排列着8个;内围护墙东西棂星门外各有一对。从配位幄次车下的祭品分别送到8个燎炉内焚烧,而四个从位幄次的祭品送到棂星门处)焚烧,烟雾腾空,象征着送到天庭。而后还要将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瘗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刚才所说的台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而且现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各位游客不妨体会一下这奇特的效果,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有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出陛,也就是台阶,而在南向出陛还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上边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这里边还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也许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好像北京一个天然的氧吧。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即将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为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好像与天相连接的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进牲门,类似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说到进牲门,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过桥下的一个券门被赶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杀,制成供品,所以这个通道也被叫做鬼门关,因为一进去就有死无生了。

  好,回到正题,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

  到此,祈谷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层的圆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层石台阶中,分别装饰着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从下之上内容分别是:瑞云山海,双凤山海,双龙山海。各层排水孔的图案和浮雕的内容也是对应的。东西两旁的配殿个有九间,原来是安放从祀牌位的地方,不过在家靖年间,把它们挪到了先农坛,所以现在这里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了。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圆形三重檐攒尖屋顶向上层层收缩,都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顶部是鎏金宝顶,抬头仰视,便是龙凤藻井,中心是龙凤成祥的图案。而巨大的三层殿顶就是靠殿内的28根落地柱支撑的,中间的四柱名叫龙井柱,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龙井柱外围的12个红漆金柱所分割出来的12个开间,则分别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份;外面两环的24个开间有分别代表了一年的24个节气;同时,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个星宿。据说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在感叹殿内建筑的同时,也让我们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殿内的陈设上来。这里的陈设是按照清朝咸丰年间原状恢复的',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着的是满汉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两侧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可是这里命名有八块石头为什么叫七星呢?原来明代在这里放的的确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添上的。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寻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该叫做七峰东岳。

  暂且不管他们怎么定论了。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8

各位尊敬女士们、先生们、小朋友们:

  大家今天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XX。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天坛,它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之一。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共同欣赏它美丽的景色和建筑,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预祝大家玩得愉快!。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以后经过不断的扩建,至清乾隆年间建成。它从建成开始,一直是皇帝祭天的专用祭坛,一直延续了490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封建帝制结束,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1918年被辟为公园,从此后“任人游览”。1957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坛公园现有面积为205万平方米,保存有祈谷坛、圜丘坛、斋宫、神乐四组古建筑群,有古建筑92座600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有3500余株古松柏、古槐,树龄逾数百年。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祭坛,也是中国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结晶,其宏伟的建筑、苍翠的古树、丰富的文物收藏既记载了中国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记载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对我今天的导游有什么不满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导游孩子:如果是孩子的导游词只要对景点泛泛的简绍,没有对景点做有序的说明。如果按照游览顺序对标志性建筑和景物进行描述就好了。)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9

  游客们好!目前,我们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路。我想有些朋友已经猜到我们下一个景点是美丽的天坛。

  天坛,在北京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街以东。占地约27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南边是天坛,东边是太阳坛,西边是月亮坛,其中天坛最耀眼。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清乾隆、光绪年间重修。明清两朝皇帝朝拜皇帝、祈求五谷丰收的地方。

  同时也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巅峰之作,这个惊艳的杰作已经全部用木头完成了。天坛的另一个奇妙之处是它美妙的回声。当你站在中心尖叫时,你会听到来自地层深处明亮而深沉的回声。这个声音似乎来自地心和天空,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神秘的名字“天心石”。故宫周围有一堵0.9米厚的墙。你站在一端,对着墙低语。电话那头的人只要把耳朵贴在墙上就能听得很清楚,有立体声效果。这就是神奇的“回音壁”。这证明5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能够应用声学原理。

  游客们,此刻请参观一个小时,然后在门厅集合。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10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祷丰年的专用祭坛,是全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整个天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祈年殿、回音壁等耳熟能详的建筑都位于内坛。

  内坛以宫墙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祈谷坛”,是皇帝在春季举行祈谷大典的场所,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七十二长廊等。南部为“圜丘坛”,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为皇帝冬至日祭天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等。连接两坛的是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砖石台,称为“神道”,又称“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桥”,寓意着上天庭要经过的漫长道路。

