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说课稿

生活总结解梦网名签名疑惑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说课稿 >

优秀说课稿

优秀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1-17 19:24:19
  • 相关推荐
优秀说课稿集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秀说课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经久不衰的散文名篇《师说》的教学分析及其设计。高中语文的新课标强调学生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据此,我从语文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一、教材和学情

  (一)关于教材:本课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自读篇目。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古代的议论性散文。本课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的力作,是唐宋散文中的名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这篇自读课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唐宋散文的风貌,更能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欣赏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

  (二)关于学情: 虽然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针对以上情况,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二、教学目标

  (一)根据新课标倡导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高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知识还在积累阶段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一定量的诵读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2.通过自学,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实词有“师”“传”“从”“道”、虚词有“之”“其”“而”“乎”“所以”等。能够区别古今异义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现象,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3.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情境导入—朗读吟诵—质疑—文本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从师的意义和能者为师的道理,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在当今这个社会,学生更应该养成尊师重道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要求,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1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语文课标指出,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

  2鉴赏分析本文的说理方式和方法

  难点: 本文是议论散文,文中的对比论证方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值得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借鉴,因此,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本文的既定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教法和学法上作出简单阐述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①点拨法

  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此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方法,通过比较,温故知新,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归纳法

  指导学生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例如《师说》第一课时讲解重要实、虚词,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传”“师”“道”等实词义项及“之”“其”“所以”等虚词用法。

  (二)学法

  ①诵读法

  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来,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②圈点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清代学者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因此,我将从两方面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

  ③质疑法

  这是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解读课文,学会向学生向老师质疑。特别是课文字词的疏通翻译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④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得当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说教学程序

  (一)总体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整体教学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质疑师生互动;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课堂练习巩固知识,强化记忆.

  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师说》一文教学安排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诵读以及理清思路掌握一些难懂实词虚词和句子

  第二课时主要进一步了解文章结构层次,体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第二课时则主要学习文中的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以及体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导入及解题 (5分钟)

  我将以展示图片的方式导入,以这种直观的方式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者,学生齐读注释1,补充作者相关事迹以及文学常识.

  2.整体把握 (12分钟)

  (1)教师配乐示范朗诵

  (2)难读异读字读音点拨指正

  (3)学生自由朗读

  (4)全班齐读

  (5)理清全文思路 (板书)

  3.分析理解文章第一二自然段,交流评议(21分钟)

  (1) 教师范读

  (2) 理解并归纳涉及的古今异义词语以及词语活用.

  例如, 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所以 古:用来??的 凭借 今:因果关系连词吾师道也

  师,名词用作动词即“学习”

  吾从而师之 师,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为师”

  4总结 (5分钟)

  总说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择师的原则,推出“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5.布置作业 (2分钟)

  抄写文中重要字词和句子

  (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通过抽查背诵及检查翻译来复习上节课所学。(8分钟)

  2、用第一课时一样的方法对第三四自然段进行学习(12分钟)

  (1)找一名学生示范朗读,并讲解对本段的字词积累,疏通文意。

  (2)由学生补充积累到的字词并质疑,教师点拔,师生互动。

  (3)师生归纳重点词语、句式。

  3、体会语言:整散结合 顶真手法 (13分钟)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2)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拓展延伸 (9分钟)

  【问题设计】虽然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到这里我们还会只是这样看吗?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

  【点拨】这个问题可以从韩愈《师说》一文当时的现实意义及长远影响来谈,学生可以展开思维,拓展想象空间

  5、作业布置 (3分钟)

  让学生课外搜集名人从师的故事,当做作文素材

  (四)第三课时设计

  1、复习上课所学,检查作业完成情况(5分钟)

  2、教师设问:(17分钟)

  通过教师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正反对比论证以及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1)课文的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说说这一段用了几组正反对比的事实论据,这样对比有怎样的论证作用。

  ——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师道之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从批判反面

  现象中阐明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2)试谈论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作者概括而全面地提出教师的职责。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第三段阐述师道、师生关系,以能者为师,也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比较容易接受,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

  3、交流评议(9分钟)

  提出一个思考题让学生讨论,问题是前面学过的《劝学》和今天学习的《师说》都是和学习有关的论说文,说明古人很注重学习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学者”与“师”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家讨论一下。设这个问题,一是让学生将所学道理运用到实际的思考中,二是促进师生间相互学习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

  4、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4分钟)

  总结: 文章以“古之学者必有师”为中心论点,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以娴熟的艺术技巧,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阶层的愚顽与可笑。 作业布置在精,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得到运用。因此,本课作业布置如下: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写一篇小论文

