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4-19 17:45:54
  • 相关推荐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

  《金蝉脱壳》这篇课文叙述了“我”揭开金蝉脱壳秘密的经过,富有情趣,学生很感兴趣。课文条理十分清楚,因此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时让他们按“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的顺序来分,学生觉得十分轻松。

  在读了课题之后,我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几幅插图,然后让他们说说你找到金蝉了吗?有的孩子把蝉壳说成了金教学这一课时,我采取以“脱壳过程”为一条内在的主线,对文本进行重新的组合。一节课时间是有限的,而文本的内容又非常地多,所以教学时我集中精力让学生感悟脱壳时的情景。而对前面的1-2两节,只是提取了“肥肥的,……”这一句,让学生感知了脱壳前蝉的样子即可。然后就细致地引领学生感悟脱壳时,让学生清晰地、深入地、形象地、感性地把这复杂的脱壳过程映在自己的脑中。接着又有重点地感知“翅膀的变化”以及整体地感知颜色的变化。最后采取师生合作的形式感知了脱壳后的变成成虫的蝉及壳。

  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主线进行的同时,我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尽可能引领学生感受“奇特”突出“自然的神奇”。

  第四、五自然段,先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圈出有关词语,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且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特别是蝉尾脱壳的情景,学生相应找出了“抖动”、“伸着”、“仰”、“扑”、“抓”、“抽”这些动词,并能试着模仿蝉儿的这些动作,使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尽管课文中对金蝉脱壳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细致,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离得较远,根本没有学生亲眼目睹那神奇的情景,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我相机播放了金蝉脱壳的'画面,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由于画面不是动画,过程不够生动。

  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为什么能发现并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金蝉脱壳”的情景呢?通读全文,学生不难发现——是观察,让我揭开了金蝉脱壳的秘密;是观察,让我捕捉到了金蝉脱壳这奇特动人的情景。可以说,观察揭开秘密、发现美好的钥匙。怎样才容易发现美呢?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三种观察方法:一是有顺序,二是有重点,三是有感情。学生不仅欣赏到了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还学到了观察的方法。整堂课的学习应该说还是较满意的。

  “壳”这个字在课文中有两种读音:qiào和ké,但究竟在什么情况下读qiào,在什么情况下读ké,一开始我也拿不准,于是查了字典,还翻阅了一些语法参考书,知道ké有口语色彩,所以书上除了“金蝉脱壳”中的壳读qiào,其他都读ké。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

  《图书馆里的小镜头》这篇课文,构思巧妙,语言富于变化。不同类型的人,不同的人物形象在作者寥寥数语间变得立体起来。今天上完这篇课文以后,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在自主阅读中理解。由于这篇文章在内容上比较浅显,因此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相对比较得心应手的,“人们喜爱读书”这一主题早早地在初读文章的时候,学生就能归纳出来。因此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在学生交流感想的时候,我设计了课文间横向联系的环节,复习回顾了《读书再读书》一文中对于读书益处进行归纳的5句句子,学生在用这5句句子谈自己感悟的时候,确实收到了一呼百应的效果,从已经习得的知识引出今天的所得,学生也学会了迁移和运用。

  二、在比较推敲中感悟。文章中重点理解的长句,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但是这句长句究竟是怎样写的,对于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在两句句子的比较中,学生逐点推敲,层层剖析。在比较中,学生能自己通过细微的.差别找到语言推敲的魅力。动词运用的精当,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整个句子一气呵成,无一多余之词。而选材的精当更是让学生感叹,难怪有的学生提出,这句描写发型的句子,省略号的部分再要写下去简直太困难了!于是,这份精当、巧妙令学生领略到了文章作者语言的驾驭能力是如此的娴熟,是如此的高超、无与伦比。

