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说课稿>初中美术说课稿
初中美术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2-28 09:54:41
  • 相关推荐
初中美术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美术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美术说课稿1

  说教材

  东皋印派在中国篆刻流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是从雪渔派、徽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区域性流派。东皋印派的印人留传下来的艺术遗产十分丰富,是中国文人篆刻的宝贵财富。东皋印艺讲求构思精致、刀法细腻、章法平稳、匀称调和。印作把书法、章法、刀法三者进行了有机结合,充分展示出书法的笔意美、布局的结构美、用刀的镌刻美,体现出“方寸之地,气象万千”的意境。

  本课教材是本人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实践后编写的,编写时我关注了初中学生的认知。找到了由他们来继承东皋印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就是通过欣赏来走进东皋印派、通过设计来了解东皋印艺、通过制作来深入东皋印艺、通过研究来传承东皋印艺。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东皋印艺的艺术特色与传承。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东皋印作印文设计与制作。

  说学情

  初中学生经过多年的美术及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无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知识的容量上,已经具备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来至本土的地方民间美术——南通东皋印艺,则更接近于他们的生活,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这些都给本课的学习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说目标

  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主要是通过欣赏、设计、制作来体验、探讨、研究东皋印艺,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地方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承,让学生在乡土美术学习中打开创造之门,培养综合创新能力。由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界定成三块: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关注南通篆刻艺术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在探寻东皋印派中感受不同东皋印作的艺术魅力并尝试设计或制作。

  三、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东皋印派作为区域性流派的辉煌历史。引导学生传承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为家乡而自豪的思想情感。

  说教法、学法

  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我主要采取了四种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与本课符合的情境,会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因此本课在导入部分通过播放张艺谋导演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宣传片,使学生从宣传片中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印章的历史和在生活中具体的实用价值,并由此导入研究的主题——东皋印艺。

  二、合作学习法:通过“确定主题”和“探究”让学生围绕老师拟定的相关东皋印派的课题来研究或自己确定的其他东皋印派的研究课题组成自主合作研究小组,完成研究任务。

  三、自主探索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而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渠道,对于地方民间美术资源的研究更是如此。本课通过“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感受不同东皋印作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魅力。

  四、拓展延伸法:学校美术本身就是生活美术和乡土美术的归纳与提升,东皋印派作为南通地方美术中的一朵奇花,我们仅在课堂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将她们运用到生活中去。本课要求学生运用东皋印派的艺术特色尝试进行自己姓名章的设计、制作并尝试运用,不仅促进了这一文化的传承,也将该艺术进行了拓展。

  说教学设计

  按照前面的分析,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进入课前准备阶段,这时教师不仅需要准备相关的东皋印派的资料和图片,多媒体演示设备和美术课笺等常规物品,还需要准备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视频及图片制作成多媒体、另外篆刻工具和篆文字典的准备也是必须的。对学生准备,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同时还要收集相关东皋印派的其他资料及篆刻时需要的相关工具和材料。

  关于课堂教学,首先导入非常重要,因为她能创设情境,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所以我准备了张艺谋导演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宣传片,让学生在中国印的介绍中了解篆刻、进而了解东皋印艺,进入课题。

  我们知道,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具有较强的作用,而自主探寻则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探究”环节,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各组研究东皋印派的主题,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总结、归纳东皋印派的艺术特色。本环节先由教师初步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并提供主要资料,不仅促进了学生完成研究的速度,也保证了研究方向的准确性,降低了研究难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第四个环节是“欣赏分析”,这个环节教师的主导非常重要,虽然前面我们进行了“探究”,学生已经领略到了一些东皋印派的艺术特点,但他们往往不容易形成合理的分析与系统的归纳。因此我重点通过欣赏与分析东皋印作,和学生来研究东皋印艺的设计与制作特点,以便于他们了解东皋印派的设计风格,掌握设计技巧。

  作业是知识积累,技能锻炼的巩固过程。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所以在本环节我只要求学生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自己姓名的设计即可。而对条件成熟的学生则可在我的指导下用蔬果块茎或肥皂、橡皮等易于操作的材料进行刻制尝试。

  最后,作业的展示也是对学生美术学习的一次检阅与交流,在这个环节我要求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进行立体的评价。

  说评价与拓展

  而对学生的评价我注重其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这时教师作为评价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注意因人、因时、因地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充分体现多元评价的内涵。本人在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方法。如美术课笺中“教学反馈条”就是一个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评价方式。而作品展示时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则是课堂评价的主要体现。结合本课特点,本课我还增加了最佳设计(创意)奖与最佳制作奖的设置,形成了积极向上学习氛围。

