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读后感

生活总结解梦网名签名疑惑解答
您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初三的读后感

初三的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2-02 08:50:29
  • 相关推荐
初三的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的读后感 篇1

  什么是最阳光的生命?长久以来我在不停地寻找答案。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文中的主人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感恩的生命最阳光。

  黄舸,一个阳光的男孩。在病魔面前他毫不屈服,始终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与他接触过的人,没有一个不被他那充满阳关与温暖的笑容所感染。

  黄舸,一个坚强的男孩。在被医生宣判了死刑时,他并没有沮丧,反而更加顽强地与病魔斗争。他还和父亲用一辆摩托车,走过82个城市,行驶了13000多公里,只为向30多位当年资助过他们的恩人当面道谢。

  黄舸,一个无私的男孩。在生命垂危之时,黄舸义无反顾地捐献出自己双眼的眼角膜,让他人代替自己继续欣赏这个爱的国度。

  黄舸,他的生命何其短暂,但他在病魔面前笑然面对,珍惜有限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在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仍心存感恩,关爱他人,用羸弱的身躯拓展了生命的宽度,用他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文明的真正内涵。

  爱是人类永恒的'文明。当我们心中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关爱他人,那么围绕我们身边的便会是文明与温暖。

  记得曾在书中看到这么一则故事: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让我带两根来送你。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那两根小小的蜡烛,驱散了那名女子心灵的阴暗,温暖了她冷漠的心。

  我似乎顿有感悟。一个人的生命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度过这些日子;我们的生命不是为了在锱铢必较,猜疑防备中惴惴度过,也不是为了在费尽心思的刮骨索取、争名夺利中蝇蝇度过。人生在得与失,苦与乐之间不断轮回徘徊,在一切失去时,希望依然存在。无论心灵的天空乌云密布,还是大雨倾盆,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向往明天的美好,热爱生活的点滴,珍惜今天的拥有,那么就会懂得感恩的人,懂得关爱自己和他人。而这样的人,他的生命一定是最阳光的!让我们一起生活在爱的蓝天下,让我们的生命充满阳光。

  初三的读后感 篇2

  安妮你好,你是一个天真可爱又善良,又时刻会为别人着想的人,你虽然是一个孤儿,但你的想象力让我十分的佩服。可是你的虚荣心却成为了你的一个极大的缺点。

  记得有一次玛丽拉去救助小组开会,让安妮一个人好好待在家里,可是安妮却因为自己的虚荣心,也就是她自己十分讨厌的红头发,她想要染成黑色的头发,于是听了一个小贩的话,买了小贩给的染发剂,将自己的头发给染了,可是没想到染成了绿色,最后怎么洗都洗不去,只好把头发给剪了。

  这一系列的原因其实都是因为安妮自己的虚荣心造成的。安妮你即使长得不好看,不漂亮,拥有一头红发,但这是没法改变的,当然,这也显得你多么与众不同,别人并不会因为你的长相而讨厌你,你不用刻意去改变自己,因为反而这样别人会觉得你虚荣心很大,只在乎外表。

  还有一次玛丽拉做了衣服给你,你直言说不喜欢,显得你很诚实,但你有没有想过,玛丽拉心里有可能会感到伤心,毕竟那也是她亲手为你做的呀!

  所以安妮,我希望你能不要在所有事情上都表现的很大虚荣心,因为有些事情,有些人的外貌都是天生的`。作者:吴莫杨

  安妮,我想对你说——《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400字:

  安妮我想对你说:你已经原谅了吉尔伯特那要及时说,好在你及时道歉了和吉尔伯特和他的父亲不一样,吉尔伯特的父亲和玛丽拉吵架了,吉尔伯特父亲道歉了,可玛丽拉并没有原谅他,于是他们就没在联系。

  安妮,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是呢,你不要用你那丰富的想象力去把充满绿色的森林想象成闹鬼的森林,而且你也不用去害怕那片森林。你是一个好孩子,你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留在绿山墙农舍当老师,你承担了很多那些都是你这个年纪不应该承担的事。再加上,玛丽拉快失明了你身上的负担更重。

