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说课稿>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8-11 07:19:03
  • 相关推荐
美术说课稿范文经典(1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说课稿范文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说课稿范文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是小学一年级美术第一册第11课《玩泥巴》的第2课时,此课是以美术为切入点的综合性艺术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而设置的课程。

  本课用泥土为制作材料,通过学生的创作活动去发现运用压、捏、搓、团等基本方法,组合简单的立体模型。教学内容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学生在空间和质感上得到全新的认识,玩中学、学中做,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研究、创造的能力,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二、说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玩泥的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泥塑作品。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主动探究意识,使学生能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学习搓、团、捏、压等基本技法,使学生在愉悦的艺术活动中进行创作、表达和交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表现丰富多彩的泥塑作品,并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体现其应用价值。

  2、操作领域: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想像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他们进行具有探索性的个性化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

  3、情感领域:塑造带有人文主题色彩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要珍惜泥土、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要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尊重、关怀、友善、团结协作是人类的美德,提高其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四、说教法:

  本课运用了综合艺术感教学法,将极富感情色彩的音乐和美术加以综合,通过音乐启趣的“氛围渲染”、再加上“看一看、猜一猜”、“找一找、试一试”、“玩一玩、做一做”等一系列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力求使学生从多感官、多渠道、多角度的参与步入“情”和“趣”的泥塑世界。

  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兴趣、需要、经验摆在重要位置,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创作,培养其自信心,调动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对泥塑作品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对泥塑作品的求知欲和创作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解决本课重难点。

  五、说学法:

  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首先学生通过“猜一猜”的活动,积极去分析教师所提供的泥塑作品,比一比谁发现的特征多,谁的反应最敏捷,从而训练学生敏锐洞察力。

  其次学生通过“找一找”的活动,自己总结出“搓、团、捏、压”四种技法,体味这几种技法的特点,再通过“说一说”加深理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玩一玩”的活动,是学生的实践xx作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能力,在实践中体验乐趣,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大胆进行创新,使之愿学、乐学、善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体现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评一评”活动是一个延伸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评,自己的说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同时通过交流还可以形成一个带有浓厚人文主义色彩的氛围。

  总之本课程的全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

  六、说教学设计:

  (一)、氛围渲染

  上课一开始,以一首《找朋友》的歌曲切入课题,在学生的潜意识中率先埋下了泥土是我们的好朋友这颗种子;其次,在整堂课中贯穿了《泥娃娃》这首歌曲,在引导学生听、唱、表演的基础上挑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恰当的融入了音乐和舞蹈的.成分,充分体现了艺术课这门课程的优势所在。

  (二)看一看、猜一猜:

  在这一环节中,出示大量的泥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作品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同时通过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的方法,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从而引出制作所有的泥塑作品都是从玩泥球、泥条、泥饼……开始的。揭开泥塑作品这层神秘的面纱,消除学生心目中“难”的概念,增强“我不但能做并且能做好”的自信心。

  (三)找一找、试一试:

  这个环节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寻找掌握搓、捏、团、压等基本技法的重要阶段。共分四层:

  (1)、寻找搓、捏、团、压四种基本技法,让学生在玩泥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制作时所用的手法,比比谁找的最多,使学生养成勤动脑、善思考的好习惯。

  (2)、赋予泥球、泥条、泥饼生命感,告诉学生他们不但本领大,而且还会变魔术,从而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3)、通过电脑,一边向学生展示泥球的变换的全过程,一边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增强其直观性和感染力。

  泥球——一串葡萄——太阳花——心形项链

  (4)、展示泥条的变换过程。

  泥条——小房子——烟灰缸

  引申:请学生联想泥条还可以变换成什么,培养其想像力。

  (5)、泥球、泥条这两个好朋友的组合过程。

  泥球、泥条——螃蟹——小鸟——蝴蝶——花朵

  向学生进行爱护动植物的情感教育,并对学生进行祝福。本环节通过找技法——泥球变化——泥条变化——泥球泥条组合变化几个阶段的环环递进式的教学,可充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四)、玩一玩、做一做:

  这个环节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做、做中玩,通过老师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由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拓展思路,使创作的内容既新颖又丰富多彩。

  (五)、评一评、说一说:

  本环节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交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还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心灵手巧”纪念盘,按下学生的手印,留下学生学习的轨迹,用于记录此刻最美好的情景。同时还引出了“泥来自于土地,它就像我们的母亲,能孕育好多好多小生命,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这一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主题,使本课进一步升华。

  美术说课稿范文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

  A教材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美术家究竟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的透视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跟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美术家的自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工匠、杂役、职业画师、艺术家;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游离于各种身份之间。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条中心线索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层层深入地体现这条线索,并且贯彻到教材提供的两个"活动建议"当中去。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可以分为三组,反映出美术家表现自己的不同方式:《拉斯科岩画》和《埃及墓室壁画》是通过匿名的手段来表现自我的。这几件作品年代较早,艺术家还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并且社会也没有给予艺术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许他们过于明显地突出自己。严格说来,在这些作品创作的时期,还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艺术家",原始时期的"艺术家"实际上是巫师,而在古埃及和中国的商周时期,"艺术家"的准确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隶。

  第二组作品,是14世纪以来的一些美术家的自画像。教材中的几幅自画像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之外,其他画家的自画像都没有用作画的工具来暗示自己的画家身份。相反,丢勒像基督,普桑像贵族,金农像隐士,而伦勃朗则把自己画成一个真实、朴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莱斯基的自画像稍微有点特殊,或许因为她是一个女画家。实际上,当时女画家的自画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画成画家,而是画成淑女。

  除此之外,真蒂莱斯基和金农都是用的侧面像,这也具有某种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正面像中,美术家可以和观众达成交流,而侧面像则似乎表明画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而其个性也更加孤僻和鲜明。

  第三组作品是处于创作或生活场景中的美术家。在这里,美术家的工作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含义。委拉斯贵支的画室是在皇宫,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镜子里的国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这个场所的性质。画家本人是"宫廷画师",负责记录这些人物和事件。而维米尔却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狭小的画室里描绘一位抱乐器的姑娘。跟《宫娥》相比,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地方。委拉斯贵支自画像面前那块巨大的画布表明他记录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伟的景象,而维米尔那块小画布则说明他更专注于普通生活的细节。

  2、教学目标:了解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同文化、经济、政治因素的关系;了解创作者的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表现方式;学会把特定的视觉图式以及风格特点跟艺 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重点: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a、教材或课程所需图片的多媒体课件。在制作的课件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特点的自画像或肖像画作品供学生参考,领会塑造、表现性格的一些方法。将观察的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

  B、在课前,请同学们从网上或者书中查阅一些关于肖像刻画(绘画、摄影),然后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二、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故事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征 。

  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对美术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主要采用"比较鉴赏法",提问法,讨论法、观察法等。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

  四、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A、图片欣赏导入

  1。图片欣赏: 每个艺术家即使在表现同一个对象时,也会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并且还欣赏过金农的作品《月》。(出示图片)

  2。提问: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画《月》的这位艺术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口头描述对金农的想像。)

  B、讲授

  1。 思考提问: 现在我们来看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描绘。(出示金农的《自画像》)

  看看跟我们想像的有什么不同?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学生讨论)

  小结:美术家对自己的看法可能和我们想像的不一样。

  2。作品欣赏:《拉斯科岩画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

  思考:这几件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艺术家留下的痕迹?怎样留下来的?