  三、在设疑解难中发现。由于第5小节这样的细节描写在以往的课文中并不陌生,因此在这里,我设计让学生读课文做做动作,然后看看这一小节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加以讨论。学生们的问题集中在“伏案疾书”、“铰刘海”、“贪婪地扫着”这几个动作细节上,我就指导学生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用做动作的方法理解“伏案疾书”的动作,用展开想象的方法走进姑娘的内心世界,以此来体会人们对知识的那份忘我、痴迷、陶醉。在这一小节中,我还引导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一小节人物描写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兴致极高,这一设计比单纯找动词逐一品析效果好许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教学让我认识到一些距离,学生比较远的课文内容,我们应该借助多媒体教学比较好,因为它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知识。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应恰当、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加快知识信息的传递,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

  这篇文章写的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如何确立信念,编成《国榷》,遭受厄运,竟至失落,又重新编写的经过,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刚上课,我首先布置了一个任务: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学生有了压力,读起来还挺认真。然后,我分别请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讲讲这个故事,三个同学讲得都很好,有两位学生还用上了“厄运、持之以恒、坚定、毅力、信念”等词。这倒是个不错的开头!有了这个基础,我就让学生说说“厄运”在文中的意思,学生自然能很清楚地表达出来。然后,再追问:面对厄运,谈迁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的口头回答,我出示了一系列的句子,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认真体会谈迁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一步步地分析,学生知道了谈迁为了撰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吃的苦,受的累,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并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语言描绘谈迁在考察历史的过程中所经受的苦难,进而感受谈迁的信念是何等的坚定。这样就引领学生走进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感悟到了谈迁的坚定信念。

  我还发现本篇课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如“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翔实可信”“家境贫寒”“流传千古”“鸿篇巨制”“家徒四壁”等。这些四字词语概括性强,包含的信息量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积累这些词语,这有利于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促进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5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本班有个别学生去过泰国旅游,于是我在课前就让她来介绍自己在泰国的所见所闻,调儿童诗两首仿写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在写法上的异同,再通过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逐步达成共识。这样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条理都比较清楚,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并且学习了课文的写作方法。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6

  本次课《推敲》在设计上就紧紧地抓住文本中的课后训练点-----练习1。以讲故事作为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是符合高年段的目标。只是对于刚上五年级学生来说,加强书面语的口表能力训练尤为重要。光会讲清楚故事的大概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讲得绘声绘色。那如何做得到讲得清、讲得好?就让老师给一些关键词,并在指导下有层次的训练。老师首先从文本的生字新词入手,在读通文本的基础上理解部分的词语,接着由老师指导学生从每个自然段中找出关键词语,按照故事发展为线索进行连词成句的训练。在连词成句的中,有一个短句过渡到一个长句再一段话。然后,把大家说好的一段话再次进行适当的加工,用笔写下来。

  关于《推敲》第一课时的定位上,我们的设计是: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能通过讲故事方式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每节课完成课后的一个训练点就是有效的教学。

  “同课异构”活动后听课者的建议:

  作为高年段的语文教学,更多要倾向于学生的自学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与体验。在本次课的设计中,有意识地用词串联课文大意,这样的训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的兴趣点,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能按照语文教学的第一课时模块的流程设计,比较适合中下成绩的学生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要点,比较注重读的训练,有生字---生词---短句----长句-----一段重点段,有一定的坡度的训练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落实读好、读通、读懂的过程。可以说是一节扎扎实实的常态课,这样的教学去掉的浮躁与走场的形式,以一节原生态的课堂正真意义上的语文课。建议授课过程中,设计一些学生之间互动的环节,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与时间,消除教师牵引的痕迹,让课堂更接近学生的自我体验。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7

  《一件运动衫》,是一篇选读课文,课文通过“我”买运动衫,买鞋及康威老先生用小狗给“我”换运动衫过程的描写,体现了“我”与康威老先生之间的真诚与友谊,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平日,我们比较忽略对于课后选读课文的教学。其实,读来,这类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更不亚于精读课文,甚至更接近孩子的的情感,让他们更乐于接受。所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通过此类文章的学习,以此来检验平时的教学效果。近而,更近一步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对本课展开了精心的设计。力争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自主学习感悟,给他们充分体会和发挥的空间。而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我觉得课文不仅仅是在赞扬小男孩与老人间的真情,还有妈妈对儿子的疼爱,有售货员对老人的同情,还有老人对陌生人的帮助之情等这些侧面反映出来的情感因素。所以,这一节课的外延被无限地放大了,真情也不仅仅限于这两位主人公,而是感受到更多人与人之间的爱。所以,我在“情”字上做文章,力求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用心地设计了一个充满温情的“活”的课堂:

  1、运用音乐,创设情境,以情感人。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导入牵扯到整节课的情感辐射,是情感点燃的切入点。所以,在本课导入环节我设计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跟唱,这样即创设了一种情感氛围,又拉近了我和孩子们间的距离。同时,我利用煽情的导语激起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并为本文的感情基调埋下了伏笔,更为学生们的感悟体会指明了方向。在教学结束时,我让学生再一次聆听《爱的奉献》,再一次营造氛围,立足学生的情感,点拨、推动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达到超越文本。在音乐的情境中陶冶和提升感悟。

  2、巧设疑问,牵一发而动全身。课上,我通过问学生: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会是这样的结局了吗?来激发学生的共鸣:这个结局太出乎意料了。继而引导:我想不仅是结局,包括在事情发生过程中,也有许多出乎我们意料之处。从而引出主线问题: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意想不到?用“——”划出相关语句,并谈谈你的体会。思考这个问题,其意义在于增强文章对学生的冲击力,让学生对这些出人意料的地方不仅产生新奇感和探索的欲望,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此问题一出,立即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因为学生本身就带着疑问和好奇。再加上这个问题并没有将学生仅仅局限于小男孩和老人之间的关系,而是给了学生们个性感悟的空间,让他们从各个方面去体会。这样,也充分地展现了孩子们的自主阅读和个性化理解。

  3、以读为主,读中有方。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读”字,只有充分地读,入情入境地读,才会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内涵。所以课堂上,我以学生的自读为主,通过快速轻读、快速默读、小组读、配乐读、评价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们真正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在读的过程中,注重点拨方法,哪些关键词该重读,哪些地方该深情读,相应指导。

  4、注重点拨,总结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点拨学习方法。如:作者是如何通过抓住小男孩的动作、神态等来表达他的内心情感的。还有课文在布局谋篇上独具匠心,安排了这么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在最后环节我还安排了一系列的延伸活动,如看图想象二人当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接着,在这件运动衫上题词,学生都纷纷汇报自己的感想。从而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我日后更加努力去完善。如:课堂上学生的指导朗读还可以更深入些。最后还可以介绍相应的阅读链接,如:《麦琪的礼物》,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8

  《黄果树瀑布》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全文一共有八个自然段,按照游踪先后为序,分别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色,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本文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一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班里的学生都没有去过黄果树风景区,对于黄果树瀑布这种气势雄伟的水肯定缺乏直观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而且只通过读课文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

  针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这一特点,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这一载体,出示图片、声音、视频,让学生在视听相结合的过程中,对黄果树瀑布有个直观的认识,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句入手,让学生进行感悟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写景散文,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缺少的就是直观的感受,缺乏生活的沉淀,对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有声音的变化,瀑布形态的壮观不能完全理解,不能内化为自己的积累,这样借助媒体在阅读与欣赏中深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帮助学生很好地感悟课文,又使学生开阔眼界。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9

  《弹琴的姑娘》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向我们塑造了一个纯朴,勤奋好学,锲而不舍地追求,可爱的小姑娘形象。短文通过写四个春华秋实的季节里,作者经过胡同,听到阵阵悦耳动听的琴声而触发情怀。后来,在一次音乐会上,听到一个小姑娘的演奏,似曾相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终于发现一直以来为之感动的琴声其实是出自一位小姑娘的手。在字里行间,我们不仅真切体会到作者对琴声的不同体会,同时也被弹琴小姑娘那份执着,那份纯朴,那份锲而不舍的追求所深深地感动,此时,文章的立意也跃然纸上。通过平凡生活中一个普通的.故事,教育我们的孩子,在今天纷繁的生活表象下,要心怀一份执着,懂得锲而不舍地追求,那么,收获的将会是一份丰硕的秋果,将会是一种美妙的境界。这是我们的孩子乃至我们每一个人生命中必修的一课。