优秀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碧螺春》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十二册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生动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课文可分四段。文末引用了外国诗人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借此既抒发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本文条理清楚,内容生动,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所处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与技能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学难点: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说教法、学法。

  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 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网络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它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鲁迅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碧螺春》这篇课文的内容较生动,也是学生十分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来自对采茶和制作茶叶的兴趣。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精心编辑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利用网上相当丰富的有关焙茶的信息资源,创设了一个有美丽风光,轻松活泼的学习课文的良好情境,我想比单一的读文、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优秀说课稿3

  教材分析:

  《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素材。学生的空间观念要在他们自己的观察、试验、操作等“做数学”的体验活动中才能不断生成和发展,因而要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既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又为学习其他图形奠定基础。

  学法指导: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其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充分体验镜子内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所发生的变化,逐步探究出镜面对称的特征,经历和体验由问题到假设再到验证的数学过程与方法。体验成功的感觉。虽然我们每天都在照镜子,但是对于里面的数学知识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发现,这些知识虽然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但是又远远的高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学习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再放手让学生拿镜子去照身边的物体,然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镜子中的数学知识,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发现,留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法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因此,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等活动,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2.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实现自主探究,发展学生思维。

  新教材赋予教师充分的创造空间,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开放性因素,创设有价值、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学习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对镜面对称知识的建立,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3.注重合作的实效性,关注学生情感,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

  每位学生都能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发表个人看法。在合作之前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时轮流发言,并及时记录交流情况,培养合作能力。整个教学过程都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激励性评价及鼓励,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充分参与学习、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优秀说课稿4

  一、说教材(阐述选定课题的教学内容在本单元、本册教材、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内容的关联。)

  第六单元的教材大都以动物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这种类型的课文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又容易让孩子展开联想,学生很乐意学。《荷叶圆圆》就是其中一篇和小动物们相关的有趣的文章。

  在《荷叶圆圆》一文中,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音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能让我们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

  本课内容是基于学生学习了拼音、有了一定识字量后进一步借助拼音,识字、正音、朗读课文。在识字正音的同时提高拼读能力。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体会自然的美好。

  二、说目标(全面描述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拼音读准“荷、摇、篮、晶、停、台、放、朋、友、红、油”11个生字的字音,尤其注意读准后鼻音的字,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里认真描摹“荷、朋、友、油”。

  3、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过程与方法:看图展开想象,练习把话说完整。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感受荷叶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大自然的美好。

  三、说学情(阐述学生已有的学业情况以及认知特点。)

  学生从刚入学开始对语文学习的半知不解,到现在已经逐步掌握了一些语文的学习方法、达到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学生在教材“读儿歌识字学拼音”中已经完成了拼音学习,可以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在生字学习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生字的一些好方法:分析结构、好办法记住它、找好朋友等,可以在生字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进行一些拓展。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

  2、教学流程(围绕教学设计思路,说清楚教学活动安排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就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猜一猜!(出示谜语)池中有个小姑娘,从小生在水中央。绿色圆裙随风摆,露珠把它当摇床。这是什么?(出示谜底:荷叶)

  学习生字“荷”。

  小朋友,你们见过荷叶吗?它长什么样子呢?荷叶儿,圆圆的,绿绿的。学习“绿”多漂亮的荷叶呀,在荷叶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37课,荷叶圆圆的学习。

  [说明:一年级的学生喜欢猜谜语,喜欢新奇的事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孩子觉得新奇又有意思,又了继续学习的欲望。通过随文识字进行生字教学,是因为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和技巧,不用刻意将生字罗列出来进行教学,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生字的能力。随文识字也能够帮助学生在优美的语境中理解生字的含义,更好的记忆和使用生字。]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角色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自学生字:台、放、油、还(分小组进行生字自学,交流学习生字的好方法)每小组根据自学情况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一定指导,如:“绿油油”中“油”的发音。

  3、听录音,思考:课文中出现了哪些荷叶的小伙伴?

  交流时先请5名学生按段落读课文,再讨论荷叶的小伙伴有哪些。

  板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朋友

  学习生字:朋友(关注点:“朋”是后鼻音,可以分析字形来帮助记忆。)

  用“朋友”来说一句话。( )和( )是朋友。( )是( )的朋友。

  [说明:在初读课文时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正字音,了解课文大致内容。通过分析荷叶有哪些好朋友对课文的脉络可以有一定了解。此部分主要是生字教学,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自学让学生自主掌握生字,既节约了时间又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生字学习时因为学生思考毕竟不够完善,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进行不成,帮助学生拓展和完善生字。]

  【三】、整体感知、研读课文

  1、荷叶有这么多的好朋友,他们都把荷叶当作了什么?

