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说课稿

生活总结解梦网名签名疑惑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说课稿 >

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1-04 14:39:37
  • 相关推荐
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说课稿1

  教材分析:本课《泥条头像》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本课的学习借助瓶子,引导学生进行立体雕塑的初步尝试。由于采用了搓泥条缠绕瓶子形成立体造型的方法,化解了难度,产生了情趣并以此了解变废为宝。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立体雕塑头像的基本常识――基本形与附属形。

  2掌握搓泥条,用泥条缠绕瓶子,并采用捏、揉、粘等技法进行头像的造型创作。

  3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用泥条进行头像的造型创作。

  教学难点:作品新颖、生动、富有美感。

  本课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探究的过程和体会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和五个精美包装的盒子:

  一个装有一个彩泥团

  一个装有长的泥条

  一个装有一个空瓶子

  一个装有缠满泥条的瓶子

  一个装有制作完成的泥条头像

  学生准备泥和各种形状的瓶子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礼物盒子,学生发现泥条头像。(其实是制作过程)出示课题。

  二、循序渐进,解决重点。

  1、搓泥条

  以一段音乐为时限,教师和学生进行搓泥条比赛,看谁搓的泥条又多又长又匀称。泥条的准备是本课物质前提,如果真的是让学生自己搓,可能劲头不是很大,为了能达到快、好的效果,所以采用了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样一个环节当中。

  2、绕泥条

  由搓泥条到绕泥条,教师出示瓶子和泥条让学生发现泥条缠绕的瓶子更有兴趣。然后学生以四人小组进行缠泥条比赛,看谁缠的又快又好。

  3、添加五官、装饰

  教师奖励学生欣赏成人设计头像图片,让学生发现并说说头像特征(五官、表情、装饰)然后以记忆游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到头部的夸张特征。再欣赏学生做的泥条头像图片,请学生来猜一猜泥条头像是怎么样的?(其实是让学生来说说自己心中认为的泥条头像的特征。)(五官、表情夸张)

  五官:你还看到怎样有趣的五官?

  装饰: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做

  表情: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呢?请你来做一做。

  三、 动手实践,制作头像。

  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瓶子的形状讨论研究做什么样的头像,如何分工制作。

  然后学生制作教师指导。(以前学过泥塑方法)

  四、作品的展示

  将作品一件件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先进行个别欣赏再进行整体欣赏。作品的展示,是给到学生整堂课学习成果的一个证明,也给到了学生再学习的兴趣和再进步的平台。

  五、拓展

  欣赏雕塑艺术图片,拓展学生视野。

  总之,整堂课的设计是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展,在教师的引导下,触碰学生的艺术学习的思维,在动手造型再改进后,一件件生动很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

美术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十四册中的第7课。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之手,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审美心理的积淀。突出特点是把对色彩的教学综合化,在巩固已有色彩知识的基础上,重在强调对色彩的搭配练习。

  二、说学情

  中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要使学生对其认可并喜欢,必须先使学生对其深度有一定了解,基于学生已掌握基本信息手段,因此有必要在美术课中引导他们利用网络等手段查找相关信息主动探究。应从民间美术的内涵入手,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增强兴趣,进而感受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探讨民间色彩搭配的规律。是否能把学生从肤浅的认识带入到对民间美术理解的氛围中,是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并学会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作表现民间艺术;

  【过程和方法】

  通过利用网络收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四、说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

  明确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及规律;

  【教学难点】

  了解民间美术作品是怎样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手法的,分析不同的色彩搭配体现的文化内涵。

  五、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分析

  在教法中,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启发诱导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平台等教具,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技能。

  (二)学法分析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的独特性,因此在本节课当中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如此能够更大程度的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六、说教学环节

  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欣赏东北秧歌,使学生对生动绚烂的民间艺术有个强烈的感知印象,学生针对着衣者的色彩搭配谈感受,引起他们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关注。

  事实表明:在学生欣赏视频的时候,色彩能够吸引学生很大的注意力产生学习动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环节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说一说民间美术的在种类

  设疑: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尝试说一说民间美术种类有哪些?

