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词

生活总结解梦网名签名疑惑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诗词 >

经典古诗词

经典古诗词
更新时间:2022-12-02 13:20:13
  • 相关推荐
经典古诗词通用15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典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古诗词1

  满江红端午

  [宋]刘克庄

  梅雨初收,浑不辨、东陂南荡。

  清旦里、鼓铙动地,车轮空巷。

  画舫稍渐京辇俗,红旗会踏吴儿浪。

  共葬鱼娘子斩蛟翁,穷欢赏。

  麻与麦,俱成长。蕉与荔,应来享。

  有累臣泽畔,感时惆怅。

  纵使菖蒲生九节,争如白发长千丈。

  但浩然一笑独醒人,空悲壮。

经典古诗词2

  1、《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2、《途中立春寄杨郇伯》

  唐:窦常

  浪迹终年客,惊心此地春。

  风前独去马,泽畔耦耕人。

  老大交情重,悲凉外物亲。

  子云今在宅,应见柳条新。

  3、《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唐:韦元旦

  灞涘长安恒近日,殷正腊月早迎新。

  池鱼戏叶仍含冻,宫女裁花已作春。

  向苑云疑承翠幄,入林风若起青苹。

  年年斗柄东无限,愿挹琼觞寿北辰。

  4、《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唐:李适

  金舆翠辇迎嘉节,御苑仙宫待献春。

  淑气初衔梅色浅,条风半拂柳墙新。

  天杯庆寿齐南岳,圣藻光辉动北辰。

  稍觉披香歌吹近,龙骖日暮下城闉。

  5、《立春偶成》

  宋: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6、《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7、《立春》

  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8、《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9、《立春内出彩花应制》

  唐:崔湜

  澹荡春光满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

  10、《立春》

  唐:韦庄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

  11、《人日立春》

  唐:卢仝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12、《汉宫春立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13、《卖花声立春》

  清: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

  楼窗今夜且休关。

  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

  到时风雪满千山。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14、《腊里立春蜂蝶辈出》

  宋:杨万里

  嫩日催青出冻荄,小风吹白落疏梅。

  残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黄蜂紫蝶来。

  15、《立春》

  宋:宋庠

  曾见青旗上苑回,瑞幡仙萼翦刀催。

  朝来独曝茅檐日,且暖蓬心一寸灰。

经典古诗词3

  秋景

  唐-司空图

  景物皆难驻,伤春复怨秋。

  旋书红叶落,拟画碧云收。

  戏书诚师秋景小屏

  宋-释道潜

  黄芦败苇两三丛,彷佛江湖在眼中。

  雁鸭惊呼缘底事,一时昂首立秋风。

  秋景

  元-吕徽之

  商声早已到梧桐,夜气生凉湛碧空。

  閒倚小窗待明月,紫箫吹彻木犀风。

  碧玉箫-秋景堪题

  元-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

  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

  归,学取他渊明醉。

  秋景小幅

  明-王行

  烟碧带霜红,秋深处处同。

  晚晴山更好,诗在野航中。

  秋景

  明-罗亨信

  风气萧森柳叶黄,倚阑极目海天长。

  白云飞处亲庭在,缩地何由到故乡。

  题野塘秋景

  明-戈镐

  芙蓉秋色满银塘,白鹭双飞下晚凉。

  记得采莲看越女,醉骑骄马映垂杨。

  满庭芳-秋景

  明-王崇简

  秋老郊原,黄芦小艇,清江万树丹枫。

  山穷水尽,一望白云空。

  夕照明霞点点,飞无影、几阵征鸿。

  炊烟接,沉沉古径,远寺出疏钟。

  朦胧凝望处,野塘凄寂,粉淡芙蓉。

  听蓼花滩畔,叫彻寒蛩。

  又是黄昏将近,人家里、夜阁灯红。

  征衫薄,长亭短驿,客路卷西风。

  秋景

  清-黄文仪

  秋来何物最关心,篱满黄花橘满林。

  一艺未成惭夙志,千诗寄意记幽音。

  奇文过眼聊成诵,奥义连篇费苦寻。

  读倦焚香欣独坐,不时悦耳听幽禽。

  赞浦子-秋景

  清-陆求可

  白露点红衣,轻云隔陇飞。

  寂寂梧桐院,遥遥杨柳溪。

  看罢落霞孤鹜,立残秋水长堤。

  回首柴门外,蝉声落翠微。

经典古诗词4

  (1)吴均《山中杂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2)吴均《山中杂诗》中,富有情趣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3)吴均《山中杂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4)王维《竹里馆》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5)王维《竹里馆》中,写夜深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影入平羌江水流。

  (7)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8)岑参《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对家乡、对亲人无限眷恋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9)岑参《逢入京使》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0)韦应物《滁州西涧》中,表达诗人恬淡胸襟的两句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1)韦应物《滁州西涧》中,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经典古诗词5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代: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长江二首其一》

  宋代: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处暑》

  宋代:吕本中

  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

  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

  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

  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代: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处暑后风雨》

  元代: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上东华咏蝉》

  明代:伍堣

  蝉若与山深,深山不可寻。

  鸣虽应以候,听亦岂无心?