  这篇文章叙事清楚,结构精巧,语言简洁,优美生动,通过对四季琴声的不同感悟,小女孩的形象描写,展示了人物美好的一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充分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展开,通过阅读、体现、交流、探究、感悟,让学生自读自悟,体验内涵,感悟真谛。

  教学时,我首先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弹琴女孩的世界,让孩子们很感兴趣,后来让孩子分层次地自读课文,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习惯,同时也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孩子对文本的原认知程度,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定进一步学习的方向,从而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安排了学生先尝试解决疑问、回答问题,然后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入情入境、语文生活化、品词品句等教学方式,逐一解决课前学生提出的疑问。之前学生回答得不够完整,不够到位,到后来的深入回答,学生在把握了文本的同时,也亲身体验了自己的梯度性发展历程,这对于激励学生、激活课堂是一个有利的因素。这一方面,作为教者,我是感到高兴的。但是在四季琴声的教学方面,我是点拨到位,学生也层层深入,有感而发。我总觉得有什么欠缺了,后来课后细细反思,我想:是不是我在四季琴声的教学中太平均用力了,学生学起来也不太起劲。后来我设想了一下:如果我在春季的琴声教学中先引领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品味学习,然后指导学法,再让学生分小组学习夏季琴声,有选择地学习秋季、冬季的琴声,那么既可以突破重难点,又可以让学生体现从不会到会,从别人教到自己学的实践过程,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不是更好吗?

  尤其是“锲而不舍”的处理上,我没有在课中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将语文生活化,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锲而不舍”的例子,而是放到课堂的后面作为拓展延伸的内容,我感觉好像有点把一棵树砍下来了,但后来又把砍下来的树重新种上。课堂一开始,在解疑探究环节就应该出示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小姑娘的锲而不舍?找出有关句段品读。这样的一个问题就统领了全文。接下来可一环套一环的品读感悟,进而感受小姑娘的勤奋刻苦和锲而不舍的优秀品质。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

  为了上《地震中的父与子》,我搜集了优秀的教案,观看了优秀视频,甚至记录了精彩的过程,又针对自己的能力,本班的学生特点,采取了王校长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提出的思路,针对本课的第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思路,针对课题质疑,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检查新词,通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感情掌握新词,解质疑: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用课文中的句子说。出示洛杉矶地震图片进一步了解地震的大。在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由于课文比较长,我显得耐心不够,没有进一步耐心引导学生概括课文。走进了不起的父亲,让学生默读,用笔写出自己的点滴感悟,学生能找出句子,通过读、想象、说、写,学生能揣摩出父亲的内心世界,感悟到父亲的.了不起。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拓展延伸中,联系汶川地震中的感人瞬间,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无私,接着回顾父亲关爱自己的点滴,感受无痕博大的父爱,自己也有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学生能够体会到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能够读出,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但在上课时,我有时缺乏教学机智,有些地方自己说得较多,课堂情感的酝酿没有达到高潮。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1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1、《小麻雀》的教学反思

  本堂课成功之处:

  一是透过童话的文本,紧紧抓住文本的语言,通过反复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逐渐体会到麻雀妈妈与小普季克的形象特点。二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2《金奖章》教学反思

  《金奖章》一课的思想准备到选课、备课、试讲、修改,到最终的讲授,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又紧张的,这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更是一次不可缺少的砺炼。这节课也令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基本功上,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然能使我较为沉着地站在许多老师面前授课,但中间也暴露了太多不足,如过渡不够自然,教师用语不够精准、简洁,评价语单调,应变力不够强,激情不足等等。这都是往后每节课都要注重自我训练的地方。

  3《没头脑和不高兴》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我执教的最最快乐的一堂课,原来孩子们的笑声竟然如此灿烂!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课堂缺少了欢笑,学生在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机械的教学模式使得师生之间的感情逐渐变得僵硬、冷漠。通过教学此课,让我深深体会到:充满欢声笑语的语文课堂,原来如此动人美丽!