  学生翻阅教材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二)了解民间艺术形式及其色彩

  在了解民间艺术的种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分析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并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目的:通过设疑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美术学科强调视觉感受,以疑惑带动兴趣的新教学理念,并产生愉悦的学习心理,为深入地探究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形式手法、文化内涵,打下了认知上的基础。

  环节三: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信息(民间艺术)的调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及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魅力和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解决本课的难点。

  目的:利用网络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教师明确具体步骤

  1.学生登陆指定网址收集和处理资料,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做以汇报。

  2.代表性民间艺术作品赏析:组织学生以色彩为导向,分析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特点。

  3.总结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特点:纯度较高的颜色、采用强对比的手法、地域性强。

  4.回顾色彩知识: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

  5.通过再次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作品图片,进一步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魅力和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回顾提高的过程。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以合作讨论、小组探究、分析发现等学习方式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并且对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做以小结,这样不仅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且通过教师总结,使知识得以正确全面的呈现。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进而又一次地突破教学难点,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环节四:放飞想象,实践创新

  根据学生自己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特点的理解,利用画图软件来完成民间玩具涂色练习,以此来解决学生在绘画方面的不足之处。

  通过实践的方式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独立意识,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力求做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激发学生主动尝试应用的乐趣,再一次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并感受到民间艺术来源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特征。

  环节五: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作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评价作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和教师一起拥有讲台,拥有说话的权利,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体现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

  同时愉快的情绪体验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这为今后的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心理铺垫。

  环节六:总结提高,情感升华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热爱,加强民族自豪感,并把发扬传播民族文化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课后学生之间可进行彼此间的交流。进行后续的学习。

  目的: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主张个性表现,强化民间文化的传承意识,培养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

  五、说板书设计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一:民间美术的种类

  二:民间艺术形式及其色彩

  三: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规律

美术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所执教的资料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资料。这一资料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课经过展示自然界中狮子的形象,各种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本事。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特点,掌握突出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是后续学习第九课《可爱的动物》和第十课《介绍我的玩具》这两课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学好这一课的知识是学习后两课的基础。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体验不一样的媒材,不一样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我的想法。而本课的教学资料是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用不一样的材料撕、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自我的想法。可见本课在本册中的重要位置。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确定如下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抓住狮子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特点。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本事目标:经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五官特点,以及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狮子及其艺术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本事。

  3、情感与态度目标:经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准备

  狮子“吼”的录音,狮子、猞猁、小熊猫的图片,表现狮子的艺术品,范作,手提袋,旧报纸,彩纸等。

  三、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我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本事的‘学点’”。帮忙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我学习本事的学点“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一样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做好铺垫。所以,我结合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活力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用猜谜语和听狮子“吼”的声音引出课题。经过听—忆—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狮子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简便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教师出示自然界中狮子图片,提出问题:狮子一家中谁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经过观察、比较抓住雄狮子长着鬃毛这一特征。所以,雄狮子在狮子一家中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头部长着鬃毛。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图片:雄狮子、猞猁、熊猫。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分析,狮子大王与猞猁、小熊猫比五官上有什么特点?在前面利用了观察、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归概括出:狮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圆,六个特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雄狮子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本事及合作意识。

  (三)、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五官的突出表现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联系。美术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这一环节我利用中国传统的狮子形象,以北京故宫门前的铜铸狮子和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狮子为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是如何抓住特点创作、怎样突出表现特点。学生经过对艺术作品狮子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艺术做品中狮子的嘴巴比真实的还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等。解决教学难点。增加了美术文化的含量。经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观察、分析,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深层次的思维空间,在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的过程中,不仅仅观察本事和思维本事有所提高,并且体验了探究的欢乐,得到了心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四)、分析学生优秀作业和学生范作中狮子的表现

  《美术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一样不一样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仅关注学生艺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探索的过程。”这一环节,教师根据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优秀作业中的狮子大王的表现方法;分析学生优秀作业是怎样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的;分析小朋友的手工作业是用什么材料制做的以及制作步骤。

美术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歌曲《桔梗谣》采用3/4拍节奏,音乐轻快明朗,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非常符合三年级小朋友的欣赏学习。歌曲共有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整首歌曲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从中,可使学生触及到朝鲜族优秀的特色文化,深刻感受中国丰富的少数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标

  综合教材内容及其他教学要素,我认为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朝鲜族的民族风格。

  2、能边歌边舞表演《桔梗谣》,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3

  、鼓励学生自选伴奏乐器为歌曲伴奏。

  其中教学重点、难点设定为:在听、唱、奏、舞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体验感受朝鲜族的民族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理念及教法、学法的确定

  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加强音乐实践与创造。同时还强调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鉴于以上理念, 我决定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追求动静结合、张驰有度,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再有,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自始自终都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那么到底要怎样使我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呢?我决定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四、教学流程及相关考虑: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跟着《朝鲜梦》这富有朝鲜族特色的音乐声,做拉裙子的动作点步进教室,师生共同律动。