  板书:摇篮 机场 歌台 凉帽

  2、引读句子:你知道什么是摇篮吗?(课件)大家看,小水珠正舒舒服服地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这么舒服的摇篮,让我们和小

  水珠一块再去感受一下吧!一起再读读这段话。现在,让我们也来做小水珠,一起体会体会,轻轻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躺在摇篮里是什么感

  受呢?现在小水珠睁开亮晶晶的眼睛了,一定看到了了好多,说说看到了什么呢?请你说一说。

  小水珠说——……。

  刚才读了“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我这有个“躺”字,我把它贴在这,我这里还有“停、蹲,藏”谁来贴一贴?

  过渡:池塘里的`荷叶真美啊,小水珠喜欢它,把它当作了摇篮。

  出示: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

  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了摇篮。

  还有好多小动物也喜欢荷叶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其它的小伙伴说了什么?

  小蜻蜓说——……。

  小青蛙说——……。

  小朋友说——……。

  3、小组表演: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读演演。

  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你也可以眨一眨眼睛,把小水珠调皮的样子读出来。读到小蜻蜓,你们

  可以一边读一边展开胳膊。读到小青蛙可以呱呱叫几声,读完后叫。最后,小朋友戴上荷叶,一定很高兴,我们应该怎么样?对,该笑得时

  候笑,该眨眼的时候眨眼,小组中比一比。

  4、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荷叶儿圆圆的,……。

  小水珠在圆圆的荷叶上滚来滚去,高兴极了,小水珠说:……小水珠……

  荷叶圆圆的,平平的,就像飞机场,小蜻蜓快乐地说:……小蜻蜓……

  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小青蛙在荷叶上地跳来跳去,兴高采烈地说:……小青蛙……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顶好看的凉帽,为小朋友挡住了刺眼的阳光,小朋友笑眯眯地说:……小朋友……

  [说明:一年级学生的朗读教学需要通过形式的多变达到训练的效果。单一的朗读会使学生厌烦,也不容易帮助记忆。通过句式说话练习、表演朗读、教师引读等形式带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帮助记忆,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一些句式的运用。]

  【四】、说话拓展

  1、圆圆的荷叶绿得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朋友带来了欢乐。其实啊,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东西也会给我们带来意想

  不到的乐趣哦!

  (出示课后练习)进行说话训练。

  媒体出示:

  (1)蘑菇是小白兔的_____。

  (2)_____是小蚂蚁的_____。

  (3)_____。

  2、媒体出示:小鱼图和小蚂蚁图练习说话。(可以选做)

  例:小鱼说:“荷叶是我的阳伞。”小鱼游过来,躲在下面。蚂蚁说:“荷叶是我的操场。”蚂蚁爬在上面,伸伸手,弯弯腰。

  3、圆圆的荷叶绿得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朋友带来了欢乐。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啊,当然也要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喽!今天我们回家去把这故事演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说明:学的最终目的是用;语文学习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生的表达上。根据句式进行多形式的说话训练是一年级孩子刚接触语文学习时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想象的基础后再进行说话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联系学生的生活。]

  3、板书设计(如没有板书,此项可不写。)

  小水珠 摇篮 躺

  小蜻蜓 机场 停

优秀说课稿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

  2.能力目标:培养运用一般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产品质量意识、审美情趣和技术素养,培养面对技术世界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是重点;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是难点。

  教 具:多媒体、各种款式的手表、进口三相插座等(实物)。

  复习:技术具有两面性:正面给人们带来福音,负面给人们带来危害,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充分考虑与人、社会、环境的关系。

  案例分析:P63 给瓜子“美容”

  列举日常生活中所知道的不遵循道德原则的产品和技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呢?

  (1)如何遵循道德原则:

  (2)道德原则对于产品设计有何意义?

  讨论:设计中的创新原则与道德原则有什么联系?

  强 调:不道德的产品设计将被一票否决!

  6、技术规范原则

  为什么要遵循技术规范原则?

  提问:

  A、为什么手机可以在世界各国畅通无阻地使用?

  B、你知道火车为什么能安全地运行在铁轨上吗?

  (1)什么是技术规范?

  (2)不执行技术规范标准会产生什么影响?

  案例分析:P64 “飞机上的圆形窗户” ;进口手机充电器的三相插头太大插不进国产的插座(实物演示)等。

  (3)执行技术规范标准有何意义?