  日暮林中送,人间枕上吟。

  岂惟处暑至,对此自沉沉。

  《处暑》

  清代:弘历

  究是行秋地,那更处暑时。

  叶从人面落,爽自马头披。

  烟驿长和短,云山幻复奇。

  田畴看渐熟,惟有祝霜迟。

  《处暑》

  清代:弘历

  代谢凭谁测,由来其理常。

  天高云影淡,日远树阴长。

  池苇何妨白,田禾渐喜黄。

  风从西北至,思共捷音飏。

  《早秋曲江感怀》

  唐代: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偶得寄东所二首·其二》

  明代:陈献章

  登高未必高,老脚且平步。

  平步人不疑,东西任四顾。

  岂无见在心,何必拟诸古。

  异体骨肉亲,有生皆我与。

  失之万里途,得之咫尺许。

  得失在斯须,谁能别来去。

  明日立秋来,人方思处暑。

  《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

  唐代: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袭美见题郊居十首(其八),因次韵酬之以伸荣谢》

  唐代:陆龟蒙

  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

  上阶来斗雀,移树去惊蝉。

  莫问盐车骏,谁看酱瓿玄。

  黄金如可化,相近买云泉。

  《热》

  清代:弘历

  孟秋月过望,祝融御早旋。

  况度处暑节,残暑应已蠲。

  迩日热稍剧,转觉苦歊烦。

  炎官恣婪尾,白帝疑无权。

  轻风纵送爽,赤日势正晅。

  亦知匪久长,有如深春寒。

  时令苟不协,孜孜心鲜安。

  或谓借郁蒸,坚好益大田。

  今秋兆已佳,宜旸穫倍焉。

  或谓当秋热,恐有疾病人。

  已嫌意靡适,更听言两端。

  至理契中庸,因悟为君难。

  《处暑后一日作》

  宋代:江南雨

  旷世喧嚣许暂休,华光耀彻古城头。

  拼教一秀名青史,忍看千金冠沐猴。

  此夕和谐堪把握,明朝风雨待绸缪。

  绮筵散罢尘初静,渐有新凉递好秋。

  《七月三日喜至郧县山行兼旬至此始出》

  宋代:宋褧

  稻花香里过琳宫,一舸斜阳汉水东。

  下马已辞山巀嶪,开轩仍见竹葱茏。

  画檐不碍迎霜叶,玉宇频来处暑风。

  童御无知友朋远,满襟幽思与谁同。

  《王守生辰七月十四日》

  宋代:廖刚

  月华浑似十分圆,玉露金风处暑天。

  虎节端光凌碧汉,龙台佳气满晴川。

  扬鞭省闼声名籍,拥旆侯籓福禄骈。

  会看黑头丹衮贵,伊周勋业老彭年。

  《处暑》

  明代:张穆

  一岁频过处暑天,单衣林麓胜情偏。

  田无负郭供公役,邻有藏书借为编。

  山市每欺沽酒近,岩居深德种桃先。

  宵来疏雨添无赖,尽夜绳床恣意眠。

  《处暑后戏赋》

  现代:孙玄常

  处暑方过夜新凉,几番秋雨送秋光。

  苍藤翠蔓迷新月,紫蕊红葩吐晚香。

  门外近郊无贵客,林高密叶响寒螀。

  平生南北多艰困,堪喜清宵一梦长。

经典古诗词6

  [唐] 宋之问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群公拂雾朝翔凤,

  天子乘春幸凿龙。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

  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山壁崭岩断复连,

  清流澄澈俯伊川。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

  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彩仗蜺旌绕香阁。

  下辇登高望河洛。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阳沟塍殊绮错。

  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微风一起祥花落,

  仙乐初鸣瑞鸟来。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犹驻五云车。鸟旗翼翼留芳草,

  龙骑駸駸映晚花。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

  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嚣声引飏闻黄道,

  佳气周回入紫宸。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经典古诗词7

  玲珑四犯

  [宋]曹邍

  一架幽芳,自过了梅花,独占清绝。露叶檀心,香满万条晴雪。肌素净冼铅华,似弄玉、乍离瑶阙。看翠蛟、白凤飞舞,不管暮烟啼鴂。酒中风格天然别。记唐宫、赐樽芳冽。玉蕤唤得馀春住,犹醉迷飞蝶。天气乍雨乍晴,长是伴、牡丹时节。夜散琼楼宴,金铺深掩,一庭香月。