  进一步思考:这些作品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当时属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学生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3。作品欣赏:三幅《自画像》(丢勒、普桑、真蒂莱斯基)。

  这是一组自画像。仔细观察画面,回答下列问题:

  a。是正面还是侧面?男画家还是女画家?年轻还是年老?

  b。你是否知道这些艺术家的相关背景?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时期?

  c。画面是否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暗示的?如果没有这种暗示,那又是为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

  4。完成第61页的"思考与交流":伦勃朗的三幅自画像。

  这些自画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中年以后的伦勃朗接连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济金度日的地步,自画像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沧桑感。)

  C、集体讨论 :对比分析《宫娥》和《画室》。

  1。画家所在的环境或场所有什么区别?2。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

  3。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D、分组讨论: 1。讨论和分析对象:《听琴图》、《西园雅集图》。

  2。思考: a。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画画?

  (教师讲解:在中国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被称为"工匠";而文人兼画家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总结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例如《听琴图》,宋徽宗是一位画家,但又是一位皇帝。这件作品既体现了他对绘画的兴趣,也表明了他至高无上的身份。

  活动交流 :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一",教师选出一些作品进行评议、交流。

  美术说课稿范文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

  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

  提出问题:

  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

  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

  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2、什么是美术鉴赏?

  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教师活动:

  (1)、分别展示天安门图片、张萱的《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

  (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

  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

  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1)根据以上分类,分别展示课本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A、各个图片分别代表哪种艺术门类?(老师给予引导。)

  B、你还发现你生活中还有那些美术作品,它们属于以上那种艺术门类?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4、美术鉴赏的意义

  以上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作品的分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呢?主要是美术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即:

  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可以通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教育功能: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断上的积极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教师活动:

  (1)展示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马蒂斯的《舞蹈》

  (2)、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文,总结以上的三个概念

  (3)提问说明以上三个概念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思考并回答问题

  总结:人的审美能力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达到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在世界上“诗意的栖居”

  5、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6、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

  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可以通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教育功能: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断上的积极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美术说课稿范文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3、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1)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并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标记知识点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 、章法、皴法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 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教师活动:

  A、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

  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学生活动: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敷彩的语言表现方式。

  教师活动:A、展示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宣誓》,指导学生从明暗、空间、透视、构图等几个方面了解具象艺术的其他表现方法。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学生活动:A、分析并总结《荷拉斯兄弟宣誓》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段。

  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2)意象艺术 :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为此,艺术家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达利《记忆的永恒》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德国马尔克的《蓝马》齐白石的《虾》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

  B、提出问题:观察分析以上作品中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语言表现手段?

  学生活动:A、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对展示的作品给与鉴赏和分析。

  B、学生讨论并回答:变形、夸张、重组、概括、提炼。

  老师总结: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

  (3)抽象艺术 :主要是在20世纪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冷抽象: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冷抽象”或“理性抽象”

  热抽象: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热抽象”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荷兰画家 蒙德里安的《红黑黄兰构成》捷克画家 库普卡的《牛顿色盘》

  B、提出问题:我们从这两幅作品中分别看到了什么形象? 两幅作品在运用美术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A、鉴赏作品B、讨论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也就是我们什么形象也辨别不出来。

  完全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

  4、自我评价练习:

  教师活动:展示具象、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若干幅让学生来辨别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

  5、课堂回顾总结:

  教师活动: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B、提问:美术作品的基本语言元素是什么? 语言表现手段是什么? 美术语言的表现形态分为哪三类?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复述回答

  教师活动: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走进具象艺术”,进一步深入的学习研究具象艺术的有关内容,希望同学们做好预习。

  6、板书设计: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特 征: 具体性和形象性。

  美术语言的内容: 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 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 、章法、皴法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2)、意象艺术;(3)、抽象艺术;

  美术说课稿范文 篇5

  一、设计意图:

  这段时间,我们班正在进行《动物朋友》的主题活动,很多小朋友从家里端来了小金鱼,小鸟,乌龟等小动物放在了教室里的自然角里,文文端来的几只小蝌蚪特别受小朋友的欢迎,小朋友一有空就会围在蝌蚪旁一边指着小蝌蚪边聊自己的发现,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小蝌蚪游泳的时候尾巴怎么动的?这些都是他们兴趣的话题。《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根据孩子们的兴趣与需求,很自然的,我们生成了手指点画《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活动。这个活动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且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二、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这个目标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

  2、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3、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三、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已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蛙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四、活动程序:

  (一)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1、幼儿边听歌曲边表演小蝌蚪游动进场入座。利用幼儿学过的本领,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老师:“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呀?”(课件里出现青蛙妈妈)

  老师:“咦!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有点心事,我们一起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吧!”(课件里播放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宝在到处在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出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老师:“哇!真棒!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它们可开心了,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这时,课件里的青蛙变成高兴的表情)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几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每组的桌上都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我会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知识点(难点)。我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我们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小朋友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经常有画一下换一次工具的习惯,为了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老师在这里可以重点指出,要求幼儿按老师的方法来作画。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再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在听过老师的讲解后,请幼儿再次作画。这时可以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3、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创设的情景,对幼儿说:“青蛙妈妈看到这么多的宝宝,真高兴啊!一蹦就蹦到了我们小二班来了。请小朋友们赶快把自己变出来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的身边去吧!”这时,老师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片,贴到教室的主题墙上,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贴在周围,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妈妈的身边啦。

  4、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活动延伸:

  在有关“动物朋友”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师生共同布置的“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复习有关故事、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并且可以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围坐在主题墙旁边,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对如何更好保护“小蝌蚪”和“青蛙”展开讨论等等。

  美术说课稿范文 篇6

  一、教材分析

  我根据新课标内容,确定《xx》一课属于"xx"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

  ①

  ②

  ③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xx.

  教学难点是:xx.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教法学法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广大教师经历了"初步认识—初步实践—课改反思—再认识—再实践"的课改过程。小学美术作为艺术教育必修学科之一,使小学美术教师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七、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

  注重学生的画具准备与分组情况。

  (2)创设情境欣赏xx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xx"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xx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xx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xx,为后面设计xx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xx的意义,懂得珍惜xx,引出本课课题—xx(3)引导启发根据本课的

  了解xx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xx"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xx,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4)自主探究

  折制xx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xx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大胆创作制作xx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xx"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x,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6)展示欣赏评价xx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7)课堂小结扩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美术说课稿范文 篇7