  总之,科学的评价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的拓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个合适的评价方法必然会刺激学生去关心、去探寻其相关的课题。这对课堂的延伸、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本人根据教学实际和本课的特点,认为可以抓住学生在初步掌握东皋印派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技法的创新,以让东皋印艺真正得到传承与发展。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初中美术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下午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xxxxx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选自xx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在教材的页。教材采用了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内容丰富,属于美术课程标准中的xx学习领域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习的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提高美术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本课的

  教学重点是:

  教学难点是:

  四、教学方法:

  在本次教学中,我结合小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教学过程:

  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教学一开始便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导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后引出本课课题。

  2、引导启发、自主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的分析教材的难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合作、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解决。

  3、检测训练,作业点评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同时播放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想象,大胆创作,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将采取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4、课堂小结。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内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5、布置作业

  为了使课堂上所学知识得以延伸,我让学生课后

  七、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为三部分,左边为作品展示区域,中间为课题主要内容的板书,右边为副板书及课堂作业的板书。

初中美术说课稿3

  我今天讲的是冀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第四课图形与联想,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与联想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的内容。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联想的方法、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为以后创新练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在图形联想创意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演示法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

  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第6课图形与联想

  预授时间12月1——12月4实授时间12月1日

  授课人:吕晓珂

  教学目标

  1、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图形联想创意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在上课之前先让大家看张图片(放幻灯片一张鸟窝),看完后你想到了什么建筑?生:鸟巢,师:说的很好,那么你从鸟窝想的鸟巢的这个过程叫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新课。出示课题:图形与联想

  二、探索求进,讲授新课

  1、什么是联想?联想是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刚才我们由鸟窝想到鸟巢的'过程叫什么呢?现在知道了吗?)

  2、图形联想的常见方法:接近联想(由魔方想到手)类似联想(由圆想到了太阳)因果联想(由云想到了雨)对比联想(由红花想到了绿叶)(幻灯片展示)由学生举例 难点的解决:联想时要找事物之间的联系点,举例说明(幻灯片7)

  三、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除了从形状上联想之外,还可以从色彩、味道,声音等方面展开联想,举例(幻灯片8、9、10)

  四、热身活动:图形循环联想

  由一个图形展开联想,经过几个环节最后还回到原始图形。

  五、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1、创新思维培养,幻灯片展示

  欣赏利用虚拟物过山崖的动画,分析作者创意

  2、看图,画想像画

  六、奇思妙想展示 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创意联想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的想像力都很丰富,学生们的思维很活跃,但是当让学生动手画出自己的想像画时,问题就出现了,很多学生

初中美术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15册第3课《墨与彩的韵味》,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墨与彩的韵味》属于造型与表现领域的课程,它属于中国画中的水墨画。水墨画无论是它的表现方法还是独特的画面效果,都体现出了中国人特有的情怀,可以说是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的浓缩。本课将带领学生逐步体验水墨特殊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和历史继承性。因此,本课在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艺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下一课《笔墨的情趣》打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过程,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感想,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提倡对问题质疑、探究与思考,激励学生发展个性。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突出趣味性与实践性让学生在玩中学,逐步地体验水墨画的意韵美,逐步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知一草一木都有情,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

  3、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教师演示、师生互动实验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握破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份的干湿对彩与墨融合的作用。

  ②、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韵味”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并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展开创作。

  二、教法运用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要体现主体性的功能。本节课我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互助互学,勇于探究。我采用游戏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用实验法让学生初步感受水墨交融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用演示法示范水墨画的表现技法,明确学习目的。用欣赏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水墨画独特的'韵味

  三、学法指导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小学时也没有接触过国画,经济条件都不好。因此,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共用一套学习用具,合作学习、共同进步。虽然我校学生美术基础差,但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别人肯定自己、欣赏自己。在学法上主要运用练习法、评述法和讨论法等。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活基础

  游戏:让学生在众多绘画用具中挑出中国画的用具。强调中国画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

  2、学生体验,揭示目标

  让学生用水墨在纸上自己随意涂抹,感受为先。其次提出问题:①纸张与以往有何不同?②水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③墨色先后涂抹的效果有何不同?

  3、老师作简要示范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4、欣赏水墨经典作品

  欣赏名家名作,感受墨与色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分析讨论其使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5、学生实践

  学生分组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6、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份的把握要恰当好处。评价方式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

初中美术说课稿5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3册中的第9课,属欣赏评述单元内容。

  本课的内容是近距离的,因为它是最为生活化的,从“衣、食、住、行”四个生活的基本框架里来谈,跟生活有关的艺术,学生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以供运用;但它的内容又是遥远的,泱泱五千年的文化历程,离我们生活是如此的久远。