  作品赏析:

  自从梅花开后,这一架幽洁芬芳的荼花,算最清雅脱俗了。那缀满了白花的枝蔓,看上去如同千万条冰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挂着露珠的叶片,檀红色的花蕊,散发出浓郁的香味。也许,她就是仙女弄玉的化身?刚刚告别天宫的琼楼玉宇,来到了人间,她白皙的肌肤,不施粉黛,更显得天生丽质。夕阳西下,暮色茫茫,是鸟鴂在哀叫,可是她却像没听见似的,素花绿叶依然在晚风中摆动,好像是翠蛟白凤,翩翩飞舞荼花是花中的珍品,和她同名的酴醿酒也是别具高格的佳酿,清凉、芳香。唐代的帝王经常要用它来赏赐宰相大臣。酴醿酒可以醉人,荼花又让他常使人心醉神往。蝴蝶经常也被她吸引得如醉如痴,留住了最后的一片春光。在晴雨不定的日子里,只有她一直陪伴着花魁牡丹,共同分享人们的爱怜。夜深了,玉楼上的盛筵已尽欢而散,紧闭着的锁住了满庭月色和花香短短百许字,词人却生动逼真地向人们描绘了晨露朝晖中的荼、晚风暮霭中的荼、夜色月光中的荼,脉络分别分明,笔墨周至,是一篇优美的《荼赋》!

  这首词的一个显明特点就是“烘托”和“比喻”两种艺术手法的使用。“一架幽芳,自过了梅花,独占清绝”三句,以梅花为烘托天气乍雨乍晴,长是伴,牡丹时节。以牡丹为烘托。梅花傲雪凌霜,香飘天外,一直是花中之高士;牡丹复瓣浓薰,艳绝人寰,俨然花中之后。将荼与她们相提并论,这就显示了荼的地位。“酒中”二句,以酴醿为烘托。苏东坡有诗咏荼云:“分无素手簪罗髻,且折芳蕤浸玉醅。”黄山谷也有诗咏荼云:“名字因壶酒,风流付枕帏。看唐无名氏《辇下岁时记》中“赐宰臣以下酴醿酒”、《新唐书》中宪宗皇帝为嘉奖宰相李绛直言极谏而“遣使者赐酴醿酒”之类的记载,便知此酒的名贵。用它来作陪衬,花的声价也会抬高。“夜散琼楼宴,金铺深掩,一庭香月”三句以明月为烘托。汗漫太虚,月华如水,不愧是天地间清澈之物;而荼之香乃能溶溶然与月波共漾于一庭之中,那么纯净的花气,又何以复加焉?如果说“烘托”成功地起到了侧面渲染的效果,那么正面刻画的任务却主要是由“比喻”来担当的。“香满”六字,以雪为喻也。用雪比拟素花,本属常见,但冠一“晴”字,便觉花光耀眼,神彩虽然与众不同。“肌素”十三字,以美人为喻也。这原也是熟套,且“弄玉”亦为经常出现在作者笔下的神话人物,惟用在这里却很别具一格。盖旧题汉刘向撰《列仙传》只说她是春秋时秦穆公的爱女,好吹箫,嫁给善于吹箫的箫史,夫妇双双仙去而已,至于她是否有闭花羞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并没有提及,故咏花词中的旦角,一般不让她扮演。可是词人竟独具慧眼,相中了她芳名里的那个“玉”字,由此生发出许多奇想,想象她必居住在“瑶阙”,一定是肤如凝脂、于是构造出一幕玉人降仙的场景来,将皎洁的荼花写得栩栩如生。看翠蛟百凤飞舞七字,以龙凤为喻。孤立地看这一句,不免显得思致平弱。但辞曰飞蛟舞凤,笔势实亦如之,远观“晴雪”,是以动掣静;近挽佳人,是以刚济柔;下映“啼鴂”,是以乐祛悲:与前后文对比,妙趣横生。当然,词中运用入妙的艺术手法并不限于以上列举两端。如下阕“玉蕤唤得馀春住”为“拟人”,荼春末开花、花在春在等更富蕴味。此等好处显而易见,就毋庸极致了。