  一、说教材

  面包是幼儿非常熟悉且喜爱的食品,烤面包的方法不仅有趣,而且新奇。我们选择并设计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烤面包”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涂涂”“烤烤”“尝尝”的过程中,学习水粉涂色、色彩对印的技能,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1.知识目标:巩固对红、黄、绿、紫四种常见颜色的认识,感受色彩的美。2.技能目标:大胆选色,学习平涂的方法与蘸色的技巧。3.情感目标:体验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的重点:巩固对四种常见颜色的认识,学习涂色,体验玩色的快乐。活动的难点:学会蘸色的技巧,用平涂的方法涂满“果酱”。活动的准备:(详见活动设计的准备)。充分有效的活动准备是美术活动成功的.前提。本活动准备既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积累与参与,也注重教具的形象性与作画工具的合理性。如选用的水粉笔,是长水粉笔截掉一段笔杆而成的──这是我们反复实践后确认的,这样更方便幼儿的使用。本活动宜在小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活动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和指导法,来适应教学内容传递的需要和幼儿的认知结构特点进行教学。通过操作与语言的紧密结合来突出重点,以变抽象为具体、变生疏为熟悉的办法来突破难点。用简洁的、游戏化的语言进行演示与讲解,使作画的每一个步骤和要求形象化、具体化,易为幼儿所理解与掌握。同时,我还运用了兴趣式指导和渗透式指导法。从幼儿出发,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融在一定的情境中。如:蘸色的技巧,是按情节发展,边演示边以游戏口吻强化:“蘸点果酱,舔一舔,涂在面包上”“蘸点果酱,舔一舔,果酱涂得满满的”……再如,要求幼儿均匀涂色,是这样说的:“果酱涂得满满的,面包的味道就更好了”;将涂上的色彩对印:“把涂满果酱的面包合起来,压一压,免得果酱流走了”。从而避免说教式的提要求和示范。通过教师的演示,游戏化的强化,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边听边看,不知不觉领会了涂色要领,在边说边操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醮色的技巧,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说活动程序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以“兔妈妈收徒弟,兔宝宝学烤面包”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流程是:讲故事导入→教师示范(取面包→介绍果酱→涂果酱→烤面包→展示面包)→幼儿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烤的面包,请客人品尝)。具体活动程序如下:1.导入:以故事导入课题。创设富有童话色彩的游戏性情境,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富有情感的角色(兔妈妈和兔宝宝),易于促进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时间1.5分钟)2.新授:教师示范“烤面包”。通过教师游戏化的口吻,准确的讲解示范,使幼儿自然地掌握烤面包的步骤,明确烤面包的要求。同时,又让幼儿体验到“烤面包”带来的色彩美(色彩对印)与成功的快乐,更激起幼儿自己烤面包的强烈愿望。(3.5分钟)3.练习:幼儿烤面包,教师巡回指导。教师观察幼儿,并用游戏口吻进行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涂画。指导时注意个别差异。(13—15分钟)4.活动评价:请客人品尝。以请客人品尝的形式进行,既合乎主题情节,又利用了可借用的教育资源,让众多的听课老师参与活动的评价,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得到他人的评价,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促进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2分钟)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活动游戏性、趣味性极强,进一步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美术说课稿范文 篇8

  教学重点:1、认识当代山水画新水墨表现方法以及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新水墨表现方法表现一幅山水画。

  教学难点 :1、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创作一幅具有创新意识的山水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用具:课本,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

  一、课的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了两种表现水墨山水画山石的用笔方法和表现步骤,哪个同学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两张上学期学生作业 ,一张为中锋用笔,一张为侧锋用笔。

  教师:那么这两张作业 哪个是用中锋,哪个是用侧锋表现的?

  学生回答。

  教师:可能有的同学有点忘了,下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两种表现方法好吗?请同学们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表现两块石头。

  学生作业 结束。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 上实物投影仪展示。

  教师设计问题:

  1、你画的画哪幅运用的是中锋?哪幅运用的是侧锋?

  2、效果有什么不同?

  3、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再次表现,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4、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5、……

  教师:看来有的同学对上学期学习的知识还是掌握的不错。那么是否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表现这块石头呢?

  出示课题

  二、新授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对水墨山水表现方法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同学们下面就先来思考和讨论,并在纸上来尝试表现一下。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尝试用新方法表现。

  学生尝试完毕,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 上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谈谈在画中的表现方法有了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去这样表现,并对学生的奇思构想作出表扬和鼓励。

  教师:不管怎样,同学们都已在探索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当代画家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通过多媒体展示四幅当代水墨山水画与古代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对比画面。

  教师设问:1、这幅画在表现方法上有何新的特点?

  2、这种表现方法给你什么新的感受?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两块石头或两块以上的石头的组合,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新方法,亲自来感受并表现一幅山水画。

  三、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作业 评价

  要求每小组推选出一幅作业 ,并请作者相互评价

  五、新课结束

  美术说课稿范文 篇9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_____课《……》。(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本节是在学习了……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 ……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特点之二是:……。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简单叙述即可,主要是教学手段)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数形结合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当然这就应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够做到叶老师所说“教就是为了不教”。

  三、说学法:(略述)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并依

  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 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 时,可通过演示,创设探索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重点叙述)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A、教师演示实验。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较有趣、与生活实践比较有关的事例。C、讲述数学科学史上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最好是有对比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最好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五、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

  六、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 》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大家辛苦了!