  你的话太多了安妮,每次你一说话嘴巴就像上了发条一样停不下来,有时候话太多不是一件好事,很多人会觉得你很烦,所以说话要懂得删除一些废话。

  有时候有些事情你做不到就应该拒绝,不要那么倔强,不然到时候倒霉的就是你自己。那一次你从横梁上跌下来时就在床上躺了几个星期,戴安娜、玛丽拉和马修都担心死你了,所以不会的事情就不要逞强。

  初三的读后感 篇3

  世事本已艰难薄凉,如果再没有人心取暖,我们又该怎样继续热爱这个世界呢?小春天在一个月内的内心世界变化和对洛布一家人、藏区生活的认识上的转变,都让我感到了一丝丝温暖,轻盈了很多。

  《圣境少年》这本书的讲的主人翁是我小春天,一位从大都市到普达措体验生活的小男孩和主人家洛布一家人之间的故事。讲述洛布和小春天两个少年的相遇到相知、小春天对到藏区体验生活的抗拒、排斥到接受、洛布一家人的热情和善良,以及我在一个月内的身心的升华。

  书中洛布给我的印象极好,他既勇敢又善良。是一位心地纯洁、朴实无华、热爱生活、无所不能的藏族少年。而小春天却与洛布相反,从大都市来到高原,感到他自私自利,毫不关心别人的感受。他们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如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的一些人们。

  书中小春天被父母逼着去普达措体验藏区生活,他原本不愿意,但也无奈,只好去了。然而到了普达措之后,那里的境况与他的想象相差甚远。起初,他只是看看,并没有真正的接受和接触那里的生活和人们。之后,在慢慢与洛布一家人的共同生活,以及洛布、卓玛、苏木老师等给予他的帮助、藏区生活的深入体验,使他很快树立起了自信心,接受了洛布一家,接受了藏区生活,发现那里的人们勤劳勇敢、心地善良;环境优美清新,与自己生活的大都市相比,少了一些嘈杂,少了一些人与人之间的虚伪。

  文章分46节片段将小春天的整个暑期藏区体验生活描述的活灵活现,画出了小春天内心精神的巨大变化,从普达措返回自己的家后,小春天的自私、胆小的性格已被洛布一家人感化了,使他改变了自己,使他倍感交集。

  看完这本书,我想到了现代社会里的人们,他们有的只顾自己,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有的会帮助别人,也只是因为虚伪或者其他的需要。但是,也有的全心全意帮助别人,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与人为善的人们还是有很多。正如书中主主人翁做最后说的`我正式拂去人性的迷雾,慢慢成长。点出了洛布一家的善良感化了小春天。

  没错,《圣境少年》这本书虽然讲的是洛布与小春天的故事,但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到身临其境,既让我领略了美丽的普达措,美丽的藏区乡村、草原,更让我感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善良、互帮互助是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初三的读后感 篇4

  记得在很多年之前的一个夏日午后,我一个人在书店闲逛时,无意中看到一本有很多知名作家推荐的书《窗边的小豆豆》,在随意翻了几页后,便马上被书里的内容所吸引,于是马上买回家细细品读。只是时至今日,对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已渐渐模糊,但记住了当年阅读的温馨和感动。

  暑假里,县德育教研员王晓文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读一本好书并写下读后感。于是,我在积了厚厚一层灰尘的书架上又一次看到了这本书。如今重读这本书,更加感受到一份童真和不带世俗的纯净。在将近半个月的阅读中,我被书中讲述的发生在“巴学园”里的故事所深深吸引,感慨万千。在现实的教育世界里,小豆豆的顽皮和淘气一直是我们的教育想要“纠正”的问题,但在“巴学园”中,却像一股清新的空气一样扑面而来。这对身为教师的我来说,更多了一些对当今教育的思索。