  上所述,此词咏花,可以说达到了赘述的艺术境地。然而,她太粘着于物象了,即使工到极处,华毕竟缺少寄托和情感,所以很难能振撼人心。这是一首专供帝王后妃们对酒赏花时付诸歌伶当筵演唱,聊佳清欢的应别之词,只能适合封建统治者形式上的审美情趣,而不能表达作者个人的情感,然而此词之所以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在于它还有某种美的成功,因此仍可供读者欣赏。

经典古诗词8

  ◆木兰诗《乐府诗集》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写法:详略得当

  思考:1、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答: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第3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答:并不繁琐。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

  3、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答: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4、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答: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5、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经典古诗词9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经典古诗词10

  1、澄心淡然止水,笑东风、引得落花忙。——《木兰花慢·幽栖身懒动》

  2、淡然尘虑绝,禅外苦风骚。——《赠闻聪师》

  3、知鱼淡然自乐,钓清名、空在丝纶。——《声声慢·门当竹径》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幽雅淡然风范,端的凭谁光烁。——《喜迁莺·利名抛却》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7、淡然不争妍,晚乃入鉴裁。——《次韵王才元少师酴醿》

  8、吾师何似,一生清净,淡然笃守。——《水龙吟为中和提点寿》

  9、淡然如秋容,杳渺无津涯。——《文儒见和四诗钦叹高妙谨用韵为答卒章问讯汝》

  10、淡然相对,万花无此清杰。——《壶中天/念奴娇》

  1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12、律藏精持世所稀,淡然高趣自忘机。——《赠清义律师》

  13、真趣淡然居物外,忘机多是隐天台。——刘沧

  14、要识玄之又玄旨,淡然清对了无余。——《送李道士》

  15、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李远

  16、淡然忘外事,林下自怡情。——《闲居书事》

  17、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观天上云卷云舒。——范文澜

  18、真趣淡然居物外,忘机多是隐天台。——《赠道者》

  19、淡然春意。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绣鸾凤花犯/花犯赋水仙》

  20、公子迈流俗,淡然薄世荣。——《绿阴亭诗》

  21、淡然常有怡,与物固无瑕。——《高士咏·黔娄先生》

  2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23、因过竹院闻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李涉

  2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

  25、客子淡然忘岁月,王孙徒尔忆山河。——《题赵松雪关北小景图》

经典古诗词11

  [宋]方回

  书贵瘦硬少陵语,岂止评书端为诗。

  五百年间会此意,画师汾阳老阿熙。

  嵬诗琐画世一轨,肉腴骨弱精神痴。

  明窗共读杜集竟,两幅雪霁叉横披。

  前幅长松何所似,铁干皴涩撑霜皮。

  其下怪石卧狻兕,突兀崷崒凝冰嘶。

  后幅澌远渐迤逦,一往不知其几里。

  目力已尽势未尽,平者是沙流者水。

  人物如指或如蚁,戴笠骑驴者谁子。

  顾此定是觅句翁,羸仆缩首{左衤右仆}冻耳。

  欲渡未溪溪坂间,啐野寒乌忽惊起。

  自非布置夺鬼神,焉能挥扫到骨髓。

  郭生此画出自古心胸,亦如工部百世诗中龙。

  清癯劲峭谢妩媚,略无一点沾春风。

  市门丹青纷俗工,为人涂抹杏花红。

  老夫神交此石与此松,留眼雪天送飞鸿。

经典古诗词12

  大暑

  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水调歌头·大暑退

  刘辰翁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绿鬓又朱颜。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香寝镇狮蛮。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满江红·大暑

  刘将孙

  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虽只是、鹏抟九万,天池春碧。

  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

  公去也,宁怀别。人感旧,情空切。但岁寒松柏,相期茂悦。

  好在莫偿尘土债,风流宁可金门客。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夏夜叹

  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登殊亭作

  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大暑戏赠希古

  张耒

  去年挥汗对淮流,寒暑那知复一周。

  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鬓须总白难相笑,观庙俱闲好并游。

  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挥百盏不言休。

  和晁应之大暑书事

  张耒

  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

  忍待西风一萧瑟,碧鲈斫鲙意何如。

  仲夏

  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孟夏

  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闻蝉

  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夏日六言

  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雏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始夏南园思旧里