  这一“近距离”应对这“远风景”,无疑给执教的老师有很大的空间去想象和发挥。

  让学生从古人的角度来理解古人,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古人的各种艺术存在的形式,初步懂得跟“衣、食、住、行”有关的艺术发展脉络及艺术存在的多样性,调动他们现有的经验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衣、食、住、行”这些人类生活中最为常态的组成部分的历史演变、观念的变化,以及人文精神的体现。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了解本民族艺术伴随历史发展的概况,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就生活谈艺术,让学生加深理解艺术应当是为生活的艺术,是大众生活的艺术,它贯穿了人类发展始终,贯穿于衣食住行的点滴。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刚刚从小学毕业,对于他们而言坐在那儿规规矩矩地欣赏、理解、评述……恐怕教学知识是可以传播下去,但其效果可能会导致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也会很快消失的结果。也许那种形式对“小初中生”而言,他们并不太有兴趣。在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美术欣赏课程新课标中我们倡导的似乎更应是注重感受和愉悦,在愉悦中感受、记忆,融入血液。

  课时安排:

  2课时之1

  本节课的时间跨度导致内容含量很大,所以安排二课时完成。

  “衣、食”放在一个课时,“住、行”一个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

  通过对中国古代与衣食相关的艺术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对其中著名的作品有所认识和理解,并对那个时代的艺术概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技能领域

  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各个不同时期的与衣食相关的艺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领域

  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创造领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民族艺术品面前,有一个较为客观、正确的评价,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

  赏析与衣食相关的艺术,体会古人的生活方式,理解服饰艺术的渊源及布料的品种、“鼎”的认识、陶、青铜、瓷器等质地的工艺器皿有一定认识。

  教学难点:

  因和“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体系过大,牵涉的历史知识较多,认知面较广,所以较难把握住整个课程的教学重点。故在设计中以点盖面,在本课中平衡好重点、难点选取历史的几个片断,重点讲述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因为针对初一年级的学生,所以教师在知识的难易度上要把握好,不必太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

  学生准备:

  事前预习课文,随堂测试纸。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谈话导入:

  游戏竞猜谈话导入

  谁的生活能离开衣食住行呢?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这些古代的实用美术,至今还散发着熠熠光彩。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古人生活

初中美术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为主的课目。

  面对我们即将到来的一个汽车时代,现代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比我们想像大得多的兴趣,他们积极关注各种新式汽车的造型、性能,他们经常在自己文化作业本上反复勾画着自己心目中未来城市的终极时尚赛车、海底来去自如的深水潜艇、太空世界超越光速的巨型飞船。如何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资源,这是美术教学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教材列举了交通事业中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观念和设想,启发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畅想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从陆地、海洋到太空,结合功能、造型和制造,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等方面,引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憧憬人类未来的生活图景。同时教材通过设置的学习活动围绕对交通工具的调查了解、设计想像和模型设计的制作,培养学生面向现实、展望未来的设计意识。

  ㈠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科技水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未来科学的畅想,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①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② .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㈡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 难点:鼓励学生对未来科学的畅想。

  二、教学构思与计划

  本课进行的是对未来科学的畅想,计划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为欣赏、畅想及设计图稿阶段,第二课时为模型制作阶段。

  本课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教师以引导、鼓励为主,为学生提供大胆畅想的平台,使每个学生的创意都得以展现,成为全班的共享资源。

  三、教学用具

  (一)、教师:多媒体课件、手绘图片

  (二)、学生:彩色铅笔、橡皮、绘图纸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导课:问好。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请同学们观察画里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 ?(纤夫拉纤),想一想当时的船只是以什么为动力的?(风力、人力),速度如何?(慢)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交通工具的话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所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学生发言 .

  新课教学:

  (一)、分水、陆、空三条主线介绍各种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

  1.水:独木舟、筏(竹、木、皮)→木板船→帆船→轮船

  (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发现,人骑在一根圆木上,就可以顺水漂流,利用手或树枝划水,就可以前进。如果把圆木掏空,人就可以舒服地坐在里面,也可以盛放一些物品,这就是最早的船 ----独木舟)

  2.陆:人力车→畜力车→汽车→悬浮列车、海上列车

  (告诉学生,世界上的第一辆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夏朝时发明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空:木鸟(春秋战国)→带人风筝(西汉)→热气球(18世纪)→飞机(航天飞机、宇宙飞船)

  讨论:现有交通工具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师:中国有着灿烂的古文化,各时代的交通工具在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只是到了近代才发展缓慢,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重新创造辉煌。现在。让我们一起做未来交通工具的设计师。

  (二)、分组活动: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畅想。

  1、欣赏卡通短片及图片。

  ① 播放卡通短篇之前,提示学生观看的重点是什么,避免学生一味地去追寻故事情节。展现交通工具神奇功能的时候,还可以暂停播放,给学生进行讨论。

  ② 在学生欣赏图片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设计要求,但不宜对范图中展示的交通工具的使用功能进行过多讲解,否则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引进一个固定的`模式里,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学生设计草图。

  设计要求:适用、美观、节约能源、促进环保

  (简单介绍地球能源逐渐枯竭的趋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学生自评、互评。

  鼓励学生大胆的走上讲台,通过投影仪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的创意进行解说,由全体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小结.