  4大拇指汤姆教学反思

  充分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在教学课文的主要段落时,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的留给学生,学生自己阅读,在读中发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老师只是对朗读加以指导,对难点进行指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明白课文的意图,在老师的点拨下把所得知识加以升华。真正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5《坚定的锡兵》教学反思

  我总结到:“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心爱的玩具,那是你们的父母省吃俭用才买来的,这些玩具多少都给你带来了回忆和幸福,你们一定要好好善待他们,珍惜他们的生命,说不定在梦乡里,你的玩具也会有一次次的奇妙旅行!”

  本堂课的失误之处:未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关于故事的续编与创作,由此来看,课堂时控还是比较重要的,否则一堂课上下来,重点与难点都不会好好突出与突破了!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7、《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的共同参与学习过程, 是当今语文教学所倡导的. 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当今课堂十分需要的. 能与学生进行眼神上的交流, 情感上达到共鸣, 心灵上能够交汇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 这些对于我来说是十分欠缺的.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尤其注重这些方面的锻炼, 使自己提高的更快.

  8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现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9《西风胡杨》教学反思

  在上这一课之前,可以收集一些关于胡杨、沙漠、塔里木等相关的一些图片和资料,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胡杨及其生活的环境,从

  而更好地理解胡杨的精神,真正体会到对对祖

  10《我家门前的海》教学反思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语言优美,尤其是排比句居多,这些排比句的使用能使我们感受作者对海洋的深切的喜爱。这是朗读教学的好教材,因此,我抓住重点词句,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进而提高朗读水平,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心情,突破教学重点。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11、《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12《狼牙山五壮士》反思

  今天回头看以往的教学方法发现:课堂关注的焦点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手段,忽视了学生的思维、个性、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忽视了课堂真正的主人是学生、课堂主要的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

  13《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

  让学生广泛收集课文外的其他英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雨来是一个英雄,但不仅仅是一个人。让英雄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

  14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还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上,学生通过讨论、读书、批划等多种形式,自主地学习。教学时以读为本,通过默读、轮读、引读、范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崇高精神。以读促情,以读促理解,使师生情感互动,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和功能。也就是说课文内容是学生读懂的,是他们自主学习的结果。

  15《紫桑葚》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了,我认为上得最成功的一点,那就是我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

  第四单元

  16课 课文一开始,我以酿字为中心,请学生们质疑课题,初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是,当这些问题解决后,我紧接着又提出了问题,请学生们思考。如果此时能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们还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去阅读文本,并且积极思考,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切实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位置。再继续引导,“这么的多问题,你认为先解决哪个问题比较合适呢?”这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阅读的思路,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位,为学生走向主体性、走向自主探究作了潜移默化的诱导。这样,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起来也就自然会兴趣浓厚,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17《十年后的礼物》教学反思

  教学中,身为教师不能漠视学生的能力,静坐窗前审视这堂课时,我却意外地发现:自己说得多了,其实孩子们还可以品悟到许多,可以是学习方法,可以是独到感受,而自己却不经意间剥夺了他们的自主权。透过这堂课,我也深知一份付出必有一份回报,一份钻研必有一份习得自己一定会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

  18《月下桨声》教学反思

  《月下桨声》一篇略读课文。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放手让学生质疑,接着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了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如: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我再引导学生自读,尝试解决梳理出的问题。在自读的基础上,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而后,我要求学生找出描写小女孩神态、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19《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很成功,学生学得投入,说的令人满意。教师引得自如,恰到好处,落实了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完成了教学目标,效果很好。

  当然,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少了学生的写的训练。应该在课文学习完之后,留有一定时间,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及学习说一说有关诚信的事例,然后再动笔写一写,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铺垫,这样效果会更好。针对本节课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尽力弥补的。