  (4)技术规范的表达形式:

  上网查阅:P64—65 按P65页提供的网址,上网查阅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等有关技术规范的资料。不规范的产品将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7、可持续发展原则

  案例分析:P65“月饼的包装”;P25“环保餐具的设计”

  (6)有一种红外线烤火炉,使用时放置不平或被碰倒,就会自动断电,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作业布置:

  P65 寻找生活中应用技术规范较典型的案例,并对技术规范的内容加以说明。

  P67练习1、2

  (五)、教学反思(略)

优秀说课稿6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人是一切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人口的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难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及对策。

  ●说教法

  以"读图+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创设情境、启发,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另外本节内容主要运用FLASH课件来讲述,集录像、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说学法

  读图分析、推理、比较、讨论、辩论,从量到质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人口状况。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六个环节,分别是:问题——设疑、讨论——辨析、归纳——总结、演绎——巩固、迁移——深化、升华——结束。

  第一环节:我用(视频)《复活节岛》的故事引入,从感观上吸引学生,激发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理。

  第二环节:从认读数字6500000000入手,通过以下活动了解世界人口。

  一、资料分析。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材料,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计算讨论。

  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从感观上感受到人口的增加,并培养他们分析、总结的能力。

  三、情景表演。

  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口的增长给人类带来的种种问题。

  四、换位思考。

  让学生换位成国家人口政策的宣传员,设计宣传语和宣传画。这样培养了他们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绘画能力。

  五、读图分析。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综合地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我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第四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我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用竞赛的方式进行练习,并对答对的同学进行奖励。

  第五环节:我安排了两项作业

  一、我家的人口

  二、家乡的人口分布情况调查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最后我用激情和语言结束全课,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并播放动画《梦》,呼吁希望这个可怕的梦不会成为现实!

优秀说课稿7

  各位领导、教师们,你们好!

  今日我要进行说课的资料是

  首先,我对本节资料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人教版教材必修本第单元第节资料。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节资料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所以,本节资料在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资料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资料,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部分资料,所以学好这个资料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并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资料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资料。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资料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

  理解

  2、本事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仅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到达本节资料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明白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本事的重要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研究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我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本事,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当经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进取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本事,从而到达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资料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经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本事、思维本事、活动组织本事。

  3、团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团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节资料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能够让学生自我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异常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本事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终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进取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明白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资料,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生物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景,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到达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课堂小结,能够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5、布置作业。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能够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到达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课堂作业:

优秀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包括48和49页。《厘米和米》本单元教学量长度,包括与之相关的线段、度量单位等知识。“认识线段”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量长度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面积和体积的重要知识准备。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

  2.教学目标

  我以《新课标》为依据,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的一些特征,知道线段是直的,线段是有长度的,学会将一些物体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够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能在一些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线段,会数出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点拨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基于这些我采用了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教法;倡导自主合作、自我探究等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发展生活”,我将这个理念贯穿整个课堂。

  1.图片导入

  我用几幅图片的引入初步感知线在生活中的问题也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新授

  我将全过程分为拉一拉、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4个环节。

  (1)拉一拉

  请学生观察随意放在桌上的毛线,看看是怎样的?在学生说出是弯的之后,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毛线变直,学生动手操作,拉一拉将毛线变直。让同桌两人交换着摸一摸,两手之间直直的一段在数学上叫做线段。(板书:线段,直直的)两只手捏住的地方叫端点。(板书:端点)在数学上我们用小竖线来表示端点。让学生来指一指、数一数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我让学生通过拉一拉,摸一摸、指一指、数一数直观感知线段,从中抽象出线段这个概念,知道线段是什么样的。为了巩固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画的是线段吗?指名判断并说出为什么。在学生判断出是线段后,我在此基础上做了拓展,一条拉长,一条旋转,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不管是长的还是短的,朝哪个方向,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的都是线段。

  (2)找一找

  我让小组讨论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摸一摸、指一指。学生发现直尺、黑板、课本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生活中有线段,平面图形中也藏有线段。找一找这些图形有几条线段围成的?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多边形,能很快说出线段的条数,这即是在旧知识上的拓展,也是新知识的巩固。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中,相领两条线段的交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找一找是让学生从身边事物着手寻找线段,发现生活中的线段,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的.特点。

  (3)折一折

  借助上一环节中出现的长方形,让学生用折的方法创造出一条新的线段,摸一摸并指出端点。和同桌比一比,谁的长谁的短,并想办法折出比刚才的折痕更长或更短的线段。在折一折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课学生创造的欲望,训练了发散性思维。

  (4)画一画

  在画之前和学生讨论画线段的工具,有的选择直尺,有的选择文具盒,有的选择书本等,经过对比,学生发现最佳的画线段的工具-直尺。请学生自己尝试着画线段。在画的过程中说说怎样才能把线段画好。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工具,自己画,而不是老师给定工具,示范画,将给与式、模仿式转变成自我探究式,将课堂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学生会画线段后,出现2个点,连接2个点可以画几条线段?学生动手画,理解连接2个点只能画一条线段。接着是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连接每两个点可以画几条,重点理解每2点的含义,再动手画。4个点时,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自己动手试着画。学生有的画4条,有的画6条,让画6条的学生交流你是怎样画的?怎样才能有序而又不遗漏的画出线段,进一步理解每两点的含义。5个点时可以画几条呢?请学生猜一猜,课后动手画一画。这是一系列有序但又具有不同层次的数学练习,力求达到学生课堂学习的趣味化,活动化与生活化,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想法,深化对线段的认识。

  3.总结

  最后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介绍下线段,从而巩固对线段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立足《新课标》,抓住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但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强烈的表现欲这些特点,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改变传统授课模式。这是我对这节课的设想,敬请指导,谢谢!