  对于因淘气被学校退学的小豆豆来说,能来到“巴学园”,遇见宽容、有耐心的小林校长,无疑是她人生的一大幸运。刚一入学,她就面对校长说了四个小时的话,让我们看到了校长是何等的耐心。而小豆豆的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得到了校长极度的宽容。尤其是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时,校长也只是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没有惊讶、没有呵斥、没有嫌弃。正是这样的耐心和宽容,使“坏孩子”小豆豆在自由、开放的“巴学园”里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奠定了她后来一生的基础。而反观我们自身,面对职业高中的学生特有的'“调皮”与“不听话”,似乎太急于求成了,太希望他们能像自己所期望的那样,从而使我们的教育少了一份耐心和宽容。而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式教育不但帮不了我们的学生,反而会使他们内心感受到的和他被强加的产生矛盾,这样的教育是如此的

  乏味而单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去“同感”。面对那些贴有“坏孩子”标签的学生,我们要怀着一颗理解和宽容的心,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特有的品质,把他们培养成富有个性、具有良好品质的人。其实,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过程。这个旅程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教育者,面对现实的教育环境我们可能无力去改变,但是我们能做的是以学生需要的方式来爱他们、理解他们,成为他们人生的引导者。

  有人说,我们的教育除了了冰冷的分数外,一无所有。

  初三的读后感 篇5

  “花园里好大一片秋日的金色、紫色、紫罗兰色和耀眼的猩红色,到处都是一簇簇紧挨在一起的晚开的百合花----白色的或白色与深红色相间的百合。晚玫瑰攀爬、悬挂、丛生,阳光让黄色的树木色泽更加浓郁,让人觉得是站在一座金色拱顶的神殿里。”这最美丽的时刻,秘密花园也向我们展示出美丽光辉的一面。

  这,就是秘密花园!

  秘密花园神奇而又美丽,令每个人都无比向往。而那个漂亮花园的背后,又有什么曲折离奇的故事呢?

  玛丽·伦诺克斯父母死于印度的一场霍乱中,她被“驼背”的姑父阿奇博尔德·克拉文收养。十年前,她那美丽的姑姑在树上玩耍时无意掉了下来,死于米塞尔斯威特庄园中的花园中。姑父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封锁了花园,变得郁郁不欢。玛丽在庄园中玩耍,结识了女仆玛莎的弟弟狄肯。狄肯是一个调皮而实诚的男孩,他用一些新奇的故事和自然让原来冲动而有着大小姐脾气的玛丽变得温和。他们无意之中发现了秘密花园的钥匙,重新使花园变得生机勃勃。克拉文先生的儿子柯林因为从小缺少母爱和“驼背”而深深地自卑,成为了一个高高在上而又脾气暴躁的大少爷。玛丽和狄肯帮助柯林走出了阴影重新栽培秘密花园,让整个世界变成他们快乐的小天地。 我们任何人都不是一个“残疾”的人。我们内心充满了爱,充满了欢乐,都是一个“健全”的人。书中的柯林·克拉文因为别人说他是一个残疾人,他就因此而感到自卑。当他心中有着信念时,任何困难都迎刃而解了,自己也恢复了健康。我们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克服,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人在世上是有很多事情能做的,即使我们像克拉文先生那样痛失爱妻,也不能活在沉溺在自责和悲痛之中。这不仅给他自己带来了痛苦,被惯坏了的.儿子也变得霸道,完全失去了孩子那原有的天真无邪,在天国的妻子也是不愿意看到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件事而让自己终身受困,我们不是为别人而活的,而是为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应更好的将它发挥出来,这也是我们的亲人所希望的。《秘密花园》这本书包含着儿童最纯洁的友情,穷苦人民的朴实,神秘离奇的故事,令我百读不厌。是小溪带走了书页,是鲜花熏陶了我的享受,这就是美不胜收的秘密花园。