  韦应物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

  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

  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

  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夏日山中

  李白

  懒摇白羽扇,棵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夏夜叹

  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池上早夏

  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首夏

  鲍溶

  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

  虽留有馀态,脉脉防忧煎。

  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

  夏花明

  韦应物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夏日

  韦应物

  已谓心苦伤,如何日方永。

  无人不昼寝,独坐山中静。

  悟澹将遣虑,学空庶遗境。

  积俗易为侵,愁来复难整。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日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小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初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夏日登车盖亭

  蔡确

  纸屏石道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省试夏日可畏

  丘为

  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

  火威驰迥野,畏景烁遥途。

  势矫翔阳翰,功分造化炉。

  禁城千品烛,黄道一轮孤。

  落照频空簟,馀晖卷夕梧。

  如何倦游子,中路独踟蹰。

  仲夏风雨不已

  陆游

  南陌东阡自在身,一年节物几番新。

  鲥鱼出后莺花闹,梅子熟时风雨频。

  冠盖敢同修禊客,桑麻不减避秦人。

  夕阳更有萧然处,照影清溪整葛巾。

  夏吟

  戴石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夏景

  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曲院风荷

  陈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纳凉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夜宿直

  白居易

  人少庭宇旷,夜凉风露清。

  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

  寂寞挑灯坐,沉吟蹋月行。

  年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岑参

  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

  关门劳夕梦,仙掌引归骖。

  荷叶藏鱼艇,藤花罥客簪。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

  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初夏戏题

  徐夤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初夏

  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夏末留别洞庭知己

  朱庆馀

  清秋时节近,分袂独凄然。

  此地折高柳,何门听暮蝉。

  浪摇湖外日,山背楚南天。

  空感迢迢事,荣归在几年。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初夏睡起

  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夏日书怀寄道友

  崔涂

  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

  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宠辱惊。

  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

  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

  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

  杜牧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

  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

  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夏末野兴

  陆游

  半世天涯倦远游,还乡不减旅人愁。

  数声相应鸠呼雨,一片初飞叶报秋。

  山坞风烟僧院路,河梁灯火酒家楼。

  绝知雪鬓宜蓑笠,分付貂蝉与黑头。

  夏日登鹤岩偶成

  戴叔伦

  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夏日游晖上人房

  陈子昂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

  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淮安道中

  萨都剌

  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

  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准时。

  早夏

  钱起

  楚狂身世恨情多,似病如忧正是魔。

  花萼败春多寂寞,叶阴迎夏已清和。

  鹂黄好鸟摇深树,细白佳人著紫罗。