  20、《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教学反思

  《西游记》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如何让学生对名著的阅读不仅仅只浮在故事情节的理解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教育无非是教给学生求知和做人,我理想中的阅读导读课,应该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上,教给学生欣赏美的事物、走进美的事物、传播美的事物。

  21《孔子》教学反思

  在实施课堂交流的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课前参与的成果,以不同方式展开交流。看题目,展开联想,讲故事,可分角色表现故事情节。虽然形式多样,但仍随时注意引

  导学生回归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回归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内容按计划完成,时间安排合理。由于课件的帮助,课堂的容量明显增大,使教学内容

  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3课 本节课是学生有点拘束,所以开始上课时气氛有点沉闷。我及时引导调整,使学生很快投入课堂。童话这种体裁比较适合初一学生口味,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因而整堂课学生都积极发言,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在乐中学的目的。我让学生自主学习以理清情节,合作探究以赏析人物理解寓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24、《梅兰芳》教学反思 这节课结束了,总的来看,基本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一定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注意多角度评价朗读,关注孩子们的学习,

  情感。活在每一个当下,做一个感情丰富的老师,引领孩子在语文的世界里一起激情洋溢。

  25、《唐玄奘西行取经》教学反思

  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学习到了唐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26、《天窗》教学反思

  学生切实的体验到了文中语言的生动具体,也深刻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好处。在经历了这样一个理解过程之后得出的结论,更让学生信服,因为,这是他们亲身感受到的优点,而不是老师灌输的结果。不

  知教师这样引导的做法,算不算将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27、《我是猫》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理解。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接着,我抓住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最让你发笑?总之,这篇文章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8、《杨子荣借题发挥》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保证训练的时间,及时地进行反馈评价。突出重点,本课的重点是体味作者对英雄内心世界的描写

  29、《武松打虎》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由于时间有限,感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贯彻得不够,品读课文的时间不够充分,课文带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学生书读得不够流畅,不能把这篇经典名著读得有滋有味,这些都是这节课的遗憾之处,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和学习中,应该把课文美读作为重点进行训练。新课改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2

  《假如沒有灰尘》一文,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这篇课文思路清晰,说明有序,浅显易懂,加上学生已经有了前面课文的学习基础,因而,教学时,我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以学生自学为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读书、自学、讨论、交流,把课文读顺、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探究灰尘的兴趣。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这一环节我重在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启发学生注意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认真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他们紧扣课文内容思考,从重点词句质疑,向表达方式发难,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是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途径,也是积累语言的最佳方式。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3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掌握生字词;二是熟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是抓住文中对父亲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体会父亲爱的了不起。

  文章值得推敲的语句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抓住“父亲爱的了不起”为突破点,以点带面,在这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文中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首爱的颂歌。有三个描写父亲的场景感天动地:第一个是他悲痛欲绝,但重新挺立的场景;第二个是许多人劝他别挖,但他不听劝的场景;第三个是他孤军作战,伤痕累累的场景。仔细研读,不难发现第三个场景令人刻骨铭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先指导学生从时间上读出父亲的劳累;再接着从父亲的形象上读出他沉甸甸的爱和肉体的痛苦;继而在体验父亲心理活动中读出他内心的孤独与苦闷;最后探究父亲的精神支柱,读出伟大形象。学生在立体推进的朗读过程中,与主人公共同体验,共同感受,紧接着拓展到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感人的场景,通过音乐的渲染等,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从而实现文本的教学目的,感受文本的强烈震撼。

  可是,作为语文课堂,仅仅让学生感动就够了吗?在教学中如何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呢?如何在人文教育的同时促进语文知识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是我以后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4

  《军神》这篇课文写了军人刘伯承右眼严重致残后,坚持不用、忍受巨大疼痛接受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表现了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在教学时,让学生多角度地解读“军神”,全面认识堪称为“军神”的刘伯承。文中作者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神态描写,从正面刻画和侧面烘托来塑造了具有钢铁般坚强意志的刘伯承元帅形象。如何去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这个难点的突破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把握的。如何将课文深入浅出地教好,让学生得到情感升华与体验,这是对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挑战。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读课文感悟“神”