  ① 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与鼓励和肯定;

  ② 对学生的设计图给与综合性评价;

  ③ 对本课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性小结。

  ④ 结束语:我们憧憬未来,我们也要创造未来,希望大家今后要热爱科学,努力学习,让我们今天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逐一实现。

  五、板书设计:

  《驶向未来》

  1.交通工具的分类:

  ① 水:独木舟、筏 →木板船→帆船→轮船

  ② 人力车 →畜力车→汽车→悬浮列车、海上列车

  ③ 木鸟 →带人风筝→热气球→飞机

  2、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畅想,设计草图。

  ①活动形式:每四人为一小组,小组合作完成

  ② 设计要求:适用、美观、节约能源、促进环保

  六、教学反思:

  在课堂当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打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通过讨论 --欣赏--讨论,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探求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实验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优势。我还注重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把德育融入课堂,体现出了实验教材的一种人文主义精神。以这样的方式上课以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我的“启发”﹑“引导”,学生能够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逐渐形成爱科学、爱学习的好习惯。,湘版初中美术说课稿 八年级 驶向未来

初中美术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通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身边物体的关注,并能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去记录身边的物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欲望。理解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任何物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本课与单纯的素描技法教学有明显不同,以往大多画石膏几何图形,明暗更强调同一表现方法,同一种工具,同一角度。而本课最大的不同则将物品当作有生命的物质,工具材料只是用来表达自己对物品情感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表现自己个性的手段,它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结合课本的文字和图片,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方式去观察、探究与表现。在表现技法上以线条为主,适当加以明暗,尽量在透视上淡化,免受透视束缚;在表现内容上,以学生身边可取物为主的组合;在表现形式上具象、抽象、粗旷、细腻均可;在表现材料上不做统一规定。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模式强加给学生,更不能上成纯技法素描课。

  1.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学重点

  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3.教学难点

  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4.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水果、文具用品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欣赏和分析:

  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为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们,并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舞蹈纹彩陶盆上刻画了新石器时代人的生活情景。

  (出示范画,在对话中说明这些作品的时代和不同的表现方法,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物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材质、图形等方面,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学生评述。

  生活中的物品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当作绘画对象画下来,我们就称它为“静物”。

  2.体验阶段

  ⑴展示多张以不同材料、不同内容表现的静物图片、请学生在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静物画作品的同时,尝试去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

  ⑵结合范图分析归纳:线在绘画中被广泛运用,是最原始、最基本、最概括、最富有表现力的手段。如:线可以概括物品的外形轮廓、特征动态,也可以表现对象的内在结构,也可以用变化的线,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化,表现物品的质感、透视、空间关系等。

  请学生就手边现有的工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彩色水笔等,用线造型的方式,分组写生课桌上的文具盒、教科书或者各种水果,注意物品之间的位置、比例关系。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⑶线的表现便于我们捕捉对象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增强静物的体积感,结合范图分析明暗产生的原因,明暗变化的规律,明暗造型在静物表现中的作用。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评述明暗造型表现静物的方法。

  3.实践探索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明暗造型知识,在线造型静物练习的基础上,按照静物的光源,依据明暗变化的规律,给其上简单明暗(上明暗的工具不限,上明暗的方法不限)。

  4.评价方式

  (1)通过小组互相交流作业,各自提出不同意见。

  (2)师生共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5.小结

  第二课时

  1.引导阶段:

  多媒体出示各种物品,让学生选择出几组最适合摆在一起的物品,并说出理由。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

  2.体验阶段:

  (1)请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

  (2)根据每组摆放的情况,请学生代表先作点评,教师再作分析总结,如何根据主题选物;如何摆放;如何构图等。然后再由小组共同作适当调整。

  (3)每组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表现。表现工具不限,表现形式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明暗。

  总结归纳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是如何采用不同构图,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现物体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个性。

  3.实践阶段:

  (1)每班分组是,可分成4-6人一组,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

  (2)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由选择地表现对象。

  4.师生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学生能否借助线来表现自己对身边的观察和理解。

  (3)学生能否较完整地把握物品的前后、大小、高低、构图等关系。

  (4)学生能否彼此合作,共同完成静物组合的摆放。

  5.小结

  三、教后感:

  学生,是指直接对照实物、实景进行客观描绘的一种表现形式。素描写生,是用单色工具在“二维”的平面画纸上,摹写客观物体“三维”空间的绘画方法。写生表现的三大要素是:形体、色彩、空间。

  静物的种类很多,初学者在刚开始静物写生时,要选择比较简单的物体作为训练对象。一般说来,形状单纯、表面平整、色彩单一、近似几何体的物体较为简单,例如茶杯、纸盒、鸡蛋之类。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可以添加比较复杂的物体,例如玻璃器皿、竹编器、毛皮等,还可以将石膏几何体与静物布置在一起,使两者产生强烈对比,以增强画者对人造物与自然物的不同感受。