  军旅阅诗裁不得,可怜风景遣如何。

  夏日杂诗

  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夏日对雨

  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芝劳梦想。

  初夏且幽庄

  卢照邻

  伺有高踪客,耿介坐幽庄。

  卞哩人事少,风烟鸟路长。

  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

  苗深全覆陇,荷上半径塘。

  钓诸青鬼没,才田白鸳翔。

  知君振奇藻,还嗣海隅芳。

  初夏

  李世民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

  哢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

  佩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

  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经典古诗词13

  《元宵》原文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译文

  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月亮如水似银。

  满街珠宝翡翠闪耀,那是春游的村女,歌声嘹亮,笙管悠扬,那是小伙在赛社神。

  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元宵》注释

  社神,土地神。古代每逢社日(分春社,秋社两种)有祭祀土地神,祈祝丰收的习俗。

  尊,古代盛酒器具。

  《元宵》简析

  《元宵》是明代诗人唐寅所作的一首诗。写出了农村过元宵节的热闹场面。

  通常的元夜诗,多写都市。而这首《元宵》却取材农村。灯月辉映的乡村是美的,灯月映照下的村女则更美。她们青春焕发,喜气洋洋,尽情欢笑。《元宵》全诗意境优美感人。

经典古诗词14

  采珠行

  明代欧必元

  天倾西北极,地更尽东南。洪涛杳无际,岳立撼前山。

  气蒸霞作蜃,珠结露光涵。珠光惨澹浮天末,朗映罗浮山上月。

  不羡秦庭有木难,梁王照乘何须发。出疆久与翡翠齐,尺五天高应莫达。

  有道今王御紫宸,后宫西子多效颦。□宝香车浮鹤辈,五色流苏绚綵云。

  汉武隋杨不复陈。自从静摄昭阳殿,百官罕识君王面。

  宁夏初收奏捷功,又报碧蹄空血战。普天无吏尽征诛,数载江南饥疫见。

  去年南亩稼初成,良家六郡调西征。男啼女哭关山别,谁当一剑答生平。

  今年辄下采珠诏,贵人貂珥出承明。亲捧丝纶尺一牍,长破鲸鲵千万舳。

  不教州县苦豺狼,宁忍生灵坐鱼肉。更拥楼船出六洋,颇似龙骧下二蜀。

  采珠复采珠,今古意何殊。明主捐琛佩,瓦砾视璠玙。

  遗珠弃沧海,谁为泣珊瑚。一朝得遂充筐篚,随方旅进龙颜喜。

  秦殿何堪愁翠环,汉宫无乃推簪珥。抱玉宁生卞璞悲,投珠虚拟孟尝耻。

  采珠复采珠,何用采珠行。书生感激目前事,寸管聊将颂圣明。

  东南民隐殷忧尽,愿得随珠入帝京。

经典古诗词15

  古典格律诗词对文字的平仄有严格的要求,稍谙古文者皆知。以七律为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对中间两联尤其要求严格对仗。这种对仗不紧紧是字数,词性上的,还包括声调。从声调上讲,首先是平仄相间,即不能出现连续的平声或仄声,当然仅对偶数位字作这一要求,也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次是联间沾,联内对,即上联后句与下联前句平仄相同,同联当中平仄相对。词的词牌格式更多,平仄之式更为复杂,但平仄相间和固定仍是重要的原则,对词而言,在固定的位置上只能放入符合平仄的字。

  律诗绝句以及词曲的各种固定形式,(包括句数,字数,对仗,压韵,平仄几方面特定要求)自有其鲜明的美学及诗学特征。律诗绝句以五字和七字为一句,一是读起来节奏鲜明,另外从记忆心理学上讲则是更符合记忆的要求,这种分句法最容易记住;对仗具有典型的轴对称形式的美感,恰好又与中国文化的美学特征相协调一致,如古代建筑典型特征就是它的轴对称性;韵脚一致能使阅读吟诵和谐流畅;平仄相间使诗句抑扬顿挫;联间平仄相沾则能起到整诗语气贯通的作用,类似于汉语修辞手法中的顶针。各种固定形式特征之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由此看出不尽相等。比如压韵,即使现代汉诗也有这样要求。由此可见压韵在诗歌表现形式中的重要性。比较而言,平仄的重要性又如何呢?平仄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

  声调是汉语特有的,它是一个汉字必备的语音特征,不像英语单词仅有音节特征,没有声调(英语所谓的声调完全不是此处所讨论的定字要素,故不深究)。声调的本质是一个字发音时音高,升降长短的变化特征。音高是什么呢,就是某个音的振荡频率。

  现在的普通话,阴平是高平调(不升不降),阳平声是中升调(不高不低谓中),上声是低升调,去声是高降调,简单说为音调的高低升降变化变化就是声调。但是声调口口相传,因而岁历史变迁变化很大,又有地域之别,更难统一,不象文字有固定的流传形式而比较稳定。现在将普通话中的阴阳平声归入平,上声去声归入仄,而古韵则是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上去入归入仄声,与今天的声调分类不一样。其具体的发音情况也不能详细知晓。一个编辑论及拙诗“坐看寒山一片湿”中的湿字,认为属入声,归仄声类,以古韵而言的确如此。确实直到现在仍有许多地方语言中保留有入声,象古音一样,而且不同地域也不尽相同,但是现在推广的普通话已经删除入声,将其原来的入声字分别划归阴阳上去这四声中,“湿”字按新韵讲为阴平,属平声类。那么究竟在现代的古诗创作中,是以普通话为标准呢,还是以古音为标准呢,或者以地方语音为标准?如果要有标准的.话,当然该以拥有最多使用者或者说拥有国家指定的普通话作为标准。有唐七绝第一(其实文无第一,这里仅仅是借用某些评论家的话来说明这首诗的重要地位)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笛”古为入声,属仄声,入格;今普通话为阳平,属平声,出格;且“杨”字为平声,也出格。这也从侧面说明关于平仄的要求是不能太严格苛求的,因为有时我们连平仄的统一标准都不能完全确定。由次事实可见,平仄在律诗绝句的创作中有很大的灵活性。以古音读来入格的诗,现在以今天普通话的标准来朗读,很多竟然出律,可是我们仍然欣赏它,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为甚?因为我们重视的是诗的内容之实之丰,意境之美之巧,而忽略了平仄,由此可见,平仄的重要性实在次之又次之。