优秀说课稿9

  设计意图

  《快乐涂鸦》是辽宁省编教材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活动。我注意到孩子们平时喜欢用笔自由涂画,3—4岁的孩子正于绘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涂鸦期中的命名涂鸦阶段。这个时期孩子们的画面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线条,在我们大人看来,这些线条是比较抽象、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但它却能表达出孩子们对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和想法。在平时的绘画活动中,一般都是老师规定主题,这往往限制住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不知该如何下笔。让孩子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快乐涂鸦,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机会,无拘无束的想象、随意地涂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绘画模式,让孩子们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2、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增加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活动难点:会运用线条和色彩,通过想象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保罗克利的抽象画,贴有彩色线条的场地及创意画廊的挂画墙。

  学具准备:图画纸、蜡笔、自制小画框人手一份。

  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快乐游戏法、演示法、提问法等,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法:孩子们则通过欣赏、想象、表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涂画。

  活动过程

  活动分为:欣赏—想象—绘画—展评,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游戏与欣赏,初步感知线条与色彩。

  一、走线游戏。

  我是这样引导幼儿的:“孩子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我们到这些有趣的线条上走走看好吗?”

  通过走线游戏让孩子们对线条有一个最初的感官体验。

  二、欣赏抽象画。

  在走线游戏的基础上,我向孩子们进一步提出问题:“刚才你都过走什么样的线条?”

  在孩子们充分描述之后,引导他们欣赏抽象画。“老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画,上面也有一些有趣的线条,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优秀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设计理念

  《绝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之作。本单元的主题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地学习。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习了本诗的色彩美,结构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理解“含”的妙用。

  2、能力目标: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心情。

  3、情感目标: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中感受春之美,大自然之美。

  (四)、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诵全诗,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领悟诗的意境。

  二、教法、学法

  叶老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古诗的学习方法很多,本节课我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那就是: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三、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

  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初读古诗——让学生体会本诗的色彩美

  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

  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

  拓展迁移——让学生延伸美

  (一)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新课伊始,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又要让李白的好友——“诗圣”杜甫带领我们到四川成都浣花溪草堂去领略那里的美景,你们愿意去吗?不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大诗人及他的大作[课件出示杜甫简介,绝句简介](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读古诗——让学生体会本诗的色彩美

  在初读古诗,读通古诗的同时,我让学生划出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读,再体会。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学生找出这些色彩,老师再加点拨。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三)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

  在熟读了古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古诗、细读古诗,找出诗中的数量词。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该诗被奉为千百年来的蒙学读物,数量词不可不讲。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也说明鸟叫不是叽叽喳喳而是一唱一和,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也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行,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历史久远;第四句“万里”船,展现空间的广阔。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 四)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

  在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先闭上眼睛,听朗诵,想象画面,再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配诗。这样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美。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窗虽小,因“含”着,千年积雪而让人感受到时间的久远;船虽泊但静中寓动,也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意境幽远,

  更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诗虽短,但其境无穷。四句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山有水,有远景有近景,而且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春意盎然。引导学生领悟诗中意境正是教学关键之所在。

  (五)拓展迁移——延伸美

  在课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课后收集一些杜甫的诗或描写春天的诗,在晨读会上展示给同学们。

  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四、板书设计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板书既是原诗又高于原诗,既让学生掌握了诗句中的字词,又使学生对本诗的节奏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更利于学生诵读、记忆,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当然,我的设计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给我更好的建议,是我少一份遗憾,多一份完美!