  初三的读后感 篇6

  “不幸,是天才进步的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巴尔扎特如是说。

  路遥先生笔下的《平凡的世界》,写出了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陕北农村世故,还有改革更迭之时的沧桑狼狈,以及一览无遗的.喜悦惊喜。

  孙少安、少平一家,起初同那时中国千千万万农村家庭一样,被贫困的枷锁压得举步维艰。不幸,仿佛已在孙家生根开花,似乎穷一辈子早已注定。少安、少平不是天才,但至少不是弱者。不管选择致富追求扬眉吐气的方式为何种,他们都打开了枷锁,走进了新天地,走出了一番自己的人生。不幸,不是束缚,反而是一种动力。

  我们都活在这般红尘十丈,都是为自己的七彩梦想而奔波的芸芸众生。同时,也是普通的,平凡的世界之人。我们在一次次的奋斗和努力中,收获喜悦与满足,在一次次不幸中选择接受。这便是我们的生活,平凡而又令人感动。在这等平凡的世界做着平凡之事,活出自己的平凡人生。

  有人似乎总是想在人海中脱颖而出,似乎总是在标榜着一份孤傲,想做不一样的,不同于众生之人。殊不知,在平淡之中开出七彩之花,这才是精彩的人生。像少平一样,时刻不忘学习,读书,对人对物怀揣一颗感恩之心,不随世俗漂流;像少安一样,时刻不忘本,致富不仅为了自己,更为了同时处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贫苦人民,恪守农民之心。我觉得这才是人生,这才是平凡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绝非平庸。

  “我们原是自由飞翔的鸟儿,飞去吧,飞到那乌云背后的山峦,飞到那里,到那蓝色的海洋,只有风在飞舞,还有我作伴。”

  我们原是鸟儿,自由的鸟儿,贫困并不能束缚住向往大山大海的心。我佩服少平,同时我也想像少平一样,不执于苦,不执于乐。在任何悲欢离散之中,记住自己的梦想,从不动摇,从不被不幸所压倒。老天从不会眷顾不努力之人,就像东拉河两岸的农民一样,不出门闯荡,怎会尝到生活百味瓶的苦与甜。

  一马平川的大道上,平凡的事如四季般轮回继续着。东拉河时而奔腾,时而缓慢,黄土高原上突来的大雨滋润了农民世代相依的土地……

  初三的读后感 篇7

  面对这么一个青年,我们应当感到惭愧。当我们扑在妈妈怀里撒娇时,他也许正在帮助父母耕作;当我们因为无聊而去网吧时,他也许正在挑灯夜读;当我们为自己生活不够奢华而抱怨时,他也许正在吃方便面渣、穿着那满是补丁的衣服。我们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也时常怨天尤人;他生活在缺吃少穿的家庭,却每每自强不息。我们偶遇一些小问题就往往不知所措,他无论面对多大的困境却能从容而过。

  我们应该居安思危了。温室中的小苗要怎样才能够沐浴风雨?只有蜕变!只有蜕变才能矗立,才能历风雨见彩虹!

  两百多斤的青菜只卖二十元,吃不起白菜,用不起稿纸和肥皂……对这些细节,有些同学表现出不屑,因为他们觉得太假了。我要说,正是因为这些贫困的镜头离我们太遥远,所以让一些人觉得不可思议而无端地加以否定。你们说它假,是因为你们不曾体验过,不知道什么叫困苦!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像是温室中的花朵,被亲人们呵护着,从未亲近过底层生活。他们就像是一个个易碎的花瓶,当困苦的风暴席卷而来的时候,只有一个“破碎”的结局。

  安金鹏,这是一个在贫穷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热爱读书,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因为贫穷,他屡屡走在失学的边缘,是她那慈爱的母亲一次又一次地将他拉了回来,一次一次地安慰他、鼓励他。面对贫穷,他没有自卑过。

  他是幸运的.,他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母亲;他是顽强的,他不曾自卑,不曾气馁。他迎难而上,接受苦难的洗礼……

  于是,他成功了!在阿根廷举行的第三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荣获金牌,为天津历史写下新页!