初中美术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岭南版第15册《艺术品博览与拍卖》,我将其改编并重新定名为《鉴宝—艺术品鉴赏》。今天我将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并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说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展示教学实践过程的精华,说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

  最后对整堂课进行客观的教学反思,检验教学策略的有效程度。

  一、首先说教材。

  之所以对本课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因为自己以及众多同事都对本课的教学存在困惑,认为在单纯的美术课堂上很难开展教学。原因是:艺术品鉴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仅仅使用图片、文字和语言很难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我仔细研究了教材,发现本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向学生介绍各种形式和规模的艺术博览会以及艺术品交易市场;

  B、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拍卖会的形式及拍卖程序和要求

  C、让学生了解艺术品鉴赏的主要依据、培养学生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

  D、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健康的价值取向。

  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很难在一节课中面面具到的展开。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索,我将原有教材进行改编,自创了新的教学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1、加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鉴赏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而非单纯考虑价格的高低;

  3、突显文化产业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的支柱作用,使学生具备审查、评价、判断美的能力。

  为了完成好上述内容,我尝试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这一教学难题。

  1、课前预习的部分,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艺术博览会、艺术品的概念和范畴等知识进行搜索、整理、汇总,使学生对这些陌生而抽象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利用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和直观的感受。于是我选择了央视二套的《鉴宝》节目,因为节目中的“宝物展示”、“专家点评”等环节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直观、详尽、权威的鉴赏知识,节目中的“鉴宝开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鉴赏的平台。

  3、将教学目标精简、压缩,做到一节课只认真解决一个问题。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A、以多媒体视频贯穿全课,通过直观、详尽、权威的鉴赏知识,了解书画艺术品鉴赏的主要依据,了解书画艺术品的经济价值(价格)高低的取决因素。

  B、由小见大,培养学生对待生活正确的价值取向。

  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教会学生鉴赏一件艺术品的主要依据;从过程和方法上培养学生养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掌握知识的良好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取向。

  在课改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明确了本课的课业类型属于“欣赏评述”的范畴,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书画艺术品的鉴赏”这一重点展开,明确师生间教与学的关系,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使之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模式下畅所欲言。在评价的过程中我认真做好整堂课的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建立自信,帮助学生养成永久学习的良好兴趣。

  二、了解并明确了以上内容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

  A、学生预习课本、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理和归纳所需资料、携带自己或家人、朋友收藏的书画艺术品到课堂。

  B、教师认真分析各班学生的.不同状态、录制剪辑视频资料、制作课件,进行教学设计。

  2、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直观的影像资料中充分调动学生发现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思考与探讨的过程。

  3、教学策略:

  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提出设问,进而提炼学生问答带领学生深入探究

  三、下面我将按照课堂教学的进程:导入、新授、课堂作业、展示收藏和课堂小结五个部分来展示我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精华

  1、导入——是一节课精彩的开始。(观看导入实录“导入”)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利用搜集到的资料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沉积,并落脚于书画艺术品,通过对比《簪花仕女图》的原作图片与摹本,进入本课鉴赏的主题,也为课堂作业部分的中国书画主题鉴赏埋下了伏笔。

  2、新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会学生鉴赏书画艺术品的角度。

  A、(观看实录“新授1、2”)在检查学生的预习、交流资料的环节。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下,展示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理的有关艺术品概念和范畴的资料。引导学生将思维由艺术品的鉴赏集中到书画艺术品的鉴赏之中。

  B、(观看实录“新授3”)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书画艺术品的鉴赏依据,我利用《鉴宝》节目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艺术品欣赏的角度。在欣赏之前设置了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所思考。在这段录象中详细的描述了藏品的基本信息、包装形式、作者及其社会地位,为学生进一步的欣赏和鉴定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

  (观看实录“新授4”)正是有了这些直观、详尽的视频资料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从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图片、文字、语言的优势所在。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聚精会神,并认真的做了记录。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答有所依,自己则完全以引导的角色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提炼和深入的探究。

  C、(观看实录“合作学习1”)课堂上设置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现场鉴宝开价,给学生设置有关包装、价格和地位的疑惑,尝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件书画艺术品的价值和真伪,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明确的目标,使每位学生都有角色观念、有任务。(观看实录“合作学习2、3”)学生的讨论认真而激烈,每个人都参与到自己的角色之中,并尝试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述,其中吴思慧同学提出了“这是清初还是清末的作品”的问题,说明了学生对问题有所思考,也说明前面所讲述的知识点在她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般的图片所难以解决的!