  游玩天坛,除了观赏各殿堂的精巧建筑、追寻古代帝王祭天的宏大场面外,回音壁、三音石等奇巧的设计也一样令人慨叹古人的智慧。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门中间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三块石板叫做三音石。在皇穹宇门窗关闭而且附近没有障碍的情况下,站立于第一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一声;于第二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两声;于第三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三声。

  单纯的参观,可能对古代帝王祭天仪式总是没有具体的概念。不要紧,设在祈年殿西配殿的祭天礼仪馆里详细介绍了中国祭天礼仪的演变过程,重点展示了清代祭天大典的礼仪情况,包括各种祭天礼器和祭天程序等,其中《清乾隆十三年大驾卤簿图》第一次展现了中国皇家最高仪仗的风貌,尤为精彩不可错过。而设在祈年殿东配殿的祭天乐舞馆则以编钟、编磬等清代中和韶乐的乐器实物,结合文字和图片,全面介绍了中和韶乐的历史沿革、乐舞制度、管理机构及祈谷大典时的演乐场面,使游人对祭天乐舞有直观和全面的了解。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11

  大家好欢迎来到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在永定门内大街路东.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年 ), 以后经过不断的改扩建,至清乾隆年间最终建成.天坛占地达 273 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 皇穹宇、斋宫、神乐署、牺牲所等.1918 年辟为公园.

  天坛分为内、外两坛,内坛由圜丘、祈谷坛两部分组成,内坛北部是祈谷坛,内坛南部是圜丘坛,一条 360 米长的丹陛桥连缀两坛,两坛的主要建筑就集中在丹陛桥两端,丹陛桥南端有圜丘、皇穹宇,北端有祈年殿、皇乾殿.丹陛桥也称海攫大道 , 是一条巨大的砖砌高台商道,也是天坛建筑的主轴线.在丹陛桥的东侧建有与天坛祭祀功能相适应的附属建筑:宰牲亭、神厨、神库 等.丹陛桥西侧有斋宫 , 斋宫是举行祭天大典前皇帝进行斋戒的场所.外坛为林区 , 广植树木,外坛的西南部有神乐署,是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及培训祭祀乐舞生的场所.

  神乐署、斋宫都是祭坛的附属建筑,是祭祀大典的服务用房 , 故斋宫、神乐署都是坐西向东,其建筑规格、瓦色、装饰彩画均逊于天坛的祭祀建筑,强烈地表达了中国古代的。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12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皇穹宇。这里是在祭天大典后存放皇天上帝及其它诸神牌位的地方,即皇天上帝和诸神的寝宫,除大典外,其余时间,众神便在这里休息,即人间的“天堂”。皇穹宇建于公元1530年,位于圜丘坛之北,整组建筑由一堵圆形的墙所环绕,院内有三座建筑,即存放皇天上帝牌位的正殿---皇穹宇及存放日月星辰、风云雷电诸神牌位的东西配殿。

  正殿皇穹宇象一把巨大的雨伞,其殿顶呈圆形,基座为圆形,院落的围墙也是圆形,这些“圆”都是敬天礼神的象征,但也正是这些“圆”及建筑,造就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即皇穹宇院内的三大声学现象。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院落的圆形围墙,它就是闻名中外的建筑——回音壁。那么回音壁有何神奇之处呢?其现象是这样的:如果两人站在两座配殿后的围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小声说话,都能非常清晰地听到对方所讲的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呀,整个围墙是圆形的,又磨砖对缝,墙面十分光滑,再加上围墙顶部盖有檐瓦,声音不宜散失,于是声波便沿着圆墙连续反射而产生回音。各位可以试一试,我们五分钟后到皇穹宇前集合。

  下面请各位看看第二个有趣的现象。请看皇穹宇丹陛下有三块石头,如果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会听到一次回音;如果站在第二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二次回声;如果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故称此石为三音石。其实据声学专家测量,如果这里足够安静,在三音石上拍手,其回声是无限次的,只是我们人类只能听到三声。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你站在三音石上环顾一下四周,你会发现,噢!原来我站在了整座院落的中心,那里是回声产生的最佳位置。