  面对这么一个青年,我们应当感到惭愧。当我们扑在妈妈怀里撒娇时,他也许正在帮助父母耕作;当我们因为无聊而去网吧时,他也许正在挑灯夜读;当我们为自己生活不够奢华而抱怨时,他也许正在吃方便面渣、穿着那满是补丁的衣服。我们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也时常怨天尤人;他生活在缺吃少穿的家庭,却每每自强不息。我们偶遇一些小问题就往往不知所措,他无论面对多大的困境却能从容而行。

  我们应该居安思危了。温室中的小苗要怎样才能够沐浴风雨?只有蜕变!只有蜕变才能矗立,才能历风雨见彩虹!

  初三的读后感 篇8

  在音乐欣赏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我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被它的音乐与剧情所感动。这部音乐剧被称为当代罕见的旷世巨作,它是根据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改编而成。它讲述了道貌岸然内心阴暗的主教孚罗洛、丑陋无比却心地善良的敲钟人伽西莫多、年轻英俊但心灵丑恶的卫队长腓比斯与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之间的故事。

  这部音乐剧气势宏大,场面开阔。它的舞蹈可以说是精妙绝伦。演员们跳的是高强度的现代舞,许多动作不经过艰苦训练根本不可能做成。比如《愚人庆典》那一段舞蹈,他们两人一组,分别站在滑栏两侧飞快地转着圈,然后一个人跑过来,滑栏快撞到他时,他侧身一倒,从滑栏底下穿过。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训练有素,没把握好时机,头或身子撞在上面,估计能有个二级伤残,被碾到的话,那更非同小可。还有双手倒立行走,两脚腾空甩的动作常人也难以做出。在腓比斯主唱的《心痛欲裂》那一段中,身后的伴舞动作有力、难度极高,原地后空翻的动作,简直能和体操运动员媲美。他们表现出腓比斯内心的极度焦躁和痛苦挣扎。

  在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演唱的人和跳舞的人是分开的。演唱的人没有过多动作,而跳舞的人则用舞蹈帮助演唱的人表达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烘托气氛。比如上面提到的卫队长腓比斯同时爱上了两个女人时唱着《心痛欲裂》,身后有四位男舞蹈演员疯狂舞蹈,非常贴切地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挣扎和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

  至于歌唱演员的演唱,不论是卫队长腓比斯和未婚妻百合互相的对唱,或是腓比斯、孚罗洛与伽西莫多的'三人合唱,还是爱斯美拉达与百合的合唱,都相当动听。而伽西莫多更是用他那种低沉、嘶哑、浑厚的独特嗓音唱出了对爱斯梅拉达真挚纯洁的感情,特别是最后一首曲子,感人极了。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他唱的《钟》。他唱出三只钟敲响时的不同含义,充满了爱怜,最后却孤独而悲哀地说:“这些永远是在为别人而敲”。总之,剧中每个演员唱的每一句歌词都仿佛是从内心发出,格外打动人心。

  通过这次音乐课的欣赏活动,使我们从小就知道如何观赏音乐剧,从而提高了我们的音乐欣赏水平,真是太有意义了。

  初三的读后感 篇9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成长的记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里便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了。

  鲁迅先生在文中说到“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在我看来,那里也是我心驰神往的乐土。单单是他“不必说”,“也不必说”的景色,就已经让我眼花缭乱了。在细致描写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更是使我目不暇接,似乎身在其中。