  然而学生只将注意力放在了年代和作者的社会地位上而忽略了一件艺术品的鉴赏的主要依据是其绘画风格和艺术风格!(播放实录“价格公布”)所以无论是他们的点评还是开价都与作品本身的价值和价格有着很大的距离,因此当80万元的价格公布时,学生发出了惊讶的叫声。(播放实录“专家点评”)于是接下来的专家点评就显得额外重要,鉴定专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特别是对绘画风格和艺术风格做了详尽而权威的分析,如:清宫旧藏、臣字款作品、内容上是乾隆皇帝的诗、绘画风格上学习了王元祁和黄公望的批麻皴、小青绿的设色、馆阁体的书法风格、等都与作者的存世风格一致!再次阐明了艺术风格是决定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

  3、课堂作业——有效的检验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经过了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资料经历了由懵懂到逐步清晰的过程,掌握了基本的鉴赏角度,在进行总结概括之后,最重要的是对这些知识进行运用,于是我利用课堂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播放实录“课堂作业1”)我将导入部分埋下的伏笔重新挖掘出来,让我的学生利用鉴赏的知识对《簪花仕女图》的原作图片与摹本相比较。在这个过程中我允许学生根据刚刚学习过的知识对两件作品进行提问,这样我就可以通过他们的提问来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4、利用展示收藏的环节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播放实录“藏品展示1、2”)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将课前准备的书画艺术品进行展示,并按照学习过的内容详细描述其外部特征、艺术风格、收藏原因和对自己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鉴与赏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展示了自己家人以及自己亲自绘制的书画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同时这个环节也将艺术品的鉴赏拉回到现实生活之中,在这一环节中我强调了“识货者为宝”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5、课堂小结——是对知识的回顾、对感受的总结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中不起眼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短短的5分钟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一堂课的精髓所在,学生是否掌握了艺术品鉴赏的主要依据,是否树立了正确健康的价值取向呢?张文丽同学的回答从非常全面的角度阐述了艺术品鉴赏的依据,并着重指出了艺术风格的问题,这充分说明这节课所采用的系列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

  一节课结束了。回头想想有收获也有遗憾。在认真思考之后我认为我的这节课有以下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成功的解决了教学困惑。课前利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查找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避免出现“一问三不知”的状况;课堂上视频资料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详尽、权威的知识内容。

  2、教学目标明确、精练、不贪大。紧紧围绕书画艺术品的鉴赏依据而开展,砍掉了艺术品博览会及交易市场的内容,将其作为课前预习的部分自主学习,将拍卖会作为课后拓展的内容进行课程的延续。

  3、利用发现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淡化欣赏课的枯燥。在这两种教学模式的设置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本课的学习活动,在掌握艺术品鉴赏依据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尊重别人、表达自己,并为自己的价值取向的确立明确了方向。

  4、合理安排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和位置。由始至终我都站在课堂主导的角度面对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成功的改变了欣赏课中教师“一言堂”的枯燥和乏味;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有褒有贬,有效避免了对学生一味的吹捧和盲目的鼓励。

  不足之处:

  本课的教学在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运用上,引导和设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我在问题的设置上还有待改进。如在对《簪花仕女图》的原作图片和摹本进行鉴赏时,我说(录象演示),问完之后我所面对的是学生的一阵沉默,学生好象并不明白我在问什么,其实自己的目的是要学生根据刚才了解的鉴赏依据,对两幅画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但是之后四五个学生的提问中只有吴思慧同学提到了艺术风格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如果在问题的设置上能够再精练、准确、明晰一些,学生的迷茫可能会小一些。

初中美术说课稿9

  一.交流导入

  1、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音乐,边听音乐边来看几张风景图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漓江,世外桃源的泸沟湖,美丽神秘的九寨沟)

  2、中国的自然山水十分美好,大河山川这些都我国山水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看中国山水画——古代和当代)

  提问:你了解中国山水画吗?对山水画有什么感受?

  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中国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3、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描写山川的美好诗句,请小组汇报你们搜集的有关诗句。

  二.欣赏感受

  4、提问:这是谁的作品?采用的是什么构图形式?

  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画的《万山红遍》画面采用直构图,以体现山的宏伟气势、山树森茂、重重叠叠,几道瀑布飞泻而下,打破了画面的沉静;那道道弯弯的泉水,不仅穿透画面的直构图,使画面生动多姿,更使人如临一个理想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王国。

  5、提问:画面画的是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一首诗吗?作者展现了怎样的意境?