  待音乐声结束后,师生用音乐语言相互问好。

  (本课的重点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感受朝鲜民族的音乐风格。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朝鲜族音乐来营造课堂氛围,其次又通过引导学生听、律动等形式,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

  1、先请学生欣赏课件演示朝鲜族人民的服饰,民族特色文化活动。

  2、然后师生展开关于朝鲜族风情的交流讨论。

  3、鼓励学生照着课件上的舞蹈动作,和老师一起学一学,动一动。

  4、老师小结。使孩子们明确: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他们的舞蹈舞姿优美,富有民族特色。

  (在这个环节中,借助课件,通过欣赏、交流、学习舞蹈等方式,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许多有关内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激起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又能促使孩子积极展开想像,引发创作的灵感,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三)、学唱歌曲《桔梗谣》

  1、解题: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2、聆听范唱,教师边唱边舞,激起孩子的兴趣

  3、学唱曲调:把曲调做成七张卡片,每张卡片4小节,并编号。 然后,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合作练唱、小组比赛唱等形式学会演唱曲调。

  4、 再次聆听范唱,学生跟唱几遍,接着跟琴填唱歌词学会演唱歌曲《桔梗谣》。

  (这个环节中,对于曲调的`学习我采用了制作卡片的方式,目的是为了易化难点,再通过学生合作练唱、小组比赛唱等形式,使枯燥的练唱活动变成了有意思的学习,即激发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又增强了群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

  四)表现歌曲《桔梗谣》

  1、组织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呢?引出本首歌曲的主题:劳动可以给人带来快乐,我们要热爱劳动。

  2、老师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伴奏乐器,按课本上提示,为歌曲伴奏。

  3、鼓励学生自由创编恰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师生一起复习朝鲜族的舞蹈动作,鼓励孩子们为歌曲伴舞。

  5、 开个小型的演唱会,请孩子们表演唱、物、奏。

  (一堂音乐课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愉悦的感受。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唱、舞、奏等创编活动,他们的兴趣、创造性、个性、社会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已完全沉醉在音乐本身的乐趣中,此外也进一步地深化主题:劳动能给人带来快乐!)

  五)、组织下课

  师生互道再见。在《桔梗谣》的音乐声中,边舞边离开教室。

  (音乐教学的功能决不仅仅体现在一堂课上,让孩子们在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声中边舞边离开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学生把课堂上所感悟到的,带到教室外,带进自己的生活,使音乐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对本课的一种设想,若是要投入到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去,我想还应该考虑更多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怎样,我认为,一堂音乐课能成为孩子们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就是我们教师永远孜孜不倦的追求!

美术说课稿5

  一、《漂亮的瓶子》试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美术的三号考生,今天我要试讲的内容是小学一年级美术《漂亮的瓶子》(板书题目)。

  一、动画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特约嘉宾,他是大耳朵图图,可能有些小朋友认识他。图图遇到了麻烦事,他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带了剪刀、卡纸和彩笔,准备做手工,他想请大家来帮忙。到底是什么麻烦事呢?请看大屏幕。

  2、哦,原来是图图把妈妈最心爱的花瓶打碎了,他非常着急,我们怎么帮帮他呢?

  (学生回答:老师,我们可以帮助图图做一个花瓶)

  我们可以帮图图设计一个花瓶(张贴:花瓶),设计的花瓶一定要漂亮(张贴:漂亮的),图图才能得到妈妈的原谅哟!

  二、教学新知

  1、中国人特聪明,在很久以前就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花瓶。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漂亮的中国陶瓷艺术吧。

  师:你喜欢这些瓶子吗?为什么喜欢它呢?

  (学生:因为它外形美观,制作精美,图案漂亮,色彩鲜艳)

  表扬懂得从细处观察的学生。

  2、这些漂亮的花瓶和我们人的身体一样,也有头有脚,它们的头叫做瓶口,脚叫做瓶脚,中间鼓鼓的大肚子叫做瓶肚,瓶口下面细细的部分叫做瓶颈。有的瓶子两边还长了两只大耳朵,我们就叫它瓶耳(老师边展示课件花瓶的图案边讲解)。

  3、那老师如果在中间用一条线把瓶子分成了两半(课件),大家仔细观察这些花瓶,你发现瓶子左右两边大小怎样,形状怎样?(学生:两边的大小一样、形状一样)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观察得真仔细。是的,这条线把瓶子分成大小完全相同的两半,我们就叫它对称。

  老师: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对称的啊?