  我仿佛听到了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看到了蜈蚣、、何首乌;尝到了又酸又甜的桑葚。而后,我又和小鲁迅一起听长妈妈讲了美女蛇的传说,尽管以我现在的年龄已经知道这是大人教小孩子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而编出的故事,但仍然为书生捏了一把汗,也慨叹飞蜈蚣的魔力。“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但正是捕鸟的好时候。这段描写给我的启发很大,作者连用了扫、支、撒、系、牵、拉、罩等准确的动词把捕鸟的全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丰富多彩的百草园让童年鲁迅流连忘返,但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便被送到了全城中被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三味书屋当中。老师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里的颜色灰暗、陈设简单,每天的生活便是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比起百草园来,这里的生活显得单调枯燥,但是我想,正是在这里鲁迅先生打下了很好的文学基础,他的人生有了新的启航。尽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在八十多年前,但少年鲁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和我们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在成长的道路上,美丽的风景,快乐的游戏会使我们感到愉快和轻松。但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同样会让我们得到成功的喜悦。

  初三的读后感 篇10

  最近,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它使我深有感触。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明白健康是多么重要,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女性的坚强和勇敢。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海伦凯勒,一个又盲又聋的女子的成长经历,以及她的心路旅程。她的一生只有十九个月的光明与声音,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甚至有些渺小的人,却用她的行动来证明了她不平凡的一生。在安妮老师的帮助下,在亲人们的关爱中,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开始了她对梦想的追逐,她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哈佛大学学业,取得了学士学位。她一生致力于残疾人慈善事业,不断为残疾人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受教育,不再风餐露宿,她还曾周游世界各地演讲,为残疾人加油鼓劲。

  刚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为海伦凯勒那顽强不息的精神而流下了眼泪。她的世界中,没有光明,没有声音,只有孤独与寂寞。每天的日升日落对于我们来说是何其的平凡,可是对于她,一个永远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人却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奢望。她是多么渴望光明,哪怕只给她三天的光明!“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那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然而人利用时间和享受时间却是有限的”。我想,假如我是一个像海伦凯勒那样又盲、又聋、又哑的人,那会是怎么样?我能像海伦凯勒那样坚强吗?……

  总有人哀叹命运对于自己的不公,责怨上天没有赋予他们聪颖的天资、超人的智慧。看看海伦,你们是不是庆幸自自己尚可四肢健全,是否为自己的不够努力而汗颜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向海伦凯勒学习。用知识给黑暗的世界带来光明,给无望的世界送去希望。

  “忘我就是快乐。”这是海伦凯勒的名句。是啊!一个又盲、又哑、又聋的弱女子能给社会带来贡献,而我们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好环境,给社会贡献得更多呢?

  珍惜拥有吧!我们永远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作用。

  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再一次被海伦凯勒的精神所感染。她告诉我们,你可以依靠别人的帮助,但不能永久地依赖别人。所以我们要自立自强,用一种信念点燃未来的希望!

  初三的读后感 篇11

  在读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之前,我先了解了他的一些生活经历,高尔基出生在俄国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走向社会,饱尝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据他童年的生活而写成的,可以说是自传体小说,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样是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性格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濒临破产。而两个舅舅也是同样的粗暴、自私的市侩,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沿袭着这样的风气。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祖父经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的环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灵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吗?!所以这本书都会令我们每一个人感到不快和压抑,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恻隐之心。

  处在这样丑陋的社会,我们不得不担心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完全是丑陋不堪的一面,身边还会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窝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蔼、最有人性的形象,她总是用她的温存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祖母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然而我觉得与其说是被他们害死的,还不如说是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吞噬的。高尔基正是以他无产阶级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地再现了阿廖沙作为一代新人从觉醒到成长的艰难历程。

  而我所要说的就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你想想,黑暗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光明定会到来。

  初三的读后感 篇12

  我曾经听说过“乌鸦反哺”的故事。因为那个外表丑陋无比的小乌鸦心存感恩,这个可爱的小生灵竟显现出超乎寻常的夺目的光彩;我曾经看过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的故事,因为那些狐仙们心存感恩,这些一惯以狡猾著称的小动物们竟然无比美丽多情,显现出善良美好的一面。

  读了《感恩故事》后使我懂得,感恩之心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滋润我们心灵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缺失。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无论你生活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或是你有着怎样非比寻常的生活经历,只要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伴随你的一定是诸如温馨和睦、朴实善良、自强坚定等等这些焕发着人性光彩的美好品德。如果人和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猜忌。我们很难想像这样的一个社会能够按照怎样的轨道发展下去,更难想象出和谐社会是如何能被创造出来了!