  古诗词是能够入乐而唱的,诗有吟诵之说,吟不是唱,是拖长了字音,改变了音调的,吟到得意之处还要将音抖几抖,是这样一种读的方式。词也有倚声填词之说,实际词牌就是一首已经谱好了的曲。古诗词一旦入乐,或吟诵,其声调之性质便不复存在,平仄也就失去了意义,仅在以纯语言形式存在下,平仄才具有一定的意义。从吟或以诗入乐来看,平仄在诗中,其美学特征不一定是必须具备的,即古诗词创作中声调的作用主要应该是限定一个字是什么字,仅凭正确阅读就能判断出来,而不是非得在这个位置上固定平或仄,这方面的要求显然不应该像建筑为了对称美而严格要求一样。一个著名声乐家在教授怎样唱出“琴手”和“禽兽”的区别时,要求前者发声以软起,后者以硬起来区分,软起是发音时由弱逐渐到强,类似于阳平音或上声,硬起是指发音时突然将声均匀发出,类似于去声的发音,这是用音强去比拟于音高,也说明汉字入乐已经失去了声调的意义,不得以以另外的声音形式来加以区别,以便听者能够根据声音判断出是委婉的“琴手”呢还是骂人的“禽兽”。歌唱时还有一种处理的办法是在发音前根据字的平仄声调加一个倚音。

  平仄的重要性,由上可以看出,实在并非非此不可,强行的程式化的要求,超过了达到要求后的对应的重要性,往往会限制艺术的发展。以音乐为例,远在8000年前的贾湖鹤骨笛,就可以吹奏出七个在今人检测仍然是非常准确的音,我们甚至可以看到鹤腿骨笛上的第七个音孔下有一个小孔,那是骨笛制作好后吹奏时发现此音偏低而纠正钻的孔,由此可见中国人对音的敏锐感觉,以及对音律的正确理解。据考证,在明代朱载堉发现十二平均律(即一组八度音平均分成十二个半音,八度音是指一个音和它的二倍频率音之间的跨度,如现定的钢琴中央C频率为261。6Hz的音与523。2Hz的音构成一个八度音,其实,凡是两个音的音高频率满足f1=2*f2的关系的,即是八度音程,八度音程是一个协和音程。其他的如大三度,小三度,大五度,也是协和音程,协和音程给人听觉以协调优美的感觉)也有分级谈及七个音的,在专门音乐人创建十二平均律之后更应该明白其理。既然中国人有如此的音乐敏感性和正确的音律认识,为何古乐却差强人意呢?古乐音将一个八度音分为宫,商,角,徵,羽,与西方音律相比少了fa和si,它使创作简化并程式化,但也限制了创作的自由,遏制了创造力,大大降低了音乐的丰富性。真不知为什么古代音乐家偏偏缩减为五音并依此作乐。虽然五音之外还有变徵变宫之说,一个变字,恰好说明其实还是未当作一个真正的音看待,也未真正进入音乐家的有意识的创作之中。中国古代器乐创作之成就,远不能和欧洲器乐相比,究其实,程式化的约束和弊端难辞其咎,希望这句话不致招致狭隘民族主义者的口诛笔伐。

  古人所制律诗中的“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和词牌钗头凤中“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的句式,其韵律感强,的确很优美,但是,它仅仅是具有优美韵律感的一种句式,还有其他更多的句式。它相当于是协和音程当中的一种,在具体的创作中,我们当然可以使用更多的协和音程,而不是只使用一种协和音程。只要我们满足了韵律美这一音乐的要求,就可以进行古诗词创作,不用只遵照古人创制的某种已有的固定形式。尊古泥古而不知诗的真正韵律美之本质,是非常幼稚可笑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完全放弃诗词的韵律美之考虑,恰恰相反,而是从更高角度去看待诗词的韵律平仄。多读古人的成就斐然的诗词作品,对于今人体会并逐渐掌握诗词的韵律,是必须走的路程。

  其实,除开协调的美感之外,还有不协调之美,只要与诗词的意境相一致。用协和音程可以创作出伟大的音乐作品,用不协和音程同样可以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不协和音程如大二度,增减音程等,使人的听觉受到刺激。这种刺激具有特定的意义,在特定的情绪和条件时经常使用到这种不协和音程的,我们在音乐作品会常常听到它们。律诗绝句强调平仄相间,平仄相间是美的,但也可以用连续的仄声表达急促的语气,或让语意一气呵成,(古词牌钗头凤便似此例,结尾末字均为仄声);也可用连续的平声表达轻灵活泼或恬和淡雅,中庸正平的意境。从各种形式要求的重要性评价来看,作诗写词,第一是意境,结构,第二是用字的生动、准确、形象,以及韵脚和畅,第三才是平仄,而且不能因式伤意,几者的重要性不能一概而论,平起平坐。苛求平仄的形式要素,太过于片面追求形式对艺术是伤害,在艺术大众化的今天更会阻碍艺术的发展。