  学生:我们看到的蝴蝶是对称的,蜜蜂是对称的,人也是对称的。

  4、(1)我们用手中的纸也能折出对称型。拿起你们手中的纸,跟着老师一起来折对称的长方形。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对好了,然后按平中间线。

  (2)在剪花瓶之前,我们要画出心中花瓶的样子。花瓶是对称的,我们只要画出花瓶的一半就可以了。老师把连起来的这边放在左边,开口的这边放在右边,然后我以左边为瓶子的中间线,画出花瓶造型的一半。(媒体:折剪法的提示)

  5、师:那么,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大瓶子呢?(沿着纸的外形剪,尽量占满纸)

  6、要让花瓶变得更加漂亮,我们还得给它进行装饰,让花瓶穿上漂亮的外衣。(出示做好的花瓶,贴于黑板上)这是老师装饰的花瓶,那么大家看一下,我们怎样能够让花瓶更加美丽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装饰让花瓶更加漂亮,比如:

  (1)装饰花瓶时,我们可以给花瓶画上美丽的图案,涂上好看的颜色;

  (2)也可以用彩色卡纸剪出各种图案,贴在花瓶上。

  7、别的小朋友也设计了许多漂亮的花瓶,想不想看看?(媒体出示)

  师:1、这些瓶子美吗?

  2、这些瓶子美在哪里?用了哪些方法进行美化的?

  (学生回答省略)

  三、学生创作实践。

  1、大家想不想也有这么漂亮的花瓶啊,哦,大家都想啊,那让我们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来动手设计自己心中最漂亮的花瓶,待会儿老师把你们设计出的最漂亮的十个花瓶放到柜子里展出,然后选出最最漂亮的花瓶送给图图好吗?时间不多了,老师给你们十分钟的时间,赶快行动吧!

  2、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你们制作瓶子的时候。

  (1)要保持安静;(2)有问题请举手。开始行动吧!

  步骤如下:

  A对折纸,画出半个瓶子造型;B剪出造型;C勾画花纹,装饰美化。

  四、展评添趣,总结延伸

  今天同学们做的瓶子都很漂亮,图图非常感激我们班的小朋友!那我们今天的课就到此结束,大家回家后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再制作一个更漂亮的瓶子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好吗?

美术说课稿6

  我说课的资料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二册第13课《威武的狮子》一课(课件),下头,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过程、反思与感悟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所执教的资料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资料。本节课经过展示自然界中狮子的形象,各种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本事。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特点,掌握突出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是在学习了第七课《美丽的鸟》和第八课《春天在哪里》这两课之后的延伸。

  本节课要应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十分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本事和艺术创造本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本事目标:经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五官特点,以及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狮子及其艺术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本事。

  3、情感与态度目标:经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抓住狮子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特点。

  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二、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X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经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经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欢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此外我还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五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活力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用猜谜语和听狮子“吼”的声音引出课题。经过听—忆—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狮子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简便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观察发现,感知造型

  教师出示自然界中狮子图片,提出问题:狮子一家中最有特点的是谁?狮子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经过观察、比较抓住雄狮子长着鬃毛这一特征。所以,雄狮子在狮子一家中最具有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头部长着鬃毛。

  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图片:雄狮子、猞猁、熊猫。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狮子大王与猞猁、小熊猫比五官上有什么特点?在前面利用了观察、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归概括出:狮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圆,六个特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雄狮子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本事及合作意识。

  (三)赏析作品,扩展思维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联系。美术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这一环节我利用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狮子,,以及画家绘画作品中的狮子为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是如何抓住特点创作、怎样突出表现特点。学生经过对艺术作品狮子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艺术做品中狮子的嘴巴比真实的还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等。

  解决教学难点。增加了美术文化的含量。经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观察、分析,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深层次的思维空间,在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的过程中,不仅仅观察本事和思维本事有所提高,并且体验了探究的欢乐,得到了心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美术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一样不一样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仅关注学生艺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探索的过程。”这一环节,教师根据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优秀作业中的狮子大王的表现方法;分析学生优秀作业是怎样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的;分析是用什么材料进行创作的。

  (四)学生创作,作品展示

  在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造型大胆夸张。绘画的同时,播放狮子王插曲,营造简便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我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展示作品我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狮子”的环节,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学生自我把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我的作品名称,觉得自我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我的看法。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一样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给本事较弱、性格内向的同学更多展示的机会,找到其优点,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总结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所以我最终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欢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欢乐、成功的欢乐、合作的欢乐,甚至会从教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欢乐。这一环节对欢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美术说课稿7