  我要感恩我的父母,要不是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哺育着我,我就不可能会有今天的';我要感谢我的老师,是他们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让我获取了许多的知识;我还要感谢曾经和我竞争过的人,如果不是他们,我不会知道成功是来之不易的;我还要感谢我身边的朋友,他们使我鼓起了勇气,在有困难时不低头!我还要感谢许多人……

  “感恩”是一种对别人善意的恩惠心中永存感激的表示。具体表现在生活中,诸如老师对学生一个信任的肯定之语、一个充满无限关爱的眼神、一句体贴暖心窝的话语、一点来自心灵深处的点滴感动、一点来自他人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帮助,我们都应该做出应有的回应乃至回报。反之,如果我们对上述的一切出自无限善意的体贴之举表现出无比的冷漠或者无动于衷,那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和结果?“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学会感恩,这也是一种美德,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又云:投之以木瓜,报之以桃李。生活在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或多或少需要别人的帮助。有的也许是令人毕生铭记的慷慨援助,有的也是微不足道的绵薄之力,无论哪一种帮助,或许都足以改变我们的命运,值得我们感激一生。

  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只抱怨着事情的不美好。我们应该想想,我们在这里应不应该感恩。一定要知道,感恩可以改变自己!我很感谢这本书!

  初三的读后感 篇13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伴我走过了这个寒冬,从祥子这个拉车夫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时代既定的悲哀。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书中的祥子本是一介平民,善良、勤劳、强壮、正直,为了生计,到北平拉黄包车。他的心中有一个梦想,要靠自己的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子。可世事难料,他的愿望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地破灭,加上妻子虎妞难产撒手人寰。祥子的心理底线一次次被冲垮,他绝望了,性情也变了,拉车也大不如从前勤奋了,吃喝嫖赌无所不会,逐渐变成了巡警眼中的“刺头”,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合上书,不由得为祥子坎坷的遭遇而愤慨,更为祥子堕落深感痛心。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祥子作为一个挣扎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者,身上原本具有勤劳、朴实、善良、向上的优良品质,却被不公的命运、黑暗的社会给击垮。其实,老舍先生也正是借《骆驼祥子》这本书揭示出当时的一隅:士兵趾高气扬地强抢民财,地皮流氓以高额的“保护费”勒索民众、窘迫的家庭环境逼迫着父母不得不卖掉女儿……正是这些社会现象,深刻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让我们知道,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枷锁沉重压迫着劳苦大众,祥子也只是当时社会中芸芸众生中的一个而已。

  当然,我们还要看到积极、阳光的一面。书中讲到祥子在最初经受遭遇时,也曾三番五次地捍卫过自己的底线,坚守着自己的梦想。与祥子相比,活在当下的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比那时的社会要好了许多,可伴随着社会发展,又涌现出了些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一己私利而道德沦丧、人性沦丧!不惜坑蒙拐骗、出卖肉体换取金钱,也不想靠劳动来生存。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不要让一时的贪念和欲望玷污了高尚的灵魂。社会在发展,人心在退化,当别人不想改变时,可自己能!不要向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所屈服,要向刚开始拉黄包车的祥子一样,学习他的善良、正直、朴实、勤劳,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出人生的价值。

  一个时代既定的悲哀,一场无可避免的悲剧。翻到书页的最后一页,故事悲哀落幕,我不知道后事如何,惟愿祥子的悲剧再也不要重演……

【初三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初三读后感11-24

初三《小王子》读后感01-28

初三读后感14篇01-29

初三读后感15篇12-05

初三读后感(14篇)01-29

初三三国演义读后感01-30

初三《水浒传》的读后感大全06-25

初三读后感合集14篇01-29

初三读后感集锦14篇01-29