  第三个有趣的地方是从丹陛上往南数的第十八块石头,它被称为对话石,其奇特之处是:如果一人站在该石板上,另外两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西北角及东北角,那这三个人轻声说话就象打电话一样清晰,这是因为他们三人所处的位置恰巧是一个边长为36米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尖上,故产生了这种奇特的现象。在这个充满神奇的小院里,可能还会有其它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也许您就是发现者,好!下面请各位感受一下三音石及对话石的妙趣,5分钟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13

  各位亲爱的旅客朋友们:你们好!我叫钦宸永,是你们这次天坛之旅的总导游,大家可以叫我钦导,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

  天坛位于北京天桥南大街,永定门内东侧。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坛,占地273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祭祀性建筑群。它规模宏伟、富丽堂皇,天坛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天坛以五大奇建筑而闻名中外:一为祈年殿,俗称无梁殿;二为回音壁;三为三音石;四为对话石;五为圆丘坛,即祭天台。

  天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它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宝顶鎏金,碧蓝琉璃瓦盖顶。

  回音壁,是皇穹宇院的四周一道高372米、厚9米、直径615米的贺形围墙。墙身为灰城砖砌成,磨砖对缝,光滑严密。若两人分别站在东西内墙根,一人靠墙向北小声说话,声音就会沿着墙壁传到另一端,好像打电话一样,对方听得一清二楚,由此又名传音墙。

  圆丘:坊石用九这个阳数来表现天象。同时,它又建筑得特别高大,登上圆丘举目四望,只能望见远处蔚蓝色的天空,四周有白古棂星门矗立着,脚下一片青白色石面,仿佛置身于太虚之中,更增加了天的感受。

  旅客朋友们,我们这次天坛之旅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很希望下次还能和大家见面。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14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今天由我担任导游,带领大家游览北京天坛。请爱护一草一木,注意自己的一行一动,不要乱扔垃圾,不要把景区干净的土地弄脏。

  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比故宫还大些。我们现在来到了长廊,这条长廊不比颐和园的差,跟颐和园的没什么两样,但这条路的终点却是天坛的著名建筑——祈年殿,我们可以边休息边去祈年殿。让我们一起呼吸新鲜空气边去祈年殿吧!

  你们看前面就是天坛的著名建筑——祈年殿。它处于天坛的北部。祈年殿原名祈谷坛,但在清光绪五年,也就是1889年,被雷击中而引发大火,后来皇帝重建了祈年殿。虽然是重建的,但也跟明代的祈年殿没什么差别。你们现在走的是皇帝走的道,有没有皇帝上朝的感觉?在微风中,祈年殿却没有展示出它的脆弱。现在你们可以自由活动

  “啊——”我们这是来到哪儿?当然是回音壁了。回音壁十分神奇,可以有回声,因为墙体坚硬光滑,圆周率精确,所以可以听见回声。你们看,回音壁多么古朴啊!但它从明代到现在,经过多少沧桑岁月,还是有许多人慕名而来,黄色的墙体,他们也不厌其烦,你们可以试一试,体验它的神奇。

  圜丘景区你们可以自由观赏,天坛之旅到此结束,欢迎你们再来北京,再来天坛游玩。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15

  圜丘坛建筑群的主要建筑有具服台、圜丘坛、皇穹宇。圜丘坛外壝墙东面是南神厨和南宰牲亭。

  话说明嘉靖年间改革礼制,实行天地分祭,在天地坛的南侧增建圜丘坛,专门用于祭天.这才有了这组建筑。到了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又对这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我们今天看到的圜丘坛建筑群,基本上是乾隆年间留下的风貌。

  圜丘坛周围有4座门,南为昭亨门、北为成贞门、东为泰元门、西为广利门。这四个门的名字出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元”为元始本原,“亨”为无不亨通,“利”为和谐有利,“贞”为正固持久。这四个字赞美的是天的本质,也称之为“天之四德”。