  一、说设计

  材料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学习、创造的中介和桥梁,生活中的材料更容易引发幼儿浓厚的兴趣,激起创作的灵感。所以我选择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信封做原材料,根据孩子喜欢小动物的特点,设计了活动《纸袋玩偶》,即满足了幼儿的学习需要,又能够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大胆的发挥想象,创作出形态可爱的动物形象。

  二、目标定位

  《纲要》在艺术教育的目标上强调,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根据《纲要》要点和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我制定了如下活动目标:

  1、利用纸袋通过剪、贴、画等技能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

  2、在活动中,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3、萌发幼儿的创作意识,增强探索能力。

  一个活动中最能体现课程目标的便是活动的重点,只有抓住重点,才能使整个活动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顺序。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利用纸袋通过剪、贴、画等技能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活动难点:使用剪刀,剪出对称、布置合理的动物形象。

  三、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活动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达到活动目标,我做了如下准备工作:

  1、信封若干、彩纸、剪刀、水彩笔、胶水

  2、教师制作的纸袋玩偶范例四五个

  3、背景音乐

  四、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从兴趣出发,引导幼儿自主参与,自主地选择,这是《纲要》中再三强调的。在本次活动中,我始终坚持这一理念,给孩子创设宽松的环境与自我表现的空间,允许幼儿自由,常加以激励和引导性启发,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并根据幼儿的需要适宜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

  1、直观法:通过欣赏、观察教师提供的范例,刺激幼儿的视觉,激发创作的欲望。

  2、谈话法:谈话是语言沟通的最基本方式,谈话能带给幼儿轻松愉快的心情。

  (二)说学法: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真正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幼儿通过探索、尝试和动手操作,创作出形态可爱的动物玩偶。

  五、活动过程

  1、教师以带幼儿参加动物狂欢会的情境出示众多纸袋玩偶范例,激发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分两个纸袋玩偶,让幼儿观察、讨论这些纸袋玩偶是怎样制作的,分析会用到的材料、工具。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待幼儿观察讨论完毕后,每组选一名代表介绍自己观察、讨论后的结果。

  3、每组选一名幼儿到老师这儿领取所需材料和工具,进行纸袋玩偶的制作。

  本环节中,老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制作出漂亮可爱的动物形象。活动中教师不断地鼓励幼儿大胆构思出独特新颖、与众不同的作品,这就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通过这一环节,幼儿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而且自始至终都是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工具,探究制作方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4、幼儿带着自己制作的动物玩偶和老师一起参加动物狂欢会。教师播放音乐和幼儿一起自由表演。

  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作品栏中,在区域中投放更丰富的材料,为幼儿提供继续创作的机会。

美术说课稿8

  一 、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所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狮子的形象,各种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特点,掌握突出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是后续学习第九课《可爱的动物》和第十课《介绍我的玩具》这两课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学好这一课的知识是学习后两课的基础。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的媒材,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用不同的材料撕、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可见本课在本册中的重要位置。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确定如下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抓住狮子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特点。

  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五官特点,以及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狮子及其艺术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 、教学准备

  狮子“吼”的录音,狮子、猞猁、小熊猫的图片,表现狮子的艺术品,范作,手提袋,旧报纸,彩纸等。

  三 、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的‘学点’”。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点“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用猜谜语和听狮子“吼”的声音引出课题。通过听—忆—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狮子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教师出示自然界中狮子图片,提出问题:狮子一家中谁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抓住雄狮子长着鬃毛这一特征。所以,雄狮子在狮子一家中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头部长着鬃毛。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图片:雄狮子、猞猁、熊猫。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分析,狮子大王与猞猁、小熊猫比五官上有什么特点?在前面利用了观察、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归概括出:狮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圆,六个特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雄狮子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 、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五官的突出表现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联系。美术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这一环节我利用中国传统的狮子形象,以北京故宫门前的铜铸狮子和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狮子为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是如何抓住特点创作、怎样突出表现特点。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狮子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艺术做品中狮子的嘴巴比真实的还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等。

  小学美术说课稿 狮子大王 人教版一年级,标签:美术说课稿,美术说课教案,

  解决教学难点。增加了美术文化的含量。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观察、分析,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深层次的思维空间,在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的过程中,不仅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得到了心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四 、分析学生优秀作业和学生范作中狮子的表现