  1、从沃克医生的神态变化中感悟。这篇课文描写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的同时,重点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手术前,沃克医生的.表情开始是“冷冷”的,当刘伯承拒绝用时又“愣住了”,手术后,当病人说出刀数时,沃克医生又对他非常佩服。这些神情的变化,先让学生读书中自主发现,然后再充分地感情朗读,并想想、议议: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从侧面了解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2、从刘伯承在治眼过程中的表现感悟。教学时让学生默读,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刘伯承手术时表现的相关词句:

  (1)刘伯承不愿意使用麻醉剂。

  (2)手术时,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汗如雨下。

  (3)手术结束后脸色苍白,勉强一笑。学生通过朗读,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到一般的军人是做不到的,从而领悟到刘伯承手术中忍受剧烈痛苦,体现出他坚强的意志。

  二、在读中感悟,领会“神”

  为了表现刘伯承将军坚强的意志,课文主要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要理解这些变化,必须联系上下文,结合刘伯承手术前后的表现;同时,理解了这个变化,也就体会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让学生充分自主读书感悟。通过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并用语言表述出来。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把思绪推向xx。在指导学生找重点词语时,一改过去把词“揪”出来独立理解,而是随学生思绪流程,让学生积极自主地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文中寻找答案。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改变以往重知识轻思维过程的教学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使他们得到自主,活泼的发展,在本课教学中,我选择了“尝试——认识——再实践”的教学方式。我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用标识符号画出表现人物情绪、心理反应和神态变化的词语,从中体会沃克医生和刘伯承将军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情得到升华。

  三、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体会“神”

  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肯定遇到过生病或受伤的现象。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刘伯承在医治过程中没有使用麻醉剂进行对比,学生体验到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意志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在意大利一岛上休养时,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这是一篇围绕“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语意深刻的文质兼美的作品。写法上由浅入深、寓理于事,不单讲了父子之间亲情,还将爱推而广之,使之更广博、宽泛——你的生活因为留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而愉快,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体会父子情深。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听着配乐朗读带中的课文录音,圈画描写父子情深的有关语句,尝试用一个字概括父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后整体上初步感受“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事体现了父爱子、子爱父双向的浓浓亲情。而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读好栽花图、春景图、赏花图等镜头,并相机切入“高尔基面对这样的晚霞这样的花,心里会想些什么?”的语言训练和闭目听同学配乐朗诵的春天花开情景在头脑中边过电影边熟记精彩片段的训练。师生及时点评学生的配乐朗读,赞扬学生已经感受到了人间最美的亲情。最后教师深情引读“栽花赏花”的整体故事情节,感受那千山万水隔不断的父子情深,体会鲜花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愉快的东西和高尔基见花如见子的.心

  二、感悟奉献快乐。

  作为大作家的高尔基赏花想着种花人——儿子,并且利用自己最擅长的工具——笔,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将这种爱升华到更宽泛、崇高的境界。启发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信的内容,既可交流印象最深的句子,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谈谈自己的体会,去证明这的确是谆谆教导,以求“各有所得”;也可提出疑难处力求在组内班内“自求自得”;甚至还可派出“小记者”短时采访有关同学用事实来说话。让学生围绕板书上的“栽花赏花”与“写信教子”谈“给”的愉快比“拿”的愉快多;并汇报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上的有关“爱的奉献”的事例,教师相机表扬赠与名言书签,并让其高声诵读“给大家分享”以体会一种快乐。

  三、引导理解中心句。

  在高尔基给他的儿子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学生的理解容易片面,他们往往把这个“给”理解为给别人东西,“拿”则认为是拿人家的东西。这样的理解显然是片面的。我先让他们用文章中的事例来解释这句话吗?(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留下了他种下的鲜花,爸爸得到这样美好的东西,很高兴,而高尔基的儿子也十分愉快。这就是“给”比“拿”愉快。)在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再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白“给”的意思原来是如此宽泛。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4-19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4-1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3-20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04-04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鲸04-19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5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窃读记》04-12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学反思04-17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