  美术说课稿范文 篇10

  我说课的题目是《谁画的鱼最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九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为欣赏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通过欣赏农民画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一条大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鱼画大。

  四、教学方法

  本着“高效课堂,快乐教学”的理念针对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特点,课中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指导观察法、启发想像法等;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造。

  五、教学过程

  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直观了解鱼的形态各异;感受自然的美。)

  讲授新课

  (一)首先通过图片分析鱼的外形结构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丽的鱼,分析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先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小鱼的各种外形,花纹和色彩。

  (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纸上画一条大鱼,出示两条一大一小的鱼,通过对比发现哪一条更适合,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应该怎样画一条大鱼?接着我示范如何画?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

  (四)接着出示一条更大的鱼,再这条大鱼的对比下我的鱼就显得小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比。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师画的鱼变大?通过欣赏农民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添加小鱼和人将大鱼衬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海底绘画比赛,将评选出最大最美的鱼。

  在评讲环节,我让学生做评委并评选出优秀评委,一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学习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

  最后让学生投票选举出本次比赛最大最美的鱼,并颁发奖品以此作为鼓励。

  六、小结

  小结的部分我依旧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来结束本科的教学,一是将学生从比赛创作中拉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鱼儿。

  美术说课稿范文 篇11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弥漫着美的气息,如美丽的风景,图画,音乐,着装等显性的美,还有人如人之间的隐性的情感美、道德美,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因此,设想让幼儿欣赏显性的美,从而感受到隐性的美,又考虑到幼儿的生活实际,发现平时幼儿在同伴过生日的时候会送上一张小小的生日贺卡,表示对同伴的祝福。而生日贺卡这个题材正是由显性的美到隐性美内化的最典型的素材。生日贺卡又有其不同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所以我就选择了生日贺卡作为教学活动内容。

  教学目标:

  1、欣赏生日贺卡画面的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

  2、感受贺卡所表达的温馨的情感和美好的祝福。

  3、提高选择贺卡的有意性、并用美的语言表达祝福。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理解贺卡的隐性美,提高选择贺卡的有意性。

  隐性的美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让幼儿反复的欣赏、讨论、帮助幼儿建立自己的审美特色,从理解美到表现美,从分类到送祝福,帮助幼儿理解贺卡的隐性美,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教学准备:

  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数张生日贺卡、环境布置、生日蛋糕

  教学过程:

  (一)唱生日歌,激发兴趣,体验快乐的情感。

  (二)欣赏自己带来的贺卡,欣赏其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感受和卡所表达的祝福与愿望。

  1、幼儿讨论、教师指导,欣赏贺卡的美

  2、集体欣赏,分类比较。

  (三)每位幼儿想一句祝福的语句,为生日的幼儿送上祝福,教师指导。

  (四)游戏:买贺卡,提高幼儿选择贺卡的有意性。

  (五)延伸活动,制作贺卡,进一步提供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设计思想:

  1、生活化的特色。

  《纲要》中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生日贺卡”是成日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每当节日来临时,幼儿就会在家长的引导下,为教师或同伴献上自己亲手制作或精心挑选的贺卡。涉及该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成人的启发、引导,去感受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态度。

  2、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互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认识卡片上显性的美,在通过送祝福理解贺卡其隐性的美,体现了活动为目标服务,目标为生活服务,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体现了艺术与幼儿的心理将康息息相关的特点,因为艺术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中介感染着儿童的心灵。

  3、活动体现了艺术活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全过程。

  (1)前延部分,收集材料,布置环境,旨在练就幼儿发现美捕捉美的能力。

  《纲要》中指出,大千世界,处处皆美,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多半依赖于客观事物本身的鲜明特征的吸引,多数于自发而缺乏自觉性,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他们通过探索和学习自觉地去发现捕捉美。因此教师非常重视活动的前延部分,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有意性。