  《美术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艺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探索的过程。”这一环节,教师根据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优秀作业中的狮子大王的表现方法;分析学生优秀作业是怎样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的;分析小朋友的手工作业是用什么材料制做的以及制作步骤。

美术说课稿9

  设计意图

  我选择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伞”为活动主题,用实物“伞” 把 幼儿带到活动的氛围中来,然后我提出问题:“这么漂亮的伞,你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你也想试一试吗?以此激发起幼儿的探究和想创作激情,通过活动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创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大胆地进行伞面设计。

  2.感受各种伞面的装饰美,体验创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实物:小花伞2至3把

  2.课件:小花伞

  3.彩笔、油画棒、纸(画好小伞轮廓)

  活动过程 :

  1.猜谜导入课题:

  谜语1:一朵花,真奇怪。晴天不开,雨天开。

  教师:是什么呢?小朋友猜一猜。(伞)

  谜语2:小帐篷,圆又圆,雨天满街走,晴天家中闲。

  教师:这个谜语又是在说什么呢?小朋友们好好想一想。

  教师:这两个谜语都是在说什么呢?(都是伞)

  2. 欣赏实物小花伞。

  (1)出示一把实物小花伞,提问:小花伞有什么作用?

  (2)介绍伞的构成:伞顶、伞面、伞把。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样的伞,为什么?

  (3)拿出其他小花伞,说说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这几把小花伞都很漂亮,他们都是伞厂的叔叔阿姨设计出来的。今天,我们要请小朋友来当设计师,设计出更美丽的小花伞。先请小朋友们看看大班的哥哥姐姐是怎么设计小花伞的,好吗?

  3.播放课件,欣赏小花伞图片。

  (1) 提问:你们喜欢这只小花伞吗?为什么?

  (2)小结伞面设计的特点:首先确定伞顶,伞顶可以设计成圆形、波浪花纹、小花等图案;伞面的边缘可以设计成重复的图案,可以是一朵朵的小花、一只只苹果、一个个爱心等图案。

  4.全体幼儿进行伞面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1)出示画好的小花伞轮廓,组织幼儿讨论:怎样让这些空白的伞面变得更美丽。

  (2)要求幼儿大胆想象,你设计的图案可以和别人的不一样,伞把也要涂上颜色。发现有困难的幼儿教师重点指导。

  5.将幼儿作品拍下来后放在电视上播放,欣赏幼儿作品,教师进行引导性评价。

  6.活动结束,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览区。

美术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新《纲要》指出幼儿教育目标:"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中美的欣赏力。"因此我们从孩子实际出发,听到孩子们谈论星期天去红梅公园看梅花,突然意识到现在正值梅花开放季节,由于梅花在我们生活中很少有见过,孩子们更缺乏了解,于是我根据课程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初步认识梅花,并能学习运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表现梅花的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其中的乐趣,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了以下:

  (一)活动目标:

  1、学会从观察中获得梅花的基本特征。

  2、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美,体验吹画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预设为:学习吹画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手指点画、彩笔添画等辅助手段表现腊梅花的基本特征。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作了如下准备:黑颜料、红印泥、白纸、餐巾纸、范例、梅花的课件。

  四、说教法:

  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主要采用:

  1、观察法:

  通过播放梅花课件,直接让幼儿进行观察和学习。发挥传统教育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幼儿对梅花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2、示范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画让幼儿感受吹点画的有趣,达到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的目的。

  3、另外将提问法、语言激励法、讨论法、贯穿在活动中的每个环节中,以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育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师出示梅花,引导幼儿观察梅花的基本特征。

  教师:春天来了,梅花露出了美丽的笑脸。你们看梅花漂亮吗?说一说你看到了那几种颜色的梅花?说一说梅花的基本特征?