  (傅抱石轶事:傅抱石作画爱饮酒。他常常一手执笔,一手执壶,不时仰头饮上几口,烧起一腔豪情,于是肆意挥洒勾勒,如有神助。1958至1959年间,傅抱石与画家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毛泽东诗意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在作画时买不到酒喝,口内苦淡,灵感枯竭,画兴索然。周总理知情后,立即派人送去好酒。于是他激情勃发,灵感顿生。《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大气磅礴的巨作,深受中外贵宾的好评,毛主席也表示赞许,认为较好地体现了诗句的'意境。

  6、中国山水画的风格和技法

  7、设问:指出下列山水画属于哪种艺术风格?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如《千里江山图》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8、其次,中国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与国外作品比较)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中国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9、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表现各种山石的皴法,如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

  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初中美术说课稿10

  一、课题:

  《学画山水画》

  二、课型:

  新授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山水画的热爱之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提高对中国画的认识,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并能表现一定的自然风光。

  2、难点:如何灵活的运用用笔并控制好水和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山水画。

  五、教学准备:

  1、学具?笔、墨、纸、砚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以及自己喜欢的风景图片等。

  2、教具?准备中国山水画范作、音像课件、示范用具等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1)课件展示几幅中国山水画图片让学生欣赏。

  (2)播放"一滴墨"的变化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中初步感知山水画的特点。

  (3)用导入语创设情境:提起美丽的大自然,大家都非常的熟悉,相信大家也同老师一样,希望把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山水画就是记录这一美好形象的一种方法,今天就让老师来带大家走进意境优美,犹如人间仙境的山水画世界里。

  2、新授

  (1)欣赏图片,直观感知

  教师用PPT展示中国山水画和西方山水画的代表作品,提出问题请学生联系实际回答:

  a、中国山水画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b、西方山水画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c、你更喜欢哪一种绘画风格?

  (2)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与联想:说出中国山水画和西方山水画给自己的感受,并用语言描绘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3)教师总结讲解

  a、中国画给人的感受——水墨效果、写意具有韵味,有一种不可描绘的意境美。

  b、西方画给人的感受——色彩丰富、写实。

  多媒体展示:中国山水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及西方写实山水画家的作品,讲解其中不同,重点体会中国画的韵味。

  (4)示范讲解

  a、出示斧披皴与披麻皴等作品对比并提问: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b、教师示范皴法的技法:笔的方向、染的层次及水墨晕染效果的变化。

  c、出示不同的用皴法完成的的学生作业欣赏。

  3、课堂练习

  以水墨形式完成一幅山水风景画,用笔墨和八开纸作画,画面的内容不限。

  4、展示与讲评

  练习完成后收集全班学生作品,以长龙的形式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以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谈自己在作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最后教师根据几幅代表作业对整个学习进行总结评价,并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肯定和表扬。

  5、小结

  用拓展思考的范式进行小结:仔细观察自己见过的山山水水、人家、田野等,大胆的运用笔、墨创作出一幅具有水墨意境的画面。

初中美术说课稿11

  我今天讲的是冀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第四课图形与联想 ,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与联想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的内容。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联想的方法、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为以后创新练习打下基础。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在图形联想创意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三) 教学重点: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演示法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第6课图形与联想

  预授时间 12月1——12月4 实授时间 12月1日 授课人:吕晓珂

  教学目标1、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图形联想创意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1、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在上课之前先让大家看张图片(放幻灯片一张鸟窝),看完后你想到了什么建筑?生:鸟巢,师:说的`很好,那么你从鸟窝想的鸟巢的这个过程叫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新课。出示课题:图形与联想

  二、探索求进,讲授新课

  1、什么是联想?联想是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刚才我们由鸟窝想到鸟巢的过程叫什么呢?现在知道了吗?)

  2、图形联想的常见方法:接近联想(由魔方想到手) 类似联想(由圆想到了太阳) 因果联想 (由云想到了雨) 对比联想(由红花想到了绿叶)(幻灯片展示)由学生举例

  难点的解决:联想时要找事物之间的联系点,举例说明(幻灯片7)

  三、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除了从形状上联想之外,还可以从色彩、味道,声音等方面展开联想,举例(幻灯片8、9、10)

  四、热身活动:图形循环联想

  由一个图形展开联想,经过几个环节最后还回到原始图形。

  五、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1、创新思维培养,幻灯片展示

  欣赏利用虚拟物过山崖的动画,分析作者创意

  2、看图,画想像画

  六、奇思妙想展示

  学生互评 老师点评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创意联想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的想像力都很丰富,学生们的思维很活跃,但是当让学生动手画出自己的想像画时,问题就出现了,很多学生想的很好,可是却不能准确的画出来,这点可以看出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参差不齐。本节课的重点是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当学生出现画的难看时,我表扬学生的创意,鼓励学生在课下要多动手画,以提高手绘能力。

初中美术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以校园风景画写生为主题,让学生运用掌握的铅笔淡彩画的技法,系身体会、接触大自然,展开想象和观察能力用心描绘给我们还不熟悉的美丽校园。在绘画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我校的发展史,写生完后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和成功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中热爱生活的道德美育。

  2.教学目标:

  A.让学生学会风景画的选景构图方法。

  B.定稿后铺一层素描大体明暗

  C.熟练的把握好水分上好淡彩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好淡彩的水 ,以及色彩的感觉度,要求学生在给画过程中,上色彩要大胆自然、明块,体现出水彩特有的透明感,选景上要求发自内心的。技法表现要求学生有朝气蓬勃年轻一代的`精神面貌,教学难点是怎样结合素描关系上好淡彩。

  二。说学法

  美术课的教学和其他课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它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动心,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感悟,结合技法描绘写生。

  三。说教法

  新课改理念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共同合作,教与学是互相联系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搜集材料作品的示范形式来进行教学,以学校的发展历史介绍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里倾向,从而热情的参与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在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好的东西,我们生活在其中也没有完全感觉得到。那是我们缺少了一双善于观察美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开始接触新鲜的事物都十分感兴趣,只要我们善诱的引导和启发他们接受是很快的。因而我对本节课进行以下设计。

  A.谈话法引入

  先介绍学校的发展史,以学校的景象质度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B.教师示范、引发学生兴趣、信心

  从选景、构图、定稿、上明暗、详细分解介绍技法。

  C.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D.总结

  师生互评。

初中美术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对于教材的分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本课是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生活增添情趣>中第四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装饰画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装扮居室的艺术形式,学生对这一美术领域并不陌生。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对装饰画的认识与欣赏,掌握其的用途、特点和基本的设计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尝试用综合材料的来美化生活,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及美化生活的能力,也为学习下单元---美好宜人的居住环境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我考虑两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实践。一方面可以临摹,学生通过模仿,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居室环境,创作一幅作品。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装饰画的艺术特色,初步掌握装饰画的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材质等独特的艺术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装饰画与写实画的区别,感受装饰画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用环保材料去创作一幅装饰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增强美化居室的.意识,提高艺术素养和生活品味。

  四、教学重难点

  装饰画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发现材料的美感,巧妙地选材 ,制作一幅装饰画是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贵在兴趣,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没有兴趣的教学只会把课堂引入呆板、沉闷的死胡同,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学生愉快而又轻松地学到知识。那么,怎样抓住学生的兴趣设计出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课呢?为了真正让美术课活起来,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及思维特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准备采用“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让学生欣赏装饰画与写实画, 引导学生分析装饰画的特点,最后用实例演示装饰画的制作过程,组织学生 分小组合作完成一幅装饰画。

初中美术说课稿14

  教材分析: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实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小结: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188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他们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

  《静物:苹果与橘子》

  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现,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塞尚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向日葵》

  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塔希提妇女》

  这幅画是后印象主义另一位画家高更的作品。画家以饱满而浓烈的色彩、宽大而又果断的笔触、稚拙而又粗矿的线条,将两位土著妇女平实而又厚重的表现出来。画面给人一种浓郁的土著生活气息,充满浑朴天真,神秘而久远的原始感。高更的作品具有主观化的自然情境。

  小结:后印象主义画派,注重如何在绘画中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不在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画面上产生的真实感觉,而是具有更为主观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征性的精神观念。这种观念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初中美术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色彩与生活》是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本课引导学生从了解生活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入手,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说学情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思维方式也已从直观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并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色彩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但对色彩搭配的认识有限,缺少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白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主要手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现象,它的形成受色彩规律制约;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难点则是:使学生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学生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中我以色彩为主线贯穿,依托视觉形象引导,在教学中采用活动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绘画工具如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所以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出示图片并提问: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起学生兴趣。接下来我会对图片进行去色处理,继续追问:假如让你选择,你想生活在哪个环境中,黑白的还是彩色的?为什么?揭示课题《色彩与生活》。

  环节二:探究色彩,新课讲授

  (一)色彩三要素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蔬菜、天空及衣柜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三要素,教师讲解色彩三要素的概念。

  (二)色彩的搭配方法

  当学生对色彩的基本知识与规律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时,出示两组家居装饰图,鼓励学生观察分析:两组在色彩搭配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喜欢哪一组的色彩?为什么?色彩的搭配方法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法。

  环节三:实践练习,展示评价

  怀特曾说:教育不是为了青年人谋生,而是教会他们创造生活,美术课程更是如此。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运用本课学习色彩知识及色彩搭配方法,为校服进行色彩搭配。学生创作完成后自主展示并描述作品,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教师做最后总结。学生在展示成果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积极参与评价。

  环节四: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色彩三要素及色彩搭配方法的相关知识。

  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举例说说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八、板书设计

  让色彩动起来

  一、色彩三要素:

  色相、明度、纯度

  二、色彩的搭配方法:

  色相对比、冷色调搭配、暖色调搭配、对比色搭配

【初中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说课稿01-17

初中美术说课稿 15篇02-17

美术说课稿01-04

中班美术说课稿01-05

小学美术说课稿01-04

美术说课稿模板04-20

美术说课稿范文04-18

关于美术的说课稿03-16

美术说课稿优秀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