  (2)活动过程中,提高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幼儿的美感多处于直观感受水平,具有形象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应适应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生日贺卡正是贴近幼儿自己生活情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艺术品。在活动中,教师持一种宽容性的态度,允许幼儿发展自己不同的意见,使幼儿的思想通过表述外露出来。如幼儿可以提出分类的标准,有音乐或没音乐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单页的或双面的,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3)活动延伸,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4、体现了幼儿教育整合的观念。

  (1)资源的整合

  该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家长、教师三方的力量,拓展了幼儿活动的空间。

  (2)目标的整合

  活动中教师基本上以艺术目标为准,同时报害了语言目标,情感目标,既体现了整合的思想又有主次之分。

  美术说课稿范文 篇12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傲雪梅花”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中国画范畴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识。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技法以及中国画是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为以后学习、欣赏中国画打下基础。使学生能了解古代文人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的韵味。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画是通过笔、墨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画面关系,从而达到以物咏志抒发情怀。所以把笔、墨的表现方法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古人是通过笔墨的表现来抒发情怀,展现个性。每一幅大师的作品都是他们人格的写照。但是怎样通过笔墨来表现个性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而把“有个性的表现笔墨的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

  2、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思路及设想: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画发展史、表现题材、技法分类。演示用笔用墨的方法。

  第二课时:选用梅花的诗歌及图片设置情境导入,然后介绍梅花外型及所蕴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接着示范画法及技法讲解、学生分析和尝试。

  第三课时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创作。

  教学中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而不是培养画家。

  即学生只要知道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并不要求“他们”一定会画的方针。

  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得出问题的过程,注重使用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这一方法得出结论。

  五、教学程序:(教学环节设计)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③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④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⑤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增进民族情感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一等教学规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王维的诗(谜语)引出新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增进民族自豪感。

  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1、运用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美术的素养。

  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教师(示范)画一张花鸟画,让学生观察中国画的用笔用墨。通过演示既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是怎样画的,又可以通过观察教师作画,进行思考,进而领会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让学生讨论教师演示时使用的笔法和墨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总结的结论,比教师告诉的结果印象会更深,掌握的时间会更长。利于学生将来能自主的学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现今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大胆的用手中的画笔在宣纸上涂、抹、甚至乱画都行。

  学生在体验笔墨韵味的同时,他们(小组)之间会互相学习,学生自己会发觉谁“涂”得好、谁的不够好。而这些体验教师是无法直接告诉学生的。

  本缓解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或技巧。

  美术说课稿范文 篇13

  说教材

  《小鸟的家》是人教版第5册第6课。本课教材属于"造型 表现"的学习领域,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用粉画颜料,吹塑纸等多种材料和拓印的手段,让学生体验造型的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

  粉印版画是用不透明的粉质颜料来套印版画,颜色厚重,具有较强的覆盖性,因此在印刷时可以先印重色,后印浅色。在讲到画面色彩搭配时,提醒学生回忆第8课"风景色彩画"中讲到的"色彩的明度对比和冷暖对比"。粉印版画学生从没接触过,而本课后面"快乐的小鸟","有趣的脸谱","美丽的瓶花"这几节课又都是属于版画类(有脱胶版画和吹塑纸版画),那么,要上好这一节课就显得尤其重要,可以说这是一节"承前启后"的课。而教参中本课只设1课时,我认为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根据学情的需要,我把它改为2个课时。

  根据《课标》提出的目标,本课教材的特点,联系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思维的特点,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目标:让学生关注小鸟和它的家,并能学会用粉印版画的方法表现他们。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透过开放式的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小鸟的录象,感受母爱的伟大,感受祖国大自然的美,从而唤起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粉印版画的制作,让学生感受艺术表现形式的美感及与生活美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粉印版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粉印版画的方法把小鸟的结构形态及鸟窝生动有趣地表现出来。