  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一个新的本领,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画梅花。

  (二)引导幼儿学习吹画的方法。

  教师出示并分析范例:这张画上的梅花树树干和树枝是用黑色黑颜料吹出来的,等颜色干后再用手指蘸红颜色点上梅花。

  教师示范讲述吹画梅花方法:先滴几滴黑颜料在作业纸下部适当位置,对着黑颜料往前吹,并稍稍改变吹的方向,可向上、向左或向右吹,慢慢吹出树枝的形态。吹好树枝后稍等一等,待干后用手食指蘸上红印泥,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画出梅花。要注意画面干净、整洁,点画好后要在餐巾纸把手擦干净。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幼儿在画面上练习吹画梅花。幼儿操作时,教师重点帮助幼儿掌握吹树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多吹几棵梅树,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吹的方法。尽量使每个幼儿完成作业,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总体评价,结束活动。

  让每个幼儿把梅花贴在墙上组成梅林,供大家欣赏。

美术说课稿11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二册第3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本课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a) 本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听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初一学生比校难理解,通过演示创设情景把题目改为木散为器,帛裁成衣较易理解)其实也比较容易,指是将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全新的形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步骤却是现代图案设计中的一个统一的过程叫变异过程,是现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b) 前后知识联系:本课内容是在第一章。

  教学难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

  二、 说教法、学法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心理刚开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而且对图案在头脑中还没有正真形成图案设计过程的观念。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到创造思维的跃进,尝试着用分割与构成的创作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创造过程的甘苦。

  为了使学生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创造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教学法: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最好,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创设" 桌面整理" 的活动,看谁分块布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观又便于使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割与构成的观念。

  2、 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 花瓶与人头" 的图案画,使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画面,激发学生进行分割练习的欲望。

  3、 演示、练习法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 人" 的图案分割构成,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构成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图案,再划分为几块,概括成几个几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c)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分割和构成的概念,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先临摹,再通过分割与构成独立完成一张作品。

  三、 说教学过程

  本节有三个高潮一开始导入和中间讲解

  (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引入)师生问好后,教师巡视学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书、作业本、文具盒、尺、笔、圆规等用具,让学生在再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使" 桌面" 上即整洁、

  美观,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学生怎么布置这个桌面。(学生准备教师巡回指导讲评)这是桌面的分块与布置,再结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课桌以及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与缝纫。

  同时板书:木散为器 帛裁成衣 (5分钟)

  教师讲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割与构成板书:——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1、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d)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 分割与构成" ,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②通过" 分割与构成" 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板书: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1、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d)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 分割与构成" ,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②通过" 分割与构成" 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美术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 :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 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 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 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色彩心理"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美术说课稿13

  一、明确内容,说教材

  课题:《贺卡制作》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设计应用第六课《贺卡制作》,通过设计制作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学会立体贺卡的制作方法,让学生体验“学”和“用”的直接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意识,感受美术学科的实用性,用凝聚着自己的一片深情厚谊贺卡,送出自己的祝福。

  教学目的: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制作立体贺卡,掌握立体贺卡的制作步骤和方法,了解不同种类贺卡的含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收集手头的材料,设计制作立体贺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设计制作、造型表现等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交流评价,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有自己特色的贺卡,体验成功的快乐。

  4、创新目标:通过让学生动手来设计、制作贺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立体贺卡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制作形式新颖、构思巧妙的立体贺卡。

  二、形式多样,说教学方法

  小学四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活跃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模仿能力,但他们还多以感性表象来掌握概念,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兴趣爱好仍然是学习最好的动力。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性格上表现得好奇、大胆,追求自己的个性,比较喜欢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主观意识较强。综上所述,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主为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本节课主要采用“看、想、做、说、改”等教学形式以及任务驱动法、讲述法、指导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勇于发现创新的思维习惯。

  三、自主探究,说过程

  1、激趣引入,实施任务。

  这个环节,注重制作兴趣的激发,以谈话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任务驱动的实施。

  以谈话的形式来引入本课的内容,让学生认识贺卡及贺卡的作用。在激发兴趣后,继续深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贺卡的组成要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引导铺设,独立探索。

  这个环节,注重制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制作的方法及相关的步骤。

  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思维方式这一特点,教师在页面设置、图画使用和插入、插入艺术字等方面进行示范操作,并明确制作的要求(如:讲究贺词的针对性、版面设计、洋溢着自己的情感,注意布局等),使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美术学科相整合。让学生自行探究贺卡制作的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注重对学生主体探究的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现代教学家叶圣陶先生把“教授法”变为“教学法”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根据这一方法在布置任务时,突出以“学生设计”、“学生做”为本,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其自由发挥,给他们插上想象、自由的翅膀,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师生之间互动学习。

  3、激励评价,合作探究。

  激励性的评价贯穿于整节课,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拓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评价,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的同时,又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

  评价表使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时有“理”可循。让学生互相提出对贺卡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让学生们进行相互指导,相互修改,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得到学习、提高。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后,引出送出贺卡,将自己的爱心送给自己感谢的人,让学生们感受到一份成就感,成为幸福传递的使者,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努力创新。