优秀说课稿11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学习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其用途。

  本节教材介绍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叙述钠的活泼性后,再根据性质介绍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制法,最后介绍钠的用途。教材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本节重点讨论钠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从现象入手,去分析钠的活泼性。为此,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然后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作出推论和预测,再经实验验证。这种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有利于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钠单质的生产原理;

  2、 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的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探讨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法设计

  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质就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尽可能地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做实验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密切联系旧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在旧知识上得到知识的增长点,并将所学知识及时加以运用。

  二、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内容之一。对学生而言,一定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表现形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具有对知识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从更深层次看,这是一种素质。因此学法指导使课堂教学进入素质教育领域的重要方面,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节课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强化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素质,增强合作的精神。

  2、让学生学会分析: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方法——综合运用。

  3、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抓住“结构——性质——存在和用途”这条线。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具体体现,性质又决定其存在和用途。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知道钠是活泼的金属,能跟盐酸等反应生成氢气;另外,刚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的原子结构的分析,学生可以预测钠具有强的`还原性;还有之前学过的研究物质的方法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习惯及操作能力。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过程

  为了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反馈矫正和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演示“滴水生火”的实验,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把“水火不相融”与“滴水生火”形成强烈反差,然后提问:俗语说:“水火不相容”,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却用水点着了火呢?并告诉学生那是钠的功劳。使学生迅速进入浓厚的化学氛围,激发起学习金属钠性质的欲望。

  (二)、自主实验,观察现象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有三个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1、观察钠表面的颜色以及表面颜色的变化。

  2、将金属钠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3、将钠投入水中观察现象。

  同时,为体现环保意识,将钠和氯气的反应用录像的形式展现。通过这些实验,由几位学生叙述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其他学生补充。

  在此期间,教师适时点拔,学生自学、互学、分析、讨论、发言,利用屏幕和板书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小结,使分散的知识条理化,如钠的物理性质小结,钠与水反应现象小结。将实验中的各个结论提取出来,学生感到清晰、明确。

  (三)、由表及里,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钠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分析钠在反应中的化学价变化,得出钠在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进而指出“结构——性质——存在和用途”之间的关

  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具体体现,性质又决定其存在和用途。再由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和教材分析并总结钠的存在形式、工业制法和钠的用途。

  (四)突显重点,突破难点

  钠与水反应是本节重点和难点,需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对该反应进行分析。 ①首先是学生亲自操作钠与水在烧杯中的反应,这样体现实验真实性,可靠性。使学生在亲身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分享和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教师适时提问,说明钠的性质。在此期间,可用五个字“浮、熔、游、响、红”来归纳钠和水反应的现象。

  ②其次,在该实验中可以用滴加了酚酞的溶液变红来检验NaOH,但是不能检验另一种产物氢气,故需将钠和水的反应进行改进。改进实验的方法很多,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下课后小组研究:

  (1)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2)解释“滴水生火”的原因。

  (3)钠着火时,应如何灭火?

  A、用水扑灭 B、用泡沫灭火器 C、铺上沙子

  板书设计:

  金属钠的性质

  一、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 质软 熔点低 ρ

  二、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点燃 常温:4Na+O2 = 2Na2O 加热:2Na+O2 === Na2O2

  2、与氯气反应:2Na+Cl2 = 2NaCl

  3、与水反应:2Na+2H2O = 2NaOH+H2

  水>ρNa>ρ煤油

 

优秀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这课主要是帮助小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护自救的方法很重要。本主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安全教育:意识告诉学生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应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告诉学生居家生活容易发生的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二说目标

  1、懂得危险无时不在,知道生活中存在危险的.隐患。

  2、树立安全用电、用火的意识,初步了解和掌握居家用电、用火及生活中的一些安全常识。

  3、注意远离危险,学会保护自己和提醒身边的人注意安全,争做安全小卫士。

  三说学生

  学生由于刚接触新教学课改模式,对于新的教学模式还不太适应,不知从何说起,加之新教学模式学生活动参与式比较强,学生接触社会方方面面的一些事情还不会对应,在这节课中学生虽参与了活动,但表现不够踊跃。

  四说设计理念

  针对新教学模式,我才用了多媒体课件以加深对学生的掌握,中间加入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五说教法

  采用案例,设计活动。

  六说设计思路与设计理念

  首先以“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你觉得人最宝贵的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引入课题。这样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懂得生命是最重要的,自然也就回到课题。

  其次在合作交流,汇报展示这一环节中,我主要紧围绕书中三个小课题进行设计。

  一是独自在家由故事引入自然吸引住大家,并加入情景表演,既锻炼了学生表现意识,同时有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增强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是远离危险,通过四个小问题的设计增强了学生防火防电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应注意的问题。

  三是当我受伤时,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还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学会在遇到危急时刻,我们自己又处理不了,需要救急时知道拨打火警电话119,然后自然引出匪警电话110,医疗急救120。

  最后展示提升让学生交流这节课所学知识,从中有什么收获,来结束课文。

  七说板书设计

  课件显示:独自在家我不怕,礼貌拒绝不开门; 学会自护多预防,危险才会远离我;小小事故会自救,危险之时会求救。这几句话既总结了全文,又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去做。