  进入昭亨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具服台。天坛有两座具服台,南为圜丘坛具服台,北为祈谷坛具服台。冬至祭天大典前,具服台临时搭起幄次,就是帐篷,供皇帝在此盥洗和更换祭天礼服,祭祀完毕再回到这里更衣,起驾回宫。皇帝在祭天时穿的是天青色礼服,祭日时穿的是大红色礼服,祭月时穿的是月白色礼服,其他祭祀均着明黄色礼服。

  在往前走是内外两道壝墙,壝墙是指建筑物周围的矮墙。两道壝墙均用天青色琉璃瓦覆盖,象征着天。内壝墙为圆形,外壝墙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内外壝墙的四正位各有三座石门,共有24座,称“棂星门”。内外壝墙南面的两道棂星门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中间的最大,是皇天上帝所用之门;东面次之,是皇帝所走之门;西面的最小,是陪祀人员走的。

  内外壝墙之间东南方向有望燎位、燔柴炉、瘗坎各1个,铁燎炉8只,内壝墙东西棂星门外各有铁燎炉2只,内外壝墙之间西南有望灯杆。

  燔柴炉用绿琉璃砖砌成,东、西、南三面有台阶9级。典礼开始时,先将一只刮净的牛犊置于燔柴炉上,掌燎官点燃燔柴炉,以通达天神,称“燔柴迎帝神”。祀典告成,皇天上帝的神案上所列一应供品和祝版、祝帛均恭运到炉内焚化,皇帝也要在燔柴炉西侧望燎位上恭立目视,称“望燎”。

  瘗坎位于燔柴炉东侧,由绿琉璃砖砌成,像个巨大的盘子埋在地下,直径约1米,深约0.3米。瘗坎用于瘗埋牛尾、牛毛、牛血,以喻不忘祭地之意。瘗坎旁自西南向东北排列着8个铁燎炉,撤馔后,从配位撤下的清代8位皇帝的祭品分别在这8个铁燎炉内焚烧。从4个从位撤下的祭品分别送到内壝墙东西棂星门外的4个铁燎炉内焚烧。

  望灯杆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仅有1座,明崇祯年间增至3座,1914年袁世凯祭天时拆掉两座,现仅存一座。望灯杆高九丈,举行祭天大典时望灯杆上挂直径1.3米、高2.15米的大灯笼,灯笼内立5只点燃的蜡烛。望灯既是祭天大典位置的标志,也是祭天仪式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标志。

  进了内壝墙的棂星门,眼前呈现的就是圜丘坛。圜丘坛3层,通高5.7米,东南西北四出陛,每层九级。通体铺以艾叶青石,四周围以汉白玉护栏。第一层台面直径九丈(一九),第二层台面直径十五丈(三五),第三层台面直径二十一丈(三七),三层台面一、三、五、七、九阳数俱全,相加为二十五,以应天数。三层台面直径相加为四十五,寓意“九五”之尊”。

  圜丘坛上层台面中心的圆石叫“天心石”,围绕天心石共环铺九圈扇形石板,第一圈为9块,第二圈为9的倍数18块,以此类推,直到第九圈81块。第二层也是九圈扇形石,从第十圈到第十八圈。第三层从第十九圈到第二十七圈,每圈扇形石的数量均是9的倍数。九为极阳之数,强调了天的崇高、神圣。

  过了圜丘坛,我们就来到了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泰神殿”,后改称“皇穹宇”。“皇”指至高无上,“穹”指天,“宇”指殿宇,是是圜丘坛的天库,用于平日供奉祭天大典所用的神版。

  皇穹宇是一座圆形院落。院落正中北侧是圆形皇穹宇大殿,大殿前两侧有东西配殿。皇穹宇大殿为单檐攒尖顶,鎏金宝顶。殿基为青白石砌筑的圆形须弥座,四周围以汉白玉栏板。东、南、西三面出陛,南面丹陛上雕刻“二龙戏珠”浮雕。大殿由8根檐柱和8根金柱环绕支撑,三层斗拱层层上叠,顶部中间为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地面中心石周围有九环扇形石。第一环8块,其余环数以8的倍数递增,共360块。这里的“八”代表“八维”,即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8个方向。皇穹宇殿内正中的圆形石台上供奉有“皇天上帝”的神版。东西两侧四个方形石台上分别供奉着清代前八位皇帝的神版。院中东配殿供有大明、星辰神版;西配殿供有夜明、风雨云雷神版。