  4、精心设计,拓展思维。

  在作业的练习上,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是创造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相结合。如:让学生写一写制作贺卡的感受、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制作贺卡时得到了些什么新知,还可以将你的贺卡送给你想送的人,然后写一写感受。

  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的空间,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努力创新,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板书设计:本课采用突出“贺卡”形式的板书,贺卡式的标题以直观为主,起到引领和点题的作用。照顾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板书设计比较简单,卡贺内容的板书没有按照贺卡的格式套上去,其原因是不想学生受到板书设计的影响设计贺卡,让学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美术说课稿14

  我说课的内容是X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X册第X课《 xx》一课(课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

  一、教材分析(课件)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xxx》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X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课件)思想目标:体会的意义,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课件)教学重点是:xxx.

  教学难点是:合理性和协调性。(将巧妙的设计在造型中)。

  二、教法学法在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X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课件)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欣赏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为后面设计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的意义,懂得珍惜,引出本课课题— (二)引导启发了解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自主探究折制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X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大胆创作制作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展示欣赏评价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扩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板书设计:(课件)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美术说课稿15

  我说课的内容是《会飞的玩具》。是一节手工制作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说课要求,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玩具是儿童生活中最熟知的事物,种类、材料、造型都各不相同。本课即以会飞的玩具为内容题材,开展综合性的探索学习。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欣赏不同类型、不同材料所制作出的会飞的玩具,使学生自觉、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本课教学内容偏重于了解会飞玩具的特点,并通过不同造型的会飞玩具作品和自然界及科学界中会飞物体的欣赏,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出不同造型的会飞玩具,感受美术、自然、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学情分析

  虽然是三年的级的学生,但是每个孩子对玩具的喜欢还是非常强烈的,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会飞的玩具更有意义。这个年级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情绪高涨,感悟知识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进步。通过学习,感悟到了艺术美和生活美的有机结合。

  三、说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通过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说教学目标

  1、了解会飞玩具的特点。

  2、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造型表现,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让学生感受美术、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五、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会飞玩具的特点,掌握制作方法,用各种材料进行造型表现。

  2、、教学难点:用各种材料进行大胆、夸张的造型表现。

  六、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理念,我将运用谈话法、引导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欣赏法。

  七、说教学资源:

  为了使学生能成功的制作出各种会飞的玩具,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及会飞的玩具、材料等教学资源。

  八、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从以下八个环节设计实施本课教学。

  (一)组织教学

  通过检查学生的学具、用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引入新课

  1、出示会滚、会转、会摇和会飞的玩具。通过复习已制做过的玩具,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玩具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会飞的玩具

  (三)探索研究

  1、启发学生回忆会飞的玩具及物体,并说说:你在哪里见过或玩过哪些会飞的玩具?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出示各种不同的会飞玩具,引导学生分组观察、分析、讨论、了解会飞玩具会飞的特点和基本的制作方法。

  ①会飞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呢?他们为什么会飞?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

  ②它们的制作过程有哪些方法?

  本环节引导学生不断观察、讨论、分析,使学生懂得会飞玩具会飞的特点和基本的制作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③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讨论说一说他们收集的材料可以制作成什么样的会飞玩具?

  3、尝试造型设计与制作,抓住典型,让各组学生介绍自组的玩具及制作方法。

  这一环节我用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知道同学之间应互相学习,团结合作。

  4、播放多媒体欣赏各种会飞的玩具和自然、科学中会飞的物体。

  通过欣赏,让学生观察了解不同的材料都可以进行想象创造设计,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5、出示设计制作的基本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四)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材料,制作会飞的玩具。

  2、引导学生给自己的玩具取名。

  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

  (五)作品展评

  1、分组展示作品,学生参观欣赏,各谈创作思路和感受。

  2、通过比赛评选出最会飞的、最有创意的作品。

  此环节让学生体会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收拾整理

  做好作品的同学,将剩余的材料收拾干净,保持教室地面清洁。

  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体现美育潜移默化的教学思想。

  (七)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不满意的地方吗?

  通过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整体认识。

  (八)课后拓展

  在操场上组织主题为“小小飞行员”的科技比赛,比比谁的作品最会飞,飞得最高,最有创意。

【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美术优秀说课稿01-02

小学美术说课稿01-04

美术说课稿(精选20篇)07-25

高中美术说课稿12-31

美术说课稿15篇01-04

美术《小挂饰》说课稿12-07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11-18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01-04

五年级美术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说课稿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