优秀说课稿13

  今天,我说课的对象和内容是《背影》第一课时。我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家喻户晓的名篇,文章朴素无华,语言淳朴自然、真挚感人,一直打动着几代读者的心,影响深远。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是想通过此文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与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情感。《背影》在本单元和本学期中占有重要地位。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抒情,即文中父亲爬过月台的艰难动作,背影情景的刻画,指导学生感悟作品中所蕴涵的父子深情,由此启发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难点:(1)文章的写作年代离今天比较久远,学生的思想实际与作者当时的思想有较大的距离。应力求缩短这段时空距离,使学生逐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同时,也让他们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2)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总体语文基础尚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对语文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毕竟是初中学生,对文章所反映的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成年人而且是知识分子的情感,很难真正领会。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目标:

  掌握重要的'字、词并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

  2、能力目标:

  (1)品味作品细腻、朴实的描写所蕴涵的深情。

  (2)学会用行动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3)学会观察体验生活,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感熏陶。

  (2)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感受父母的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四、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启人心志的导语和结束语,使学生感悟作品平淡的文字中蕴涵的深深的父子之情,并使他们产生共鸣。

  (3)采用导读法、启发式。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思中,完成教学目标。

  2、学法指导:

  (1)使用圈点和批注的方法。

  (2)研讨法:分小组讨论,发扬团队精神,思考、讨论、挖掘和感悟作品中的那份亲情。

  3、教学手段:采用播放录音,投影等多种媒体。

  五、教学过程

  导语:中国有句老话叫“严父慈母”,仿佛做父亲的一定是非常的严厉,其实,我总觉得,在生活中,慈父是很多很多的,平时你们感受到父亲对你的爱了吗?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都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满怀深情地讲述在我的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关爱和影响。展示一组关于父亲的画面,任选角度,说说它们的感人之处。)今天,我们要学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一篇表现父子深情的典范之作。

  设计意图:

  以“情”为切入口,激发情感,创设氛围,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朗读录音,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要求:

  (1)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障碍。

  (2)领会关键词句,体会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划出文中最感人的句子,大致把握本文的内容,小组简单交流,明确本文的大意。

  (三)仔细研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

  1、问题:

  (1)“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这些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有什么作用?

  (2)划出文中描写父亲买橘子过程中往返情景的语句。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中写了几处背影?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处背影?

  (4)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写背影?

  设计意图:设计的目的是以问促读,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通过讨论交流,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疑问:

  (1)朱自清为什么不自己去买橘子?

  (2)文中父亲的形象“细心”、“体贴”,怎么不像父亲却像个母亲?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对提出的问题筛选、整理,学生的思维激烈碰撞,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学生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得以提升。

  3、“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片断好象电影特写镜头,而且,又是个极煽情的镜头。请学生表演“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片断,揣摩“蹒跚”、“探身”、“爬”、“攀”、“缩”、“微倾”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一步体会理解“父亲”的爱子之心。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自主体验,理解父亲的背影是沉重的背影,是艰难努力的背影,进一步理解父亲的那颗爱子之心。

  4、全班齐读“望父买橘”部分,进一步体味这种真切感人、催人泪下的情感。

  要求:声音低沉,节奏舒缓,语速较慢但略有变化。

优秀说课稿14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弹力》,对本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的设计我有一些新的理解,在说课中我会重点分析。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弹力》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知识,也是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会重点学习到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弹力的方向判定及弹力大小与形变的关系等知识。这些内容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学习本节知识有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知识的传授最终将落实到学生身上,所以我们要对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高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形变和弹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够深入。因此本节课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学生个人感受性实验、师生合作演示性实验等,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探究形变和弹力的关系,进而让学生对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的认识更进一步。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形变,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画出它们的方向。

  3.理解胡克定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建立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综合对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难点】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结合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采用了教师启发引导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并辅以问答法、多媒体教学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多种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至此,课程教学前的'所有准备就已经就绪了,接下来就是进行整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我的导入会用活动作为开端,具体会给每个学生小组分发尺子和一些弹簧,让学生试着把玩这些物件。在操作过程中思考被拉或压的弹簧,弯动的尺子的有什么共同点?以此引入形变并过度到课题《弹力》。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根据导入环节打下的基础,我会归纳出形变的概念。并提问: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吗?