  另外,皇穹宇最著名的是三音石、对话石、回音壁,三种声学现象。在皇穹宇大殿外正南有一条通道,从北向南数第3块石板,人站在上面击掌,可以清晰地听到三声回声,故名“三音石”。从北向南数第18块石板,人站在这里向东或西说话,即便是普通音量,在东西配殿后面的人也能听得非常清楚,故名“对话石”。皇穹宇的围墙是用山东临清的澄浆砖磨砖对缝砌筑的,非常平滑,能够使声音良好地传播。一个人站在东配殿后边面向北,另一个人站在西配殿后边面向北,两人之间相距约60米,但两人仍能清晰地听到对方说话,所以,人们称皇穹宇的围墙为“回音壁”。

  在皇穹宇的东南,有神厨和宰牲亭。神厨是制作祭品的场所,宰牲亭是宰杀牺牲的场所。为了和祈谷坛长廊东侧的神厨和宰牲亭作区别,这里的神厨和宰牲亭称作南神厨、南宰牲亭。

  最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祭天大典。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要前往天坛祭天。皇帝祭天前要在天坛的斋宫斋戒三天,清雍正年间改为在紫禁城内斋戒两天,冬至前一天再到天坛的斋宫斋戒。届时,皇帝在太和殿阅视祝版后,在大驾卤簿的护送下,出午门、正阳门、过天桥、从圜丘坛门进入天坛,至昭亨门外御路西侧降辇。皇帝由官员引路进昭亨门左门,内外壝墙南北棂星门左门、进入皇穹宇上香,再到神厨和神库阅视祭品,最后到圜丘坛阅视祀位和各种陈设,之后去斋宫斋戒。称为“视神礼”。

  次日,皇帝从斋宫起驾,到圜丘坛具服台幄次内,更换祭天礼服,盥洗完毕,稍事休息。日出前七刻,约凌晨4点15分,祭天大典开始。

  清代举行祭天大典时,在圜丘坛上设有正位、配位、次位、从位七组幄次。正位幄次在天心石稍北,圆形,摆放皇天上帝的牌位。配位幄次排列在正位幄次的东西两侧,方形,摆放清代前八位已故皇帝的牌位。东侧配位坐东朝西,自北向南依次是努尔哈赤、福临、胤禛、颙琰。西侧配位坐西朝东,自北向南依次是皇太极、玄烨、弘历、旻宁。从位幄次共有四组位于圜丘坛中层东西两侧,均为长方形。东侧从位幄次两组,坐东朝西,分别是大明幄次及北斗星、二十八星宿、周天星辰幄次。西侧从位幄次两组,坐西朝东,分别是夜明幄次及风雨云雷幄次。祝版案位于天心石处,案上供祝版。皇帝的拜位在圜丘坛中层台面正南阶前。

  祭天大典共分九项仪程,也称九举。与之相配的中和韶乐、乐舞也相应为九个乐章。

  1.燔柴迎帝神。

  2.奠玉帛。皇帝向皇天上帝神位进献苍璧和制帛。

  3.进俎。皇帝将热羹浇在神位前的牲牢上。

  4.初献礼。皇帝向正位、配位第一次献酒。同时,司祝官读祝文。

  5.亚献礼。皇帝向正位、配位第二次献酒。

  6.终献礼。皇帝向正位、配位第三次献酒。

  7.撤馔。

  8.送帝神。

  9.望燎。皇帝到燔柴炉西侧望燎位行望燎礼,恭视供品焚烧。礼成,在具服台更衣后回宫。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相关文章:

北京导游词:天坛08-16

北京天坛导游词07-21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06-25

【荐】北京天坛导游词08-13

北京天坛导游词【推荐】08-18

北京天坛导游词【热门】08-19

北京天坛导游词【精】08-19

北京天坛景点导游词08-14

北京天坛导游词【荐】08-14

【热】北京天坛导游词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