  二, 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的需要,本课我采取了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赏析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融形,声,画为一体的优美的教学情境,扩大学生视野,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教师则只在关键之处作出精要的点拨或总结。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高效地掌握了新知。

  2。 引导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因此,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感受艺术的形式美感,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环境的关系。

  3。赏析教学法:赏析,品味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 说学法

  1。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你知道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等,启发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大胆想象,各抒己见,逐步解疑。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体验到喜获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 自学尝试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他将再也无法生存和发展,更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时展的需要。因此说,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是美术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在讲到粉印版画的制作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说说,谈谈,画画,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学会思维,学会分析,学会表达,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 合作学习法: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人才,他们除了自身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外,还必须具备真诚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及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能够处理好与他人的协作关系,集众人之智慧取长补短,是跨世纪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

  四, 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我按照审美激趣,赏析探究,练习感悟,评价提高四个环节来设计这节课;还根据学情,将学生分为8个组,每组6—7人,设有一个小组长。组长负责做好小组记录和记分工作。下课前,将小组的分数统计,得分高的组会得到大家的表扬。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一) 审美激趣

  1, 创设情境:在轻音乐声中,我让学生轻轻的闭上眼睛,接着把音乐换成森林里鸟鸣的乐曲。"让我们用心来感觉,用耳朵去"看",呆会儿,请大家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

  2, 在音乐渐渐的由小变大时,我也让学生漫漫的睁开眼睛。这时学生也七嘴八舌的说开了:看到了小鸟,森林,天空等。

  板书课题:小鸟的家

  3, 教师引导提问:播放有关小鸟生活记录的课件,适时的`放一些特写镜头让学生观察,并不时的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 这小鸟的嘴是怎样的 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组内讨论并回答,小组长作好记录。(引导学生从外形,羽毛,色彩,鸟窝等去观察,讨论)

  4, 引导学生联系自然科知识,分析小鸟与森林的关系(食物链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二) 赏析探究

  1,欣赏几幅有关小鸟的家的美术作品(课件演示),让学生分辨作品的种类(国画,油画,剪纸,粉印版画)及不同的构图所带来的形式美感,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对作品的感受。

  2,指出粉印版画这幅作品(每个小组中都有一幅,便于学生观察)问学生:你知道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引导学生在纸上试一试,找出正确的制作步骤。

  3,小组内试着合作一张粉印版画,注意表现出小鸟的神态特征,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色彩的冷暖对比,鸟窝的多种表现形式。

  (三) 练习感悟:每人制作一张粉印版画的作品,引导学生注意用各种线条来表现鸟窝的机理效果。不断的运用一些鼓励性及强的语言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此时,教师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

  (四) 评价提高

  将学生作业全部在黑板上展贴,学生之间互评,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小鸟形态,等方面去评价。

  (五) 评选出本课优秀小组及先进个人

  (1)在音乐声中,学生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引起学生们情感上的反响和共鸣。学生愉快的心情马上高涨起来。

  (2)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持续长久。

  (3)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鼓励独到性和多样性,教师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去得出结论。

  (4)综合自然科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增强其环保意识。

  (5)初步感知作品艺术美与生活美,激起学生艺术表现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6)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深入感知阶段,强调感悟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在感悟中爱美,审美的情趣。

  (8)使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品,审,发现自己与他人作品中的闪光点,提高他们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9)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竞争意识。

  五, 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要突出 "美"的原则,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形象,并充分体现课文重点。

  小 鸟的 家

  粉印版画的制作步骤:

  1, 制模版

  2,将模版与印纸重 叠,固定

  3,上色,印

【美术说课稿 】相关文章:

美术说课稿01-04

中班美术说课稿01-05

小学美术说课稿01-04

美术优秀说课稿01-02

关于美术的说课稿03-16

美术说课稿范文04-18

美术说课稿模板04-20

美术说课稿优秀06-09

关于美术说课稿07-05

(优秀)美术说课稿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