  学生此时因为一些生活实际现象会产生疑惑,我不会直接用理论解释而是以现场演示用手挤压烧瓶时玻璃细管液面显出来的形变与播放桌面微小形变的激光演示实验视频双管齐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由感性认识会上升到理性认识,感知物体形变的普遍性,顺势提出弹性形变的概念。

  接下来在学生已活跃的思维的基础上乘机提问: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是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可以恢复原状呢?请举例说明?以此层层递进归纳出弹力的概念,强调产生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之所以这样设计,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同时由学生思考、总结,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几种弹力的方向

  了解弹力的概念之后,就会举出实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几种弹力,如压力、支持力与拉力,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几种弹力的方向,重点分析绳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为了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教学中我会将探究胡克定律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安排为学生探究实验。具体我会先引导得出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的结论。然后说明弹力和形变的定量关系一般来讲很复杂,这节课研究最简单的情况——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提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何测量弹簧的形变量x和弹簧弹力F的大小?

  2.如何简洁直观地描绘F-x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得到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强调实验中弹簧不可超过限度。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给出胡克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和适用范围的特点。

  采用这种探究实验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问题的结论,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环节我计划顺势而下,向学生出示几组图片,要求画出图中弹力的示意图。

  之后进行总结,面面接触,点面接触和点点接触三种接触情况下弹力的方向特点。以此来拓展知识面,并强化学生对弹力特点的认知。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最后,我通过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并请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课后开放式地讨论:从形变与弹力知识去思考,撑杆跳高运动员跳得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用生活实际的场景的现象分析能打破常规的习题作业,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此将课堂延续到课后。

优秀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在家里》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册《识字一》这组课文的第三课内容。本课由一幅插图、一组表示家庭陈设、用品的词语和一篇反映学生晚上家庭生活的短文组成。文中的8种物品学生非常熟悉,但第一次认识合体字,且识字量相当大,这并非易事。

  结合我对教材的解读以及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考虑,本课的学习,我制定如下的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14个生字,认识笔画“、”和偏旁“提手旁”“三点水旁”“绞丝旁”等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4、学做尊敬父母、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由于识字写字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而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1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上、下、土、个”4个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句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如何正确流利地朗读,特别是理解“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中“笑”字的含义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并且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指导观察、师生评议、鼓励欣赏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识字愿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我采用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自我发现、自由练说、自我评议,同时采用同桌互说、小组合作拼贴、全班交流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具体说明如下: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教学伊始,我便以“老师要搬到新房子了,既高兴又发愁,愁的是不知该为新房子添置哪些家具和电器。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爱帮助人,也很聪明,帮我出出主义,说说我该买些什么。”(一听说帮老师出主义,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高了。此时正是引领学生接触文本的最佳时机。)于是,在学生一一说出物品的名称后,课件显示8种物品的图片及名,于是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二)认读词语,学会生字

  学会八个词语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借助图与拼音识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图与拼音是帮助识字的最有效手段,学生可以借助图猜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时也可以巩固前面所学的拼音。教学时,通过与词语交朋友、找朋友使学生读准字音。

  2、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3、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找寻方法。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因此在指导认字前,我先让学生在即将学的生字中找一找自己已经认识的汉字,并交流识字的方法和途径,给予积极的表扬,从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4、《课程标准》中提出识字教学要力求识用结合,因此教学时通过乱字排列、组词使学生得到词语的拓展练习。

  (此环节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让要识记的生字新词多次与学生见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既是教给识字的方法,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三)再次看图,练读课文

  这篇教材总的教学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十四个字,除了随图呈现的八个词语和八个生字外,短文中还要求学习六个生字,为了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我便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学习课文。先通过观察图画,指导学生用“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说话,接着出示课文,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以这样的句式:“爸爸妈妈笑了,说——————————。”“我也笑了,说——————。”进行情感教育。并就此延伸,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家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要求爸爸妈妈给予评价。

  (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是学习这几个句子的难点。通过句式训练,化难为易,既帮助学生理解的句子的含义,又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做个尊敬父母,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四)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词

  在14个生字的巩固中,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游戏。

  1、四人一小组拼贴被拆散的生字的部件

  2、听故事《小兔家里来客人了》,学生听完故事后,说说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说说故事中藏着哪些今天刚认识的朋友,根据学生的汇报,逐一板贴词条:

  台灯、电视、茶几、沙发、报纸、送水果、笑了

  (爱听故事,好动好玩是低段学生的共性。在故事与游戏中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新词,真正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理念。)

  (五)写字指导

  关于写字,学生在前两课已接触过,也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因而本课写字指导,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同时把字的笔画、笔顺做为重点指导。

  (六)板书设计

  根据低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的板书,我主要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以利于识记生字新词。

  左边是8种物品的图片右边是8种物品的名称

【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优秀说课稿11-04

优秀的说课稿01-15

美术优秀说课稿01-02

《观潮》优秀说课稿01-05

《蜡烛》优秀说课稿01-09

优秀说课稿模板01-17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01-05

《找规律》的优秀说课稿01-06

《灰雀》优秀说课稿01-05

优秀的说课稿15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