  被誉为唐七律巅峰之作的崔灏的《黄鹤楼》,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从对仗尤其是平仄上看简直出格,前句一连的仄声,但因整诗意气相贯,描写生动,情景相融而成千古名句。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句,“明”字处应为仄声,也不入格。于此,又产生了所谓“拗救”的方法,好像能将出格变成不出格了,其实出格就是出格,拗救只能是将出格处变得读起来似乎通畅一些而已,并不能掩饰其出格之本质。这显示出两点信息,一是古人允许出格并适当补救,二是仍然将文字意境重要性高于格律之平仄视为创作的原则。创造并将格律诗写到极至的唐代诸人尚且灵活通便,今人何至于食古不化,贻笑大方。格律诗如此,古词由于词牌众多,形式复杂,而且本身在词牌的创建中就掺杂了作者个人因素,因其作品较好的表现力才固定下来成为一个词牌,它的平仄意义则更为次之。

  在实际语言表达中,汉语单字的平仄也处于灵活的变化中,如双声叠韵等连绵词中的轻声(轻声出现的地方很多);一七八不几个字的变调,(一条,一在平声前,读去声,为仄声,一个,一在仄声前,读阴平,为平声);双上声(如理想一词),前面的上声变为半上,等等。在具体的语境当中,还会有个人创造性的变化。我听到过足球进球时,解说员激动的“好球”一词,有时把好念成半上声,有时则直接念成阳平声。这些灵活的变化处理,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看出,在诗词中,平仄同样可以有灵活多样的应用。硬要把平仄句式“平平仄仄”看作比“平仄仄平”更美更高妙,实在牵强。

  既然平仄在格律诗词中,主要是出于形式的需要,其美学意义并不十分大,而且,优美的平仄句式是很多的,根本不只局限于现有的,那么,如果格律诗词要在现代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的话,根据其各种形式特征的重要性,变化斟酌,适当放宽平仄限制,在不伤文意的前提下尽量顾及平仄,甚至摒弃平仄的约束,灵活调整平仄结构和位置,只要符合音韵之美学特征,读起来不拗口,能引起美好感觉的共鸣即可,以此为要求,另创造出新体古诗词,是一个明智之举。也许,这就是格律体古诗词在现代的命运之路。

  附文:新古文体

  格诗:除平仄限制外,所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押韵等要求均与律诗一样的诗体。可灵活调整平仄结构和位置,符合音韵之美学特征,读起来不拗口,能引起美好感觉的共鸣即可。

  散词:分上下两阕的长短句诗体,各句字数长短不一,两阕字数,句数基本相当,讲究押韵,不受已有词牌的限制,可自由创作,无平仄限制,可灵活调整平仄结构和位置,符合音韵之美学特征,读起来不拗口,能引起美好感觉的共鸣即可。

  (欢迎同好者加入研讨创作,并给予准确的定义,以下几首,聊作抛砖引玉。同时欢迎反对者和蔑视者砸砖。)

  七格长宁竹海仲夏夜吟

  重山深远寂无色一穹月华霜满坡

  岚绕青篁岂有意蛙藏墨池暗生波

  回风清泠袭襟被落影颀秀舞桫椤

  独坐幽馆人不寐数尽残星语已多

  五格碧浪湖

  垂纶浑不动山色湖光中

  波泛树影浮棹远岛陂空

  翠鸟伫浅池白鹭落青松

  静宇若无宙何须羡彭翁

  散词登翠屏塔楼有感

  凭栏极目瞭沧桑

  千古几多兴与亡

  白塔近

  金沙长

  山河留胜迹

  名流如苍江

  自古文章惧权炙

  敢笑太白不猖狂

  莫言醉

  邀朋党

  煮酒论因果

  漫说波斯王

  注:一古希腊哲学家曾说,我宁愿得到一个因果性的解释,而不愿得到一个波斯王位。

  散词往事如烟

  往事如烟天尽头,悠悠,独倚江栏望行舟。轻飔过,犹疑牵襟袖。伊人何在,相思处处秋。

  昨曾相携金沙畔,休休,一人欢乐一人忧。鹭回南浦,梦断沙洲。纵使长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经典古诗词】相关文章:

经典古诗词07-29

春节古诗词10-13

立冬的古诗词11-07

冬至古诗词01-21

励志古诗词01-21

经典的思乡古诗词02-24

优秀的古诗词07-14

立秋古诗词08-16

给老师的古诗词06-15

经典励志的古诗词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